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主题

发布时间:2013-08-09 10:05: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百合花》主题浅析

【摘 要】《百合花》 表现了以包容与呵护的态度对生命之爱的尊重,展现对人的尊严的致敬。培养在消费文化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爱的能力,具有爱的能力的人才是具有创造力的。

【关键词】《百合花》;生命之爱;爱的能力

茹志鹃的《百合花》发表于19583月号的《延河》,《百合花》表现了一种生命之爱,它用包容与呵护的态度对生命之爱的尊重,展现对人的尊严的致敬。

全文通过我的视角引出通讯员借被子、新媳妇送被子、新媳妇盖被子,展开一段感人的故事。之前因为通讯员借被子,新媳妇没把被子借给他。可“我”却很轻松地向她借到了。这让通讯员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妇“死封建”。于是两人不打不结交。

结尾通讯员牺牲,引出全文最感人的一段“新媳妇缝被”的细节,我们看见了新媳妇的“母性之爱”,这表现了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与致敬。“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线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的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的缝。”

茹志娟说:“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百合花》里的人物、事件,都不是真人真事,也不是依据真人真事来加工的。但是小说里所写的战斗,以及战斗的时间地点都是真的。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之一,总攻海岸战斗的时间,正是1946年的八月中秋。那时候,我确实在总攻团的前线包扎所里做战勤工作。我在包扎所的第一个工作,也正是去借被子。入夜以后,月亮越升越高,也越来越亮,战斗打响了。最初下来的,都是新战士,挂的也是‘轻花’。越到战斗激烈,伤员下来的越少,来的却都是重伤员。有时担架刚抬到,伤员就不行了。担架就摆在院子里,皓月当灯,我给他们拭去满脸的硝烟尘土,让他们干干净净地去。我不敢揭开他们身上的被子。光从脸上看去,除了颜色有些灰黄以外,一个个都是熟睡中的小伙子。我要‘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这种感情确乎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就有的。我就着那天上大个儿的圆月,翻看着他们的符号,记录他们的姓名,单位。心里不可遏制地设想着他们的家庭,亲人,朋友,他们生前的种种愿望,在他们尚有些许暖意的胸膛里,可能还藏有秘密的、未了的心事……它们就这样刻在我的心里了,直到现在,清晰度仍然很好,毫不受岁月的干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808e1988762caaedd33d49a.html

《《百合花》主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