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史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04-22 23:05: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家族史

关注十八大 聚焦新农村

当代中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学院:机电学院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李振华

目录

摘要............................................................................................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2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3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5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8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0

新农村建设的建议..................................................................11

新农村变化的感受.................................................................12

1

摘要

20121114日,中共十八大胜利闭幕。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作出承诺,让农民得到更多土地增值收效,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当代社会最大的惠农政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力手段,是共同富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因此农村生产发展,仍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百姓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党的工作的基本尺度。农村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农村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村民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能够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既是建设的重点,也是建设的难点,我们作为新农村的一份子,不能只是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更要发挥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为此做了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了解,在此与大家共同分享。

1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非农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支农惠农政策。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新农合、新农保……项目纵多,投资巨大。但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够健全和市场监管的力度不够,部分资金流入了不法商人腰带中,农民需得一定实惠,但效果不够明显,城乡差距缩小还不够明显。而且由于受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体制影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比较落后。

从总体上来说,农村面貌没有根本改变,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因此,我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性举措的实施正当其时。

2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农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2、主要目标

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500个左右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10000个左右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总体实现以下目标:

1)生态宜居村庄美。

3

2)兴业富民生活美。

3)文明和谐乡风美。

3.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维护农民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2)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把农村生态建设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重点,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突出乡村特色。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防止中心村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6)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省市两级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查,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4

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一、实施村庄建设工程

1、修编村庄布点规划。按照全域理念,着眼长远发展,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的自然村,与城镇规划体系相衔接。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制定中心村建设规划,

2、重点建设中心村。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和新建中心村。扎实推进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和公共场所亮化,广电网、

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促进村庄整体风貌协调和土地集约利用。

二、实施环境整治工程

1、整治农村生活环境。加快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等多种垃圾处理模式。结合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工程,全面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状况。

2、改善农村生产环境。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项目实施,推进田、水、路、渠综合配套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发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

3、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以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村村绿和绿色家园示范建设活动,推进村庄园林化、庭院花园化

道路林荫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村生态涵养功能。

5

三、实施兴业富民工程

1、发展特色产业。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形成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2、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向,重点支持对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3、发展农村服务业。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面向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积极发展通讯、文化、餐饮、旅游、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4、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工程,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5、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扶持政策,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支持引导各地开发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四、实施土地整治工程

1、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确保耕地质量不下降、数量不减少、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集中连片整治的方法,整村推进,全面

6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2、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因地制宜、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提高高 产稳产基本农田比重,大力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

3、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应缴纳而留给地方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占用税全额用于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

五、实施管理创新工程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村民议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2、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

系。统筹建设中心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

3、培育乡村文明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农民破除陈规陋习,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保护,发掘、保护、开发农村优秀民间文化资源,传承弘扬具有特色的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7

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农村刺绣厂房

西藏新农村的小洋房

新农村图书馆一角

8

新农村的生态农业

新农村里的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重返校园的孩子

9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目标:新农村的“二十字”目标缺乏清晰性,不能唤起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虽然是广大农民十分关心的话题,但发展到什么水平,富裕到什么程度,显然模糊不清。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让人感觉平淡,难以打动人心。为此,大家期待中央为新农村提出一个更加醒目而动人的目标。

2、政策落实不到位,新农村建设成果不能共享。

1)城市化进程过快,导致一定数量的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大收入少,导致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不能很好解决,农村出现空巢现象。

2)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的发展水平还很低,对农业的科技支持不足以达到发展科技农业的需要。再次,由于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致使对于农村引进的产业不加以限制,造成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严重。

3)新农村建设过分强调速度,实际的达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一些优秀的农村文化遭到破坏,出现千篇一律的农村格局,毫无新意和持续发展可言。

10

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加大多元投入力度。将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改为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大力整合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危房改造和农村清洁工程等相关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建设中心村,兼顾治理自然村。

2、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耕地、山林、水面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建设用地,通过招商引资、作价入股等形式,发展二、三产业。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大力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和扩大阳光村务工程成果,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

4、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市、县(市、区)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农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其纳入各级党政干部综合考核,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11

新农村建设的感受

作为当代一名农村大学生,我感到无比的幸运和幸福,因为党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致富了农民,也给农村孩子带来了改变命运的希望。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来谈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点感受,回首近几年来农村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崛起的小楼房,多起来的私家车,电脑的普及,真的是有点不敢想象。农民富了,乐了,心情也好了,对党的情感也更深了。

不过,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的幸福,还有幸福背后的隐忧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走出去求学,可是学成归来的人却越来越少,农村发展和延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大多数的人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纷纷外出求职,绝大多数老人空守农田,农村老人成为又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农村里的差别也很大,有些人确实富了,可是却不曾以富带贫,导致富的更富穷的更穷,农村贫富差距拉大也日益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反而要更加重视并用实际行动去解决。

我仅仅就自己的看法而言,我觉得当代大学生毕业后应该有几年时间回到农村,支持家乡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锻炼我们做事的能力和品质,同时也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遇和回报家乡的机会。其实哪里都是有机会的,就看我们是否真正利用了它的价值。

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ee12e87b307e87100f69686.html

《家族史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