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教育国际化”化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2-11-20 01:03: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浅谈我对“教育国际化”化的认识

教育国际化如同“教育”本身一样,涉及外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涉及教育目标、政策、内容、方法、技术和资源,所以必然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有非常多元的内涵。

“国际化”与“全球化”

“教育国际化”无疑与“全球化”密切相关。正如金融、外贸等领域一样,教育的很多问题已经被“全球化”,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全球范围的合作。但“国际化”又不能等同于“全球化”。

“全球化”不仅是资本、信息、商品的跨境流动,而且也指人(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加速流动。它是产品和服务的跨国交流,是国家、人民、文化之间日益互相依存的反映。有的学者把它定义为“没有主体的过程”(aprocess without a subject)(C.Hay);有的学者把它定义为“涵盖人类经验许多领域的多元现象”(N.Stromguist);有的学者联系高等教育把它定义为“有跨国含义的高等教育趋势”,比如全球教育市场、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全球延伸等(P.Althach)

与“全球化”的这种本质不同,“教育国际化”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层面的内容融入(高等)教育目的、职能或教学实施的过程”(如海外分校)(JaneKnight),也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个教育机构回应全球化趋势的具体政策或举措”(P.Althach)

由此可以看出,“全球化”是不按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或改变的一种现象、一个过程;而“国际化”则是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为应对全球化而做出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带导向的一种政策或实践措施。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国际化要“化”什么了:“化”思想观念,扩大国际视野;“化”政策导向,建立扩大开放的创新环境;“化”质量、效率、评估等标准;“化”课程内容,促进跨文化学习;“化”教师专业素质;“化”学生语言技能和国际意识。

“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从学术的视角看,无论是欧美学者还是国际组织,更多地把促进“国际教育”来代替“教育国际化”,因为:第一,国际学术界并不因一种趋势或政策导向而轻易地用“化”反映一种政策导向和国际趋势,正因为如此,它有适用范围以及政策实施中“度”的问题。除了高等教育外,还很少看到基础教育(全民教育)“国际化”的官方文件或有重大政策影响的学术著作。在远距离教育中,国际社会也更多地用“开放学习”(openlearning)、“电子学习”(elearning)或“网上学习”,因为这种形式的教育本来就包含了打破国界和时空限制的“国际化”学习内容和体现了课程、学分国际流动的一种方式。当前,人们更愿意用“国际教育”一词来替代“教育国际化”。

  在“国际教育”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非政府组织——国际文凭组织(IBO)关于“国际教育”的定义包含了以下内涵:从文化、语言、学会共处等方面培养世界公民;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 mindedness);帮助学生了解和形成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好奇心和探究能力,以养成发现未知、喜爱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通过个人和合作进行学习、求知的技能并学会将其应用于不同的领域;提供国际(课程)内容,同时回应地方的需求和利益;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供恰当的(学生成绩)评估,确保国际水准。更多的学者对于“国际教育”的内涵持有以下共识:“国际教育”有三大要素:1)本国学校课程和学生视野的国际化;2)教育的国际交流;3)教育援助,发达的富裕国家帮助不发达国家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把促进国家了解和使所有学生获得建设和平世界所需知识、技能、价值作为“国际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内容,而国际教育实际上融入了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活动、项目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任总干事在200711月在美国“国际教育周”的致辞中,再次确认“国际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全球公民和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尊重他人、尊重其他民族与文化、尊重人类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尊重我们生活的地球和未来的后代”。他把国际教育看做今日世界“国际关系”的一部分,使教育成为“建立新的更深的文化间关系的一种手段”,用充满尊重精神的教育“为未来全球公民的培养指明途径”。

UNESO来说,“教育国际化”也意味着通过国际交流更好了解本国的民族特性,保持和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也意味着促进科学知识的跨境流动和公共信息的传播共享,促进世界范围的教育信息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7535607e21af45b307a83f.html

《浅谈我对“教育国际化”化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