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歌曲卜算子

发布时间:2019-04-07 02:49: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艺术歌曲《卜算子咏梅》的美学思想及演唱分析
作者:高京伟
来源:《当代音乐》2018年第07

        [摘要]当下,大多数高校中的民族声乐学生主要演唱的作品是时代曲,都有着较为清晰与明快的节奏,所以大多数声乐学生对于传统歌曲的润腔接触得很少。很多声乐学生在演唱带有戏曲韵味的作品时,艺术的表达往往都不够准确。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戏曲的学习与声乐的学习嫁接在一起,很多民族声乐作品和传统作品的表达与展现都离不开戏曲的呈现方式。中国的民族声乐演唱离不开戏曲和地方剧种的表演元素。戏曲和地方剧种的板眼、行腔及韵味都是有着共通性的。学习民族声乐的学生应该更加广泛地接触或是深入地学习戏曲。

        [关键词]《卜算子·咏梅》;美学思想;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7-0107-02

        [收稿日期]2018-03-23

        [作者简介]高京伟(1979—),男,北京人,硕士,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湛江524000)一、共鸣运用方面

        在高校当中,很多民族声乐的学习者在演唱带有戏曲风格的作品时,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嗓音条件非常好,声音很规范,音色也很漂亮,但是在歌曲的板眼和咬字上面更趋于歌唱化。比方说在演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前面散板的部分,学生们通常就表现得不够好,体现不出戏曲当中板眼的表现。这就好比在戏曲的演唱当中,伴奏的琴师常常会随着戏曲演员的演唱给出看似较为明显的呼吸和准备的气口,从而体现出散板中的板眼和韵律。对于这段散板的演唱,大多数歌者很容易不顾及戏曲板眼的表达,而更像是唱一首散拍子的歌曲。

        在演唱带有戏曲元素的民族声乐作品时,对于歌者声音的要求不同于完全的歌唱状态所发出的声音,唱这种风格的作品对于演唱者声音的要求和演唱方法也有所不同,即从头腔所发出声音的高位置的共鸣点要比丹田气息的支撑点表现得更为明确,因为这样会使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声音更加集中,这里所说的集中的声音是一种听起来较普通的歌唱,更为圆润、饱满和明亮的集中的声音,而不是通常说的由于气息的而造成的的声音,这是通过借鉴京剧的发声方法所形成的集中的声音。因为在戏曲当中讲究只有气沉丹田,才能做到上虚下实,使得演唱者的胸腔通畅,达到前虚后实,所谓上身松弛,蓄势待发,脚下生根,稳扎稳移,也就是说只有上身保持放松的状态,才能够使声音有根,身姿灵活。正如很多国外的歌唱家所认为的:京剧的发声方法会使得歌者的声音在较深气息的支持下获得更高的位置与更加饱满的共鸣与穿透力,同时也可避免歌者的演唱带有过多的口腔的声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6e92c9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3d.html

《艺术歌曲卜算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