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行业经济实践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发布时间:2019-04-17 09:16: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当前中国传媒经济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低质模仿盛行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传媒行业在经济实践中取得了井喷的效果,传媒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大繁荣景象已经成为趋势,但是在值得欣喜的成果背后是中国传媒经济实践中也遇到了很多突出的问题,比如版权侵犯、不重视市场运作,关系营销,规制不足等等,但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中国传媒行业的普遍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低质模仿的盛行,这个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传媒经济的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将浅析当前中国传媒经济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拿来”与“低质”齐飞

在过去十年的中国传媒市场中,经济实践主要围绕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媒体,报纸媒体以及新媒体产业展开,通过其媒体自身的影响力达到对于经济增长的需求,事实也确实如此,举例来说《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总冠名2.5亿元、《我是歌手》第二季总冠名2.35亿元之后,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广告招标会,冠名底价或为1.5亿元起。相比于第一季总冠名2800万,假如仅按底价成交,同比增幅就已达到43.6%。就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市场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以称为“土豪型”即花重金来购买国外热播节目版权,经过些许本土化改变直接搬上荧屏更有甚者直接照搬荧屏,当然这样的版权购买有利也有弊,有利当然是立竿见影,在成熟的制作体系背后是经过欧美观众考验后成型的栏目风格,这种直接“拿来”的土豪手法当然在内地市场也会得到高收视。另一种类型可以称为是“屌丝型”,没预算买不了版权就抄袭模仿,这样的节目往往可以趁着时下火爆的某一节目形态让自己从中获得一席之地,举例来说当年《非诚勿扰》火爆之后荧屏掀起又一次相亲真人秀,全国各家电视台竟然有38档新的相亲 节目问世,《中国好声音》走红之后又有近30余个选秀节目登上舞台,在多方逐鹿中原的战斗中《爸爸去哪儿》成为了又一赢家,结果之后竟然有超过40家电视台有新的亲子类节目上演,一时间爸爸很忙,萌娃更忙!在“土豪”与“屌丝”的别样对决中《汉字英雄》的出现让业界看到了原创的曙光,同时带给观众另一种收视体验,当然观众也很买账,收视居高不下,究其原因并不是观众不喜欢看本土节目只是低质的节目不能满足观众收视需求故而才会转向一些“土豪”类节目。当下在综艺节目火爆的同时,令其有了一定“中国式”的风格:晚会式、山寨式、模仿式、粗制滥造式、伪创新式等中国特色。基本现状就是:无创新的直接“拿来主义”,模仿日韩港台欧美,其质量是只能用低劣来形容。

而对于纸媒和新媒体而言“拿来”与“低质”同样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在纸媒越来越难以生存的今天,内容的实效性,内容的权威性,内容的多元性已经成为了纸媒“活着”的根本标准,这就导致一些小的纸媒为了生存只能以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即“拿来”。古语有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一些小媒体深谙抄袭之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自己得以生存,从其中不难看出纸媒的原创能力的下降。举例来说,以广州恒大亚冠第二回合输球这一看似简单的体育新闻而言,全国竟然有多达40余家的纸媒对于这场比赛给予的报道,其中八成以上的媒体观点惊人的一致,甚至一些大型纸媒的文章观点都出现抄袭嫌疑,这不得不让我们传媒人反思是我们缺乏创新还是创新离我们一直很遥远。在最近几年中,新媒体产业成为了传媒经济实践的又一主要战场,即人民日报进行资源整合创立人民网,并建立舆情监控体制后,其他媒体争相效仿,纸媒与新媒体的“结姻”成为了另一种传媒经济实践的形式,当传媒行业把“拿来”当成一种习惯时,“低质”必将与“拿来”齐飞,形式与内容共雷同一色,从经济角度来看,一个经过考验并得到大众认可的形式投资也没有多少风险,虽然不会突然成为巨头但也足可从复杂的传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从网页建设到手机客户端,APP等新媒体体现形式的建设,这都是传媒的前端科技,也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投身其中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拿来”与“低质”使得本来并不严谨的新媒体市场变得更加浮躁,内容的重复和新媒体的市场的鱼龙混杂导致了原本的创新被浑水埋没,创新成为“奢侈品”。

说完了电视节目,纸媒与新媒体市场我们再来说说电影、电视剧这一传媒行业的利润大头部分。电影的成本让一些小型的企业在经济实践中难以支撑,转而投向了电视剧市场,所以我们以电视剧市场为例来说说“拿来”与“低质”,近来炒作最火的当然是于正和琼瑶的抄袭大战,最终琼瑶告上了法庭,这只是相对混乱的电视剧市场的一个注脚,从早些年的《潜伏》火了之后到抗战大片呈现泛滥之势,相互抄袭成风,低质滥造更是层出不穷,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意味,颠覆了抗战时期我们党在抗战过程中的艰苦卓绝。在花样翻新的抗日神剧争相上演时,广电总局终于不能熟视无睹,才有了“禁播抗战雷人剧”的新规定,此令一出观众拍手称快。当然之后的限播穿越题材电视剧也是出于此考虑,一系列政策的背后有广电总局的无奈,更有很多编剧的无奈。知名编剧高满堂就曾经在一次关于业界前端的研讨会上曾经说过:“一种类型电视剧的火爆让更多投资人愿意去尝试那些经过考验的类型,而不愿意冒险去投资一些尚未经过验证的新类型,这就导致很多原创的新剧在市场竞争中被埋没。”所以才有了于正抄袭琼瑶的《莲花落》,当《宫锁连城》将观众雷到外焦里嫩时更多观众是在感慨好电视剧难寻,竟而将目光投向了韩剧和美剧,严重冲击了中国的市场,导致电视剧、电影市场的原创更加减少,抄袭成风来博得一口饭吃。

在探索中寻求突破

对于现阶段可喜的传媒行业前景而言,我们不能被伪繁荣的外衣所迷惑,反而应该认真反思其中的问题,并在探索中寻求解决的办法,只有这样传媒行业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而针对本文所提出的传媒行业经济实践的主要问题我们将提出自己的些许拙见,从中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一,针对传媒行业经济实践中原创能力不足的情况,我们认为应该有国家对于原创的大力支持,将支持化为制度,并且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在2013年的编剧研讨会上,众多国内一线编剧就曾经提出,一些编剧拿着微薄的收入,创作着剧本,到头来无人问津,这让很多好的剧本流失,故而国家应该出台一个奖励原创的扶持制度,着力培养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对于这些原创编剧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对于某些严重抄袭他人作品的人要给与严厉惩罚,奖罚分明才能让善于创作的人越来越形成规模,慢慢形成我们的原创机构,针对传媒行业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专项创作,举例说明就是编剧专门创作新的故事,研究新节目类型就是创作新的节目,手机客户端建设就专门有这样的人才等等,建立属于国家的人才库,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行业始终走在良性的路上。

第二,各家传媒公司要善于整合旗下资源进行有效再创作,在这方面优酷土豆走在了很多媒体前面,利用优酷土豆庞大的视频资源,丰富的拍客资源,成立了自己的原创微电影组织,优酷的很多自制剧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例如近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万万没想到》,《猛龙过江》等等。同时优酷合理利用这些视频资源创建了自办栏目《优酷全娱乐》和《星映话》等栏目,在网上好评如潮。观众从优酷的自制剧和自办栏目中看到的是本土原创的新鲜感,同时更加买账,点击率居高不下。其实并不是中国观众要求高而是从业者对自己要求低,观众想看到的只是用心去做的东西并非满眼的“宫斗”和“选秀”。第二类我们认为比较成功的是类似爱奇艺与乐视这样的选择以联合求发展,发展中寻求创新的经济实践过程是被证明可行的。举例来说,爱奇艺在2013年与河南卫视联合推出的《汉字英雄》是国内少有的原创栏目大获全胜的例子,爱奇艺依靠自己的团队创作栏目本身,又利用河南卫视这一平台进行录制播出,受到了相当好的效果,这便是合理整合自我资源,集中精英组成团队再创作。第三类经济实践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创新就是合理利用自我优势资源进行跨界,使自身优势在形式上得以创新,这一点上做的比较成功的当属人民日报与新浪网。人民日报是典型的纸媒,在新闻的权威度上无人可及,内容上的优势在当下如何进行创新,人民网的建立给出了答案,人民网不仅是平面网站,同时也覆盖了新媒体手机客户端,APP等新形式,率先在行业内进行形式创新,用不同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资源整合创新当属自挖潜力的感觉,同时也是现在传媒行业在经济实践中必须面对的一种境地,所以在当下传媒行业经济实践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打铁还需自身硬。

第三,良性的竞争环境是传媒行业解决自身问题的根本点。在当下的整个传媒行业中存在很多恶性竞争,这些竞争将大大破坏行业的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挖“土豪”的墙角。在目前传媒行业整体呈现一种向“钱”看齐的氛围中,恶性挖角的事件层出不穷,以电视圈的巨头湖南卫视而言,每年湖南卫视有着严格的新人培养体系,在湖南卫视中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环境,大家依靠创意和努力获得机会,但是一旦某一栏目做的相对成型或者某些编导风格趋于成熟时某些卫视总会不自觉的把手伸向那里,一些湖南卫视的编导被高薪翘脚,结果就是打上了湖南卫视烙印的编导在创作时会不自觉的风格偏向原来的方式,导致了类似抄袭的事件发生,而又因为这些卫视的预算不够充裕,所以低质在所难免。故而我们在电视当中看到的一些低质模仿内容变成为了现象。其次是行业内的巨头会越来越富,而小的媒体、企业在竞争中会逐渐被挤压致死或者干脆选择模仿来维持生活。面对这样的情况国家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恶性挖角这只能是改变从业人员素质而适当给予小企业扶持则是国家可以做到事情,将扶持变为制度,将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保证行业内竞争环境的相对良性。

第四,对于一些有着很好潜质的大学生,他们充满创意但是在茫茫传媒行业的大环境中渐渐迷失,成为众多随波逐流人群中的一员,从此走上了“拿来”与“低质”的道路,这是从业者的悲哀也是大学生的无奈。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满怀梦想,充满创意但是受制于行业中的某些门槛限制,为了生存有时候必须苟同与行业内的某些规则,而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受到合理的教育培养方式,这就导致每年进入传媒行业的新鲜血液很多可是从大局来看新鲜血液很快会被同化,呈现同样的做事方式,创新的激情在行业的现实面前被慢慢浇灭,形成一个死循环,导致传媒行业在经济实践中所体现出的问题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明显,很多人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但是却无法改变现状,正如国足差要搞青训,口号喊了千万遍,大家都知道问题在哪里可是真的改变了什么没有?答案是否定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实在不是一个短期可以完成的工作,这需要传媒行业各家企业、媒体有着培养人才的心,将经济实践转变为长期的创新投资,说这些话对于一些小企业而言是不负责的,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本来就面临大企业的压力,生存已经比较困难,他们没有时间给新人慢慢成熟的机会,让他们施展才华。更有甚的小企业对于所谓的实习生拼命压榨,思想上一味压制,工作上灌输一些行业的不良风气,一味节省开支自己却赚的盆满钵满,这样的例子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当我们唏嘘这个时代的整体发展速度时带给从业人员更大的问题就是自我修养的缺失,对于自己工作的茫然和不知所措。改变这样的现状只能全行业团结做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投资,建立自己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对于年轻人的思路不应该采取压制态度,而应该采取合理诱导,注重他们的创作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行业的活力慢慢复苏。而另一个需要下大力气的地方便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整合教育当中的内容,拓展学生自我创作能力是所有传媒大学教育体系中应当着重培养的方面,从根上开个好头,而不是现在某些大学从根上就是“拿来”与“模仿”。多举办各类创新比赛,让更多的年轻人崭露头角被行业所吸收,让整个传媒行业都感觉新气象。

上述几点是我们认为可能改变问题的思路,思路毕竟终归是思路需要每一个从业者在探索中逐渐找到正确的方法,当下的“拿来”与“模仿”可能只会满足当前的传媒经济实践需求而无法满足长远的利益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才是正途。经济实践必须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才能有好的回报,要依照行业的正常模式去走好每一步,每一次投机取巧背后都会为下一次失败埋好伏笔。纵观整个行业经济实践过程和结果,凡是“模仿”的几乎都是在昙花一现间慢慢淡出人们的视角,凡是坚持自我体系,有着理智判断的,在行业中总是可以走的更远。是注重眼前利益还是长远规划完全取决于从业者对于自身的判断。突出的问题早已跃然纸面,剩下的就是从业者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寻求突破,创新不仅是经济实践创新,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提升,模仿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钱途”,而是从模仿中找到核心价值寻求超越,这才是良性的行业氛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在多年后再次回首行业经济发展时我们不会继续说“拿来”与“模仿”而是有更新更大的挑战在迎接每一位从业者。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a28074a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8.html

《中国传媒行业经济实践主要问题以及解决思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