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特别报道

发布时间:2011-10-20 15:53: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特别报道

虽有绝佳机会 还需直面挑战

日期2011-09-20  作者:曹俊 见习记者 郭婧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

编者按

  916是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今年的主题是“含氢氯氟烃的淘汰:绝佳机会”。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致词称,《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24年来,各缔约方已为保护全球气候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又同意加快淘汰含氢氯氟烃的步伐,功在千秋。然而,一些替代物质却是强大的温室气体,各国应致力于选择尖端技术,以取得最大的气候效益。

  臭氧层保护成就如何?挑战何在?最新进展怎样?本期特别报道为您一一解读。

   中国环境报记者 曹俊 见习记者 郭婧

    重要成就

 也许是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议

    真正的全球性参与:2009年,《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所有主权国家批准生效的条约,展示了世界保护臭氧层的决心,或者更广义地说,是对全球环境保护的决心。

  修复臭氧层:全球观测证实,大气中的关键臭氧消耗物质的水平正在下降,并相信随着持续的努力,臭氧层应该在本世纪中叶恢复到1980年以前的水平。

  支持发展中国家:在“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的支持下,发展中国家已永久性地淘汰了27万吨过去被用来生产各种产品的臭氧消耗物质,并已几乎完全消除氟氯烃和哈龙的生产。

  高遵约率:考虑到所有缔约方和其所有逐步淘汰的承诺,《议定书》的缔约方已达到98%以上的遵约率。此外,在逐步淘汰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提前达到其淘汰目标。

  健康利益:在卫生福利方面,通过《议定书》实施的控制措施,国际社会避免了上百万例致命性皮肤癌和非致命性皮肤癌及白内障的病例数。美国估计,到2165年可以避免超过630万由皮肤癌导致死亡的案例,并节省4.2万亿美元的医疗开支。今年,美国环境保护署估计,由于《议定书》,1985~2100年间出生的美国人将可以避免2200多万新增白内障病例。

  减缓气候变化效益:《议定书》还产生了大量的气候效益。由于臭氧消耗物质同时也是温室气体,因此从1990(臭氧消耗物质数量达到最高水平)2000年之间,在削减臭氧消耗物质的同时,也减少了约250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这些重要的数字使得《议定书》成为了抗击全球气侯变化的世界性斗争的首要贡献者。

  全球认可:1995诺贝尔化学奖认可了臭氧问题的重要性和科学研究对保护臭氧层所做出的贡献,这个奖项发给了舍伍德·罗兰、马里奥·莫利纳和保罗·克鲁岑,以表彰他们在臭氧消耗问题上的开拓性研究。此外,在2003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赞扬《议定书》“也许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协议”。

  淘汰臭氧消耗物质:所有缔约方已于201011完全淘汰了氟氯烃、哈龙、四氯化碳等臭氧消耗物质的生产和消费。

    面临挑战

若非持续遵守或将失去机会

    “《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虽然已基本达其所愿,但仍面临着艰巨的挑战。”UNEP臭氧行动处负责人拉金德拉·申德说。新西兰环境部环境问题高级政策分析师罗宾·沃什伯恩认为,如果没有世界各国持续不断的遵守,我们将推迟实现这个目标,或将失去这个机会。《议定书》缔约方,特别是第5条款(针对发展中国家特殊情况的规定)涉及的缔约方在今后将面临着新挑战。

  挑战一:臭氧消耗物质“库存”

  拉金德拉分析道,首要问题在于臭氧消耗物质“库存”的威胁。虽然氟氯烃的生产已经淘汰,但2010年之前生产的含氟氯烃电器设备(如旧冰箱)仍在运行。这些仍然存在于世界各处电器设备中的臭氧消耗物质被称为“库存”。

  据估计,如果不采取行动,将会有210亿吨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

  挑战二:含氢氯氟烃生产

  罗宾分析说,在含氢氯氟烃(HCFCs)方面,确定基准水平是第一挑战。《议定书》第5条款涉及的缔约方2009年和2010HCFCs的消费数据将是未来年份的基准量。只有在几年后,才能明确这一基准定得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那么就需要修改方法。

  “第二个挑战是冻结HCFCs的生产。”罗宾说,“2013年的HCFCs消费量将决定2015年实现淘汰HCFCs总量10%目标的难易程度。限制HCFCs行业增长的能力将是未来持续遵守议定书的关键。”

  对此,拉金德拉认为,对于HCFCs的限制使用,市场规律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生产HCFCs空调的重心,是世界上最大的HCFCs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允许使用含高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potentialGWP)的空调系统,欧盟各国等禁止使用高GWP系统,因此,在市场规律的主导下,中国需要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生产。目前,世界正关注着中国和印度的空调系统生产,希望这两个国家能够生产低GWP、高能效的空调系统,为世界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

  挑战三:替代品的温室效应

  拉金德拉分析,据预测,HCFCs的替代物质——氢氟烃(HFCs)的使用将会快速增加。按“一切照旧”情景分析,这一发展趋势令人担忧。HFCs是强效的温室气体,这种气体的排放受《京都议定书》的管控。

  预测显示,全球氟碳市场上的HFCs份额将从2008年的35%上升到2018年的58%。如果HFCs成为HCFCs的首要替代物质,那么,到2050年,《议定书》将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净贡献者”。也就是说,在解决HCFCs问题的同时,HFCs的问题又会随之而来。

    基金机制

持续增资为项目提供保障

    多边基金又增资3.26亿美元,这是近日举办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多边基金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第六十四次会议的成果。作为含氢氯氟烃(HCFCs)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获得了2.65亿美元的资金资助,“这对于争取全球遵守并实施HCFCs淘汰管制措施意义重大。”执委会主席帕特里克·麦金纳尼说。

  项目资金:中国获资2.65亿美元

  HCFCs逐步淘汰管理计划的第一阶段规定了21个国家需要淘汰4205HCFCs。此次会议通过了巴西、中国、印度尼西亚和墨西哥等HCFCs消耗大国的项目。这些项目的保障费用并不包含在3.26亿美元之中。

  执委会对中国为实现《蒙特利尔议定书》的2013年和2015年目标而在聚氨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工业和商业制冷、制冷和空调以及维修行业等领域中所做的努力深表感谢。

  执委会原则上核准了对中国的资金资助为2.65亿美元,用于20112015年间削减HCFCs消费量10(3320)项目的第一阶段活动。执委会批准了两个中国的HCFCs示范项目,分别为:南京法宁格公司在制造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时由HCFC22/HCFC142b技术转用二氧化碳与甲酸甲酯共混发泡技术的示范项目,以及浙江康德莱医械塑料有限公司在制造医疗器械时由使用HCFC141b的技术转用异链烷烃和硅氧烷(KC6)技术进行清洁的示范项目。

  淘汰政策:进展并不明显

  一些代表拟议到2015年解决基准10%以上的HCFCs逐步淘汰管理计划。秘书处代表表示,执委会尚未在这一问题的政策制定上做出决定。帕特里克说,在核准HCFCs淘汰管理计划时,必须确保充足的资金,但相关政策似乎还未达成一致。执委会同意,继续逐个审议相关项目,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在未来会议上继续讨论。

  为维修行业HCFCs消费量在361400公吨(在我国,1公吨=1吨;在英美,1公吨近似于但不等于1)的国家供资也是一个重要议题。基金秘书处在审议乌拉圭HCFCs淘汰管理计划时指出,制冷维修行业可获得的最高供资标准将低于HCFCs消费量在300~360公吨国家的最高供资标准。鉴于只有5个国家可能受此影响,帕特里克建议执委会继续逐个审议这些国家的情况,以确定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另一个重要议题是:对于HCFCs消费总量在360公吨以上、且应首先解决制造行业消费量问题以实现2013年和2015年管制措施的国家,执委会决定,逐个审议其提交的包含为制冷维修行业活动而不是制造行业供资的项目提案。

  淘汰现状: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98

  会议上发布了《截至20101231的综合进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多边基金秘书处共为6327个项目(不包括撤销和移交的项目)提供了经费,其中5498个项目已经完成,完成率为87%。在多边基金资助的项目中,核准项目(不包括撤销和移交的项目)的预期淘汰总量为45.4万吨,已有44.7万吨被淘汰,完成率达98%。

  截至2010年底,核准支付的经费总额为23.1亿美元(不包括机构支助费用),其中已发放21亿美元,发放率达91%。已完成项目的平均成本效益为3.98美元/公斤,执行中的项目为7.21美元/公斤。

    制冷技术发展历程

    终结氟氯烃

  1931年,美国杜邦公司合成一种名为氟利昂的物质,即氟氯烃(CFCs),这项发明在当时意义重大。

  CFCs由于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广泛用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消防器材等领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CFCs的传奇走向终点。研究发现,CFCs会破坏臭氧层。1982年,日本南极观测队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明显变薄,形成了所谓的“南极臭氧洞”。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的呼声更加高涨。

  1985年和1987年先后通过的《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对CFCs的管制和淘汰计划。提出在201011前淘汰其生产和消费,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替代品HCFCs正遭淘汰

  随着CFCs逐渐退出市场,替代物质含氢氯氟烃(HCFCs)受到了青睐。HCFCsODP(臭氧消耗潜能值)低,意味着它对臭氧层的破坏力较小。如HCFC22ODP值仅为CFC111/20

  HCFCs对臭氧层依然有较强的破坏能力。此外,HCFCs的温室气体效应强于CFCs,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CFCs的两三倍。

  199211月,《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四次缔约方会议将HCFCs列入管制名单,并要求各国从1996年起冻结HCFCs的生产量,到2030年完全禁用。1977年,淘汰目标得到调整,发达国家的时限设定为2020年,发展中国家则调整为2040年。

  新替代品有新麻烦

  1991年,美国联信公司(现为霍尼韦尔公司)研制出一种对臭氧层没有任何破坏作用的氢氟烃(HFCs)混合制冷剂R410AHFCs的诞生曾令人兴奋不已,不过,研究者发现,HFCs的温室效应却十分强烈。

  于是,人们将目光放在了另一种既不破坏臭氧层、温室效应又比较低的替代品:R600A为代表的碳氢化合物。

  这种替代物已被用于冰箱制冷,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家用空调行业却不一定适合。原因在于,冰箱制冷量小,每台冰箱平均只需用50克碳氢化合物,而每台空调平均需要1公斤左右。特别地,普通分体式空调有一半安装在室外,碳氢化合物在长期日照之下可能爆炸。

  寻找安全、经济、高效并且对环境友好的制冷剂依然任重而道远。

    国际运行机制

    公约和议定书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85年通过,规定缔约国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遭受改变臭氧层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或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没有约束力。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1987916通过,规定参与条约的每个成员(国家或国家集团)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5种氟氯烃和3种溴代物的生产和消费。

  为纪念《议定书》的签署,联合国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缔约方大会

  《公约》缔约方大会每3年召开一次,《议定书》缔约方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同年时两者一起召开。缔约方大会是《公约》和《议定书》的最高决策机制,缔约方大会通过的有关决定对缔约方有法律效力。

  履约委员会

  缔约方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不遵守情事程序,用于处理有关国家不遵守《议定书》条款的情况。为此成立了履约委员会,由5个发达国家和5个发展中国家代表组成,两年一个任期,负责审查确定有关国家不遵守《议定书》的情况,并向缔约方大会提出处理建议。

  臭氧秘书处

  臭氧秘书处是《公约》和《议定书》共有的秘书处,设立在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办公室。秘书处的主要职责为:组织和服务缔约方会议、收取缔约方报告的数据并编制数据资料、收集编制一些有关臭氧层的研究、发展和提供公众认识的资料等。

  多边基金

  1990年的伦敦修正案建立了多边基金作为《议定书》的财务机制。多边基金由发达国家按照联合国会费分摊表捐资,用于向发展中国家(第五条款国家)提供财务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实现《议定书》的控制措施。缔约方会议每3年进行一次增资谈判,决定下一个3年所需的资金数额。

  多边基金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多边基金的运行。执行委员会由7个发达国家代表和7个发展中国家代表组成,主席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轮换。4个国际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发组织和世界银行负责多边基金项目的实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31ac62b4b73f242336c5f6e.html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特别报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