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融教育教学思想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融的教育思想

马融(79166,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著名的经学大师、文学家和教育家。

马融出身关西豪族,“为人美辞貌,有俊才。”少时,随隐居于南山的名儒挚恂学习,博通经籍,深得挚恂的欣赏,将女儿嫁给他。后又随著名的女历史学家班昭学习。汉安帝永初二年(108,把持朝政的大将军邓骘慕马融名声,召他为舍人,他拒不受命,西行避至甘肃凉州。不久凉州附近的西羌崛起,粮价昂贵,为生活所迫,马融前往应邓骘之召。永初四(110拜为校书郎中,在东观典校古籍。因写《广成颂》讽谏邓太后,一直不得升调,直到邓太后死后,才被重新起用。延光三年(124,汉安帝出巡泰山,马融上《东巡颂》深得安帝欣赏,召拜郎中。汉顺帝时,马融因病辞京,后一度担任郡功曹等地方小官。阳嘉二年(133,马融以对策拜议郎,不久转任武都太守。这期间,曾上书自荐领兵镇压羌民起义,但未被起用。汉恒帝时,马融任南郡太守,曾著《西风颂》吹捧权臣梁冀,并为他起草奏本诬陷名士李固,但不久仍因事得罪梁冀,将之免官,流放朔方。赦免后,再回东观继续从事著述。晚年因病去官,卒于家中,享年88岁。马融在东观整理古籍10余年,其著述颇多。据《后汉书·马融传》记载,马融先后注了《孝经》《论语》《诗》《易》《三礼》《尚书》及《老子》《淮南子》《烈女传》《离骚》等书,并著了《三传异同说》等,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马融的教育思想多以经注形式出现,存在依附于经籍、失之支离的弱点,加之其著作多已亡佚,不少教育思想已难以确考,但从有关记载中,仍可看出其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色。

采用“传以久次相授业”的方式进行教学。作为一名著名的私学大师,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后汉书·马融传》除去挂名的著录弟子外,随他学习的及门弟子有四百多人。由于弟子众多,他不可能一一面授,故采用了“传以久次相授业”的方式进行教学,即由学习时间久、资格老或程度高的弟子将知识传授给程度低的弟子,再由这些弟子将知识传授给程度更低的弟子。至于能够直接听他讲课的升堂弟子,不过50余人。郑玄在马融门下,3年未见师面,后来,马融偶而发现郑玄善算的才干后,才开始直接面授.这种教学方式,扩大了授徒名额,满足了诸生求学的需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促进了知识的消化和应用.

主张教学内容应博采众长,兼容各科。自汉武帝罢绌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儒家经籍的学习成为封建社会教育的主体.但是百家争鸣局面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派之争的停止,恪守师法而垄断官方博士职位的今文经学与非博士师传系统的古文经学为争夺官方正统学术地位,经历了几次激烈的斗争,双方矛盾尖锐,形同水火.马融反对这种信守—学的治学方法,主张突破门户界限,博采众长.他虽是古文经学家,但对属于今文经学的《春秋》公羊传、属于古文经学的《春秋》左氏传和倾向于古文经学的《春秋》谷粱传等三传进行了综合研究,著了《三传异同说》,试图打通各家门户之见和今、古文界限.在传授左氏春秋时,马融博采众长,杂糅贾逵和郑玄两家的注释进行讲授,还遍注各经以及《老子》等著作。在教学中,马融十分重枧乐教和数学知识的传授。他善鼓琴,好吹笛.教学时常“列女乐”,除传经外,还常常兼传天文历法数学.这种扩充教学内容和兼采众家之长的治学方法,比起西汉专攻一经或虽兼通数经但仍以一经为执掌的经师,无疑是一种进步.另外,马融的教学还带有一些个性特征,马融出身名门,又担任过朝廷的议郎和南郡大守等显要官职,教学时讲究捧场,加上他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在教学中,常坐1

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从中可见其不拘儒家礼教之一斑.这种作法对后来魏晋清谈家摒弃礼教之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汉代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马融为社会培养了许多人才,东汉后期的儒家大师郑玄和名将卢植皆出自其门下.他突破古、今文经学门户之见,冲击了师法家法的藩篱.在经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教学原则和治学方法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7de9a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22.html

《马融教育教学思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