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的好处

发布时间:2023-01-30 09:25: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体育运动的好处 【摘 要】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对促动我们心理健康, 有着积极的作用。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活动。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健康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体育锻炼能促使学生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字】心理健康;应激反应;自我效能;内啡肽假说;胺假说 一、引言
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现代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全方位的提升自身水平,谋求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更具备竞争力。健康的心理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先决条件。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现代人不但要具备高智商条件,还要有非常好的心理调适水平,适合高强度的工作环境和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现实生活环境中,个体如何实行积极的心理调适,具备较好的社会适合水平,保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已成为人们越来越注重的话题。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的发展变迁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并没有确定的说法。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对健康定义实行了进一步解释:“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合都完好的一种状态,它不但仅是没有疾病”。早在1930 年的一份白宫会议报告中就提出“心理健康能够界说为个体以有效的、快乐的、社会所能接纳的行为,面对应接受的现实生活以谋求个体对周围世界最好的适合。”我国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发展的、能对社会作出良好适合,充分发挥身心潜能的心理状态。很多学者提出了多种操作性定义和评价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等人提出了十条心理健康的标准。西方心理学家雅荷达提出六大要素,以协助我们衡量心理是否健康,分别从个体的自我理解、人格、人际关系、社会适合水平、解决问题水平方面实行了论述[1]祝蓓里与季浏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 1. 智力正常; 2.适当的情绪控制水平; 3.对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4.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2]毛志雄和王则珊提出心理健康包含四个维度: 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合维[3]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含义,虽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但是深化了我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2.体育运动能促动智能发展
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在此过程中,锻炼者必须组织好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知觉(观察)、记忆、思维和想象。所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的协调作用,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强化,从而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动人体感知水平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应速度等得以改善和提升。苏联学者M.M.科尔佳娃用电脑测试法对出生6个星期的婴儿实行实验,结果显示,经常协助婴儿屈伸右手指运动能加速婴儿大脑左半球的语言中枢的成熟[4]体育锻炼能提升大脑皮质反应的灵活性,激活脑细胞的功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琴森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认为,测定人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够看出他的思考速度和智商的高低,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是促动脑细胞反应速度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5]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能使人在空间、运动感知水平等方面得以发展,使本体感觉、重力觉、触觉和速度、高度等更为准确,从而提升了脑细胞工作的耐受


水平。
3.体育锻炼改善情绪控制
应激反应是指一种不适宜的紧张表现。通过运动能够降低应激反应,这是因为运动能够降低肾上腺素能受律的数目或敏感性,能够降低心率和血压而减轻特定的应激源对生理的影响。心理学实验表明,运动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运动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增加人的心理坚韧性。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认,在已发现的能够降低个体生活中心理应激发生率的影响因素中,社会支持和体育运动是最为突出的两个因素。心理学家指出,与习惯坐着的人比较,经常从事运动的人更少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6]如果有应激反,也能尽快地从中恢复过来。Long1993)要求一些高应激反应的成年人参加散步或慢跑训练,或接受预防应激训练。结果发现,接受其中任意一种训练方法的被试者都以控制组被试者(即未接受任何方式训练的被试者)处理应急情景的水平强[4]Roth关于有氧健身运动与心理应激和紧张的研究显示,有氧运动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研究试验组参加持续25 分钟的,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而控制组是观看电视。报告结果发现运动后积极情绪增多,消极情绪减少,持续30 分钟左右的一次性身体活动可产生如下短期情绪效益: 可改善心境状态,可缓解焦虑与紧张情绪,活动中可产生一些良好情绪体验;研究发现,坚持每周2- 4 次的运动锻炼,持续8- 10 周以上,可产生长期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它与心理自我良好感觉相关,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有治疗作用[7]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使人们常常受到情绪波动和过度紧张的刺激。要适合这种环境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多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以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使身心张弛适度,终保持在一种比较稳定、积极的状态之中。 6.体育运动增强社会适合水平
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合,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合,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尤其是住在高楼的老年人群 ,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所以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运动,能够使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亲近感,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体育运动有助于我们理解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水平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理解。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准确地理解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理解和行为,培养和提升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水平,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合社会的人。

(二).
1、驱除忧虑,焕发精神。烦恼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您烦恼时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您惊讶不已。没有人能在健身房或爬山作激烈运动的时候,还对刚才发生的不快之事耿耿于怀。不管是什么人,体育运动都能使您的精神为之一振。一个人身体越健康(包括心理的健康),抵抗疾病和工作、家庭压力的水平越强。
2、减肥健美,改善胰岛素抵抗。肥胖常常伴随着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或X综合征。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身体能量是消耗与发生2型糖尿病之间呈反比,每天用敏捷活泼的步伐行走1小时可使2型糖尿病的发生降低一半,危险最低的是采用有氧运动及健美操练习者。
3、促动心肌灌注,降低男性卒中发病危险。日本京都大学对有医疗保险的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脏手术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67例患者采用了集体运动疗法,运动处方视患者个人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d91813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25.html

《体育运动的好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