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

发布时间:2012-12-16 19:16: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6.

松溪县实验小学 李云梅

教学设想:

一、课文简说。

《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基于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三点:1、认识本课7个生字。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这一思想变化的原因。3、体会作者对比的写作方法,并运用此法进行练笔。

教学重点为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学会学习,从而提高独立阅读能力。赞同 再加上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对于内容,我只是简单带过。

在体会作者由讨厌到敬佩的情感过程中,紧扣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被明朗,学便有了针对性。

至于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所写,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由于两篇课文的写法上有许多特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于是我选择了这两课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进行引导,使学生体会《母鸡》的写作方法,争取做到一课一得。我引导学生阅读后讨论写作方法并仿写,“注重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教师引导的基础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这一思想的变化原因。

3、体会作者对比的写作方法,并运用此法进行练笔。

教学重点:

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感悟写法进行练笔。

课前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音激趣,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请你们轻轻闭上眼睛,听听今天课堂上的主角独特的嗓音,猜猜它是谁?(母鸡)

师板书课题。孩子们今天就让们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

二、检查预习

师:孩子们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老师要考考你们昨天的预习情况。有信心过生字关吗?

师:从你们的脸上,李老师看到了自信。

大家齐读生字。

师:孩子们,你们的生字读得很准确,可想而知,昨天的预习很充分,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你们会表现得更精彩。

三、初读感知,了解情感

1、下面就请孩子们把生字带入课文中读读

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用“——”画出课文中的语句。这样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不仅突出主题,使文章整体感更强。

2、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

四、教师引导,感受母鸡令人讨厌的特点

1、孩子们,作者一向讨厌母鸡,他讨厌母鸡的什么?课文前3个自然段,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来,请你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并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是一只 母鸡”,批注在旁边。

2、交流体会

1)、叫声讨厌,师:就是喜欢没有理由的乱叫,你觉得讨厌吗?

师:母鸡有什么值得怨,值得诉吗?它受了什么冤屈吗?

师:通过母鸡没有理由乱叫,如怨如诉的叫这两个事例,我们体会到这是一只 母鸡。

2)、欺软怕硬:师:品行如此之差,通过她不反抗母鸡,却欺侮鸭子,另一母鸡的事例我们体会到这是一只 母鸡。

3)、炫耀自已:师:聋子会听得到吗?可作者却说聋子也会受不了,可想而知作者受得了吗?这种夸张的手法,写出作者讨厌它的叫声。

师:听听感受,你有什么感觉?

师:就因为一点芝麻大的事,下了个蛋,就要告知天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感受到这是一只 母鸡。

五、同桌合作学习,感品评不敢再讨厌母鸡

1、师:作者如此讨厌母鸡,直到有一天,它孵出了小鸡,成了一位------

1)、师: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课文中有一个自然段集中概括了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请快速浏览课文5—10自然段,找出这一段。

2)、师:这一段话告诉我们这是一只 母鸡。

3、那么课文通过哪些事例表现这些特点呢?孩子们请你们同桌合作学习,默读课文5—8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并从“负责、慈爱、勇敢、慈爱、辛苦”这几个词中选择一个词批注在旁边。

4、交流

生说:“我从------这一事例中,体会这是一只 的母鸡。

5、师:孩子们,看到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讨厌母鸡吗?他对母鸡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6、所以作者会说“它负责-----”。

六、习作拓展、写法迁移

1、结合板书小结写法。

孩子们,前面学过的《猫》和今天学的《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动物的、《猫》无论是猫古怪、淘气、可爱、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作者如此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母鸡,进而讨产生敬畏的情感,这是由完全相反的情感,作者这是运用 手法?(对比)作者用这种方法是为了告诉我们他对母鸡-------

2、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令你讨厌的动物,你喜欢什么动物谁来说说。

你喜欢或讨厌什么?你喜欢或讨厌它的什么特点?在写时要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来写。

3、请你们模仿课文1—3自然段或5—8自然段,写写你眼中的动物。(动笔写,教师巡视)

4、讲评。(幻灯片)

板书设计:

16 母鸡

叫声 辛苦

讨厌欺软怕硬 不敢 慈爱 尊敬 赞扬

爱炫耀 勇敢

负责

(红)

教学反思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在教学中,我还极力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现语文味。比如,教学第五节时,重点抓住警戒一词,先理解什么叫警戒,为什么警戒?怎样警戒?结合理解整段内容。再如,在教学完为什么讨厌母鸡后,请学生说话训练:这是一只__________的母鸡,令人__________!以此进行这一部分的总结,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教学中我力争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在教学中,我能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我在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了母鸡的母爱后,让学生比较老舍写的《猫》和《母鸡》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在比较欣赏后,让学生进行改写,带着对母鸡的喜爱之情来写一写,随机出示老舍描写中的语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一设计,我认为是本节课的亮点,突出了爱的主题,让学生从感悟文本走向自己的生活体验,很有必要。

当然,我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因为觉得老舍的文章这也好,那也好,而详略处理不当,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的思考,过于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由于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过于犹豫,延误了时间显得有些拖沓;朗读的指导与训练要在平时花功夫加以落实。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要善于发表不同意见。通过学习课文,我希望学生明白只有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体会出很多很多道理,或者是人生哲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773928cb9d528ea81c77945.html

《母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