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1)

发布时间:2020-04-25 00:28: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上述第二种意境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

B.北宋的大量作品,如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

C.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D.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在元代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作比较,最终论证了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多义而丰富的特点。

B.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是为了论证第二种艺术境界较第一种自觉的抒情诗意更为浓厚、鲜明。

C.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

D.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偏爱偏好任何一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就更为宽泛、广阔。

B.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话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C.南宋的山水画有的标题可能和北宋的一样,但刻画更为精巧,能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思绪、感受。

D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胁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 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 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5. 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6.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127个,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403个。

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图

特色小镇最多的十个省份数据

材料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

(摘编自《面临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如何创新发展》,2018年3月30日《中国商报》)

材料三: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不管是产业小镇、文化小镇、体育小镇,个性化才有竞争力、生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管住一哄而上、拔苗助长的冲动。特色小镇先发地浙江,率先出台了评定标准,启动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地方“摘牌”。各地也应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退出机制,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争个帽子睡大觉”现象。

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发现、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如何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是一个新课题。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摘编自赵永平《特色小镇莫揠苗助长》,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多样且相对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第二批产业类型占比中这一差异有所减小。

B.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旅游发展型占比近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

C.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的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贸流通型与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睐。

D.浙、苏、鲁三省特色小镇培育效果显著,位列特色小镇总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镇入选数量几乎都是第一批入选特色小镇数量的两倍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B.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地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这样的小镇就容易被淘汰。

C.不管是哪种特色的小镇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照搬照抄、简单堆砌,破坏生态等做法都容易降低小镇的竞争力。

D.如果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特色小镇就业,特色小镇也就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9.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己。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 “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 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 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 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①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鲍照南北朝诗人。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为直露。

15. 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1)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 ”。

(3)《逍遥游》中通过“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自如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_________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_________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________。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_______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0.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6月28日

21.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李岚清)

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③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④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

⑤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

⑥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茚旺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九月月考

语文试题(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元山水画经历了北宋(主要是前朝)、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和意境。

“无我之境”中的“无我”,不是说没有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在其中,而是说这种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甚至有时艺术家在创作中也并不自觉意识到。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终于传达出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从而这种思想情感和主题思想经常也就更为宽泛、广阔、多义而丰富。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便是这种优美的“无我之境”。它并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却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画的“无我之境”由于根本没有语词,就比上述陶诗还要宽泛。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无论是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董源的《潇湘图》以及巨然、燕文贵、许道宁等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观念、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

如果看一下南宋马远、夏珪等那许许多多的小品:深堂琴趣,柳溪归牧,寒江独钓……我们就会发现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正是它们的美学特色。它不再像前一时期那样宽泛多义,而是要求得更具体和更分化了。尽管标题可以基本相同,由画面展示出来的情调诗意却并不完全一样。应该说,比起北宋那种意境来,题材、对象、场景、画面是小多了,一角山岩、半截树枝都成了重要内容,占据了很大画面;但刻画却精巧细致多了,自觉的抒情诗意也更为浓厚、鲜明了。这是不是“有我之境”呢?是,又不是。相对于第一种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观念在这里有更多的直接表露。但相对于下一阶段来说,它又不是:因为无论在对对象的忠实描写上,或抒发主观情感观念上,它仍然保持了比较客观的态度。

上述第二种意境可说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的继续发展,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条件下,便使后者绝对压倒前者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迅速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极力强调的是主观的意兴心绪。自然景物不过是通过笔墨借以表达“不能不尽”的主观心意罢了。“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这当然是标准的“有我之境”了,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体现在山水画和田园诗歌之中,而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

B.北宋的大量作品,如关仝的《大岭晴云》、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等都客观地整体地把握和描绘自然。

C.北宋山水画具有整体而多义、宽泛而不细致的特点;而南宋山水画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观念的直接表露,不注重客观写实。

D.在第二种意境中形似与神似这对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中,但在元代走到与北宋恰好相反的境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通过与诗的“无我之境”作比较,最终论证了北宋山水画的思想情感具有多义而丰富的特点。

B.文章分析了南宋山水画既是又不是“有我之境”,是为了论证第二种艺术境界较第一种自觉的抒情诗意更为浓厚、鲜明。

C.文章论述了宋元山水画“无我之境”、从“无我之境”逐渐向“有我之境”推移的“细节真实和诗意追求”、“有我之境”这三种面貌和意境。

D.作者在论述这三种面貌和意境时,字里行间没有随自己的兴趣、倾向而偏爱偏好任何一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我之境”主要通过纯客观地描写对象,艺术家的情感思想没有直接外露,因而作品的思想情感就更为宽泛、广阔。

B.由于引用的陶渊明的这几句话没有直接表露或抒发某种情感、思想,通过自然景物的客观描写,就极为清晰地表达了作家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

C.南宋的山水画有的标题可能和北宋的一样,但刻画更为精巧,能表达出某种较为确定的思绪、感受。

D.“有我之境”开拓了宋元山水画中的第三种意境,与上述北宋、南宋的两种意境三分鼎足,各擅胜场。

答案精析

1.D[A项“小说等则不具备这种艺术境界”无中生有。B项应是“五代和北宋的大量作品”。C项“不注重客观写实”表述过于绝对。]

2.B[是为了论证南宋的山水画具有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不同的风格,应自成一种面貌和意境。]

3.B[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胁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

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

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

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

12号测试题未通过!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

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

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通过,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的永恒之夜中。

那些娃们什么也没觉察到,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他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参议员惊呼起来。

“他们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

“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那么,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但,阁下,确实如此。”

“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教——师?”

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娃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大概了解了李老师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情况、工作情况、经济状况和他同孩子们之间的关系。

B. 文本采用双线结构,一条是老师上课至生命最后一刻;另一条是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时找寻并保留3C文明。双线互为呼应,并行不乱。

C. 天上地下截然不同的场景转换和故事内容,给小说带来了奇幻的色彩,也确实给读者带来了阅读科幻小说独有的体验。

D. 文本中李老师这个乡村教师卑微不幸,作为一个悲情角色,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说的悲剧主题,引发了我们对其深深的同情。

5. 文中划线句子“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有何作用?

6. 一篇优秀的科幻小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文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4. D

5. 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

6. 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

【解析】

【4题详解】

D小说没有表现悲剧主题,引发的是读者的崇敬之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先要结合句子的意思在文本中进行理解,然后结合句子对中心主题和对情节推动的作用加以分析。例如本题中句子有三方面的作用:构思巧妙:是两条线索的交汇点,串接起了两个不同时空故事,即一方面银河系碳基舰队在建立隔离带过程中探触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小山村碰巧成为探测点;另一方面,黄土高原上这个偏僻山村有师生间知识文明传承,制造悬念,让读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更加关注;突出主题:为山村小学的师生成为拯救地球的英雄埋伏笔,表现了悲情的英雄主义主题。

【6题详解】

分析小说的主旨注意从多个视角进行,从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分析,从周围的人对他的影响或他对周围的人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从文章的次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从社会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等,总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概括小说的人文精神:坚守使命:柔弱者在困境中用知识、良知、师德等对传承文明使命的坚守;尊重文明:碳基舰队在探测到3C级以上文明行星上的生命迹象后让炸弹转向,以保护有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碳基舰队惊叹地球的5B文明,师生生命体之间知识的传承;敬仰崇高:崇尚教师的奉献坚守。乡村教师用微小的生命个体,用原始方式艰辛地推动地球人类文明进步,歌颂卑微的生命凭借崇高的精神传承至高的文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7月27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二批276个特色小镇名单,加上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127个,目前全国特色小镇一共403个。

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图

特色小镇最多的十个省份数据

材料二: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却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着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

为此,2017年12月4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

(摘编自《面临优胜劣汰,特色小镇如何创新发展》,2018年3月30日《中国商报》)

材料三:

特色小镇不是越多越好,盲目发展潜藏风险。有关部门测算,一座面积1-3平方公里的特色小镇,投资要几十亿元。跟风上产业,市场风险不小,一旦产业有闪失,会让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加大债务风险。前些年,一些地方发展食用菌、苗木产业,一哄而上后产能过剩,“菇变草”“苗变草”,这样的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另外,有的地方“假小镇真地产”,加大了房地产库存,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

特色小镇重在“特色”。不管是产业小镇、文化小镇、体育小镇,个性化才有竞争力、生命力。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要管住一哄而上、拔苗助长的冲动。特色小镇先发地浙江,率先出台了评定标准,启动特色小镇优胜劣汰机制,对不合格的地方“摘牌”。各地也应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退出机制,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避免“争个帽子睡大觉”现象。

特色小镇是人的宜居宜业小镇。建设特色小镇是一个发现、挖掘特色资源的过程,如何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是一个新课题。不能把城市文化、城市建设思维强加到小镇上,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应当科学规划,综合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确定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有好的生活环境,有稳当的饭碗,才能吸引更多人就近就业、就地城镇化。

(摘编自赵永平《特色小镇莫揠苗助长》,201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表明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多样且相对固定,但第一批特色小镇产业类型占比存在较大差异,在第二批产业类型占比中这一差异有所减小。

B.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旅游发展型占比近一半,但在第二批特色小镇中这一类型占比下降幅度最大,旅游发展型小镇数量减少。

C.在住建部公布的第二批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工业发展型和农业服务型的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商贸流通型与民族聚居型依然不太受青睐。

D.浙、苏、鲁三省特色小镇培育效果显著,位列特色小镇总量前三,其中第二批特色小镇入选数量几乎都是第一批入选特色小镇数量的两倍多。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国家发改委特地下发文件进行规范。

B.有些地方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问题,地产库存大使得造出的新镇变成了“空镇”,这样的小镇就容易被淘汰。

C.不管是哪种特色的小镇都应该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才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照搬照抄、简单堆砌,破坏生态等做法都容易降低小镇的竞争力。

D.如果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到特色小镇就业,特色小镇也就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9.针对材料二、三提到的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你认为特色小镇该如何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解析

7.B (旅游发展型仅仅是占比降低,数量并未减少。两批特色小镇数量分别为127个和 276个,旅游发展型数量约为64个和80个。)(3分)

8.C(A项下发文件的不只是国家发改委,还有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B项原文是“可能重蹈‘摊大饼、造新城’的覆辙,让造出的新镇变‘空镇’”,并非已成事实。D项“解决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的问题”“创造好的生活和就业环境”只是吸引人才就业的条件,特色小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的 条件不仅是人才。) (3分)

9.①防范市场风险。严防政府债务风险和房地产化倾向。②科学规划。出台评定标准,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控制建设数量,提高质量。③找准特色,吸引人才。发现、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建立特色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吸引人才。(每点2分, 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 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 “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 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 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 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 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

【答案】

10. D

11. B

12. B

13. (1)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明公,对位尊者的称呼)也鄙视这个做法。

(2)我脱去布衣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岂”“进”“退”“若”。

【11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B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武官由兵部掌管,科举由礼部掌管。

【12题详解】

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因此”有误,文中没有提到王俭赏识袁昂的原因。

【13题详解】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一旦”某一日、“物议”众人的议论。(2)“释褐”脱去布衣“全”保全。

参考译文:

袁昂,陈郡阳夏人。他十五岁时,父亲袁抃去世。袁昂悲号恸哭甚至哭到吐血,昏过去又苏醒过来,换上丧服,在父亲墓地旁边建屋居住守丧。后来,他和堂兄袁彖一同拜见堂叔司徒袁粲,袁粲对袁彖说:“袁昂幼年丧父却能表现得这样,因此知道他以后会得到爵位名号是有原因的。”齐朝初年,起初做王俭镇军府功曹史。王俭当时任京尹,曾经在后堂单独引见袁昂,对袁昂说:“你以后一定会位居于此。”多次升迁后任秘书丞,黄门侍郎。后来他遇到母亲去世而离职。丧服未脱,堂兄袁彖去世。袁昂幼时父亲离世,他被袁彖抚养长大,于是他为袁彖制期服服丧。有人觉得奇怪而问他,袁昂致信晓谕他说:“从父亲去世以来三十多年了,从兄对我怜爱之极,无异于己出。此恩此爱,终身不忘。”服丧期满,袁昂被任命为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年,梁军攻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投降,独有袁昂占据辖境拒不受命。梁高祖亲自写信晓谕他说:“树根己倾斜,枝叶还能依附哪里?还不如迅速转变改换图谋,自招多福,进则远离灾害保全自身,退则长守高官厚禄。如果怙恶不悛,大军到达,诛灭三族。”袁昂回信说:“拿别人的俸禄,却在某一日忽然忘记这件事(而向敌人投降)。不仅众人的议论都认为不可以,恐怕您也鄙视这个做法。”之后建康城被平定,昂自缚其身到宫阙,高祖宽免他不再追问他的罪责了。天监二年,高祖任命袁昂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袁昂敬奉书函谢绝说:“臣是东国低贱之人,学问和品行无可取的地方,您推恩及罪人,对于臣来说实在是巨大的恩泽,冒昧乞求辞谢。”高祖没有同意。六年,高祖征召他任吏部尚书,袁昂多次上表辞让,被调任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在朐山打败魏军,高祖下诏命袁昂暂代皇帝持节,前往犒劳军队。普通三年,袁昂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赐给鼓吹的仪仗,并赐护卫三十人。五年,他进升为左光禄大夫,增护卫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袁昂去世,时年八十岁。当初,袁昂在临终时上疏说,不愿接受官职追赠和谥号,并告诫儿子们不得为他立墓志铭。又说:“我脱去布衣去做官,不期望能够富贵,庆幸蒙受不同一般的恩泽,终于能够保全了门户。因此盖棺,无愧于乡人了。”朝廷给予谥号穆正公。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鲍照南北朝诗人。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直露。

15. 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

14. B

15. 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解析】

【14题详解】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考生要认真理解诗歌后,结合对选项的把握认真辨别对错。本题B“借代”错,应为比喻。

【15题详解】

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首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此题为比较异同,并且给出比较的范围,较为容易,结合诗歌作答即可。从情感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

16.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 ”。

(3)《逍遥游》中通过“ ”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自如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

16.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17.答案D解析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修饰“记载”,用“支离破碎”合适。“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这里是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纷到来,并非人多拥挤,用“纷至沓来”合适。“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迥然不同”语意太重,而且二者之间并非完全不同。“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始终不渝”,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这里修饰“研究”,用“一如既往”合适。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18.答案:A解析 根据前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所以排除B、D两项;这里用关联词语“不仅…也”表并列关系,因此排除C项。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19.答案:B解析 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是句式杂糅,“由于……造成的”,可以删掉“造成的”;第二处是语序不当,“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是否定不当,“免不了没有”改为“不免”。综合这几处错误,B项修改最准确。

20.下面一则文稿中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招聘启事

本校因发展需要,特面向全国各地招聘中学思维训练、阅读写作、英语、美术、书法全职教师五名。要求: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及相关学科教师资格证书,有2年以上学校或培训机构教学经验者优先。年薪15-20万左右(特别优秀者可网开一面),另加保险及其他福利。有兴趣的可将个人材料发送至163@163.com,并保证材料真实有效,否则取消应聘资格,一切后果由本人承担。欢迎致电垂询,联系电话:3456789。

智慧教育培训学校

2018年6月28日

20.答案:(1)将“五名”改为“各(共)五名”(2)将“15-20万左右”改为“15-20万”(3)将“网开一面”改为“面议”(4) 将“有兴趣的”改为“有意者”(5) 将“致电”改为“来电”(来电是打入,致电是给别人打电话)(每点1分)

21.下面是“素质教育冰山模型”图,请把这个模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21.答案:在“素质教育冰山模型”中,包括技能、知识和行为范式在内的“显性素质”,只是显露在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3分)而包括思考模式和信念系统(信念、价值、规条)在内的“潜性素质”才是冰山主体(3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李岚清)

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③人文底蕴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④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丢掉了人文精神,就会失去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

⑤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报》)

⑥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  (巴斯德)

当代中国学生需要何等素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2.[写作提示]材料中的六句话①②谈教育的本质,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发展核心素养,都强调国民应具有的品格;③④谈人文素养方面,从正反角度强调人文素养的重要性;⑤⑥重点强调科学精神的本质与意义。任选六句话中的两三句,若选择①③⑤,可谈中学生素养,科学与人文一个都不能少;若选择②③④,强调人文素养是中学生素养的底色;若选择②⑤⑥,可强调科学精神是中学生飞向未来的翅膀。不管如何选择,人文和科学都可谈论,只是要有所侧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29623a14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5.html

《2020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