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11-04-09 08:14: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景凤幼儿园 傅蕾

一、问题的提出:

“纸艺”即以纸质材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展示纸的特有材质美。“纸艺”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剪纸、撕纸、折纸、纸编、纸雕等。我们所说的“纸艺活动”是以“剪纸”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活动。我国的剪纸艺术是“纸艺”家族中最庞大的支脉,由来已久,蕴涵着我国丰富的民俗文化,2001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提出的幼儿园纸艺活动与纸工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主要表现在:纸工活动强调对作品的模仿,重视幼儿制作技能的提高;而我们的纸艺活动是一种经过思维创新的审美体验,强调的是创造,重视幼儿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因此纸艺活动比纸工活动更能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能把人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孩子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从广义上讲,创造性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事物的属性及本质的思考是以相对于思考者本人所未知的、富有创见的方式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从狭义上讲,创造性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事物的属性及本质的思考是以前所未有的、富有创见的方式所进行的思维活动。

幼儿期是创造性思维开始萌芽的时期,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在他们的许多活动中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是敢于大胆想象,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期这种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萌芽,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这种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幼儿的创造力通常总是表现在各类游戏活动之中。而通过剪剪、撕撕、折折等活动,可以把认识、情感、行为和能力综合起来,创造出作品。心理学家调查表明,幼儿的动作发展在幼儿智能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研究得出:大脑指挥双手,双手又促进大脑,让幼儿多动手,可以增进他们的感 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开展纸艺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动作,也发展思维,从而在活动中有所创造。纸艺活动而且其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因此从纸艺活动中的挖掘各种教育因素,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创造,使幼儿在动手实践中逐渐变得心灵手巧,培养创造性思维,使他们的智力得到更充分的开发。

以剪纸为主的纸艺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我国,学前教育的专家历来都将剪贴、折纸、撕纸等纸艺形式列入美术教育范围,在日本教育界也十分重视幼儿折纸、撕纸能力的培养,并且提倡幼儿从2岁开始使用剪刀。韩国也在其教育内容中安排了剪纸、折纸的有关课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能力和才干出自他们的手指尖,孩子的手越巧,就越聪明。作为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它所具有的朴素而夸张的美形成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强烈的民俗色彩。让幼儿从小感受、了解、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事。在纸艺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达表现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纸艺活动正是以其特有的美术手法向我们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我们希望幼儿能在纸、剪刀、手三者互动过程中更好的、更尽情的表达和表现,更进一步的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在幼儿园开展纸艺活动,能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及表达表现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 通过研究探索教师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2、通过纸艺活动的开展,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研究内容: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索在纸艺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指导形式和教学模式,并通过纸艺活动的开展,继续深化我园的纸艺特色,促进园本纸艺特色课程的形成。

我们开展的纸艺活动呈现出美术活动的五大模式:即课时制模式、作品制模式、游戏制模式、展览制模式及比赛制模式。

1)课时制模式: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制定纸艺活动的教学内容,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开展纸艺教学活动,使幼儿掌握一定的剪纸技能技巧。

2)作品制模式:把纸艺作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表达表现形式,另外,教师可以把幼儿的纸艺作品进行展示、评析,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3)游戏制模式:在区角活动中安排纸艺区,并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纸艺活动,提高幼儿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4)展览制模式:在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充分展示幼儿的纸艺作品。

5)比赛制模式:开展幼儿纸艺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提高幼儿参与纸艺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根据主题的阶段目标,运用不同的模式,交错运转。幼儿园的纸艺活动既是幼儿的独立创造活动,又是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的活动,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既沉湎于活动的过程,又对活动的结果有很强的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在幼儿看来。这种活动又与“上课”不一样,因此。他们对待活动的情绪。兴趣、态度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感到这种活动有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来探索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途径和方法,并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园两个班级的大班幼儿64名。

2.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记录法、经验总结法

3. 研究过程:20073——20083

1)、准备阶段:20073——20074,制定课题计划、对实验班幼儿进行调查和基础测试。

2)、实验阶段:20074——20082,观察记录、个案分析、实践后调查分析

3)、总结阶段:20082——20083,进行实验后测试,整理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三、研究结果:

我们在实验前后分别对64名幼儿进行了发散性思维、记忆力、探索能力、表达表现力、观察力、判断推理能力对照测试。

表一 实验后幼儿发散性思维测试

发散性思维

较好

一般

合计

实际人数

27

20

15

2

64

理论人数

16

16

16

16

64

X2 =20.87* P0.01

从表一可见,实验后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理论频数和实际频数有极其显著差异,说明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得比较好。

表二 实验前后幼儿记忆力的比较

记忆力

合计

实验前

实验后

9

18

30

32

25

14

64

64

合计

27

62

39

128

X 2=7.68* 0.01P0.05

从表可见,实验前后幼儿的记忆力存在显著差异。

表三 实验前后幼儿探索能力的比较

探索能力

合计

实验前

实验后

12

24

39

32

13

8

64

64

合计

36

71

21

128

X2 =6.4* 0.01P0.05

从表可见,实验前后幼儿的探索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表四 实验前后幼儿观察力的比较

分析归纳

合计

实验前

实验后

6

19

36

34

22

11

64

64

合计

25

70

33

128

X2 =10.496* P0.01

从表可见,实验前后幼儿的观察力存在极其显著差异,通过纸艺活动,提高了幼儿观察力。

表五 实验前后幼儿判断推理能力的比较

判断推理

合计

实验前

实验后

10

22

33

30

21

12

64

64

合计

32

63

33

128

X2=6.656* 0.01P0.05

从表可见,实验前后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纸艺活动,幼儿在自主操作中,需要自己分析判断总结经验,提高了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表六 实验前后幼儿表达表现能力的比较

表达表现

合计

实验前

实验后

12

22

40

36

12

5

64

64

合计

34

76

17

128

X26.78* 0.01P0.05

从表六可见,实验前后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纸艺活动这种个别操作方法,幼儿有充分表达表现的机会,提高了幼儿表达表现能力。

四、结论与分析: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思考,在动手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它活动”。艺术活动是幼儿个体对世界的感知,艺术创造是幼儿极端个性化的活动,在纸艺活动中,幼儿的情感体验、联想、表达表现是不同的、多元的、可变的。纸艺活动正是以其特有的美术手法向我们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幼儿能在纸、剪刀、手三者互动过程中更好的、更尽情的表达和表现,更进一步的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虽有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能脱离观察。没有了观察,幼儿就像失去了眼睛,无从入手。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无意地引导幼儿观察感兴趣的事和物。如:自然角中的小乌龟,小朋友可喜欢了,便引导他们观察乌龟的各个部分及细节之处,乌龟活动时四肢划动、头部伸长等动态,并引导幼儿从上往下,从侧面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它的变化。又如剪小鸟,活动之前先让孩子们观察和小鸟玩耍,有意识的引导小朋友发现小鸟的头部转动十分灵活,嘴巴也随头部转动一会儿朝上,一会儿朝后,一会儿朝下,翅膀的打开,向上的跳跃,这一切深深地映入了孩子们的脑中。在进行剪纸时,由于有了充分的观察,再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从小鸟的哪个部分剪比较方便,这样幼儿剪起来得心应手。有的幼儿从小鸟头部着手,剪出了小鸟嘴向上,头望天空的姿态,小鸟低着头嘴向下觅食的姿态,有的幼儿从小鸟翅膀与身体之间的变化、脚的变化着手,剪出了它们扑楞着翅膀飞来飞去等姿态,非常生动有趣。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

(二)、提供创造性的活动环境,肯定幼儿的点滴创造,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剪纸活动中,哪怕是点滴的创造,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幼儿从内心觉得自己做得好,自信心增强,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能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创造,只要幼儿剪的与老师不重样,或稍有变化,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赞扬,使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更大的创造愿望。

1、物质环境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础。

在幼儿剪纸时,除了提供剪刀、手工纸外,还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辅助材料。如:底纸、颜料、胶水、毛笔等,通过适当的辅助材料的提供,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丰富主题情节,并引导幼儿剪出最高水平。如:幼儿根据需要选择适宜作品的彩色底纸,经精心粘贴,巧妙地利用原来的图案色彩,将它制成一幅幅生动有趣、图案别致的剪纸作品。通过对图案设计、色彩配置等技法的掌握,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情趣。

2、心理环境则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自由,且利于交流的氛围。

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教师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如:“你剪的这个小朋友太可爱了,你能举起来让大家欣赏一下吗?”“这张脸谱是你创作的吗?你真了不起。由于教师给予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意识,使他们由此而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剪纸虽然是以幼儿自发为主的一种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于幼儿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环境,幼儿就难以在活动中充分的发展。在纸艺活动中,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自由、创造的环境和气氛,对幼儿要做到有耐心、不包办,多指导、多启发、多鼓励,使幼儿的创造意识得到充分的 发挥,又能逐步培养动儿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做到心灵手巧。

(三)、教给幼儿基本方法,给幼儿留下创造的余地。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自由地发挥想象,尽自己的能力进行创造了。教师常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幼儿剪的方法,而后让幼儿自己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以我们的城市为主题,启发幼儿用已掌握的剪房子、人、车辆等物体的基本方法,让幼儿自由发挥, 结果幼儿剪出了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花草树木、汽车、小朋友等组合成的一幅 “我们的城市画面,并且让幼儿来讲述自己的作品,讲述中幼儿根据画面加入了联想,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这样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再如:教幼儿剪窗花 ”,教师提供给幼儿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园形等各色彩纸,只教他们图形的基本折叠法 ——可以对角反 复折,也可以对边反复折,然后剪去中心角或在各条边上剪出儿个小缺口,展开来就是美丽的窗花。仅示范一 种图形,其余几种图形由幼儿自己动手折叠、思考、探索,由于多留创造余地,所以每个幼儿的方法都不一样 ,有的对角折剪,有的对边折剪,结果幼儿都剪出了各种各样图案的窗花,教师把窗花贴在教室窗口的玻璃上, 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把教室装点得这样漂亮,高兴极了。他们从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创造的热情,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意犹未尽,在区角活动中延伸继续剪。

在剪纸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以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出发点和归宿,来指导幼儿剪纸;运用各种指导方式,使幼儿有发挥自己积极性、主动性的机会。幼儿在剪窗花、花瓶时,没有形状、花纹的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地剪,可是,学剪人物脸谱就不同了,它是脸部的特征与花纹的结合的一种艺术形象。这需要幼儿在创造之前有一定的构思,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教师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让幼儿在纸上用剪刀走迷宫,幼儿感到很新奇、很神秘,抱有一种想试试看的心理。当幼儿走出迷宫时,展现在面前的是形形色色的脸谱,看到了幼儿惊奇、高兴的表情从脸上流露出来。经过多次让幼儿走不同的迷宫,使幼儿对剪脸谱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幼儿每一张剪纸作品,我都加以肯定,遇到困难时,稍加指导,使幼儿重新获得创作的热情。教师的指导、帮助,使幼儿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对于以后再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也乐意接受,有助于打开他们再创作的思路。

  (四)、捕捉和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创造性行为

    好奇是幼儿心理特点的体现,也是智慧的,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强,什么东西都想摸摸、动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乐意去观察物体、摆弄物体、探究物体,而发挥其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对幼儿的好奇心予以肯定和鼓励,为幼儿提供自由联想和动手操作的物质材料和环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创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对于剪纸来说,如果教师做好了一切准备,只是让孩子们照样折、剪、贴,幼儿的作品会更整齐 、更漂亮。但剪纸的最终目的不是完成作品,而是培养创造性,所以更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如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纸艺区提供了各种材料让幼儿选择,和一些剪纸作品让幼儿欣赏,作品中有的是教师剪的,有的是一些幼儿剪的比较成功的作品,幼儿好奇好强,只要提供材料,他们乐意尝试,喜欢尝试,这时一些幼儿在看了这些优美的作品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情不自禁地照着剪,但在剪的过程中又自然而然地加进了自己的创作,剪出了各种不同的作品,促进了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就一种事物而言,幼儿一旦找到其明显特征稍加改动,创造便开始萌动了。如在学习剪马时,教师抓住了其头似倒梯形,脖子略长上有鬃毛,四肢修长尾蓬松的基本特征,幼儿操作时根据老师的示范稍加改动,如脖子与背平、稍高、低于背,或脖子竖直头向后转便成了各种姿态。一种事物可以进行创造,那么物与物之间的相互结合,也会萌发新的创造。而这时候老师是否捕捉到了,是否以点带面加以扩展,开拓幼儿继续创造,便成了关键。如有一次教师让幼儿剪“自己喜欢的动物”。孩子们有的剪马,有的剪鸟,有的剪老虎。这时候教师看见一个幼儿在剪,起先还以为是一匹马,结果是一头长颈鹿,便问他:“你怎么会剪长颈鹿的,是有人教过你吗?”“没有,我是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我会剪马,长颈鹿只是脖子比马长,头上有两个角,尾巴细细的,这样一来就像了。”如此的变通创造多么可贵,教师及时肯定了他的创造,并引导其他幼儿也来尝试学习变通。慢慢地,一件件具有个性的作品应运而生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广泛,在长期开展纸艺活动中,我们认为 :一是纸艺活动符合幼儿年龄的特点,俗话说:心灵手巧,有一定的科学性。动作是思维的源泉,据研究,手的小肌肉动作越丰富、越精细,就越能激发大脑皮层的发展,尤其是在幼儿期。纸艺的来源是美术,基础也是美术,与儿童美术吻合,极易被幼儿接受,有利于幼儿潜能的开发。自所以选择剪纸,因为操作的工具和材料的来源简单便利。在纸艺活动中,一张纸一把剪刀便可再现孩子眼中美的世界,操作时也不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还由于剪纸本身不受解剖、透视比例的束缚,可以夸张变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余地,因此不失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一条途径。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幼儿的观察力、表达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确实有了提高。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新课程中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在纸艺活动中主题体现不够。我们感到怎样把新课程中纸艺和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主题背景下的纸艺活动是我们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我们还将继续深化我园的纸艺特色,逐步创建我园纸艺特色课程。

五、参考文献

1、《美育论》 杜卫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12-01

2、《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 楼必生 北师大出版社 2004-07-26  

3、《智能开发从手开始》 一色八郎 外文出版社 2007-01-19 

4、《缤纷纸艺》 胡晓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cd6f71f242336c1eb95ee2.html

《幼儿园纸艺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