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仕途低谷时期诗作鉴赏

发布时间:2011-03-29 22:1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东坡仕途低谷时期诗作鉴赏

苏轼(103718日-11018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关键词:乌台诗案;一贬黄州;二贬惠州;三贬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实是大家才能作出的老辣解语。想东坡一生,竟有大部分时间四处流离,仕途的坎坷,直接反映在东坡词上。观苏轼仕途低谷时期的诗作,亦可体会人生百态,世情冷暖,既是对苏轼内心世界的探访,又是告诫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1、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十月十五日,御史台申报苏轼诗案的审理情况,其中辑集苏轼数万字的交代材料,查清收藏苏轼讥讽文字的人物名单,计有司马光、范镇、张方平、王诜、苏辙、黄庭坚等二十九位大臣名士。李定、舒亶等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同时,正直人士也仗义相救。宰相吴充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已罢相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苏轼未判重罪,这些幕前幕后相救的人功不可没,否则,中国会失去一位光照千古,集词人、诗人、画家、书法家于一身的艺术天才。但是,御史台的人也在疯狂行动,他们准备把新法反对派一网打尽。李定奏上一本,要求太后国丧时不赦免涉案人员,舒亶更狠,他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轼另外五个朋友一律处死。十二月二十九日,圣谕下发,苏轼贬往黄州,充团练副使,但不准擅离该地区,并无权签署公文。这样的结果,李定等人自是大失所望。

2、被贬黄州时期代表诗作及鉴赏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上片由景及情。开篇大笔勾勒,突兀而起,描绘出大江千回万转、浩浩荡荡、直指东海的雄伟气势。

江汉,即长江、汉水。长江、汉水自西方奔流直下,汇合于武汉,著名的黄鹤楼武昌黄鹄山岿然屹立,俯瞰浩瀚的大江。此二句以高远的气势,抓住了当地最有特色的胜景伟观,写出了鄂州的地理特点。蒲萄深碧,化用李白的诗句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形容流经黄鹤楼前的长江呈现出一派葡萄美酒般的深碧之色。以下犹自带三字振起,继续以彩笔为江水染色。李白又有江带峨眉雪之句(《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杜甫《登楼》诗云:锦水江春然来天地。苏轼此不仅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自然精妙,而且用匍萄雪浪锦江春色等富有色彩感的词语,来形容深碧的江流,笔饱墨浓,引人入胜。词人将灵和楼前深碧与锦江春色联系起来,不但极富文采飞扬之美,而且透露了他对花团锦族、充满春意的锦城的无限追恋向往之情,从而为下文思归伏脉。以下由景到人,既上接岷江锦水,引动思归之情;又将黄鹤楼与赤壁矶一线相连,触发怀友之思。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既总束上片,又领起下片,由风景人物引发思归怀古之情。换头两句,劝友人休读三国江左史乘《江表传》。该书多记三国吴事迹,原书今已不传,散见于裴松之《三国志》注中。以愤激语调唤起,恰说明感触很深,话题正要转向三国人物。狂处士四句,紧承上文,对恃才傲物、招致杀身之祸的祢衡,表示悼惜。祢衡因忠于汉室,曾不受折辱,大骂曹操,曹操不愿承担杀人之名,故意把他遣送给荆州剌史刘表,刘表又把他转送到江夏太守黄祖手下,后被黄祖所杀,葬于汉阳西南沙洲上,因为祢衡曾撰《鹦鹉赋》,有声名,故后人称此洲为鹦鹉洲。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以萧索之景,寓惋惜之情,意言外。接着笔锋一转,把讥刺的锋芒指向了迫害文士的曹操、黄祖。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争底事,即争何事,意谓书生何苦与此辈纠缠,以惹祸招灾。残害人才的曹操、黄祖,虽能称雄一时,不也归于泯灭了吗!此句流露出苏轼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收尾三句,就眼前指点,转出正意,希望友人超然于风高浪急的政治漩涡之外,寄意于历久不朽的文章事业,撰写出色的作品来追蹑前贤。李白当年游览黄鹤楼,读到崔颢著名的《黄鹤楼》诗,曾有搁笔之叹,后来他写了《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等诗,据说都是有意同崔颢竞胜比美的。苏轼借用李白的故事,激励友人写出赶上《黄鹤楼》诗的名作。这既是勉人,又表露出作者对于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首词由景及情,思乡怀古,由豪入旷,超旷中不失赋诗追黄鹤的豪情壮采,不失对于人生的执着追求。词的上片,由江汉西来、楼前深碧联想到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引出思归之情,又由葡萄深碧之江色连接着黄鹤楼和赤壁矶,从而自然地触发怀友之思;下片由思乡转入怀古,就祢衡被害事发抒议论与感慨,最后又归到使君与黄鹤。全词形散而神不散,大开大合,境界豪放,议论纵横,显示出豪迈雄放的风格和严密的章法结构的统一。一则,它即景怀古,借当地的历史遗迹来评人述事,能使眼中景、意中事、胸中情相互契合;再则,它选用内涵丰富、饶有意趣的历史掌故来写怀,藏情于事,耐人寻味;三则,笔端饱和感情,有一种苍凉悲慨、郁愤不平的激情,字里行间涌流。

西江月

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渳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汨的景象表现出来了。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词人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溪流的情景。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过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的意思。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绿杨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通过描写杜鹃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晴的提示。这一结尾,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生动地表现了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作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霄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3、二贬惠州

元祐六年三月,苏轼被召回朝后,既不能容于新党,有无法见谅于旧党,不久因政见不合外放颖州。元佑八年,高太后去世,苏轼失去了最后的屏障

绍圣元年(1094),朝廷以苏轼起草制诰讥刺先朝的罪名,撤掉其翰林侍读学士(皇帝的教师)等职务官衔,先贬英州(广东英德),接着,在一个月内连续三次降官,最后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惠州在岭南,当时属瘴疠不毛之地,远非黄州内地可比。苏轼以六十岁老迈之身,流放岭南,由于有过黄州的经验,他的思想也更趋于成熟,他时时地用佛老的思想看待这一切,形成苏东坡式的顿悟和解脱。

4、被贬惠州时期代表诗作及

江月五首

年代:【宋】

岭南气候不常。

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

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

予尝夜起登合江楼,或与客游丰湖,入栖禅寺,叩罗浮道院,登逍遥堂,逮晓乃归。

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此殆古今绝唱也。因其句作五首,仍以残夜水明楼为韵。

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

正似西湖上,涌金门外看。

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

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残。

二更山吐月,幽人方独夜。

可怜人与月,夜夜江楼下。

风枝夕未停。露草不可籍。

归来掩关卧,唧唧虫夜话。

三更山吐月,栖鸟亦惊起。

起寻梦中游,清绝正如此。

驱云扫众宿,俯仰迷空水。

幸可饮我牛,不须违洗耳。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

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五更山吐月,窗迥室幽幽。

玉钩还挂户,江练却明楼。

星河澹欲晓,鼓角冷知秋。

不眠翻五咏,清切变蛮讴。

纵笔三首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赏析】

诗作于元符二年(1099),这时苏轼被贬居昌化军(今海南儋县)。被贬广东惠州时,住在一座寺院里,苏轼曾写过一首《纵笔》诗,说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据说这首诗被当时的权臣看到,笑着说:苏轼还这么快活吗?便把他贬到更远的海南岛去。两次纵笔,密切相关。

第一首的三四两句,寓悲愤和幽怨于诙谐、幽默之中,令人叹绝。

5、三贬儋州

苏轼被贬儋州传说是由于苏轼的一首洒脱的诗引起的。苏轼诗云: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见《苏轼诗集》

当政者章敦(字子厚)当年曾是苏轼的好友,如今却是东坡的政敌。他读到此诗,颇感不悦,说苏子瞻尚如此快活耳!于是有了再贬海南儋州的命令。

这次被贬的以苏轼为首的元佑党人,都被贬到了最险恶的偏远之地。史载是当政者根据每人的名字来决定其贬谪之地。苏轼字子瞻,因贬儋州,子由贬雷州,黄庭坚字鲁直,贬宜州。当时,一位测字先生曾经预测:子由所在之雷州,头上有雨水,情况最好,子瞻的儋州有人在,也可生还,唯有鲁直的宜州,宜字去头,恐怕性命难保。后来,果然都一一应验了。

而当时,苏轼却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他将家属留在惠州,只身携带幼子苏过过海,全家人痛哭决别。

七月,苏轼抵达儋州(今海南儋县)。生活之苦难,更超过黄、惠二州。初到时,暂租公房蔽身,公房年久失修,下雨时一夜三迁,当地官吏张中景仰东坡,派人稍加修葺,当局得知,将东坡逐出,并追究了张中的责任。东坡在桄榔林中自己动手搭茅屋,自命为桄榔庵。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六、后人对苏轼性格之评价

然而,现在他即便写诗作文,也不会追求社会轰动了。他在寂寞中反省过去,觉得自
以前最大的毛病是才华外露,缺少自知之明。一段树木靠着瘦瘤取悦于人,一块石头靠着
纹取悦于人,其实能拿来取悦于人的地方恰恰正是它们的毛病所在,它们的正当用途绝不
这里。我苏东坡三十余年来想博得别人叫好的地方也大多是我的弱项所在,例如从小为考
举学写政论、策论,后来更是津津乐道于考论历史是非、直言陈谏曲直,做了官以为自己
的很懂得这一套了,洋洋自得地炫耀,其实我又何尝懂呢?直到一下子面临死亡才知道,
是在炫耀无知。三十多年来最大的弊病就在这里。现在终于明白了,到黄州的我是觉悟了
我,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参见李端叔书)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
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
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
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
生命的原始意味。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
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幸好,他还不年老
他在黄州期间,是四十四岁至四十八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还大
可为。中国历史上,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换言之,成熟在过了季节的年岁,刚
享用成熟所带来的恩惠,脚步却已踉跄蹒跚;与他们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问的凤毛麟角,不可数数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林语堂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王国维

七、研究者对苏轼的一些看法

苏轼其实是一个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人物,但我还是忍不住想写他,明知题材可能流于平淡,但还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

我并不想多谈他的乐观旷达,也不想再毫无新意地复述前人对他身处逆境时的豁达心态的溢美之词。我只想谈谈他的爱情,作为一个普通男人的爱情,哪怕是与这次研究的主题不相关,但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解读一个不一样的苏轼,一个不再被一片讴歌颂扬所包裹着的落寞男人。

现在不再执拗地认定,一个人一辈子只爱一个人是值得称许的。童话里王子永远只爱公主一个人,那是童话,要保留纯净。现实是,公主和王子都已经慢慢长大,人和人之间会渐行渐远。城堡已经凋敝,粉红的玫瑰早就开始败色。
苏轼写《江城子》,王闰之想必是知道的,也没有嫉妒和埋怨的心。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守,是心里留着他(她)的位置,凭谁也取代不了,后来人的影像与先人也不要重叠,各有位置才好。
爱要爱得这般豁达,明亮,九曲柔肠。所以,他十年后还记得王弗在小轩窗下梳妆的情形,在她坟前默然落泪,无处话凄凉。他不是,生前辜负,死后说相思,用锦绣文字把自己包裹得华丽颓唐。这样的爱,深重,纯粹。与娶妻几次没有关系的,他永远可以堂堂正正地说,你是我的爱妻。
对每个爱人珍重,彼此之间没有模糊的替代,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谁,需要的是什么,若爱的时候只爱一个人,不要有旁枝进来缠夹牵扯,这爱就如舍利,金贵完满。

男的,不是杨过,女的,不是小龙女,我们有什么资格去苛求完美无缺的爱情?为守而守,到最后爱枯心死,还不如顺其自然,彼此倒能留三尺回旋之地相思。

吕心琪

林语堂先生把东坡称为乐观的天才,而在我看来,他并非本性乐观。宦海浮沉,生死一线,悲欢离合的过程中,他也有愤懑不满,有消极无奈,有泪流满面的伤痛忧惧,也有食不下咽的纠结挣扎。只是,在风浪跌宕中,他始终以赤子的真诚和热情面对一切,这是一种心态的修炼吧,就像他《留侯论》中的那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应是他,也是后世很多人追求的至高境界。其实,最欣赏的,是他对一切都一直充满了新奇探究的热情,并真挚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
     不像李太白那么逸尘不羁,不像杜工部那么沉郁忧民,不像辛稼轩那么苍劲豪拓,也没有柳三变那么柔旎缱绻,东坡是百味杂陈而流光溢彩的,他旷达凝炼、豪放洒脱、清丽绮雅、诚挚深情、创新诙谐……

东坡本人就像一首荡气回肠的诗篇,充溢着浪漫奇异的艺术魅力。他包容霁明,提携后进,将潇洒风流与闲适淡雅有机结合;他飘逸不羁,气度超拔,将诗情画意与达观理趣和谐统一。在远离政治核心的杭州,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文学家的雄奇构思,促其筑就了五里长堤,六座石桥。幽美如画的苏堤春晓倾倒了多少文人墨客,至今颇负盛名。

敖嘉妮

你们两个都要写哈!!!不用太多了

参考文献:

1.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2.林语堂《苏东坡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国维《人间词话》

4.百度百科

敖嘉妮

柴思敏
吕心琪

高2013级12班

2011年3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cb1bfe700abb68a982fbc9.html

《苏东坡仕途低谷时期诗作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