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泥鳅水产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20-04-10 17:58: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水产养殖技术

黄鳝、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毒害和环境污染,天然野生黄鳝、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十分可观。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泥鳅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一、建好黄鳝、泥鳅养殖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一般20平方米100平方米,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黄鳝、泥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若用土池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的形状依地形而定,能方则方,能圆则圆,池深0.71,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以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的栏鱼网,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天~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二、选好黄鳝、泥鳅种苗

  养殖黄鳝和泥鳅成功与否,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驯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驯化的鳝苗。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个~80个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公斤1.5公斤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最好用人工培育的,因为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三、投喂配合饲料

  首先安装好饲料台,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厘米。投放黄鳝种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从第4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驯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也可自配,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采用人工培育的深黄大斑鳝种苗,用配合饲料投喂,投喂量按黄鳝体重的3%5%,每天投喂1次~2(依天气和水温而定),采用定时、定量的原则,饲养20的黄鳝苗一年可长到200300养殖效益高。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麸即可。

  四、饲养管理

  黄鳝、泥鳅生长季节为4月~11月,其中旺季为5月~9月,在这期间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池,勤管理,发现问题快解决。细心观察池塘里黄鳝和泥鳅的生长状态,以便及时采用相应措施。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pH值为6.57.5之间,水位适宜。

  五、预防鳝病

  注意预防鳝病。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不能轻信“黄鳝不得病”的说法。要经常用1ppm2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定期用硫酸铜、“鳝病灵”“鳝鱼转立停”全池消毒,预防疾病。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因泥鳅在养殖池塘里,喜欢上下窜动,还吃掉水体里的杂物,能起到净化水质和增氧的作用。

水产养殖七种新思路

  1.全新的混养概念:科学的混养概念告诉我们,不但四大家鱼可以混养,甚至鱼、虾、贝、蟹之间也可合理搭配混养。如鳗鱼塘里混养胭脂鱼,胭脂鱼可摄食鳗鱼吃剩的碎料;对虾塘里混养小规格的尖吻鲈,尖吻鲈可及时摄食死虾,有效地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

  2.淡化驯养:许多海水养殖品种是广盐性的,如虱目鱼、南美白对虾等甚至可在没有盐度的水体中生存。且海水品种在淡水中养殖,生产速度往往更快,病害也可大大减少。

  3.北鱼南移:北方有许多优秀的水产品种以往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证明,北方地区许多广温性的鱼类在从苗种开始逐渐驯化后,完全可适应南方的生长环境,甚至全年的平均生长速度较其在原产地更快,效益也更为显著。

  4.杂交优势:一个优秀的杂交种,其优势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在生长速度、抗病力、对环境的适应力等方面更是引人注目,如杂交大口鲶、杂交太阳鱼等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好品种。

  5.仿野生养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追求绿色食品也已成为时尚,这就必然导致了同一个品种野生的价格要高出人工养殖的许多倍。这一现象为养殖界人士拓宽了思路。如有人在四大家鱼塘里跨年度混养水鱼,结果养出的水鱼品质非常接近野生的,售价不菲。

  6.超大规格:在人们司空见惯的品种中,如果能养出超大规格的品种就会物以稀为贵,其市场的接受程度也往往令人惊喜。如目前的超大规格鲟鱼(5公斤以上),售价和售量都十分可观。

  7.轮养:轮养有三大好处:一是减轻池塘底质的恶化程度;二是减少病害传染;三是根据市场行情,可灵活选择养殖品种。如有些地区上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殖鲈鱼,都在防病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娃娃鱼人工养殖技术

生活习性: 娃娃鱼多生活在山间溪河的阴凉水域中,栖居石孔石隙,活动吃食常在夜间,白天一般隐匿在岩石孔洞内,食饵主要为水生昆虫、鱼虾、螃蟹、青蛙等(其他动物肉类也吃)。娃娃鱼幼小时,其头前颈部两侧长有3对须枝状的外腮,是它早期水中生活的呼吸器官。约3年左右,幼体外腮自行消失,其呼吸器官由肺取代。 这类动物随着地理条件的变化和影响,目前仅保存下来隐鳃鲵科三个种。除美国和日本东部有分布外,主要产地有我国,全国十七个省区皆有,尤以长江、黄河、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地溪河中为多。较长时间来,由于对天然资源的保护措施不力,加上人工捕捉量大,致使娃娃鱼这一我国特有的水产资源严重衰退,有些产地近些年几乎濒临绝迹。 人工饲养: 从野外引进一批具有繁殖能力的娃娃鱼放人人工生态模拟池饲养。这种饲养池是根据娃娃鱼畏光喜暗、栖藏孔洞的特点。人工饲养池均建在光线较暗的拱室内,每口池4—5平方米,池深l米,放2.5—5公斤的鱼4—5尾。饲养池的水源为天然溪水,水温变幅全年保持在10—22范围。人工饲养娃娃鱼的日常管理重点是做好授食管水,投喂螃蟹、蛀类、鱼虾及动物肉等。只要娃娃鱼吃食活动正常,生长发育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除投足适口饵料外,池水的管理也很重要。如果池水过满,娃娃鱼会自行逃循;水质不好,环境恶化,则会引起损伤死亡。因此,人工饲养应经常注意水质、水温情况,更新池内水体,使娃娃鱼有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人工繁殖: 对性成熟雌雄亲体,采用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催情、人工授精的方法,可以获得人工繁殖的娃娃鱼苗。娃娃鱼卵呈念珠带状。颗粒大(卵球直径为1.71.8厘米),胚胎发育变化缓慢,受精卵从开始到出苗需35—40天,这样孵化管理带来了不少困难,受精卵的孵化是用静水孵化法,孵化用水的水质要清新,水温要较稳定,以18—20°C为宜,24小时内交换孵化水体45次。水体更换的次数可根据水质、水温情况灵活掌握。如果水温变幅不大,受精卵经30多天孵化期即可出苗。孵出的幼苗待开口吃食后,即可入池培育。幼苗培育池不宜大,以 l2平方米为宜,池深60—80厘米,每口池放鱼苗10尾左右、饲养管理方法与成体差不多,只是投喂的食料在份量和数量上要适合幼体胃口。每次投量不宜多,投喂料要便于幼体摄取吞食。娃娃鱼苗的培育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管理要精细,不得疏忽。

龙虾怎么养?

  一、放养前的准备

  池塘要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池塘四周要用竹片、网纱等围起高50厘米的防逃墙。

  在养殖水域设置虾栖息场所,如安设瓦砾、砖头、石块、网片、旧轮胎、草龙等作虾巢,供虾隐蔽栖息和防御敌害。

  在池内四周种植水葫芦、水花生、水浮莲、茭白等水生植物,其覆盖面一般为池塘水面的1/3,以利龙虾蔽荫和滋生龙虾爱吃的浮游生物。

  一般新建龙虾池可用生石灰水带水清塘,每亩用100公斤,若利用旧池塘或湖泊养龙虾,要清淤、修整、曝晒,放养虾苗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50公斤干池消毒。同时彻底消除池塘中的鲶、鳅、黑鱼和蛇、鼠等掠食性野生敌害。

  虾苗放养前10-15天,一般每亩水面施猪粪等充分腐熟粪肥100-20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及提供适量的有机碎屑作虾饲料

  池塘进水前要安装好水隔网最好是60-80目防止水中敌害进入。池水深度保持在50-80厘米,透明度在30-40厘米之间。

  二、放养虾苗

  放养虾苗宜在晴天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每亩放养2厘米长的幼虾6000-8000尾或3-5厘米长的幼虾4000-6000尾。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求整齐一致。同时可在塘水中放养50左右的花、白鲢300-400尾,鳊鱼200尾。

  三、精心投饵

  放苗后3天内,投以绞碎的小鱼和碎肉,3天后1个月内投放小杂鱼、下脚碎肉或配合饲料,待虾苗长至6-7厘米时,可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的植物性饲料如麦子、麸皮、玉米、饼粕等或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准,一般中、小龙虾按体重的15%-20%投喂,成虾按体重的5%-10%投喂,具体可根据虾的吃食情况进行调整。每天喂2次,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晚上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70%-80%,饵料应投在池塘四周,并适当分散,龙虾集中的地方适当多投些,以利其摄食。

  四、水质管理

  龙虾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故虾池水质要保持清新,每周加水15-20厘米深,确保水质新鲜、洁爽,并有足够的溶氧,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深以上,当天气过热时,要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水水温。严防水质受到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和化学污染。

  当水中溶氧低、水质老化或遇雷阵雨闷热天、连阴天等恶劣天气时应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并注意观察,若发现龙虾反应迟钝,游集到岸边,浮头并向岸上爬时,说明缺氧严重,要及时注水或开增氧机增氧。

  五、预防疾病

  应勤检查,勤巡塘,注意龙虾的觅食、活动、生长和蜕壳等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及时清除池中青苔;经常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防止由于过滤网破损而使龙虾外逃或野杂鱼等有害生物进入。经常注意池中是否有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水鸟等,如有应及时将其除掉。

  虾苗下塘之前要进行体表消毒,防止把病原体带进池内,定期用生石灰消毒虾池,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洁卫生,在虾的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虾的免疫力。

  六、适时捕捞

  一般饲养2个月左右,当龙虾体重达50以上时,可捕捞上市,捕捞龙虾采用虾笼、地笼、围网等方法,捕大留小。

提高鱼体抗病能力的6种有效方法

  在目前的饲养条件下,要消灭一切病原体是不可能的。但要控制鱼病的发生,我们可从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入手,提高鱼体抗病能力,只要措施得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的混养

  合理的混养不仅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对鱼类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的作用。由于不同种类鱼体上适宜的寄生生物不完全相同,某些寄生生物只能寄生于某种鱼类,而其它鱼类对其不敏感;混养之后每种鱼的种群密度减小了,暴发传染性疾病的几率也将降低。此外,将不同活动水层、不同食性的鱼类进行混养,能充分利用养殖水体的生态空间及各种饵料生物和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有机悬浮物的含量,维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减少鱼病发生的机会。

  二、早放养

  实行早放养,改春季放养为秋季、冬季或早春放养鱼种。秋冬季节水温低,鱼种活动力弱,容易捕捞、运输,不易受伤感染疾病。早放养还可使鱼类提早适应新环境,到春季水温上升后的疾病流行季节已经恢复体质,开始摄食,增强了抗病力;而且延长了生长期。

  三、做到“四定”投饲

  1.定质:投喂的饲料要新鲜,营养平衡,不含有病原体和有毒物质,不腐烂变质。

  2.定量:根据鱼体大小、种类适量投喂。投喂量应根据季节、天气情况、水质肥瘦程度及鱼的摄食情况而定,一般以两小时内吃完的量为宜。养殖情况正常时,投喂量不可时多时少。

  3.定时:投喂要有固定的时间,如每天投喂两次,则可在上午8-9点、下午3-4点各投喂一次。

  4.定点:投喂要有固定的场所,使鱼养成到固定地点吃食的习惯,既便于观察鱼类动态,检查吃食情况,清除残存饲料,又便于在鱼病流行季节施放药物,达到有效防治。

  四、及时施肥

  施肥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池水中的营养物质,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维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生物。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养殖中期还要适量追肥,追肥应掌握及时、少施、勤施的原则,且追肥应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混合堆肥的浆汁为佳,也可追施化学肥料。

  五、坚持巡塘

  养成每天早、中、晚巡塘的习惯,观察鱼类吃食、活动情况、池塘水质变化等,以便发现问题能及时采取措施。如通过巡视观察,及时发现鱼病早期症状,及早检查并诊断,及时进行有效防治,控制病情发展。要注意鱼池环境卫生,勤除池边杂草,勤灭敌害及病原中间寄主,及时捞出残饵和死鱼;定期清理及消毒食场。通过观察池水变化,可及时追肥、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六、预防受伤

  日常管理、拉网捕鱼、进箱搬运、养殖操作要认真,防止鱼体受伤而感染疾病。

无公害鲫鱼及池塘养殖技术

活鱼感官要求 鱼体健康,游动正常,没有鱼病症状。鱼体具固有体色和光泽;体态匀称、无畸形,鳞片紧密。

  1.1.2 鲜鱼感官要求 鲜鱼体态匀称,无畸形;体表具有鱼体固有的体色和光泽,鳍条、鳞片完整,不易脱落,无其它赘出物;鳃颜色鲜红或紫红,鳃丝清晰,无粘液或有少量透明粘液,无异味及腐败臭;肌肉结实有弹性。

  1.2 安全卫生指标要求

  卫生指标主要指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量和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是无公害食品重要的检验指标,必须严格加以遵守。

  要求水产品中汞(以Hg计)≤0.5 mg /kg;砷(以As计)≤0.5 mg/kg;铅(以Pd)计≤0.5 mg/kg;铬(以Gr6+计)≤2.0 mg/kg;镉(以Cd计)≤0.1 mg/kg;六六六≤2 mg/kg;滴滴涕≤1 mg/kg;甲醛不得检出。土霉素≤0.1 mg/kg,氯霉素、呋喃唑酮、喹乙醇、乙烯雌酚不得检出。挥发性盐基氮应小于或等于15 mg/100g

  感官检验合格率应在90%以上。检验结果中有两项指标不合要求或已腐败变质,则判定为不合格品,不必再进行安全卫生指标的检验。安全卫生指标中的检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要求,所检验指标中有一项指标不合格时,应重新自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进行复检,以复检为准,仍不合格的,则判该批为不合格品。

  1.3 储存与运输

  活体储存可在洁净、无毒、无异味的水泥池或水族箱等水体中冲水增氧暂养,鲜鱼可存放在洁净、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有排水设施的环境中。

  活鱼用帆布桶、活鱼箱、尼龙袋充氧包装。鲜鱼用竹筐、塑料箱、塑料桶包装。包装容器应坚固、洁净、无毒、无异味,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鲜鱼装箱应头腹向上,一层鱼一层冰,加封顶冰。活鱼运输应用活鱼运输车或其它有充氧装置的运输设备。鲜鱼运输应采用保鲜措施,冰鲜鱼鱼体温度应始终维持在05 ℃的条件下。运输工具在装运鱼货前应清洗、消毒,做到洁净、无毒、无异味,严防运输污染。

  2 无公害鲫鱼养殖技术规程

  无公害鲫鱼养殖需要从鲫鱼养殖场的环境条件、苗种质量要求、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和病害防治等各个环节按标准操作,才能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无公害产品。

  2.1 养殖场地环境  养殖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地)域。养殖地区域内及上风向、灌溉水源上游,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包括工业“三废”、农业废弃物、医疗机构污水及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源。

  底质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无异色异臭,属自然结构。底质有害有毒物质最高限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总汞≤0.2 mg/kg;镉≤0.5 mg/kg;铜≤30 mg/kg;锌≤150 mg/kg;铅≤50 mg/kg;铬≤50 mg/kg;砷≤20 mg/kg;滴滴涕≤0.02 mg/kg;六六六≤0.5 mg/kg

  2.2 水源与水质

  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排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的规定 池塘水色呈现豆绿色或黄褐色,透明度在2535 cm之间。池塘水质必须达到或符合的主要化学因子指标: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030 mg/L、总氮为0.54.5 mg/L、总磷为0.050.55 mg/L、有效磷大于0.015 mg/L、溶解氧大于4.0 mg/L、酸碱度(pH)为79、盐度为0.54.0‰;池塘水质符合的主要生物因子指标浮游植物生物量为20100 mg/L、浮游动物生物量为525 mg/L

  2.3 池塘条件

  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以0.330.67公顷为宜。池塘水深35月份为1.01.5 m69月份为1.52.5 m。池塘底部应保持清洁平整,淤泥厚度不超过0.2 m为宜。

  2.4 放养前的准备

  2.4.1清塘 每年放养鱼种前清塘一次。将池水排至710 cm,每公顷用块状生石灰11251500 kg,或每公顷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6070 kg,用水溶化,全池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 m,公顷用块状生石灰22503000 kg,或每公顷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195225 kg,用水溶化,全池泼洒。

  2.4.2整修与注水 清除过多淤泥、杂物,维修池坡、排水口,加固堤埂。整修清塘后的鱼塘要加注新水,注水时要用密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2.4.3施基肥 以鲫鱼为主养鱼类的池塘应少施或不施肥。

  放鱼前一日,将少量试水鱼放入池内网箱中经1224小时,观察鱼的动态,待池水毒性消失后才可放鱼。

  2.5 鱼种放养

  2.5.1鱼种来源与质量要求 从持有国家发放的原(良)种生产许可证的原(良)种场购进其生产的鲫鱼大规格鱼种,或自培的大规格鱼种。鱼种的质量要求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有粘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规格大小一致,不带传染性疾病。

  2.5.2放养类型 在成鱼池中以养殖鲫鱼为主,放养量和收获量约占40%50%以上,同时搭配一定数量的鲢、鳙、鲂、草、鲤鱼等鱼种,具体搭配品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决定,草鱼、鲤鱼不搭或尽量少搭配,搭配少量的鲂鱼有利于主养品种鲫鱼的投饵驯化。

  一般的放养密度为:每667㎡放5060 g的大规格鲫鱼种15002000尾,50150 g的鲢鱼150尾,100250 g的鳙鱼2030尾,50100 g的团头鲂100尾。

  2.5.3放养时间 秋放,宜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进行,其数量占总放养数量的80%100%;春放,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进行,其数量占总放养数量的20%

  2.5.4鱼种消毒 鱼种在放养时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食盐2%4%浸浴5分钟,或高锰酸钾20 mg/L(20 )浸浴2030分钟,或用聚维酮碘(1%有效碘)30 mg/L浸浴5分钟。

  2.6 饲养管理

  2.6.1投饵 按照”四定原则”投喂饲料,但日投饲量应视天气、水色、水温、鱼活动及摄食情况等酌情增减。

  定时:在每日上午8时~10时,下午24时分两次投喂。

  定位:饲料应投在饲料台上,鲫鱼鱼种放养后,应先在饲料台周围投喂,然后逐渐缩小范围,引导鱼到食料场摄食。

  定质:饲料不得霉烂变质,应按鲫鱼的营养需要配成颗粒饲料。质量要求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的规定。加工渔用饲料所用的原料应符合各类原料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受潮、发霉、生虫、腐败变质及受石油、农药、有害金属等污染的原料。饲料中使用的促生长剂、维生素、氨基酸、脱壳素、矿物质、抗氧化剂或防腐剂等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法规和标准规定;饲料中不得添加国家禁止的药物(如己烯雌酚、喹乙醇)作为防治疾病或促进生长的目的。购买饲料应从获得有关部门  认证的无公害鲫鱼饲料,最好是带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饲料

  定量:投饲应做到适量均匀,每次投喂后半小时吃完为宜。阴雨天、鱼病流行时期,投饲量应酌情减少。

  2.6.2投喂量与方法 鲫鱼的成鱼养殖,以人工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饲料直径23 mm为宜,最大不超过3.5mm。人工颗粒饲料的参考配方1为:鱼粉15%、豆饼50%、麦麸20%、米糠15%,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参考配方2为:鱼粉15%、豆饼35%、麦麸25%、玉米粉15%、米糠10%,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

  鱼种下塘初期,应进行投饵驯化,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驯化期水深控制在1 m左右,驯化成功后再放养鲢、鳙鱼,因为鳙鱼也摄食颗粒饲料,对驯化影响很大,搭配少量团头鲂有利于驯化。一般每天投喂23次,每天的投饵率为2%3%

  2.6.3调节水质 鲫鱼成鱼养殖要经常关注池塘水质的变化,池水既需保持一定的肥度,也不宜过肥,要求透明度在30 cm左右。如透明度降到20 cm左右,水呈乌黑色,表明水质已经趋于恶化,则要及时加注新水。在养殖过程中可适当使用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当池水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2030 g/m2水面,使之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68月份每隔5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为提高水位0.150.20 m。饲养期间出现水质老化,应换水,排出总水量30%,再注新水至原水位。

  养殖池应配备增氧机械,每0.30.5公顷水面配备23 kw增氧机一台,每天午后及清晨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小时,高温季节每次34小时。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水质较肥的池塘,可适当增加鲢、鳙的放养量;底栖动物丰富的池塘,可放养少量的青鱼或鲤鱼;水质清瘦、保肥性能差的池塘,可放养少量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小型野杂鱼多的池塘,每公顷放养全长35 cm的大口鲶、乌鳢及鳜鱼等150尾(以不影响鲫鱼的生长为宜),或在清晨小杂鱼浮头时,用鱼网捞出;夏季池塘鱼量过大时,可及时轮捕一部分已达商品规格的鱼上市。此外,及时清除池底淤泥,适时捞出青饲料与肥料的残渣,也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2.6.4 日常管理 在整个成鱼养殖过程中,无论是单养还是混养,池塘日常管理都是一项经常性、多方面、细致性的工作。要做到责任到人,专人巡塘,每天早晨巡塘1次,观察鱼水色、水质和鱼群动态;下午巡塘1次,检查鱼摄食及鱼病等情况,并根据天气决定加水或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经常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腐败污物,保持池塘环境卫生,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在雨后和午夜要特别注意巡塘,必要时采取增氧措施,防止池鱼泛塘。

  做好养殖生产记录,对鱼种的来源、放养情况、投喂情况、防病治病用药情况和清塘情况等内容详细记录。

  2.7鱼病防治

  2.7.1鱼病的预防 鲫鱼的发病,很多情况是养殖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的侵袭所致。因此要采取综合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

  一般措施为:①鱼苗、鱼种入塘前,严格进行消毒,用2%4%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或20 mg/L(20)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分钟,或3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钟;②鱼苗、鱼种下塘半月后,每立方米水使用12 g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一次;③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 g大蒜头或0.47 g大蒜素,同时加入适量食盐,连续6天;④巡塘时,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⑤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或20 mg/L(20)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分钟,或30 mg/L的聚维酮碘溶液(1%有效碘)浸浴5分钟;⑥510月份,每隔半月用250 g漂白粉对水溶化,泼洒在食场及其周围,连续泼洒3天;⑦在拉网锻炼、起捕、筛选运输鱼种及食用鱼轮捕过程中应操作细致,防止鱼体受伤。

  2.7.2渔药的使用 治疗鱼病使用的渔药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尽量使用生物渔药和生物制品,提倡使用中草药。渔药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2)》的规定,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没有产品执行标准的渔药。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五氯酚钠、氯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硝酸亚汞、醋酸汞、呋喃丹、六六六、滴滴涕、氟氯氰菊酯、甲基睾丸酮等禁用渔药。

  严格执行成鱼上市休药制度,成鱼上市前30天停止使用内服约,上市前10天停止使用外用药。

良种鲫鱼养殖技术

随着高密度池塘养鲤的迅速发展,市场对鲤鱼的需求已趋向饱和状态,鲤鱼价格也在滑坡。为丰富淡水鱼市场,调动广大养鱼户的生产积极性,现介绍几种优良鲫鱼品种,供各位养殖户参考。

    良种鲫鱼是指湘云鲫、异育鲫鱼、彭泽鲫、银鲫等品种鲫鱼,这些鲫鱼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在国内有良好的市场。

    湘云鲫(原名工程鲫):该鲫是由中国工程院刘筠院士为首的协作组,运用细胞工程和有性杂交工程相结合的生物工程技术而培育出的三倍体鲫鱼,具有自身完全不育、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食性广、易捕捞、耐低温、肉嫩鲜美等优点,当年年底鱼苗可达500g,鱼种经一年养殖,个体可超过1000g。比普通鲫鱼快40%60%。池塘养鱼发生缺氧泛池时,草、鲢发生死亡,而湘云鲫却平安无事。在水温10以下时,其他鱼类已停止生长,湘云鲫仍可觅食生长。池塘混养可增产12001440kg/公顷。增加纯利润1500以上。湘云鲫可池塘主养、混养,也可利用网箱、稻田、湖泊、水库等养殖

    异育鲫鱼:该鲫是中科院水生所用正银鲫为母本,江西的兴国红鲤作为父本,经人工授精培育后代,它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生长速度比它的母本快34.7%,第二年即可长到500g左右,鱼种池放养异育银鲫夏花80120尾,年底平均个体达250g左右,成鱼池若套养夏花200尾,年底平均在200g以上。

    彭泽鲫:该鲫是江西省九江市水科所和江西省水科所共同合作选育的新的淡水养殖优良品种,它原产于九江市彭泽县的自然水体中,因其个体大肉嫩鲜美,在当地享有盛名。彭泽鲫属杂食性鱼类,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易繁殖、抗病害等优良性状,适于池塘、湖泊、水库、稻田等水体养殖,当年苗种年底可达500g左右。

    银鲫:该鲫原产于黑龙江省方正县双风水库,其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最大个体可达1.5kg,目前银鲫已移养于全国各地,若在鱼种池中套养鲫夏花200尾,年底出池每尾可达400g左右。成鱼塘中套养银鲫,能获得300600kg/公顷的产量。

    为了更好的弄清湘云鲫与彭泽鲫、异育鲫鱼在相同条件下的生长差异,我们进行了这3种鲫鱼不同池的对比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3种鲫鱼生长速度最快是湘云鲫,其次是异育鲫鱼,彭泽鲫最慢。分别比异育鲫鱼和彭泽鲫快21.78%70.83%。因湘云鲫为三倍体,完全不育,生长不受性腺发育影响,所摄食养分完全用于营养生长,而异育鲫鱼和彭泽鲫生长受性成熟限制:从3种鲫鱼的成活率上看,湘云鲫的成活率最高,彭泽鲫次之,异育鲫鱼最低。试验期间均未施用任何药物,湘云鲫和彭泽鲫的抗病能力较强,未发生因传染性鱼病而引起死亡的现象,而异育鲫因拉网检查受机械损伤后易感染病害,试验中出现出血病死亡的现象,影响了成活率;从3种鲫经济效益上看,湘云鲫为完全鲫鱼体形,个体较大,性腺不发育,内脏少,可食部分比例大,且肉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本地市场价格在1620/kg,高于普通鲫鱼价,经济效益较高。

    但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 池塘条件及放养前的准备

1.1 池塘选择

    池塘面积要适中,不宜过大,池塘面积以0.331公顷为宜,面积小的池塘有利于水体更换和生产管理。水深一般1.82.5m,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池底平整,塘底淤泥不得超过30cm,不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以深井地下水为宜,电力有保障。

    68亩池塘配备3kw叶轮式增氧机一台,并有注排水设备。

    1.2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2.1 鱼种进池前做好池塘的清整消毒工作,老塘要挖除过多的淤泥,并经干池曝晒。清塘药物主要是生石灰或氯制剂,要求全池泼洒,彻底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

    1.2.2 放养前1520d,成鱼池注水11.2m

2 鱼种的放养

2.1 放养时间

    4月中旬,平均水温达到68时开始放养。鱼种入池前应用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等药物浸浴消毒。

    2.2 选择一种良种鲫鱼,苗种的纯度要有保障

    放养鱼种要品种纯正(鲫鱼最好选彭泽鲫为宜)、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纯正品种鲫鱼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品种的引进要通过当地的水产部门,有条件的也可直接与场家签订合同。

    2.3 制定合理的放养模式,做好品种搭配

    良种鲫鱼养殖一般有精养和套养两种形式,精养鲫鱼的池塘面积最好在1公顷左右,可放养70g/尾的鲫鱼3万尾,另外搭配125g/尾的鲢鱼3000尾。精养鲫鱼池塘不宜搭配其它吃食性鱼类,以免争食而影响鲫鱼的生长。套养鲫鱼的池塘依主养品种的数量和面积大小决定放养数量。面积在2公顷的池塘套养50g/尾的鲫鱼180000尾。这样既不影响主养品种的生长速度,又可合理利用水面,提高效益。

3 做好池塘水质的调控和管理工作

3.1 春季池塘施用沸石粉或麦饭石一次,使用量为万分之一,隔7d使用优良改良剂,一次用量为百万分之五,如果池塘水质透明度低于20cm,则用量为百万分之十到十五。

    3.2 鱼类生长旺季每月向池塘注排水二次,注排水后要身池塘中泼洒三合剂和二氯异氰尿酸钠,达到净水杀菌的目的。

    3.3 及时检测水质,定期施用光合细菌,给水中的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元素,使水质处于良好状态。在整个养殖周期内,每10d左右换1次水,每次换水15cm深,同时不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的pH值,使之保持在7.07.5之间,并配合使用增氧机,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增氧机从7月起使用,使用原则为“三开两不开”,即晴天中午开,阴雨开清晨开,浮头早开,晴天傍晚不开,阴雨开中午不开。

    3.4 选择一种质量稳定可靠的全价配合饲料

    饲料要选择一些信誉好、质量稳定的大型企业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养殖池塘的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2%,并依生长时期逐渐调节其含量,饲料的蛋白含量不低于28%,不要高开35%,过高的蛋白含量会造成饲料营养浪费。

    3.5 提前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防大于治

    放苗前用生石灰清塘,鱼种入塘前用食盐或高锰酸钾液浸泡,杀灭鱼体上的病菌。在养殖过程中每隔20d左右用氯杀灵、鱼虾安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预防鱼病发生。危害良种鲫鱼的疾病主要有“暴发性细菌败血症”、“鳃霉病”、“腑腔积水病”、“表皮毛细血管出血症”等。其中以“暴发性细菌败血症”和“表皮毛细血管出血症”危害最为严重,这几种病必须提前预防。采用“外消内服”相结合的方法。每月必须坚持投防治药两次,在鱼上市的前20天做两次消毒处理。这样可大大减少鱼病的发生。 

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操作七要点

安全食品生产法律、法规的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的形成使渔业健康养殖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北京市怀柔区冷水鱼养殖历史长,新品种不断引进,鱼类病害逐年增多。因此,实行健康养殖减少病害发生将成为目前冷水鱼养殖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现将冷水鱼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良女子的水源,保障适宜的水温

冷水鱼养殖的品种为鲑鳟鱼和鲟鱼两大类,他们原始生活环境分别为山涧溪流和江河,自然水域水质良好,水温低。因此在冷水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1018为宜。以水温较高河水为水源的养殖场夏季可补充部分地下水降低水温。

冷水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全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长不超过15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

冷水鱼放养密度虽然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16千克/立方米以上时,由于鱼体代谢产生的代谢物将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等水化指标上升,鱼体会感到生理上的不适,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鱼体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冷水鱼放养应保持在1014千克/立方米范围内,这样即可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在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要注意饵料投喂量的掌握,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鱼成长参差不齐,残食与寄生性疾病发生;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饵率3%左右,成鱼2.5%左右。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冷水鱼健康养殖是一项生态综合工程,保持良好鱼类生态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冷水鱼健康养殖要做好鱼池周边环境条件的改善和保持,减少周围环境对渔业生态的不良影响。随时注意入水口有无落叶杂物流入,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防止残饵、粪便等污物的累积与藻类杂菌的孳生;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对于重复利用的养殖流水可在鱼池入水口处安装uv-c紫外线水体消毒杀菌设备减少水中微生物菌群总数避免鱼病交叉感染。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保证饵料营养平衡与品质的基础上增加鱼体营养可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投喂适量营养饵是健康养殖的必要手段之一。

5.1投喂无机盐营养饵将250无机盐用水溶解后拌50千克饵料,投喂给经过长途运输和体表损伤的鱼种、成鱼。可调节鱼体渗透压使体液移动储留正常,促进皮肤粘膜生长,加快伤口愈合。

5.2投喂vc与蜂蜜营养饵将vc10加水溶解后和1千克蜂蜜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10天投喂一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促进生长和骨骼发育。

5.3投喂ve与食用油营养饵将ve51千克油搅匀拌100千克饵料每周投喂1次,可增加鱼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利用增强鱼体抗贫血功能。

6.做好新品种引进的考察,严格检验检疫

引种时要充分认识新品种跨地区的风险,要求对引进的新品种实地考察,从无病区引种,并按要求严格检疫,引进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督。

成鱼养殖企业购买种苗时除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和复检工作外,在购种时应遵循同一场地苗种原则,避免苗种携带的鱼病交叉感染。

7.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做好鱼病防治

冷水鱼健康养殖在鱼病防治中除了对症下药、药量准确外,正确的施药方法是极为重要的。鱼病防治用药分体外用药和体内用药两大类,体外用药施药方法有蘸、浸、泡,体内用药施药方法为投喂药饵。

蘸所用药物具有强烈刺激性,浓度高,一般(2050)×10e-6,治疗体表损伤、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适用于规格较小或经过长途运输的鱼种,要求将鱼放入药液中瞬间拿出。例如:用50×10e-6的碘酊为鱼种消毒。

浸所用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浓度较高,一般(1015)×10e-6,治疗寄生虫性疾病、预防细菌性疾病。适用于养殖中分池操作时,要求将分池鱼放入药液中10分钟左右捞出。例如:用25×10e-6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治疗小瓜虫病。

泡所用药物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维持相对长的时间,一般浓度5×10e-6以下1个小时左右,治疗细菌性疾病,顽固性寄生虫和病毒性疾病。要求适当降低水体交换量及水位,在鱼池上方入水口处均匀泼酒药液,然后采用滴流管定量将药剂慢慢加入进水口中维持池中药液浓度一段时间。例如:用苯扎澳铵消毒剂2×10e-6治疗细菌性烂鳃病。

投喂药饵所用药物有中草药、抗生素、碘制剂等。中草药要求进行超微粉碎加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抗生素可加入食用油搅饵投喂;碘制剂作为内肥药一般剂量小又溶于水可直接对水喷在饵料上投喂。投喂药饵时要减少投饵次数,投喂量为平常投喂量的70%,使鱼体处于半饥饿状态增加鱼类摄食药饵的欲望。

-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fb06a1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36.html

《黄鳝、泥鳅水产养殖技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