高校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一辩

发布时间:2012-04-06 23:38: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尊敬的各位评委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感谢对方辩友颇具激情的陈词,高校教育施行学分制固然有其积极影响 但就现状而言,学分制的施行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弊大于利。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已经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且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的也并非是学分制。这是为何呢?

开宗明义:学分制是教育模式的一种,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提出的初衷是为促进教育发展的,然而,在施行过程中其弊端愈演愈烈。当今中国大多数高校中,施行的学分制是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两者合二为一 以学分作为衡量的标尺。在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21世纪,学分制早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就学生而言,学分制把知识以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无疑是对知识价值的贬低,更不用说各个学校、老师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判断标准根本不统一。对于自觉性较弱的学生来说,施行并未给学生的学习起到多大的辅助功效和正面的导向作用,反而用所谓的“选课自由性”使学生选课呈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形成“凑学分”心理,导致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应付心理和对知识的低探索性选课也导致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遭到破坏,使得学生的学习呈现断层现象。

其次,就高校教育而言,尽管我国目前已有80%的大学实行学分制,但是,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能力,如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考勤制度……甚至由此产生的收费混乱等问题,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国推行学分制的难度。学分制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制度,其带来的班级管理混乱,集体荣誉感缺乏,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60分万岁思想等种种弊端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大学生切身的利益。从获取学分来讲,“及格”与“优秀”的等级已被趋同化,这样的现状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又从何而来呢?

最后,从社会人才供需角度而言,社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的发展,培育高质量人才才是教育的本质,据社科院数据显示,大中型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人才就要70万~80万人,而面对即将毕业的近800万大学生中仅有10%的人才符合要求。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社会人才供需矛盾不仅没有因学分制的施行有所缓解,反而使其愈发严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试问,在种种弊端暴露的学分制的施行过程中,如何确保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因此,我方坚定的认为,高校教育施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b28dd6eaf1ffc4ffe47ac13.html

《高校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一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