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中的大熊猫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1-07-03 14:37: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动画中的熊猫形象设计分析

前言

在文化主导由语言转向视觉的过程中, 与视觉文化密切相关的动画作为典型的视觉文化样式。而大众传媒和视觉技术的发展则是视觉文化实现最重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动画正是一种在视觉消费社会下以动画角色形象为基础、以现代传媒为动力支撑的大众文化, 属于典型的视觉文化样式, 它不仅有与视觉文化相同的特征而且还是集艺术性、技术性、商业性三位一体的有机体。视觉文化时代语境下的消费市场、大众文化需求、传媒技术以及视觉技术发展等因素对当下动画形象的生产与消费产生着多重影响。

动画片中的角色是银幕形象的主体, 在动画制作中学会塑造一个或几个个性鲜明独特的动画角色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各种类型的动画片创作环节中,角色造型设计是整个影片的前提和基础,主导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趋势等。好的动画角色造型的设计,不仅能使动画片的生命力更强、使动画片更加感人,而且蕴含着无穷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大熊猫因其存在的稀罕性及自身的笨重可爱的形象备受广大群众的关注。无论是在国产动画还是在海外动画中,大熊猫都担任过荧幕主角,其憨态可掬的形象赢得了不少观众的青睐。受文化、经济以及硬件设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熊猫的形象在中、美动画中呈现出了不同特点。

一、 中国动画中的大熊猫形象

大熊猫作为典型的中国元素,在荧屏上被中国动画家们不断演绎着。在早期的中国动画中,动画与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相连。不仅动画题材多数来自民间的故事传说,动画形式也采用民间美术方式实现,例如剪纸动画、水墨动画等。《熊猫百货店》和《小熊猫学木匠》就是两部早期以大熊猫为主角的动画片代表。

此后,国产动画中也常见大熊猫的踪影。1996年由北京金熊猫动画公司拍摄制作的大型系列动画片《熊猫京京》在中央六台播出,2006年全球首部大熊猫主题三维系列动画片《巴布熊猫》与观众见面,就在2011年年初,巨额投资的三维动画片《熊猫总动员》欢乐上映。时过境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画片的制作水平和专业人员素质也不断提高,视觉赏美的标准也随时代而改变,当然,动画荧幕里的那只憨厚可爱的大熊猫形象也在不断变化。

1、“熊猫集合”

水墨动画《熊猫百货店》以及纸偶动画《小熊猫学木匠》同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这两部动画片无论是在技法上、造型上、音乐上还是故事上都在着重打造“中国风格”,真正做到了用中国的艺术形式讲述中国的故事。

从视觉赏美上来说,《熊猫百货店》中的小熊猫形象精练简洁,富于意境,而且注重写实。水墨动画是中国国画的动画艺术再现,它优雅深邃。墨和水的结合,渲染出了《熊猫百货店》中的小熊猫形象,不仅打破了线条结构为主的动画角色,还让小熊猫显得玲珑剔透,更加富有魅力。为打破小熊猫黑白两色的单调,动画家还为小熊猫穿上了一件红色内衣和白色大褂,衣着也有七十年代的特点。由此,小熊猫的形象显得更加生动具体。从角色性格上来说,影片中的小熊猫想尽了一切办法以满足每位顾客的需求,这种做法正好符合当时国家所倡导的“为人民服务”的优秀民族精神,小熊猫不计私利,为民奉献的形象便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眼前。

不同于水墨风格的《熊猫百货店》,《小熊猫学木匠》是一部纸偶动画。八十年代时中国动画逐渐脱离计划经济体制,开始了更为丰富的探索。在动画领域,动画家们开始尝试纸偶动画。纸偶动画的熊猫颠覆了观众心目中熊猫肥胖圆润的形象,“纸”做的小熊猫可谓娇小精干,有棱有角。影片塑造了一只热心助人,但是却因为没有学好本领而到处闹笑话的小熊猫。

可见,早期的中国动画已经具备了重说教、轻娱乐的特点。《熊猫百货店》旨在宣扬倡导为民服务,《小熊猫学木匠》也是在教导观众,做事情一定要把基本功学好,否则一事无成。由此也奠定了国产动画“寓教于乐”的创作标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进入中国市场,并几乎占据了中国的动画市场,国产动画迟迟未能取得骄人的成绩,民族动画几乎陷入停滞。虽然新时期我国的动画总产量有了极大地提升,但是作品的总体质量薄弱确实不得不承认的尴尬。

1996年由北京金熊猫动画公司拍摄制作的《熊猫京京》里的主角熊猫京京的形象,就是缺乏创意典范。创作人员在进行京京角色设计时追求“像”。固然,写实的设计风格具有亲和力,可拉近角色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这也减少了动画语言的艺术魅力。虽然创作人员在京京的外形设计上也企图有所突破,例如给京京在脑门正中间画上了一颗小红点,穿上了一条时不时换颜色的内裤,但是这样的形象设计不经让人联想到一个刚进幼儿园的小孩儿。京京机智勇敢、善良活泼,不怕困难,可谓融多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于一身。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京京的冒险经历而展开。

从技术水品的提高和创作人员技艺的进步上来考虑,2011年的《熊猫总动员》中的主角潘迪就像是熊猫京京的升级版,只是原来京京头上白色的头发在潘迪这里变成了黑色,潘迪的眼睛成了蓝色。中国的动画创作家在进行角色形象塑造时基本是一脉相传。3D熊猫潘迪的塑造与CG I的传统手绘动画电影不同,《熊猫总动员》是“数字影像”第一次合成的3D动画作品,可是事实证明这种试图用2D技术来表现3D效果的方法并没有取得预想效果,3D效果并不明显。在性格上,熊猫潘迪同京京如出一辙,也同样具备了诸如善良、勇敢、机智、不畏艰险等优良传统美德。

《巴布熊猫》的熊猫形象塑造是国产动画熊猫形象设计的一个突破。2006年10月《巴布熊猫》在成都市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是全球首部大熊猫主题三维动画主要讲述一只会功夫的布偶熊巴布及其一家的故事。在视觉形象上,《巴布熊猫》的熊猫采用布偶造型,不仅时尚,而且线条柔和流畅,在3D技术处理下,也更加具有立体感。并且布偶的造型也与熊猫圆润松软的体态特征相吻。各个熊猫因其位置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例如巴布爱耍酷,就佩戴着一副墨镜,妈妈“伊莉”身穿围裙等。《巴布熊猫》赢得了广大动漫爱好者的喜欢,但由于资金、技术的不足,荧幕上的“巴布”颇显低劣粗糙,不够精细。《巴布熊猫》中的主角为五只熊猫,分别是巴布、姐姐素芝母亲伊莉父亲巴曲以及弟弟巴比五位主角性格各异,充满个性。例如巴布顽皮捣蛋,还会欺负弟弟巴比,可是他也武功高强,心地善良。

2、国产动画中的大熊猫角色塑造的缺失

通过对以大熊猫为主角的国产动画片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国产动画熊猫形象设计的不足和缺陷。

首先,从角色外形上来说,国产动画中的熊猫形象追求写实,缺乏创新。动画形象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视觉符号,还具有深刻的内涵,包括人格魅力和气质因素。因此,形象设计不能只注重形象的外形与轮廓还应该考虑形象的身份与性格。从《熊猫百货店》的小熊猫到熊猫潘迪,其外形都偏重写实。

其次,从角色性格上来看,这些动画片中的熊猫均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德。由于动画技术的发展、受众审美心理的变迁以及早期的动画媒介表现力不足等原因,具有民族形式的动画很难与当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的流行动画形式相抗衡,九十年代以来的动画片始终被人指责与“民族化”绝缘,但是在几部熊猫为主角的动画片中,大熊猫都具备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机智勇敢、善良活泼是熊猫京京和熊猫潘迪的基本性格特点。被英雄化和伟人化的“熊猫”高高在上,完美无缺的性格甚至有些“缺乏人性”,这样的“熊猫”在成人看来浅显幼稚、孩子们觉得缺乏趣味。《巴布熊猫》是一个特例,它就像动画熊猫版的《家有儿女》,巴布熊猫的“家庭成员”在外型上更加俏皮可爱,没有“大人物”式的的光荣使命,只是平平凡凡过日子,这样的“熊猫”与观众自身更为贴近,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归宿,赢得受众青睐。

二、 美国动画之《功夫熊猫》

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血缘的混合和文化思想的交融带来的是新的活力、青春和丰富的想象力。美国文化基本上是综合欧洲和其他世界各国的文化而产生的。这使得其文化呈现多样性、综合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在它动画片的角色设计中表现得尤其明显。由于熊猫大多生活在中国,对于美国来说熊猫是名副其实的外来物种,所以在美国的动画片中以大熊猫为主角的动画片并不很多,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功夫熊猫》。

《功夫熊猫 》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好莱坞在将中国标志性的国宝“熊猫”和国魂之一的“功夫”相结合,对东方审美给予充分关照之下(特别是中国式审美色彩的关照),加上了它一贯的叙事模式即“平衡——打破平衡——恢复平衡”,从而又进行加工整合形成了“梦工厂”的传统母题——英雄的成长过程。

《功夫熊猫》中对熊猫阿宝的形象塑造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赋有“美国式”精神。

故事的主角阿宝是一个“小人物”。“小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郁郁不得志,处处遭受委屈和尴尬,不为周围的人群所接纳和理解,但心中却有着某种看起来无法实现的期望。忽然,在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之下,他获得了某种超凡的能力,之前的梦想得以成真。然而这时,他还不够自信,还没有勇气,但是拯救他人、拯救国家、拯救世界等艰巨的任务已经摆在面前,于是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他从自卑走向勇敢,最终拯救了他人,也战胜了自我,成为英雄。这就是人们所戏谑之为的“美国精神”——鼓吹乐观向上、充满希望、像“阿甘”一样老实的普通人最终总能实现他的“美国梦”。虽然“美国梦”缺乏某种程度上的人文深度,但是乐观、向上、勤奋、充满希望确实是是人类都应该具有的品质。阿宝原本仅是在面馆帮父亲打杂的“小二”,却在偶然机会下成了神龙大侠。经师傅指点练就绝世武功,最后打败太龙,也超越了自我。

2、更具“人性”。

在中国的动画中,为了塑造角色的英雄形象,往往动画家会赋予该角色完美无缺的性格,让观众感觉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到了美国的动画片里,英雄大熊猫不再高大伟岸。阿宝虽然成了神龙大侠,可是大家别忘了他是怎么学会盖世武功的——和浣熊师傅抢包子。阿宝身材圆滚滚胖乎乎,既贪睡又贪吃,有时还爱占小便宜,并且经常出糗。阿宝并不是像观众所想象的那样为了打败太龙而发挥超人的毅力,勤奋苦练而盖世无敌,恰恰相反,他只是为了抢到师傅手里的包子以满足口腹之欲。不仅如此,阿宝的可爱之处在于一个“憨”字,做事笨手笨脚,时不时还会愣头愣脑,可就是这么一个傻傻呆呆的大熊猫深受观众青睐,而不是集智慧和勇气于一身的“中国熊猫”。是人就不会十全十美,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也是如此。考虑到自然界中的大熊猫的憨厚可爱,导演把阿宝设计成一只肥肥胖胖、憨憨傻傻大熊猫,更容易被观众认可接受。

3、外形精致,打破“守旧”。

《功夫熊猫》中各动物角色造型设计精确细致,可以说是当今三维动画片制作中的典范。它对主流三维技术的运用,在IMAX巨幕影院的效果堪称完美,每个细节都被精致地还原出来。此外,创造动画角色形象的过程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过程,融入了设计者自身的情绪。《功夫熊猫》中,阿宝的设计就是将熊猫的外形和人的外形进行组合,再将功夫的动作以及角色的情感和梦想加以柔和在一起,形成的一个丰富的动画形象。美国动画片中角色造型设计规范,强调自然、柔和,形象优美。德拉克洛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应该放在第一位,表现的手法强调主观感受,着重表达情感体验。阿宝身为熊猫本就笨重,但是创作者还是将他的大肚子夸张化了,感觉就像阿宝走路的时候肚子都要舔到地一样,既表明了阿宝贪吃懒惰,又和其神龙大侠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比,让观众看了不得不捧腹大笑。

《功夫熊猫》的成功值得我们反思。阿宝形象的成功塑造也值得国内动画借鉴。从表现内容上看,《功夫熊猫》甚至在一些微小的细节上都中国味十足,比如说在谷里的人们往外撤离的时候,过了一座中国式的石桥,在石桥的孔中,远远显现出渺渺的马头墙在夕阳下的剪影,仿佛一张着色的中国山水画,风韵十足;中国拥有丰富的中国元素符号,每一个符号又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当中国元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电影中时,我们也意识到:当中国的传统文化被我们自身忽略的时候,国外正在大肆挖掘中国文化,把中国元素运用到产品和电影中,这些都值得我们回味。

三、 美国动画对中国动画角色塑造的启示

1、遵循设计原则。创作者在设计动画形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将自然形象进行夸张与变形,让角色满足设计与塑造的要求。在众多的熊猫动画明显中,功夫熊猫阿宝一定是最难以让人忘怀的一个。原因在于阿宝形态独特,憨厚可爱,穿着得体。阿宝形象的设计与塑造打破了原有的自然规律,创作者用大胆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熊猫形象变形,从而创造出这一具有鲜活美丽的熊猫形象来。大熊猫的形象本身就不复杂,全身只有黑白两色,线条也容易勾勒。既然要把原有的简单造型搬到荧幕上去,那么这就更加考验创作者的艺术手法掌握程度了。其次,注重设计造型整体动感。动画角色造型在动态上和动作形式上都要灵动,角色并不是以单一的动作面无表情的呈现给观众的,这样的角色设计会让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影响动画的观看效果。

2、善用艺术手法。艺术手法包括很多,常见的有夸张、变形以及对比。夸张手法的运用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在合理的故事情节里,将动画形象的设计按其特有的个性进行塑造,该手法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动画的趣味性,同时也为动画创作增添了强大的艺术氛围。变形手法以其强大的艺术张力将日常中两个标准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塑造出一个富于艺术气息的动画形象例如《巴布熊猫》中,熊猫巴布的角色设计就是将熊猫的外形和人的外形进行组合,再将笨重的动作以及角色的情感和梦想加以柔和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丰富的动画形象。对比手法,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观众自己品味。比如在《功夫熊猫》中,动画创作者将天下无敌的神龙大侠设计成一只贪吃贪睡的大熊猫形象,这两种反差很大的元素集中在一个形象上就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动画的幽默感,让观众忍俊不禁。

3、对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进入21世纪,中国动画电影更是日渐式微,这种状况实非中国动画人所愿,但又实属无奈。面对这种现状,学术界认为,归根结底是中国动画严重缺乏创新。蓝本是基础,没有优秀的动画蓝本作基础,再好的艺术想象也会是空中楼阁。其实,对中国动画创作而言,几千年的丰厚的传统文化就是创新的一块厚重的基石,但中国人自己没有充分利用这块基石,却成为国外动画生产中大力开发的艺术资源,《功夫熊猫》就是这样,这些都成为成功利用中国文化制作动画电影的典范。就《功夫熊猫》来看,这部作品很好把握了外国人对中国功夫的崇拜心理,因而作品以中国功夫为主线,以中国国宝大熊猫为主角,在艺术天地中充分展开想象,使作品既有引人入胜的动作视像,又充满了文化意义。这表明,借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观念进行深度加工,在艺术创作中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4、流行时尚元素的注入。时代元素是动画创作过程中呈现动态的一个群体概念,在不改变故事基本艺术情节的前提下,将时尚元素融合到其中,可以很好地激发观众的兴趣。例如在《小熊猫学木匠》中的小熊猫,不仅穿上了色彩鲜艳的衣服,还骑着电动自行车满街跑,可以想象,这些元素在当时肯定是非常时尚的,这样既能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又能给观众带来富有时代气息的亲和力。

参考文献:

1、王红 《论动画角色视觉形象的设计原则》,《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三期

2、张搴 《从当代视觉文化角度谈动画角色形象生产与消费策略》,《动漫研究》

3、李娜 《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相关问题探究》,《大舞台》

4、黄晓军 《<功夫熊猫>:东方文化的一种轻松图解》,《电影文学》

5、龚雪倪 《从符号学视角解读<功夫熊猫>中的中国元素》,《黑龙江史志》2009,10

6、葛玉清 《对中国动画电影的反思与展望》,《电影评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c27d13d5727a5e9856a616b.html

《动画中的大熊猫形象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