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3-09-10 13:39: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忻州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文(设计)

题目:谈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

专升本

数学与应用数学

函授站点

2011

yyl

指导教师

20136

目录

…………………………………………………………………………………3

关键词…………………………………………………………………………………3

…………………………………………………………………………………5

一、兴趣概述…………………………………………………………………………………5

(一)兴趣的含义…………………………………………………………………………5

(二)学习的兴趣…………………………………………………………………………6

、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其因素……………………………………………………7

(一)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7

(二)性别的差异…………………………………………………………………………9

(三)环境的影响…………………………………………………………………………9

三、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对策研究………………………………………………………9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10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10

(三)从教师权威观转到师生人格平等观…………………………………………11

(四)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11

(五)教师的爱与期望是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源泉……………………………………12

(六)通过交往培养兴趣…………………………………………………………………13

(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3

(八)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需要……………………14

(九)培养自信心…………………………………………………………………………14

(十)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15

(十一)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15

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6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16

(二)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兴趣…………………………………………………………16

(三)运用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17

(四)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始持学习兴趣……………………………18

(五)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8

(六)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18

(七)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8

……………………………………………………………………………………19

参考文献……………………………………………………………………………20

谈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yyl 指导老师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大学数学学习兴趣,则指学生在大学数学学习活动中所持的积极肯定地认识、探索大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倾向,对大学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动力作用。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逐年下降、学习态度消极,与此相应,学生的管理越来越难,教师的教学越来越难以进行,抱怨声越来越高。这些问题对理工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已形成了严重的阻碍,此次对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现状进行了调研,并结合访谈的结果从学生自身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两大方面分析了影响理工科院校学生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提高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大学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对策。以期改进理工科院校数学的教学工作,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也为丰富教育研究领域——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方面的研究,为提高理工科院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学生;大学数学;学习兴趣;调查;对策研究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各个学习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老师的教学中,就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对于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数学,大部分教师习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定理的证明和公式的推导。这些都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枯燥无味,毫无用处的感觉,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让数学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充满热情.是教师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必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 兴趣概述

(一) 兴趣的含义

关于兴趣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对兴趣的解说也各不相同,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我国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我个人认为,兴趣是人力求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对该事物产生集中而持久的注意力,会引起丰富的联想和复杂的思维活动,以至产生积极的效果。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对客观事物需要的一种情绪色彩的表现。我们在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情绪体验。相反,在从事不感兴趣的活动时,总伴随着一种消极的、厌烦的情绪体验。

纵观国内外有关学习兴趣的研究现状,不难看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己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兴趣的研究己取得重大进展。这些研究都一致表明:

1、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

2、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在大学阶段,无论是对于何种地域和何种性别的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业成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3、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某种角度上说可弥补学生在智力因素上的不足,因而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

4、数学学习兴趣与学生的自我效能水平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学习兴趣浓厚则自我效能水平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十足,愿加倍努力,也更容易成功;

5、兴趣不仅影响数学学习,而且对人的生活和活动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综合非智力因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多,独立研究兴趣的少;在对兴趣的研究中,对学习兴趣的整体研究多,对大学学习的兴趣研究少,对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少;在研究的走向和趋势上,思辨色彩重,定性研究多,实证研究少。

(二) 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生命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注意它、接近它、研究它、理解它。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往往有一股永远使不完的劲,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意志坚韧,这种心理倾向有利于学习的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如此循环反复。所以,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倡导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今天,培养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开发教学中的趣味因素,优化教学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育和发展。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学习入门的导师。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感知清晰,启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把学习数学视为一种乐趣和爱好,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钻研精神强,因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即学习成功,而学习的成功又更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呈现良性循环;而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同学把学习视为负担,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习不用心、学习成绩不但无起色反而越来越糟,兴趣越来越低呈现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兴趣是个体内部动机的最活跃成分。学习兴趣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直接相关。对数学缺乏认识,把数学学习看成一种枯燥、乏味的活动,就必然想回避它,即使勉强学习,也是迫于外部的压力。没有产生内驱力,学生的学习心理就是失衡的。大学数学学习兴趣,则指学生在大学数学学习活动中所持的积极肯定地认识、探索大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倾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二、 大学数学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其因素

(一) 学生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自身非智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非智力因素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的一个重要部分。“成才过程是一个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收、加工、处理等。但非智力因素对认识过程起着制约作用,具有动力、定向韦克斯勒说:“所有智力水平上都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不能代替其它基本能力,但是,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可见,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学生自身非智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 没正确认识学习目的和意义

仅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很有用,可以让他们获得许多知识,学好它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显然有兴趣的高比例数字是建立在对数学重要地位和必修课的认识基础上的,说明在认知方面,学生能很清楚地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这属于一种外部诱因引起的外部动机,并不是数学学习活动本身所产生的一种内在兴趣和动机,稳定性和持续性都较差,很容易随着时间推移和困难的增加逐渐消失,这就如同色彩缤纷的肥皂泡一样,稍遇阻力就会破裂,需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很好地保持。总体上学生大都缺乏个人兴趣,较多表现为情境兴趣成分占主要地位。教学要端正学生学习目的,使其知道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重要意义,而且争取使他们把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远大目标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可能对数学产生浓厚和持久的兴趣。

3 意志薄弱、缺乏恒心

目前,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意志薄弱,做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导致成绩低下。一年级刚入学时还能够进行认真学习,但是随着知识难度的提高,便不想认真学下去了,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恒心,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虽然很多学生能明确地认识到必须学好数学,但没有强制自己学习数学的动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少有愉快的学习体验,而是感觉到很艰难,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难学的科目,意志薄弱的学生甚至想放弃。

4、自卑感强,缺乏自信

大学数学的概念严谨、推理周密,要求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而数学课由于课时量的压缩,上课的节奏快,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大学学习,这样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若经常不能掌握所讲的知识、作业频繁出错时,就会感到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感,会严重挫伤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对数学产生消极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若总是缺乏成功的体验,学习反复失败,学生的自卑感就会上升,自信心就会下降,学习积极性也会下降,这种恶性循环必然导致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畏难、惧学、厌学。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学习这些知识,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完全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认为数学不是他能学好的,最终放弃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5、学习习惯不良

5.1 没有及时预习、复习

没有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这就使他们在听课时没有目标、没有重点,不能较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容易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听课效率。若课后不复习,结果将是今天不能将今天的任务完成,那么就不要幻想明天可以不仅将明天的工作完成,还能将今天拉下的工作补上。长期下来,拉下的任务越来越多,以后的学习就越困难。

5.2 听课的效果不好

学生普遍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为主”。显然这样的听课效果不好。必需紧紧抓住课堂时间,注意老师的讲解方法和思路及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渗透在典型例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记好课堂笔记。听课是一个全身心投入——听、记、思相结合的过程。

5.3 未能及时解惑

高等数学的讲课进程一般都比较快的,课堂上讲的内容不能完全听懂是正常的现象,问题在于听不懂看不懂的内容是随意放弃呢,还是努力请教老师请教同学直到学懂为止。如果轻易放弃,时间一长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数学是一环扣一环,很难想象,留下这么多问题,到了临考前才来解决,平时能跟得上教师的授课吗?

5.4 不能认真做作业

在大学阶段学习数学的时候,大家不仅要主动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还要在课后将书本上的其它例题、习题反复揣摩,反复思考,并且还需要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题目做做,大学数学理论性和抽象性强,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对概念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二)性别的差异

数据显示,男女生在数学兴趣上无差异,并且从数据资料显示:所在院校近几年期考成绩来看,女生甚至还优于男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三)环境的影响

1、教育环境的影响

2、数学教师的重大影响

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且以其自身的个性品质积极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心灵。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关怀、期待厚望、指导帮助和行动表率等,不仅产生积极的效应,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终身。

3、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影响数学学习的关键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理工科院校仍是以“注入式”为主,忽视“启发式”。

4、学生期待教师的爱和良好的期望

随着时代的改变,大学里的师生关系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的亲密无间,正在逐渐变淡。高校扩招后,每班的人数也激增,原来只有几个人的一个班,现在却有几十个人甚至更多。可是,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在学生管理上,老师确实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对数学学习来说,有的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有的则会起到消极的作用。如一些人声称学习数学无用,或高谈数学难学,非一般人所能掌握,或说学数学枯燥无味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以推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时防止和克服消极因素,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三、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的开展,迫切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学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数学,才有可能成为其它科学领域的有用之才。同时,数学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更是时时离不开数学,但数学又很抽象,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想方设法把抽象变形象,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观念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而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它通常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观点。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都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地更新,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伤害了学生。这是因为教师的活动总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在课堂上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的调动起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对教育观念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摒弃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探索出适应生源现状的新的数学教学之路,重新构筑教育观念的新体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现在大学授课的一个突出现状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至于下面有何反映,则“不闻不问”。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应该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中要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这个基本内核,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迁移的目的。同时,这也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更为重要。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合理安排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A.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B.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孔子早就作过学思结合的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巧设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通过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案例“设疑”,循循善诱,逐步启发,往往会产生化难为易、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发生兴趣时,他们的思想才会活跃起来,记忆和思维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规律,做一个优秀的导游者,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去探求知识的奥妙。

C.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三)、从“教师权威观”转到师生人格平等观

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认为教师是权威,必须服从教师的意志,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与兴趣的发展;教师也认为自己有权威,要求学生必须服从自己,不能容忍学生对教师权威的冒犯。因此,这不仅需要教师自身转变“权威观”,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打破己形成的“教师权威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结果产生一种被尊重和重视的体验,从而产生“满足感”,这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并且深具影响力的。

(四)、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一个关于学生的训练方案的实施都必须以发展成人和学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中心。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教学中学生将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的例子比比皆是。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证明,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焦虑不安、忧郁苦闷、激愤恼怒等不良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情感因素,注重以情优教,用情于教,充分发挥自身的感染力,沟通和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高涨,使他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和探究的热情,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实现情感合作的基础。

(五)、 教师的爱与期望是学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源泉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事业是爱的事业,只有真心实意地把心贴在学生身上,用心浇灌,才会收到培育的良效”。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无兴趣的学生,多数原来是有决心想把书读好,但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学习困难增多,学习效率不佳,学习方法不好,考试常常遭到挫折和失败,从而导致学习热情降低,情绪波动,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虽然他们大多渴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引,但是自尊心极强,不肯主动请教老师。因此,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子女一般,去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了解学生,积极地去沟通师生间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其实,数学教师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身的知识、才能和精力倾注在学生身上,不仅使学生数学学习获得最好的成果,而且还能促使他们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教师的爱能直接感染学生,一旦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就能激发起学习数学的热情,产生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并鼓舞他们去克服困难,勤奋刻苦地进行学习。教师的爱是一种情感因素,给学生以温暖与关怀,信任与鼓励,既严格要求又体贴爱护,而学生也会用热爱老师、尊敬老师来报答,并把热爱老师的情感转移到热爱教师所教的数学上,这时的学习积极性就带有情感色彩,学生从内心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幸福,这也是师生关系亲密的一种表现。有爱的教师才有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从而间接影响到学习的主动程度,进而对学习成绩产生作用。如果教师对学生寄予某种期望,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就会对他们更有意识地、针对性更强地、更多更细致地加以指导,无疑这会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成效,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微妙地传递过去,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提高对自己学习的要求,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促进了他们数学学习的要求,激发起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促进他们数学学习成绩的上升,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通过交往培养兴趣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没有深入到学生中间,不经常同学生交往,就无法产生亲密的感情。师生之间和睦关系是交往动机获得满足的一个重要方向,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往,通过交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把握学生的成长发展脉搏。要在交往中给学生提供有益于其发展,有益于增强学生信心和兴趣的反馈信息。教师还要善于推动学生间的有益交往,让有能力的学生在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通过组织数学兴趣小组、数学课题研究小组等形式,推动学生的交往,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在交往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鼓励对促进学习作用巨大。在教学实践中也证实,鼓励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第一步,是使学生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会使学生获得愉快的心情和征服困难的自信,对兴趣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教师激发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应该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的有效方法。

(七)、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教育固有的属性,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主导者,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就学生学习本身而言,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作用于学生个体的整个认识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行为的产生。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智力因素,也要靠非智力因素。

综上所述,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智力只有在良好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参与下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我们讲学生潜力开发仅注重开发智力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把眼光放到尚未充分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领域。高质量的教学,需要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教学中加强学习数学理想教育,给学生创造愉悦的心境,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都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好方法。

(八)、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需要

心理学上说,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一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个体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要提高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兴趣,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其次,随着经济信息时代的需要,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从饭店服务员到秘书,从汽车修理工到旅游代理人都必须懂得计算机控制的过程。因此,由计算机带来的一场革命正使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普适性技术。不仅如此,现在大多数职业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分析能力而不单纯是机械的操作能力,所以绝大多数公民需要更多的数学能力作为普通职业的准备。数学对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国富,而且在于民强,数学给予人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直观思维、逻辑思维、精确计算和准确判断等。它的基础性和文化性地位,决定了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领域及其它学科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各学科和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今天的数学,已被人类看作一种工具,一种服务性的学科;通过了解数学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努力学习大学数学知识。

(九)、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力和确信程度。有关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其自信具有辩证的关系——即学业成绩的提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进一步提高学业成绩,不少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自信就是有力的证明。其实,学习较差的学生也有一定的自信心,只是由于课后的作业一次又一次的不会做,一次又一次跟不上飞快的进度,这就使得其自信心逐渐萎缩。实践充分证明,学习需要往往也取决于学生对以往学习成败的体验,一般来说,以往的学习成功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体验,会激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愿望,一次的学习成功比十次规劝或教导要有力得多。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要付出超出常人许多的巨大代价,支持他们不懈努力的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科学家尚且如此,对于我们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就更应该让他们体会到认识的乐趣,体会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做人的尊严感。频繁的学习失败容易严重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过度的焦虑,也容易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无助感,对学习采取冷漠和听任失败的态度,使学习动机越来越弱,学习的需要越来越低,以至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和信心,最终造成学习上的自暴自弃。据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的机会,尽量多的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欲,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十)、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按既定目标,克服困难,以调节内外活动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兴趣的重要条件。当兴趣还未形成时,可以促使兴趣的形成。兴趣一旦形成,可维持并提高兴趣的水平,出现较高水平的兴趣——乐趣、志趣。意志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自我调控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意志消沉,几次作业没作好就会失去信心。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学生不能只是单纯的责备,应该给他们指出问题所在,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不努力一定没有收获。当课堂上读不下去的时侯,就咬紧牙关再挺一下。只要迎难而上,每克服一点困难,兴趣就增加一分。学习又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情感和意志往往构成相互制约的心理过程,即意志调控情感,情感激励意志。积极的情感由于意志的支持,才能持久和巩固;而消极的情感则要依靠意志来克服和控制。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和消除各种消极情感的干扰,使情感服从于理智,把意志行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的情感所压倒,使行动半途而废。可以说,意志品质低下,也是妨碍学生提高数学成绩和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良好的意志品质常表现为一种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特点,所以学生要学会自省、自察、自激、自控,有意识地培养意志品质中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正确评价自己,以意育情,把消极情感化为积极情感,最终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养成对学习的兴趣。

(十一)、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数学习惯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进行长期反复实践与应用所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数学兴趣形成的保证,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在研究、探索、发现中得到学习的快乐。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往往能事半功倍,而不当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使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佳,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从前面的调查说明,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及时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及时复习能尽早发现问题,避免因“拖欠”造成的恶性循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们要指导学生及时复习。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有一种成就感——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其二,要鼓励学生多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思维开阔,思路灵活,它是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其三,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其四,让学生养成解题后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要反思数学思想、反思数学内容、反思数学方法、反思解题技巧、反思重点、难点,既要反思成功之处,也要反思遗憾之处;其五,善于总结。每学完一节,要做个小结,学完一章,要做个总结。总结很重要,常做总结可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其六,持之以恒。要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具体的学习计划,以勤补拙,稳打稳扎。总之,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重复和训练,要靠坚强的意志,努力的实践,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严格的要求才能巩固。学习不能只凭热情,必须讲究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良好的开端,引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要把良好的气氛带进课堂,促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态势,为一节课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铺垫。如果课堂引入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宛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因此,导入新课要在“求奇、求趣、求妙、求新”上下功夫。

(二) 介绍背景知识,培养兴趣

数学知识来自于生产实践,并不是数学家凭空杜撰出来的,它的许多重要概念和理论都有其具体背景。教师在讲述这些抽象的内容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介绍其产生的背景,使其具体化、直观化,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就会觉得数学“有用”,从而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导数是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直接给出其定义,学生就会感觉到很抽象,不易接受。导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学它?学了有什么用处?为了避免抽象感,可以先由物理和几何上的实际问题引出导数定义,讲清导数是牛顿与莱布尼兹分别从物体运动速率和切线斜率的研究中创立的,并且随着科学的发展,导数概念进一步渗透到许多不同的领域。如导数引入经济学,表示边际效应,由此解决了“价值之谜”,导致数量经济学的产生;系统工程用导数表示要素或子系统的重要度;思维研究用导数刻划心理、思维的变化率等。再比如,积分的概念,表面上看好象是数学家们杜撰出来的一种“游戏”,然而它的产生却不是偶然的,而是与面积、体积、压力、引力等问题的求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中逐步形成和产生的,积分就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概括而抽象出的一种数学思想。

(三)运用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数学知识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内容在很多领域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的出现更有助于这些应用的不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向定量化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日益成为研究一切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工具。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本课程在其它学科中的广泛应用,能加深学生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正确对待它,引发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1 列举生活中事例,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教师在每节数学课上,都应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与本节课有关的生活事例,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并不抽象,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通过教师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产生解决的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认真地学习,积极地探索,兴趣自然形成了。

2、运用数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起学习的兴趣

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要靠数学方法来解决,小到家庭理财、买卖物品,大到丈量土地、设计制造以及航海航天,都要用到数学。教师应避免枯燥的数学运算和死板的公式运用,要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中的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感到数学是很有用的,在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之后会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自发地学习数学、研究数学。

(四)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少走弯路,迅速掌握所学知识。学好数学不应依靠“遨游题海”,而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数学规律,掌握做题技巧,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运用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更深的理解,学生通过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查漏补缺,自习课上讨论反思,逐步将数学知识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能力。学生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学习兴趣就会持久保持。

(五)开放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不应仅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授课模式,而应是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活动为主的开放性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自学讨论、抢答、自我测试、课后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兴趣。总之,教师的责任在于时刻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兴趣能够长久的保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以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六)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七) 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形象演示”能取得理论解释无法比拟的效果。“形象”是数学教学中生动、活跃的因素,能吸引学生,唤起学生的情境联想。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媒体的恰当运用,能使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强化学生的感知过程,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动态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之产生兴趣。生动可感的多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优势,它能创设各种情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实践证明,直观教学已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数学是抽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投影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把抽象变为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现代教学手段从视觉、听觉多方面全方位的刺激,学生如临其境,感受深刻,学习兴趣不言而喻。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了一条不断学习、探索、反思的道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探索符合教育规律、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反思自身的教育过程以促进自我成长。兴趣是成功的前导。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因此.要想让学生“乐学”数学,首先做到的就是要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习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也就产生了求知欲望,学生才乐意学习。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会有展示自我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乐意学习。

总之,大学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圭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置。

参考文献:

[1]爱国.方一平.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模式的初步探索[J].大学数学.2003(6)

[2]张华.浅谈如何提高高等数学学习兴趣[J].科学之友,2008(07)

[3]袁洪吉.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吉林教育,2005(5)

[4]赵素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张庆林.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王宝生杨琳高职院校学生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年第211- 12

[8]崔长江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2dfce56137ee06eff91840.html

《忻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