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无衔战将程子华(下)

发布时间:2018-11-12 09:41: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闲聊无衔战将程子华(下)

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合作协议,红十五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344旅,由徐海东任旅长,程子华则因病去延安治疗,离开了部队。不过程子华并没来得及养病,根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的建议,他被派到晋军杨爱源部去当顾问。但是杨爱源见到程子华后却只是敷衍了几句,并没让他当顾问,程子华只好先在太原八路军办事处住下。这时八路军已全面进入山西对日作战,阎锡山也抗战热情高涨,同意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成为了中共与阎锡山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战动总会的主任委员是曾在中山陵前剖腹明志的续范亭将军,其余委员由国共两党及各群众团体派代表担任。中共方面经过研究后,决定派邓小平、彭雪枫、南汉宸和程子华参加总会委员会。程子华担任的职务很重要:武装部长,能抓枪杆子,一旦日军打过来就要组织力量与敌人打游击战。阎锡山也想派他的人来占这个位置,但周恩来表示阎的军官打不了游击战,只有共产党干部行,阎锡山也只好作罢。由于日军推进速度很快,所以程子华上任后抓紧时间开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准备在敌后组织游击队坚持战斗。太原失陷后,阎锡山的晋绥军和卫立煌的中央军都溃退到了晋西和晋南一带,八路军则深入晋西北、晋西、晋东北和晋东南地区放手发展,迅速开辟根据地。阎锡山发现已无法控制战动总会了,就找了个借口把他的人都撤了,企图孤立这个组织。这反而正中中共方面的下怀,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中共人员与阎锡山斗而不破,借助战动总会这块合法牌子大搞统战工作,成就显著。仅程子华掌握的武装部下面就先后成立了8个游击支队,并派去了一批红军干部加强领导。另外还兼管着察绥游击军1800多人,因而对晋绥军系统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游击武装总共近2万人,在山西敌后和长城内外对日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发展得风风火火。

1938年8月,程子华回延安参加了六届六中全会。会议从9月底一直开到了11月初才完。中央又制定了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在巩固和保持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同时,八路军主力从山区转向平原,大踏步东进冀鲁苏皖,创建新的抗日根据地。毛泽东非常重视冀中地区,认为其西临平汉线,东靠津浦线,北抵平津,南达冀南,具有沟通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冀中抗日根据地是由东北军团长吕正操开创的,隶属于晋察冀抗日边区。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冀中军区,将抗日武装人民自卫军与河北游击军合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由吕正操任纵队和军区司令员。在全盛时,冀中根据地完全控制和部分控制了 44个县,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800万,为八路军提供了大量粮食和兵员。因此,冀中曾被称为是“华北的乌克兰”。为了加强冀中军区的领导和部队战斗力,毛泽东命令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第120师主力东进冀中,同时派程子华去冀中军区任军区政委兼八路军第3纵队政委。也就是说,程子华将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军政最高领导。

1939年1月,程子华到冀中军区就职。他非常清楚,对于吕正操和第3纵队这样新加入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一是要团结,二是要改造。当年在中央苏区由于领导层犯了左的错误,导致在改造和使用红五军团时出了偏差,造成了一些历史的遗憾。如今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集体已趋向成熟,在团结和改造部队方面都有着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以借鉴。程子华到冀中后,对吕正操非常尊重,不争权,甘居幕后,有条不紊地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就是整训部队。按照老八路的样子建设新部队,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打造主力兵团;其次是进一步发动群众和改善民生。组织工作团深入到各乡村推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及改善工人生活,在力发展生产,减轻经济剥削;第三是建设民兵武装。在党的领导下推动人民民主,建立各级武装工作委员会,对民兵实行有力组织,由正规军游击队负责培养训练民兵。程子华付出了巨大的艰苦努力,协助吕正操将冀中的工作拉上了正轨,根据地和部队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在此期间,贺龙、关向应率八路军第120师主力来到冀中平原,连战连捷,先后歼敌4900余人,打出了老部队的风采,令冀中军民受到了很大鼓舞。贺龙领导第120师部队放手发展,招兵买马,从来时的6300余人很快扩大到了2.1万余人。可惜的是,贺龙部后被早早调回了狭小贫瘠的晋绥根据地,因而在抗战中没能得到更大发展,成为了八路军3个主力师中歼敌最少和发展最小的部队。

八路军将领合影,左起聂鹤亭、杨成武、陈伯钧、王平、舒同、程子华、孙毅

由于冀中是平原区,易攻难守,因而在面临日伪军的围剿下形势非常困难。特别是在冈村宁次于1942年发动的“五一大扫荡”中,冀中根据地被分割成了2670多块,全部变为敌占区和游击区,八路军已几无多少活动的空间,被迫转移到外线。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在反扫荡作战中虽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日军战报称己方战死161名(其中军官9名),伤323名(其中军官14名)),但自己也伤亡1万余人,还牺牲了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各一名,团长、团政委战场阵亡和自杀殉国多人,军分区司令员被俘投敌一名,群众伤亡5万余人,可称是损失惨重。面对如此困难形势,程子华协助吕正操指挥主力部队跳到外线转战,部分基干团和地方武装留在冀中顽强坚持战斗,并大力发展平原游击战,普遍推广群众性地道斗争,坚持两面政权斗争,组织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打击敌人等,利用一切手段与日伪进行争夺,终于逐渐渡过了难关。历史上著名的平原地道战和回民支队,都是冀中军民坚持战斗的典范。在一次反扫荡作战中,军分区司令部还遭到了日军飞机的轰炸扫射,作战室的一名值班参谋和一名通信员当场身亡。好在程子华和吕正操的住处没有被日军炸弹炸中,二人都钻到了床底下躲避,总算是幸免于难。到了1943年,中央从各根据地的抽调了许多干部去延安参加整风和七大。晋察冀边区的主要领导也进行了调整,聂荣臻任晋察冀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区司令员、政委,程子华和刘澜涛任副书记兼副政委,萧克任副司令员。此后聂荣臻、刘澜涛、萧克相继去了延安,程子华就代理了晋察冀中央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职务,成为了这个模范根据地的党政军最高领导人,时间长达两年。在程子华的一生中,这是他独挡一面主持全局工作的政治、军事巅峰时期。程子华一边指挥反扫荡作战,一边组织生产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自兼了工商局长和经委主任的职务,施展起来很有一套章法。聂荣臻后来都惊叹道:“没想到你程子华不光会打仗呀!”不得不说,程子华在经济工作方面很有天赋,搞起来卓有成效,这也对他在建国后的任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4年后,程子华指挥晋察冀部队逐渐转入反攻,拔除日伪据点,挤压敌占区,争夺两面政权,开辟新区,根据地又逐步得到扩大。到了1945年夏季,晋察冀部队已发展到了100个团11万人,根据地伸展至察北、热东和辽西地区,边区人口达到2500多万。而日伪军只能龟缩到铁路沿线和较大城镇附近,加上国际形势发展,其已是日落西山。8月11日,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命令,程子华指挥晋察冀部队向敌人发起了全面大反攻。一个月后聂荣臻从延安回到晋察冀主持工作,与程子华率分局、军区机关迁至新解放的察哈尔重镇张家口办公。由于抗战胜利后的形势发展太快,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东北局,调集大批干部和部队挺进东北,全力夺取东北为巩固的根据地。程子华被确定为首批东北局委员之一,立即交接工作准备前往东北。说来也巧,这时占领东北的苏联红军派飞机到晋察冀来接日本共产党领导人冈野进,程子华就乘坐这架飞机先一步飞到了沈阳。

由于晋察冀占有直接连接东北的地利,其战略地位更显重要。为便于部队进入东北及加强领导,中央又下令成立了冀热辽中央分局和冀热辽军区,归晋察冀中央分局领导,由李富春担任分局书记,原定去山东的林彪转赴冀热辽任军区司令员,原定回华中的陈毅、饶漱石去山东主持工作。在各战略区领导乾坤大挪移的同时,从华北、山东、华中、西北抽调出的大批干部和10万部队也星夜兼程分海陆向东北进发,如此规模的战略调动在此前的中共历史上还绝无仅有。然而蒋介石的动作也很快,从西南调集大批部队北上,并在美国海军的帮助下紧急向东北海运。毛泽东原来想卡住冀热辽陆路以独占东北,现在看国民党军队在美国帮助下就要直接海运到东北登陆,阻止其推进已成为了当务之急。他和刘少奇立即更改部署,命令林彪转赴东北指挥作战,并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由林彪担任总司令,指挥部队全力阻止国民党军向东北推进。就在1945年的9、10月间,中国的形势真可谓是一日三变,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由于林彪离任,同时国民党军向平津增兵,准备进攻热河,而晋察冀军区既要与绥远的傅作义、马占山部作战,又要防御平津之敌,已无暇兼顾热河、冀东地区。因此中央决定程子华速回冀热辽主持工作,防止国民党军进犯承德。程子华奉命回到冀热辽,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兼中共冀热辽分局书记和军区政委,军区司令员是萧克,黄火青为副书记兼副政委,李运昌、陈奇涵为副司令员。这次程子华的职务前面已去掉了代字,正为了正牌的战略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由于国民党军迅速在东北登陆,接连攻占山海关、锦州,并继续向热河进犯。而苏联方面也按照与国民党的协议,强硬驱逐中共机关和部队离开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城市。东北的局势变得复杂长期化,中共想独占东北已成为不可能,国共双方进入了打打谈谈阶段。程子华、萧克这时指挥冀热辽部队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配合谈判打打停停足有8个多月。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双方撕破脸皮大打出手,东北解放战争也进入了新阶段。

在萧克奉调回晋察冀主持平绥路东线作战后,程子华又兼了冀热辽军区司令员。1946年10月至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冀热辽分局改为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冀察热辽分局,冀热辽军区改称冀察热辽军区,程子华仍任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和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3月末,中共中央又将冀察热辽分局和军区划归东北局及东北民主联军领导。冀察热辽区是华北和东北的通道及联系纽带,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程子华根据中央的精神,在全地区实行土地改革,充分发动群众,以此来推动各项工作,为把冀察热辽地区建设成为巩固的根据地而付出了巨大努力。在此期间,东北局副书记高岗曾到热河检查土改工作,批评说工作“右”了,不应该按区别给地主和富农分地,而是一律要贫下中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分山地。高岗在热河搞了一冬天,极力推行他主张的分田政策。后来中央批评这个土地政策是犯了“左”的错误,高岗却把责任推给了冀察热辽分局,这令程子华极为不满。两个人在陕北肃反中结下的梁子,一辈子也没解开。

冀察热辽区划归东北局后,按照东北军区的指示分为前后方两部分,准备集中军区主力向敌人发起反攻。程子华将分局工作交由黄火青主持,军区工作交给李运昌,自己和军区参谋长黄志勇、政治部主任刘道生组成前方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军区部队在热河对敌发起夏季攻势。经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1947年夏季攻势后,国民党军遭到重创,北满、东满、南满各根据地联成了一片,东北解放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冀察热辽部队虽不在主战场,但从侧后牵制敌人,配合主力部队反攻,仍是功不可没。仅在1947年5月1日至7月1日的夏季攻势中,程子华、黄志勇等人就指挥冀察热辽部队收复了赤峰、围场、宁城、建平、凌源、北票等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歼敌800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控制了锦(州)承(德)铁路中段200多公里地域,使热中、热东、热辽、热西等分区联成一片,进一步巩固了解放区。

1947年9月,根据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命令,由冀察热辽军区组成第二前线指挥所,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未到职),统一指挥所属野战部队参加作战。程子华先后指挥冀察热辽部队参加了秋季、冬季攻势,歼敌4.26万余人,解放了大片地区,并配合了晋察冀地区的作战。1948年4月,黄克诚被正式任命为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同时兼任第二前线指挥所政委,开始全面主持冀察热辽区党政军工作。在程黄等人的领导下,冀察热辽军区部队已发展成为3个主力纵队、5个独立师、2个骑兵师和1个炮兵旅,共20万人。其中的3个主力纵队是8纵、9纵、11纵,在东北民主联军里都属于二流纵队。不过,这3个纵队还都有点可说的事。

首先是8纵。该纵组建时只有少量老红军和八路军成分,其余都是新部队。首任司令员是未来的总参谋长黄永胜。看过权延赤的报告文学《林彪将将》的人应该都还记得,那里面描述黄永胜的特点是八个字:击鼓冲锋,鸣金玩妓。至于玩不玩妓的暂且不提,击鼓冲锋黄永胜则是当之无愧的。他在几十年戎马生涯中一天政治干部都没当过,向来以作战悍勇而著称。就说日后在辽沈战役中追击廖耀湘兵团时,黄永胜置总部命令于不顾,机断决行带领6纵兼程强行军240余里抢占厉家窝棚,一举堵住了廖耀湘兵团主力,为辽西大会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林彪对此大加称赞,指示部队学习6纵这种积极主动的作风,就像钟伟当年在靠山屯那样,要“敢于打违抗命令的胜仗”。黄永胜不仅是林彪的亲信爱将,他的名字据说还是在井冈山时毛泽东给改的。后来到了1968年代总参谋长杨成武犯事下台,林彪提名时为广州军区司令员的黄永胜当总长,毛泽东听后直接就把代字给免了,一当就是正牌总长!这样的一个黄永胜,却总要犯点纪律。不是和政治干部吵个架了,就是来点自由主义错误。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黄永胜本来是第115师685团首任团长,就因为和副团长邓华吵架时骂人,结果被副师长聂荣臻直接给撸了,这才便宜了杨得志。程子华一生谨慎低调,喜欢的也是老实守纪律的干部,对黄永胜这种能力强个性也强的干部就不大上眼。《林彪将将》中把这些事情描述得绘声绘色,总之吧,在程子华的努力下,8纵的司令员换成了冀热察军区司令员段苏权。

有意思的事来了。这个8纵在黄永胜手下虽然能打,但还没有到名闻全军的程度。等到了段苏权那里,连领袖都被惊动了。这还都是发生在辽沈战役期间。第一件事是封锁锦州飞机场。东总的电令就没说清楚是哪个机场,结果段苏权还真老实,让参谋长黄鹄显回了个电报请示,以致耽误了时间,让沈阳援敌多向锦州空运了两个团,这下没把林罗刘给气死。后来毛泽东还去了专电批评:“大军作战,军令应加严,8、9纵耽误两天封锁机场,应予批评”;第二件事是打小紫荆山。8纵打下来后因为麻痹大意又给丢了,寻思着赶快夺回来就没上报总部,结果让南京国民党电台给嚷嚷了个天下皆知。林彪知道后大发脾气,罗荣桓和刘亚楼不得不亲自赶到8纵,一直盯着纵队政委邱会作组织部队把阵地给夺回来才算拉倒;第三件事是总攻锦州城。8纵单独负责城东方向攻击,结果炮火准备时间最晚,发起攻击最晚,突破城防最晚,三个最晚!在2009年上映的影片《建国大业》中,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大半夜站在西柏坡房顶上长时间望着锦州方向。刘劲饰演的周恩来走到房下关切地问候主席,毛泽东不耐烦地问道:“10点半还没突进去的是哪个部队呀?”周恩来无奈地答道:“8纵。这个问题呀,你都问了五遍了。”这下好,8纵把领袖都给折腾神经了。一直到了衡宝战役时,才由原8纵第24师师长丁盛带部队直插白崇禧主力心脏给挽回了面子,打出了一个“猛虎扑羊群”的美名来。不管怎么说吧,段苏权在55年时生生以标准的中将资历给授了个少将军衔,这真是让他死难瞑目了。据说,他在93年逝世后遗体都没有穿军装,是将帅中唯一身着中山装入殓的。

9纵的基础还不如8纵,全是来自于抗战中后期组建的地方部队。9纵司令员是詹才芳,参加过黄麻起义,是著名的木兰山72名游击英雄之一,与吴光浩、李先念、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等鄂豫皖苏区创建者并列,资格很老。后来当过红四方面军主力红9军、红31军的政委,与何畏、王树声、许世友等人搭过档。不过他虽为政委,却常常担负指挥作战之责,因而有了战将之名。在鄂豫皖时,未来上将陈锡联想参加红军,因为年纪小而没被允许。他瞒着家里偷偷跑出来找到已是红军大队长的詹才芳,死磨硬泡,总算如愿当上了红军。到了55年授衔时,陈锡联是上将,詹才芳却是中将。然而陈锡联不忘本分,每当见到詹才芳,总是称之以老首长,毕恭毕敬。发生于1946年7月29日的著名的“安平事件”,就是詹才芳当司令员的冀东军区部队干的,后来被称为是“第一支敢打美军的共产党部队”。辽沈战役攻占锦州后,抓住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的,便是9纵部队。等到1948年底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命令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时,9纵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军,詹才芳成为了首任军长。红军时期就是军级干部,到了解放军又是军级干部,这在中共将领中是极为罕见的。如此一来,到了52年军队干部评级时詹才芳才搞了个准兵团级,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与站在前排的当年同在鄂豫皖的一堆上将下级一比,实在是有些不好见江东父老了。

11纵则是东野最晚成立的3个纵队之一,由冀察热辽区的几个独立师改编而成。不过其下属序列中却有声名赫赫的建制红军部队,就是11纵31师91团。其前身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1师1团,历史上曾抢渡安顺场、鏖战黄土岭的“红一团”。在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创下了最佳战绩的广州军区第55军163师师长边贵祥,当年就是11纵31师91团的排长。11纵的司令员是陕北红军出身的贺晋年,曾当过红十五军团红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等职务,是陕北红军的创建者之一。在延安和东北时期,贺晋年都以擅长剿匪而闻名。他主持合江军区期间,像什么号称“四大旗杆”的土匪头子李华堂、谢文东、孙荣久、张雨新,都是手到擒来。小说《林海雪原》和当红电影《智取威虎山》中描写的,就是这段时期发生在牡丹江军区的剿匪故事。由于贺晋年同高岗在陕北和东北时期都有一定的交往和工作关系,结果在“高饶事件”时便遭到了波及。到了55年授衔,红军时期就当过军长的贺晋年只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了全军唯一的副兵团级少将。有意思的是,3位纵队司令员加上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在授衔时都发生了点故事,冀察热辽的人物还真不简单。

11纵还出了一名辉耀全军、名垂青史的战斗英雄,与程子华是颇有关系。在1948年5月25日解放热河省重镇隆化的战斗中,11纵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董存瑞手托炸药包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事绩极为感人。程子华在战后去巡视战场,正好看到董存瑞班的战士们在被炸掉的碉堡残迹前痛哭。他问明了情况后感到很是震撼,当即指示随行的秘书到部队搜集有关董存瑞的事迹,专门写一篇报道给《群众日报》发表。程子华本人也写了一篇纪念董存瑞的文章随后发表。在新中国建立后,董存瑞的英雄事绩又被编写进了中小学课本,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英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回头去看,那次解放隆化的战斗并不成功,在组织指挥上多有失误,部队伤亡很大,还没能全歼敌人。就董存瑞炸碉堡的那次行动来说,在技术上也曾被人指摘,差点成为了失误的典型。如果没有程子华的发现和推广,就不会有后来我们都知道的那个董存瑞。

到了举世瞩目的辽沈战役时,程子华与黄克诚搭档,指挥东野第二兵团首先在北宁线打响,拉开了整个战役的序幕。为了保证东野主力攻克坚城锦州,程子华同黄克诚指挥4纵、11纵及2个独立师坚守塔山防线,挡住了国民党军“东进兵团”的6天猛烈冲击,以伤亡3774人的代价歼敌6549人,赢得了塔山阻击战的光辉胜利。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林彪有一句著名台词:“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形象地道出了这场阻击战的激烈程度。程子华在战前亲自带领各纵队领导勘察地形,制订防御方案,指示修筑工事,适当配置兵力火力,未战就已夺得先机。战中他密切掌握全局,及时作出指示,在阵地构筑、控制预备队和预测敌人主攻方向上都很精准,于作战指挥上已高出了对手侯镜如、罗奇、阙汉骞等人一筹。塔山阻击战打了4天后,解放军战前储备的4万发炮弹就全部消耗光了。在前面电影中林彪的那句台词之后,其实还有一句话:“我已给你准备了10个补充团和3个干部队。”当时程子华也没客气:“我不要补充团,我要弹药!”逼得林彪不得不下达指示,令蹲在高桥的李天佑1纵拨出各种口径炮弹数卡车,赶快给塔山前线送去,这才又顶住了后面的两天战斗。可惜,电影中一个镜头都没有给程子华,甚至也没有表现吴克华和胡奇才,这就有点差强人意了。

打完辽沈战役后,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由程子华、黄志勇率4纵、11纵(已分别改称第41军、第48军,习惯上还称为纵队)组成东北先遣兵团先行入关,配合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作战,不使傅作义部主力提前东逃。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先遣兵团应速取平绥线上的南口、怀来,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统归程黄指挥,合力围歼该线上的傅作义部主力。这程黄中的黄志勇只是兵团参谋长,资历照程子华差得远,实际上权力大增的还是程子华。按毛泽东的意思,由杨成武、李天焕第三兵团首先包围张家口之敌,吸引傅作义部主力前往驰援,然后杨得志杨、罗瑞卿、耿飚的第二兵团迅速切断平绥线上怀来、宣化间的联系,东北先遣兵团再切断平绥线上北平、怀来间的联系。这样整个张家口至怀来线上的傅军就陷入了既不能西逃,亦不能东撤的窘境。傅作义的主力一旦被围,就下不了决心率平津守军东逃。等到东北野战军主力再一入关,华北便大势已定。

杨李兵团首先行动,对张家口形成了包围态势。傅作义判断东北野战军在大战后需要休整一段时间才能入关,因而派出绥军王牌第35军西援张家口,准备先击破杨成武兵团,然后再回头迎击东野。平津战役这就开了局,看着很是按照预想般的完美。然而,程子华这边却坏了事。东北先遣兵团奉令入关,路过北平东北侧密云的时候,发现城内只有一个保安团兵力。程子华突生战意,决定顺手牵羊灭了这股敌人。他命令前卫11纵转向攻击密云,后卫4纵改为前卫,继续向怀来前进。11纵以一部兵力上去就打,刚扫清外围,不料从古北口、石匣镇逃过来一个师国民党军窜进了密云。11纵只好将主力都调过来围城,经过一天猛攻,终于将这股敌人歼灭。然而这一下就惊动了傅作义,他一听林彪大军已提前入关了,这还得了!于是急令在张家口的第35军速速返回北平,并撤守了外围兵力回北平加强防御。第35军有几百辆美制十轮卡车,这一东返速度很快。杨李兵团没有实施有力行动阻滞第35军东撤;杨罗耿兵团却还在数百里外,两条腿根本跑不过汽车轮子;东北先遣兵团不但打密云误了事,也迟迟未能占领怀来截断平张线。这下可把老毛惹急了,连发电报,将这几个兵团的主要指挥员程子华、黄志勇、杨成武、李天焕、杨得志、罗瑞卿、耿飚是一顿痛斥,还连带着把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也都稍上了。电影《大决战——平津战役》中对此有几个镜头,翟乃社饰演的程子华接到了军委急电,旁边是王志文饰演的黄志勇,二人的脸色那是相当不好看。最后靠着第35军军长郭景云发神经在路上耽误了时间;杨罗耿兵团又昼夜急行军赶到新保安以东挡住了第35军,并击退了其和怀来第104军的东西夹击;程黄兵团也攻占怀来歼灭了第104军与北平西援的敌人一个师;第35军终于被包围在新保安遭到歼灭,这才挽回了局面。不过,程子华在回忆录中对于打密云的事情丝毫未做反省,显然还持有保留意见。1949年全军进行整编后,第四野战军编成了4个兵团,程子华担任了第十三兵团司令员,下辖第38军、第47军、第49军。四野渡江南下后,程子华和兵团政委莫文骅指挥西路军参加了衡宝战役,沿湘西一路追击半个月,歼敌8600余人,切断了湘南之敌西退贵州的道路,配合主力吃掉了白崇禧的桂军精锐。尔后攻占大庸、桑植,为后来的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条件。就在衡宝战役胜利结束之际,程子华接到中央命令,调他到山西省工作。程子华回了在衡阳的四野司令部述职,他还问林彪为什么要他离开军队。林彪回答的也很简单:不想要你离开,但刚解放,哪里都缺人才。黄克诚是湖南人,要留在湖南,你是山西人,需要回山西,这是中央的命令,我也没办法。于是,程子华就这样离开了他为之浴血奋战了22年的军队。程子华回到山西就当上了省委第一书记、省政府主席和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搞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主要是想把军队的联合作战方法运用到工业建设中去。当时的省委第一副书记赖若愚本来是被薄一波内定的山西省一把手,但中央可能是觉得赖若愚资历比较浅,就换了程子华来干。赖若愚年轻气盛,与程子华在一些问题上意见不同,当面争执,气氛闹得很不好。一年不到,程子华就被调离了山西,去全国供销合作社联合总社当副主任。他在财贸商业系统一干就是10年,后相继在国家建委、国家计委任职,1964年又成了西南局书记兼三线建委常务副主任。一名军队高级将领,却在行政系统变换了如此多的工作岗位,这在解放军将领中是极为少见的。

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程子华被列为了拟授军衔的21名“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地方领导干部”之列。其中,他与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滕代远的资历都够被授予大将。后来中央决定,凡是1952年没有参加军队评级,又转到地方任职的领导干部,包括驻外使节,一般都不参加评定军衔工作。结果除了乌兰夫、赵尔陆、叶飞、谢富治、阎红彦、王恩茂等几名重新回到军队的领导干部外,其他转到地方任职的原军队将领都没有被授予军衔。就这样,程子华遗憾地与将军金星失之交臂。

文革期间,程子华也受到冲击迫害,被长期关押。像他这样的高级干部在狱中不会给安排什么劳动,就是坐井观天。程子华没有闲着,而是像很多老一辈人那样坚持信仰,认真学习了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程子华在双手严重残疾、生活难以自理、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写出了长达万言的《关于西南三线建设的情况总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1975年,他被解放出来,分配到了中央党校读书班学习。程子华总结了几十年在经济建设战线上的经验思考,又写出了《我对〈资本论〉第二卷关于再生产理论的认识》。老骥伏枥,仍志在千里呀!

1978年3月,程子华被彻底解放,担任了民政部部长、党组书记的职务。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已撤销了9年的民政部(原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组建起来,为新时期的民政建设做了大量工作。1980 年8 月,程子华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终于上了副国级的高位。1982 年9 月,他又当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常委。一帮奋斗了半个多世纪的革命老人,风风雨雨,对对错错,总算能得享高誉安度晚年。无论如何,这要归功于邓小平、陈云、胡耀邦等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善政。

1984年6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下,于北京举行了庆祝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许多黄埔校友都赶回来参加。在这次大会上,大陆的“黄埔军校同学会”正式成立,健在的黄埔校友纷纷加入其中,如徐向前、聂荣臻、许德珩、程子华、宋时轮、李运昌、郭化若、阎揆要、侯镜如、郑洞国、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黄维、宋瑞珂、唐生明等人。其中徐向前担任了会长,聂荣臻、许德珩担任顾问,侯镜如、郑洞国等为副会长,程子华、郭化若、李仙洲等为理事。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一大使命就是联络海内外黄埔同仁,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程子华后来又出任了同学会顾问,前后长达7 年多。1991年3月30日,程子华在北京病逝,享年86 岁。弥留之际,他还掂记着台湾来大陆的黄埔同学访问团校友:“台湾同学可能到广州了吧?我不能陪同了……我见不到他们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a6acf5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23.html

《闲聊无衔战将程子华(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