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居

发布时间:2018-06-30 14:23: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苏州民居

俞绳方

【提要】本文论述了苏州传统民居的典型特征。苏州民居大都依水而建,其布局与河道密切相关。其平面和空间以“进”与“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组合。其庭院与厅房的组合造景,创造出融自然、艺术、愈境于一体的空间环境。其建筑以充分运用文学、诗词、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雕刻等手法美化室内外空间。在其院落中前通后达的“备弄”,是其独特的交通方式。

苏州民居素负盛名,在中国民居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现将其主要特点和优秀传统简述如下:

一、“进”与“落”结合的平面和空间组合,依水而建的布局特征。

苏州河道与街巷呈双棋盘式城市总体格局,将全市划分成许多“前街后河”或与河道相结合的居住街坊。因此,苏州民居大都反映了与河道相关的布局特征。民居多占用街坊一段垂直于河道与街巷的条状用地,总平面采取一进、一进的院落单元,纵深方向递进贯申组合而成一个民居建筑的整体。民居中苏州人称作“进”的,就是每一个厅、堂、楼的前面均有一个天井或庭院,建筑与天井组成孪生的一对,就是“进”。这是苏州民居最基本的单元,也是苏州民居的特征之一。许多这种民居紧靠相连,横向排列成群,构成连续的民居组合群体。这种高密度的布局方式,使每户占用了最小的河道岸线与街巷路段,紧凑地利用城市土地,却又因家家户前宅后均有河与路,使每户人家都能获得水陆交通皆达之便利(12)。苏州民居主要有四种类型,现概述如下:

()大型民居。

苏州大型民居的平面布局是这样的:大门前有照墙(即影壁)。照墙与大门间为门前广场,作停歇轿、马之用。入大门经门厅到轿厅,过轿厅穿越全宅第一个砖雕门楼,经天井到达大厅,这是第二进。大厅作为接待宾客和喜庆婚丧典札之用。过大厅即进入第三进院落为女

厅。第四进为上房或称楼厅,为全宅居住卧室部份。上房有数进不等。也有在边落亦设上房。楼厅以后,或临界墙,或建宅园,或设下房,也有下房建在边落最后面的。下房是厨房、柴房、杂物间和佣人住房等的总称。下房近后门,紧靠河道,以利购物、运物和洗涤。前门则为主人外出上船和主客人进出之处。前后门功能不同,形成前门为生活性入口,后门为服务性入口的合理分工。大型民居都有好几落,每落有若干进组成。凡在正中纵轴线上的建筑如门厅、大厅、上房等谓正落。两侧平行正落之建筑群称边落。规模大的民居有六七落之多。正落与边落间设备弄,作为交通和分隔空间之用。正落的主要建筑是大厅,富丽宏伟为全宅之冠。明清规制庶民只能三间,欲扩大使用面积,只能加大进深。上房(楼厅)以面阔五间为多,也有增至六七间的。花厅、书房是边落的主要建筑,为起居读书、吟诗作画和至亲好友听曲宴聚之处,房屋构筑精巧,厅前列庭院,布置自然、幽静典稚。大厅、楼厅等前后,均设天井。前面天井大、多作横长方形,进深与大厅据高相等,宽与大厅相同,以利通风、日照。后面的天井小而狭,宽仅1.8-2米,俗称“蟹眼天井”。它北临高的界墙.,可有效防止西晒和冬天北风侵袭。夏日厅、楼开启北窗,可引导气流沿高墙壁流动,产生回旋风,使进深很大的厅、楼获得良好的对流通风。盆眼天井还有滴屋搪水、垂直绿化遮阳、冬日粉墙反射,增强厅楼光亮等作用。大型民居多附有花园。迭山理水,花卉树石、亭廊曲径、环境幽稚。今苏州之古典园林,实为昔日大型民居一部份之宅园。

综观上述民居之规划布局,从进大门,穿门厅、轿厅,越门楼到大厅,而后至上房,整齐规则、中轴线明显的正落与经备弄至花厅、书房、女厅,自由活泼之边落,两者相互平行,有机结合。这一落落,一进进,按空间序列,有层次、有节奏,又有曲折变化的逐步展开。天井、庭院与厅堂建筑,明与暗、开敞与封闭、虚与实空间不断交替转换,颇为引人入胜。

苏州大型民居较完整且有历史文化价值者,尚有多处。如大新桥巷彭宅,位于宋平江城重点保护区内,二落五进,建于清后期。彭宅典型地反映了前门是街,后门是河,苏州民居传统的纵向布局方式。至今前门的入口街巷、船码头,后门购物、洗涤的水码头踏步,均历历在目,风貌依然。该宅正落自南至北轴线贯串,备弄在其东。西落设花厅,为偷步柱倒挂花篮厅,结构颇有特色,厅前有庭院。厅北为书房,前亦有庭院,建半亭、叠假山、凿小池,布局精巧(3)。梵门桥弄吴宅,原为明王鉴宅一部份。共三落五进,大门设在东南犹属明制。入门向左为全宅之正落,以轿厅、大厅、女厅、堂楼等组成轴线贯串。大厅面宽三间,进深甚大,作纵长方形,厅前天井宽16米、深10米,呈黄金分割矩形平面。女厅为三间楼房,其后是堂楼,面阔多至七间,东西并缀以厢房,建筑宏大宽敞,结构浑厚,正帖内柱用楠木。楼下有前后翻轩。最后为家祠。东落之东有总备弄,南有侧门可单独出入。备弄贯通全宅南北,系交通之主干。备弄底东首一翼为下房,后门通学士街。花厅在东落第一进,前列庭院,院中堆叠湖石假山一座,右侧设方亭,假山南建一早船轩,构筑玲珑精巧,为苏州同类建筑之上品。余则植花木。假山有洞,可穿越或拾级登临至山撇,向东见月洞门,即备弄楼层之入口。庭院设计独特,布局紧凑,以秀丽轻巧之花厅、方亭、船轩,烘托峻峭之假山,颇具匠心和情趣。西落有三进,无备弄。此宅平面简洁整齐,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布局和构造有明代遗风。大厅和七间堂楼规模宏大。总备弄设上下二层,甚便利交通,为大型民居所不多见(9)。阔阶头巷张宅,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宅门口南有大型照墉,东西设辕门,为苏州大型民居门前广场保存最完整者。大门为将军门式,入门进门厅、过轿厅到大厅,大厅面阔三间,旁列书房。正对大厅有精美砖雕门楼一座,为苏州民居中之佼佼者。后为女厅系楼房,最后一进为下房,近十全街。住宅西侧宅园即著名之网师园。轿厅、女厅多处设门可通园内。女厅后庭院之假山可登而转入竹外一技轩后之楼房。楼上可凭窗俯视网师园全景。此为宅与园巧妙过渡结合之佳构(5)

()中型民居。

苏州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进深多在七八十米左右。而中型民居一般都在此进深内,分作南北两户。南入口之民居四进为多,北入口之民居三进为多。中型民居多数为一落,少数是二落,一般不设备弄,亦无宅园。厅堂、上房等建筑其规模、尺度亦较小。其总平面布局基本上与大型民居类似,都是门厅、大厅(客堂夕、上房等纵向递进式轴线布局。如沧浪区南庐,一落四进,有门厅、轿厅、大厅、末进为三上五下的上房楼,两侧附耳房。前街后河的住宅布局,基本保持原有风貌。清末著名文学家俞批故居,也是传统的二落四进苏州中型民居。有的以多个曲尺形院落纵向组成中型民居的如尤宅(6,7)

()小型民居。

小型民居,面广量大。非常重视经济和适用,在可能条件下也兼顾到美观。多数具有布局紧凑,平面自由灵活,构造简单,建材节省,装修朴素大方等特点。特别注重建筑的空间和上地的充分利用。因而,它们建筑面积不多,占地不大,层数不高(平房或二层多),但却有类型众多的平面布局、空间组织和丰富的立面及造型。最常见的有横长方形、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一颗印等数种型式(8,9)

横长方形民居一般为二进,中间为天井,大门设在正中,房屋最后也有厨房、杂间等附房。横长方形民居两端向前扩出厢房,即为三合院。因正屋面阔三间或五间,二边是厢房,苏州俗称为三间(五间)二厢,是苏州小型传统民居很多的一种类型。它的变体也甚多,形成

多种式样的民居。也是大中型民居上房常采用的一种基本型式。曲尺形的民居也很多,因为在面积小间数少(二三间)的情况下,将二间纵长方形的用地上布置成曲尺形,能使住宅的房间朝东、朝南。争取了好朝向,又有一个天井。天井既利于通风采光,又可作为家务杂院。

天并大些的,还可在靠堵一边筑一花坛,点缀兰花、天竹、迎春之类,使满庭生香,增添生活情趣。由于曲尺形布局土地利用充分,建筑空间适用、经济。它也成为大中型民居的一种组合单元。如尤宅即以多个曲尺形串联组成,布局紧凑,用地经济,有效使用面积多,该宅总规模不大,但门厅、上房、上房、下房等房屋俱全。且具有前街后河民居特点,建筑与河道结合自然得体,造型也甚活泼轻巧自由。一颗印式的方形民居,亦有相当数量,它以方形天井为中心,对称平面布局,紧凑地布置上下两层房屋。南向正中为大门,楼下为起居客堂和厨房等,楼上为卧室。天并用于通风采光,夏季能避西晒。南面楼上有窗,山墙无窗,构成既封闭又较明朗的外观。

()沿河民居。

沿河民居是苏州民居中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占很大比重。它是建筑在河道与街巷相互平行的中间地带上的民居。它一边临河、一边依街,木桩迭石为基而建。以多种形式与河道结合,因地制宜进行布局,使房屋建造得既适用经济,又灵活自由,并在屋内外设计建造了多种形式的水踏步、水码头,以方便地利用河道取水、洗涤和上下船。为了争取空间,多挑出水面建屋,或贴河建平房,.楼房后退建造。众多一次栉比的沿河民居,虽沿河排列成行,但平立面千姿百态,建筑高低起伏,凹凸变化错落有致,色彩粉墙黛瓦、栗色门窗、淡雅朴素,构成了丰富多彩又统一和谐的水城沿河民居“家家尽枕河”特有的建筑风貌、图910)

有的沿河民居还跨水建屋,以小桥架河上,将河道两岸房屋联系组成一户住宅,或大宅后门建跨河小桥通对岸街巷,跨河小桥有屋顶、栏杆,还装上窗,以蔽风雨。苏州俗称暇桥,都设计建造得十分玲珑精巧。

二、触自然、艺术、意境于一体的庭院。

庭院是民居中日常起居使用最多的空间。是主人读书作画、吟诗斌词、听曲抚琴或会客实宾的重要场所一一花厅、书房建筑的空间延伸。所以,主人和匠师倾注了高度文化艺术来精心的构思和灵巧的布局,并通过引入峰石、树木、花草、水体等自然,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庭院景象(11)0

苏州文化发达,人文荟萃,艺术才思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推动了庭院的设计和建造,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主要成就有以下几点:

()以寄情托性的象征手法来构思和创造庭院空间。

以叠石、植树、栽花、凿池、设亭、建廊等来组织空间,布置景物。融汇文学、诗词、绘画的构思和手法,艺术地再自然景象,.以艺术的情思和想象力来表达景物的内含。庭院设计并承袭了传统的中国写意艺术,虚虚实实地构图,化景物为情思,使庭院空间由物质空间升华到寄性托情的意境空间、感觉空间。如铁瓶巷顾宅花厅名曰“良庭”,庭院起名“五岳起方寸”。在这百多平方米的庭院内,罗列姿态奇异的五峰湖石,并以白皮松、黄杨等古树陪衬,寓“咫尺之内,而隙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之意。五峰湖石象征我国之五岳。花厅名日:“良庵”,喻自北宋徽宗在沐京营建规模宏大的花园“篙山良岳”之“良”意。一厅一庭共同构成了一种篙高、博大,放怀适情的艺术境界和空间环境。

()引入自然,创造自然美的庭院环境

苏州民居极为注重环境的自然美。即便是在很小的空间内,如蟹眼天井或走廊、备弄空间隙地等也要栽些自然植物,如几棵芭蕉、几株素竹,使小小空间生趣盎然。至于花厅、书房前之庭院,则迭山理水,植树栽花,极尽引入自然,创造自然美之能事,使身居城市的人,虽脱离自然,又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11)

()庭院与斤房建筑的空间组合。

苏州民居中庭院与厅房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根据主人的不同爱好,功能的需要,并结合整个住宅的地形和总体布置,使庭院与厅房规划布局成多种多样甚为生动的平面和空间组合形态。有一厅一庭、一厅二庭、二厅一庭、二厅二庭、三厅一庭、三厅二庭等。其中以一厅一庭、一厅二庭和二厅一庭者居多。所谓一厅一庭者,大多是前庭后厅的布局形式,但也有庭在厅中,或厅在庭中,构思别致,不落俗套的布局方式。一厅二庭,即将厅分隔成南北各半,南厅对前庭,北厅对后庭,厅的房屋构喧和室内陈设也南北不同,苏州人称之为鸳鸯厅。二厅一庭的布局形式,是庭院在二厅当中,二厅座落庭院南北,互相对照,又共同观赏同一庭院的景色,故苏州称之为对照花厅。二厅二庭、三厅一庭、三厅二庭等是以纵、横和三合院等不同的厅庭组合而成的形态。

()庭院布局,得体合宜组景造景,随类赋采。

苏州传统民居中花厅、书房前的庭院面积和空间,一般都不大。多数在几十平方米左右,少数百平方米左右。苏州人就善于在这样小面积、小空间内,构图布局,策划经营,使咫尺空间成为景致自然,环境幽雅的庭院。

1.庭院平面形式。庭院是以厅房建筑、墙垣或廊三者围合而成的院落空间。其平面按民居的总体布局,多属方正规则。但都采取多种规划手法,如设半亭、建曲廊、或使墙折之,或使建筑平面前后错落等,变整齐规矩之方形、矩形的呆板平面为凹凸曲折有致的自由变化形式,为构成生动活泼的庭院空间环境创造了条件。

2.庭院空间统一构图。对庭院的建筑、峰石、花木等各组成部份,从尺度、体量、造型、比例等方面作统一的空间构图。由于庭院的空间都较小,为了使与庭院空间尺度协调、和谐统一。建筑物尺度都相应减小,厅、房、亭、廊等建筑的开间大小不等,形制自由,造型、体态都较轻盈。建筑装修也都细简玲珑。亭、廊都空透,墙和廊多点缀漏窗、门洞;使之空灵,既实用又有艺术变化。以峰石、花木组成庭院自然景象,也都简练、精巧,使相互间的空间构图关系,取得良好的比例而相得益彰。同时,厅堂和庭院是作为互相渗透,互为对景的流动空间来统一构图和设计的。所以整体空间艺术效果甚佳。

3.庭院位置的经营所谓位置的经营,就是从整体观点来布局庭院的景物。如:(1)门、厅、堂、亭、廊等建筑的位置,一般都沿庭院之周边布设.以取得庭院最大的有效空间;(2)堆叠假山一般不宜居中:(3)树木亦多靠近庭侧,角隙而植之,以免塞庭挡景;(4)湖石花台多靠墙而设,既省空间,又可凭借粉墙为景;(5)景物位置的布设有一个构图中心,从厅堂望出,迎面正前方应有一完整景象画面作对景为佳,务求厅堂观赏点与庭院景象间有一紧密的呼应关系;(6)庭院的空间小、视距短,以近即离观赏为主。力求景物的布置,景象的组织,能兼顾到可供左中右1800随遇观赏等等。

4.庭院组景、造景的章法。苏州因独具出产玲珑剔透、姿态优美太湖石之优势,故庭院常以太湖石来作为主要的自然景色。若堆叠设置得当,布局巧妙,必能获得“片石多致,寸石生情”的艺术效果。故庭院组景、造景之章法,以掇山者为多:

1)以“以少胜多”的得体章法,来布置景物,构造景象,精巧地组织庭院。

(2)虚实相衬,计白当黑的方法来布局和构划庭院。

(3)靠壁理峭壁山。

(4)疏密有致,简繁得体的布局和组景。

(5)以植物为主景布局庭院。这在苏州民居庭院中甚为普遍,因为植物尤其花卉,体量小,更适宜于庭院的小空间。

三、文化艺术的注入和融合,使苏州民居建筑成为既是居住生活空间,又是精神的庇所。

()主要建筑都充分运用了文学、诗词、绘画、书法、工艺美术、雕刻等手法,造成浓郁的文化艺术环境气氛。如大厅的室内外空间处理,就非常典4-9。位于厅正中梁架上之匾额,点明了大厅之名称,如“乐知堂”、“万卷堂”、“世绘堂”、“清荫堂”等。中堂所挂字画对联及两侧墙上所布置的书画条幅,都反映了主人所企求的一种情操和意境。这些人文因素,使建筑有了文化性格,并起到启迪和陶冶人的作用。

花厅、书房等更注重构成文化艺术的环境和思想意境。如清代著名文学家俞批故居之花厅春在堂。因道光三十年,俞中进士时,保和段复试,因文首有“花落春仍鑫”之句,获第一名,故花厅起名“春在堂”。在苏州民居中甚至连小小的天井也浸演了文化的意识。如阔阶头巷张宅轿厅前两侧之小天井。琦上用磨细青砖题词,东为“锁云”,西为“锄月”,轿厅名为“清能早达”这三个功能上要求联系在一起的空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体现了一种“一日之计在于展”追求勤备的精神(14)

大厅建筑之结构,既讲究功能,也注意美和艺术。如在大厅大梁上刻有精美的雕花,明代和早清时,梁架上还施以彩绘。大厅南沿多施翻轩(或称廊轩),轩亦因其椽子的艺术形式分别称为海棠轩、船蓬轩、一技香轩、鹤颈轩等等,构成了美丽文雅的顶栩艺术结构,也使大厅室内空间取得前后的变化。

大厅前之天并(前庭)布置简洁、正对大厅建有全宅最重要的砖雕门楼,整个门楼均以质地细赋之磨细青砖复面,门楼上部均以砖雕刻成山水、花卉、人物、鱼鸟、走兽、戏曲、典故等各种图象。中翻列横吸式砖雌字颊,以阳文刻出匹字一组之题词,内容多歌功颐德、安居乐业和勉励后代之句,如慕俭维德、夙羽展辉、和气致样、长乐之康、吟德怀和、增荣益誉、师恤贤俊等等。这构图对称严谨,造型轻巧瑰丽,玲珑精细,并有重要题词之门楼是大厅之对景,实为一个提示全宅人们应遵循的座右铭式建筑,但经过美观的赚刻和装饰后,

组成为一座精神与艺术相触合的门楼了(13)

()善于运用重点艺术处理手法,美化和装饰建筑物的外型。例如对屋面的艺术处理,则在大片素平的燕色坡屋面上,仅在屋脊上作画龙点睛式的艺术装饰,在简洁的长条屋脊正中塑有示吉样的雌塑,屋脊两端则砌筑成甘蔗、雌毛、纹头、哺鸡等型式。民居的建筑外型轮脚,仅在简洁的水平周边式的封闭高围端上,将门厅、大厅的山J.突出地建造成屏风状(俗称马头墙),有三山或五山屏风(即三个五个起迭)。民居之大门大多朴实无华。有四扇或六扇墉门,有单扇如窗形的睡挞门,_L部漏空,下部为裙板,中部为横档木,其卜多雕刻有太极组案,形似装饰,实为一种避凶取吉的符镇,是风水观念在苏州民居中的反映,最豪华的是将军门,名显贵第宅所用。大门两侧砌垛头堵均用磨细清水砖,在愉口部份略施雌饰,颇能衬托出大门朴素典雅之气氛。

()精致细巧的装修。苏州民居的装修,又称装折,是栏杆、门窗、纱福、飞翠、挂落等之总称。均用木制成,并都作各种艺术和雕刻处理,其在建筑艺术上有鲜明的苏州地方特点,并以精致细巧见长,是中国建筑木装修中的“苏州刺绣”。而且门窗装修上也浓贴镶嵌了许多苏州书画。

()苏州民居砖雕、木雌、石雌等雌刻艺术,精细、玲珑、秀丽,并有鲜明的苏州风格。木作之梁架及装修,石作之砷石、栏杆、五鼓橙、裸石等,尤以“做细清水砖”雌刻更具细、精、巧、秀等特色,堪称砖雌之一绝。常见者如门楼、墙门、垛头、题倾、门景、地穴、照墙、包枯坡之抛仿等。

()民居色彩的显著特点,是以白、灰、褐色为基调。内外墉多刷白,门窗梁杭、家俱用栗色,厅堂木门用白色,柱子黑色。屋面班盖灰色蝴蝶瓦,室内铺灰色方砖,构成整个民居建筑紊雅、恬静的色调。这既与苏州的气候地理环境有关,亦反映出充分运用了地方建筑材料和其质感与特征。其色调在艺术上的成功,是既创造了素雅恬静的居住环境,又与“小桥、流水、人家”和前街后河的居住街坊环境相协调。使人们生活在这一环境中,感到十分地安静、舒适。色彩得当,也是苏州文化艺术素养较高的一表现。

总之,苏州民居不仅是一个居住建筑空间,而是一个充满着文化和艺术芬芳的生活环境。其房屋建筑的设计、构造、装修和庭院空间布局等所表现的形象和内涵,折射了苏州民居和它所在的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四、备弄苏州民居独特的交通方式。

由许多进与落组成的苏州大型民居,豁要以适当方式来组织全宅的交通联系。备弄(避弄)就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建筑的传统布局,一般都是从前到后穿过中轴线上的房屋和院落作为交通路线的。苏州大型民居在交通组织上,安排了两套交通路线:在正落按照札教宗法的要求,保持了自大门、轿厅至大厅等的依轴线而入的交通线。逢接待贵宾、节日庆典或婚丧大事,将正落的各进大门、落地长窗敞开,贵宾亲朋由正门迎入大厅,但平常很少启用。而设置在正落与边落之间的前通后达的备弄,才是真正起着联系全宅交通的作用。备弄不但是联系全宅前后(从大门到上房或下房等)的纵向交通,而且又以它为主干沟通了宅内左右间的横向交通,如从正落的上房到边落前面的花厅,只要走备弄即能到达。无需穿越大厅等别的房间。备弄既贯通和便利了全宅各部份间的交通联系,又不因交通而干扰各厅堂内的各种活动,保证了各自成院落的厅堂环境的安静。在封建社会中,备弄(避弄)还是“为妇女仆牌行走,以避男宾及主人之道”。这种以备弄为主的两套交通路线的布局方式,是苏州大型民居独具的特征、在交通功能的组织上,它把礼仪性的中轴线与眼务性、经常性的交通分开,而且备弄又把各进院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远比仅仅只有一条要通过厅堂等房屋的中轴线交通为优越和科学合理。同时,由于按内廊式形式建造的,上面有屋盖,所以备弄根本没有风吹雨打、日晒夜露之度。但备弄是处在正落与边落的建筑实体之中,是一条净宽仅1. 2-2米左右的狭长空间,它的通风、采光、屋盖构造和排水等都带来了难度,苏州的建筑匠师在长期实践中,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1.平行备弄辟设狭长天井,既可采光通风,又利于屋面排水;2.在侧堵上开砌漏窗,既可借用两侧庭院和天并空间通风、采光,同时也甚美观;3.巧妙地利用建筑平面上位t的错开,形成折角,辟设天井:4.利用备弄两侧厅堂边门之间接采光和备弄前后出入口道入光线和通风;5.在屋面上开设天窗采光;6.备弄屋盖采用气楼式,以利通风、采光;7.备弄墙为粉白、屋面顶栩反刷粉白,以利光线反射;8.夜间利用在墉侧设的壁兔,掌灯采光。9.在阳光和通风条件可能下,在备弄天井中略点湖石一二,翠竹几枝美化环境。另外,备弄还兼具防火(据此可切断火势蔓延)和安全巡逻的作用。

备弄原来都为一层,随着苏州民居的发展,也有建成二层的。使上下两条备弄贯通全宅,使前后、左右、上下之间交通更为便捷。

备弄设置多少,随宅居之规模而定。少则一条,多则有三四条的。备弄实质上还是一个重要的中介空间、过渡空间,对外它可直接通街巷和河道。

总之,备弄是苏州民居,根据纵向布局、横向发展,进与落相结合的总平面特点和沟通全宅交通的功能需要,既要把各进院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要“遨”免交通对各进院落的干扰,确保家庭生活的安宁和私密,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交通方式和交通空间。所以,备弄是苏州民居独具的重要特征。除附近少数江南城镇有类似者外,在全国民居类型中,这样的备弄设!,尚属未见。苏州民居优秀传统是很多的,但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赞述。

苏州是世界闻名的水乡古城。传统民居是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内容。我们研究苏州传统民居的目的,并不是去照椒这些旧建筑,而是要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和借鉴许多有益的东西,去处理现代城市中的住宅、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等的建筑设计以及城市规划中的一些问肠。同时,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e74b2076eeaeaad0f33008.html

《苏州民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