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
(课前,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古诗能够读、吟、唱、咏,有人说诗 是推敲出来的。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一一 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 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得很精彩)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能够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 儿一个字儿。其实我们还能够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同学们,咱们学过汉 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能够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能够读 的就要短促一点。你看,第一句,闲是儿声?(生:二声。)居是儿声?生:一 声。读的时候就能够拉长些,读成:闲一居一。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下面 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众掌声)
师:一会再试着读。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 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
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他经过反复 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岀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 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短,并 加手势指导)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诗是《寻隐者不 遇》。刚才是一一生答《题李凝幽聚》,都是拜访人。但是有一点,李凝见没见 到咱不知道,反正人敲门了。不过这位隐者他就真的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它 写下来了。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想必吟成这首诗,背后的故事, 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它就会引发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他要把这不遇 记下来呢?于是窦老师就读了一些诗。这些诗啊,题口都有一(生接)不遇。哎 呀,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
课件出示:《寻隐者不遇》《寻陆鸿渐不遇》《寻西山隐者不遇》《访戴天山 道士不遇》。 师:看来,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的地方。不然,前人为什么要把 这些不遇记下来呢?所以,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和他们不同。他们不遇,我 却和同学们一(生接)相遇。这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就让我们带着对彼此难得 的相遇上课。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你好!生:老师好!
你看我说同学,你好!你们回应,我也愿意听听我们对话里面的节奏。你应该 跟我说:老师,您好!所以这堂课我要特别注意听同学们说话的节奏啊,给人的 感觉那是美的孚受啊!好啊,亲爱的同学们,咱们来看!雨过天晴,一位宋朝的 诗人,他叫一(生接)叶绍翁。师(一起来)一一(生)游园,一起来一一(生) 游园。在游园的路上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个一一(生)不值。同学们,你们的教材 里其实很清楚地写到,这个“值”的意思就是一一(生答)遇。 生齐说:相遇。

师:不值呢?
生:不值的意思就是没有相遇。 师:简单变成两个字呢? 生齐说:不遇。 师:不值就是一一 生:不遇。
师:谢谢,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 他在不遇中乂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谁愿意读给 大家听?刚才课询我听到了有的同学读到了。谁愿意读给大家。提个小要求,刚 才是五言,现在是七言。 一生读得很精彩。(众鼓掌)
师:谢谢他,有的地方属于自己的创造,为了表示对前人的尊重,我们读的时 候咱就按着他平声仄声来读,第二声都是平声,拉长。你看第一句,跟着他的感 觉,在他的启发下,我们再来,开始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
师:你看这个“来”,注意平声。最后一句,“一”下去,“枝”上去,“枝”拉长。
再来。
生和窦老师一起读最后一句。
师:其实我们读的有些夸张,但是,同学们,你们自己倾听同学的朗读你就能 听出味道来,是你自己陶醉在其中。现在我再找一位同学,谁愿意?就像刚才那 样读给大家听。 —女生再读。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我们才读了儿遍,好啊,那我们聊聊 吧。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一一

师:有一一苍苔 师:有一一 生(齐说):柴扉 师:还有一一 生(齐说):红杏
师:是啊,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他们的了解,想谈什么都成。 生: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师:哦,请你站起来,请你帮大家判断判断如你所说的是这样的门吗?(出示 课件) 生:不是。
师:(点击课件)是这样的门吗? 生:也不是。
师:(点击课件)那就是这样的啦? 生:是的。
师:哦!还请你。如果说,前面的两个不是,用一个词儿概括,这两个是用一 个词儿概括。这样的门显得 生:显得穷困。 生:显得简陋。
师:他会概括。你心里也知道,简陋,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古时候就管这样 用竹子啊木棍啊支起来的门叫光棍。可见这样的门是太一一 生:简陋。
师:但是你发现,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自不过然,多么贴近大自然 的本色,这样的柴扉呀!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你所见到的柴扉可不 同于我们现在的柴扉,那是特别的一扇门。

一男生读第一句。 窦老师带着读第一句。
师:瞧瞧这位男同学的表情,你还想告诉大家这是一扇怎样的门? 男生声情并茂地读。(掌声想起) 师:谢谢你啊,继续介绍,还有呢?
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它因为长期晒不到太阳,所以它长在背着 太阳的石头上。
师:那也就是空气潮湿的时候它就会长出来,春雨过后它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 生命力就那么旺盛。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接到那台阶里面隐隐约 约的一点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沿阶而上的贴着地皮的一一 说,什么? 生:青苔
师:给你怎样的感觉? :我觉得春天的时候,生命力很旺盛的青苔长在大自然中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师:所以,你发现,就那么普通的小植物就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 于是你才发现发出这样的感概,哇一一 生:春天多美呀!
师: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送到这里,让我们的眼前看到的苍苔好舒服啊!好美 啊! (生读。)
师:要是我的话就会让别人感觉好舒服,绒绒的,印苍苔能够拉长,还能够再 轻点。 这生乂读。(众笑)读的很好,读出了窦老师的要求。 师:我们跟着她一起感受这苍苔,来,窦老师带着学生读。

师:我还没看完,瞧瞧你们就看完了(众笑)印苍苔。(苔拖得很长) 师:继续聊,亲爱的同学们,还有什么啊? 生(齐说):红杏。 生: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师:那当然,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吗? 生:我知道红杏是春天开花的。 师:是早春还是晚春? 生:晚春。
师:二月就开,开的早不早啊? 生(齐说):早。
师:想起啊,孔子当年就在四棵杏树下给他的学生讲课,那不过春秋时代,到 现在有多少年了,每当二月早春之际,莘莘学子们便进京赶考去了,抬头望去, 那红红的杏花给他们带来希望啊!所以同学们想看看吗?(出示课件红杏)你看 啊,唐朝的王维他可经不住地赞叹: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叶绍翁的好朋友, 谁呀? 生(齐说):陆游。
师:他写的诗句很多,但他也爱杏花,你看这两句也表达了他对杏花的夸赞我 们也一起来夸夸吧。
(出示课件: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一一宋陆游《马上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一宋陆游《临安春雨初蒙》)
师:所以,叶绍翁也经不住地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我们再把刚才感受到的 送到这个枝红杏里边来吧。来呀一一
(生齐读最后一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看我们来游园,只遇到了一一 生(齐说):苍苔、柴扉、红杏。

师:而且,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却 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我感觉春天到了。 生:感觉春意盎然的气息。
师:用他那个成语那叫一一春意盎然。 生:我感觉春天万紫千红。 师:换一个词语,那就叫一一 生:生机勃勃。
师:亲爱的同学们,原来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的时候,我们突然感觉, 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 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如果说,苍苔的绿将生命唤醒;那红杏的 红啊,将春天的生命一一 生接:燃烧。
师:他说燃烧,比我还热烈,我说的是照亮。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再一次 把刚才所见的留在心中,让春天中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那份新的愉悦。(配乐: 春江花月夜)
(生齐读。)
师: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乂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 感情呢?请同学再一次默默地读这首古诗,请你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 哪个字包含了我们对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悄?
(生默默地品。)
生:对苍苔感觉体现在“怜”这个字。“怜”是爱惜的意思。 师:他刚才有一个新的发现,对苍苔的感情是一一 生:爱惜。

师:你是从哪个字? 生:怜。
师:注意他感受到的那份爱惜。如果这个“怜”按今天的意思,我们会想起一个 词儿那叫一一
可怜,不过他理解成是爱惜,这让我想起我们以前背过的那首“可怜九月初三 夜”这个“怜”和那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你也理解成这个“怜”是
生(齐说):爱惜。
师:你知道吗?叶绍翁在最初写的时候用的是“嫌”要说嫌你就会想起一个词叫 “嫌弃”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一
生:大概主人嫌弃我不让我踩苍苔,所以他就不给我开门
师:嗯,你看,用上这个“嫌”字的感情一下就和这个园主人拉远了。不过用上 一个“嫌”字也可能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我爱惜。那么这个要说我爱惜的话, 这个应字就能够变成
生:应该。
师:对了,我应该,我理所当然地爱惜一一 生:苍苔。
师:既然他说的这个怜是叫爱惜,那有爱的成分还有惜的意思了,爱说明喜爱, 那惜在哪里?再读读这个句。 一生读最后一句。
师:哪个字儿说明他惜苍苔? 生:印。

师:说出来。
生(大声地说):印。
师:哎哟呦,你们太厉害了,是印,你想继续讲还是请别的同学讲?那就讲, 生:印这个字说明诗人十分珍惜苍苔。 师:所以他说是印而不是一一 生:踩。
师:哎哟呦,亲爱的同学们,这印是谁留下来的呀? 生:诗人。 师:诗人的一一 生:脚印。
师:脚印还是屐齿的印? 生:屐齿的印。
师:请问,叶绍翁为什么要穿木屐鞋子来呢? 生:因为古时候只有木屐鞋。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我穿草鞋也行,我看别的鞋也能够,宋朝的时候也有很 多种鞋呀。 生:因为诗人不想穿草鞋不想去破坏它。
师:所以他穿木屐鞋,下面有儿个轮就是有儿个齿会留下屐齿的儿个印,要不 然那整个鞋底一下去踩了一片,是吧。还有呢,亲爱的同学们,叶绍翁穿着屐齿 来,那不过身份的象征啊,在当时,穿屐齿,穿木屐鞋,那可说明自己很一一 生:很高贵。 师:说明自己很一一 生:很休闲。

师:说明自己是很休闲,他要自然地打扮,还要那份轻松的潇洒,还要体现对 大自然对园子的特别的喜爱,所以我就要穿木屐鞋来一一游一一园,这说明我对 苍苔的一一 生:爱。
师:但是,如这名同学所说,即使如此,我的屐下面还有齿,会给苍苔留下印, 我还觉得 生:可惜。
生:明白了,这“怜”才是真真切切地一一 生:爱惜。
师:哎呀,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爱苍苔,这么惜苍苔, 他该怎么走哇?请你来走一走。
一生踮起脚小心翼翼地走。 师:为什么这样走啊? 生:踮着脚只有一块印子。
师:你看你穿着木屐鞋来你还踮着脚,你更爱一一 生:苍苔。
师: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读。 生读。
师:同学们你看那刚才的表情,好像在说我只能这么走哇,我怕踩坏了苍苔, 但是我还是要来呦,我是多么的矛盾,所以我只能这样走啊,走得特别慢。所以 他读的就是自不过然的慢而且很轻。谁,有别的? 一女生上来走。走的很快。
师:哎呀哎呀哎呀,走的挺快,还这样这样,为什么这样走? 生:因为我不忍心踩着一点点的苍苔,所以我绕来绕去。

师:而且走的还很快,越快脚印留的就越一一 生:浅
师:而且留的越少,脚印留的越少越好,听听他是怎么怜苍苔的吧。 (生深情地读。)
师:听见那苔没有。应怜屐齿印苍苔(众笑)来吧,我们就自己读出对苍苔的 那份怜。 学生齐读。(非常精彩)
啊,还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在这里还藏着一首美丽的古诗啊!(课件出示)读。
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一陆游《临安春雨初雾》知道吗?叶 绍翁看到他的好朋友这首诗后说:“你也想写杏花,你是通过那春雨之后来写杏 花啊,看,我偏偏要避重就轻,我不写春雨,我写春雨后的苍苔,所以这个句我 就要特别的重重地来写,我所见的我所喜爱的我就能浓缩到一个字儿上那便是一
生:怜
师:你看,就这个句话。七个字儿,我们咀嚼了推敲了那么长时间,假如用今 天的话写啊,写一篇游记,咱们起码也得写上三五口字,有的同学可能还会写上 千字儿,不过,古诗仅仅是儿个字儿,而且这儿个字儿还要凝成一个字儿,我的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我们回到诗里面去,我们才能深深地感受到这诗歌中藏着 的美丽。所以看着同学们的表惜我就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山衷的敬畏啊!好,那 我们就继续聊聊吧。 师:对柴扉哪个字? 生齐说:扣。

师:扣的意思就是一一 生:敲。
师:哦,既然扣就是敲的意思,我想起了咱们课前背的这首啊,韩愈说用敲好 哇,还弄了一个这么美的故事,既然敲好,扣也是敲的意思,来吧,咱们把敲放 进这首诗中,读一一 生读。 师:你笑什么?
生:我觉得这里用敲很不恰当,因为这里是轻轻的,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 但是如果用敲,敲就是比较重“砰砰砰”,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 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意思。(鼓掌)
师:所以,这位同学,他理解叶绍翁的心,我得用扣不能用敲,就像他说的敲, 做做动作,放在桌子上。
(生敲桌面,发出很重的声音。) 师:哎哟呦呦,来一一扣的动作 (生做扣的动作。)
师:你看那女同学,刚开始做的时候,是给人家一个手背,现在是用手心给人 家(示范:用右手敲左手的手心)同学们来,就跟她来扣一扣,来,小扣就是轻 轻地一一扣。看到小字,还会想起一个成语,那叫小心翼翼,那也就是说这里面 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一一扣。
(生齐做小扣的动作。)
师:我对那个女同学真是佩服。这样,你扣了多少长时间? 生:很长时间。 (再问一男生。) 师: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扣了很久。读第二句。
师:他那久我们能够创造性的来表示我们扣的时间的一一长。来呀,开始 (生齐读。)
师:其实窦老师的性格比你们还急,要是我的话,我既着急我还要耐心,所以 我在扣门的时候我会(急急地读这句)(众笑,读得太生动了)久不开,不开, 不开,就因为不开不开我就傻傻地敲,它就不是小心翼翼的感觉。是吧,好,亲 爱的同学们,想怎么扣就怎么扣,想怎么表现心悄就怎么表现心情。
(生齐读。)
师:我想起一个成语那叫扣人心弦。扣出了对园主人的一一 生:尊重。 师:对春天的一一 生:喜爱。
师:对春天的 ----- 生:怜惜。
师:给她掌声。刚才他说喜爱,她说怜惜,这便让我想起我扣门的时候,我都 要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做,我怕打扰了春天,那体现的是春天的那份恬静啊!所以 那小扣也就体现了一个字儿,那就是一 生:怜。 师:继续聊红杏。
生:写红杏用了“出”字,“出”说明春天来了,红杏开得很旺。都已经从墙头里 钻出来了。“出”和关相对,没相关就没有“出”。
师:给他掌声,他会推敲,由一个“出”引出了和它相对的一个字儿一一“关”,
他给我
们这么大的启发。请同学们看一看(课件)这“关”和“出”后的这句。读一
生: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叶绍翁和陆游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字形容红杏的出。不过形容它怎么出的时 候,叶绍翁用的是一一 生:关。
师:陆游用的是一一 生:遮。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的学校原来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钱钟书, 他告诉我们陆游的诗作留传千古的很多,不过这个句却不如叶绍翁的这个句。 使叶绍翁在《唐诗鉴赏词典》里只留下三首,不过就是一个字儿的不同,一个用 “遮”一个用“关”,这两句却成了千古名句。这是为什么呢?前后桌讨论讨论研究 研究推敲推敲,这“遮”和“关”怎么就有这么大的不同。
生:出墙来,关能够表现出关得非常的紧,而遮不过是表面的遮盖一下,遮的 时候不能出来,关好像能出来了,出墙来说明红杏很有生命力。 师:那就是关的我紧,我就出来,需要一一 生:时间。 师:还需要一一 生:力量。 师:遮呢?
生:遮就是简简单单地盖一盖。 师:想要出来就 生:就能够出来。

师:不想出来就。 生:不能出来。
师:是不想出来,不是不能出来,但你关我,就像我们这个礼堂一样,整个的 门,整个的一切都一一 生:封锁了。
师:想象一下,封锁了,所以红杏想出来,就如他说的那样,但需要力量。亲 爱的同学们,瞧瞧这关,关得我越紧我就越想 生:出来。
师:越想关我,我就越想出来,你要是不关我的话,也许就没有这关的刺激, 我就会象这园里的其他鲜花一样,想怎么长我就怎么长,我也不知道我被关的滋 味,我也不知道我想不想出来的一一 生:感觉。
师:所以现在这个关我就要出来,你看那红杏,就显得特别的一一 生:美丽。
师:换个词,音同调不同。 生:魅力(掌声)。
师:不但美丽还要魅力,怎么读这个句?我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春色满 园关不住一
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刚才我看到他两个胳膊支起来了(示范动作)出墙来,还把头挺了起来。 能够用动作能够用肢体都能够把你的心悄表现出来,孩子们,你就是那枝红杏, 我要抓你,你就要出来,来,孩子们,春色满园关不住。 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这个女同学动作很美,她说出墙来是这样(示范),是含蓄的想办法动脑 筋的悄悄地出来。好了,同学们,再看这两句,还有哪里能够体现对红杏的特别 的地方? 生:还有从这个“满”字看出,说明红杏很多,在游园的时候看到了很多的红杏。 师:这个个“满”看出红杏很多,既然这样,这个“满”字要想相对它和哪个字儿 相对? 生:一一
师:“一”和“满”相对。你们怎么这么会发现啊,既然他说这满就是很多的红杏, 那我们再来看看,越多越好啊,越多不就越满吗?满了不是说明春天更是春意盎 然嘛。咱们把它改一改,干吗非用一枝啊,(改成三)读 生:三枝红杏出墙来。 师:那多好啊,读一一 生:十枝红杏出墙来。
师:叶绍翁用的不过一枝红杏。
师:这“一”能表示这枝红杏生命力非常的强,它想出来的意志非常坚强,也说 明春天非常的美丽,充满了生机。
师:你说的是越多越好啊?还是用这个枝啊?
生:我觉得这里的满和一非常的反衬,我觉得满是越多越好,这里用一是越少 越好,少就表现这枝红杏的独特。 师:还有没有别的?
生:我想如果是十枝的话一看就醒日了,如果是一枝的话,只有抬头才能看见, 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师:这个枝红杏引发的是让你想象一一
生:春色满园,春意盎然,让我想起了那个满字

师:一怎么想起了这个满字? 一怎么就是满园?三名同学给我的启发,满园对 一枝,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乃一一 生:无穷的。
师:“一”想怎么多就怎么多,没有了“一”就没有了满字,“一”就是一一 生:满。
师:所以我亲爱的同学们,这个枝红杏不是它独特特别,一枝红杏却让我们感 受到的是一
生:春色满园。
师:难怪后人就因这个枝红杏概括了这个成语叫春色满园。(师针对一个学生, 红杏,)红杏啊,在园子内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满园的红杏。
师:满园的春色,满园的春天的风景,也就是这个枝红杏你也感觉到千朵万朵 压枝低。在园外你看到了什么呢?你为什么能够出墙来,你为什么要出墙来? 生:我想到外面来看看外面的世界。 师:那就是你不满足在园子内的生活啦? 生:是的。
师:所以你有这样的梦想和 生:渴望。 师:所以你就一一 生:我就出来了。
师:你们呢,就是这关在园子内的花啊草啊,你们谁想问问红杏,跟他聊聊? 1:红杏啊,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2:外面的世界特精彩,快点去吧,那边特别好。 1我这么矮怎么出去啊?我都快急死了! 2:那你就快点生长呀
1我就这么高啊,在同类里我是最高了呀! 2那你就钻墙出去呗! 1我身体软得很。
2那你也能够从柴扉往外探啊!
师:红杏啊,你再动动脑筋,把你的快乐传递给他,这个方法行不行,你看你 只给他支招,一会儿让他钻墙,一会儿让他这样……
生:外面的世界十分的美,外面是春意盎然。
师:你有想法吗?你想要出去吗?所以你长的矮,他告诉你方法,别的同伴也 能够听听,假如我也是你的同伴,我也想出去,我矮我能够采取一些办法。还有 把你的心打开。所以心里有一一
生:心灵相通就能看到外面的一切。
生:心里有梦
师:这也是一种出墙的快乐啊!你说你矮,假如你是一颗小草,你是一朵野花, 你能够用你那种子经风而传,依然能够把你的梦想传递出去。你还能够听听你的 同伴,把你的慧心去舒展。总来说之一句话,关不住的是你的 生:心。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叶绍翁,我就是园主人,看看,你们来我这 园子啊这么虚心这么用心,请你们好好地告诉告诉我,把你游园的过程讲给我这 园主人听听,请你们把这四句,因为你是叶绍翁,那么我更希望你更能够像叶绍
翁那样像刚才那样避重就轻,还像刚才那
样模仿、创造、超越了陆游的那个“遮”。 所以加上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吧。
(课件出示: “园主人啊,我! ”)
生:园主人啊,我穿着木屐鞋,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你的园子,不小心踩了你的 苍苔,我轻轻地敲敲你的柴扉,不过敲了好久也不见你来开门。满园的春色全部 被关起来了,突然我看见了一枝红杏,它的生命力十分的顽强,从墙上面钻出来, 我非常高兴。其实那园里的春色我心里早就明白了。
师:你已经感受到了,一枝红杏因何来,只因墙外有郎才。春色满园你还想看, 柴门就为你打开。所以我的朋友,你热爱我的红杏,我这个枝的特别让你想象那 份春色满园。这也是对我的园的怜哪!刚才,让杏花和你们说话,这红杏和这花 草真的会说话吗?叶绍翁和园主人真的能对话吗?那为什么我们就感受的那么 多?想到了那么多?全在于我们一一想的。看来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 想象园子怎么热烈,园子就怎么热烈;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一一热闹。 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所以就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但闹中我们却突然的发现 ——园还是那座园,圧根我们就没进去过。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心里想的。突 然我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一一多大。一切都还是全凭于我们的心啊! 就让我们静静地轻轻地回去,把我们所感受到的,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吧!(音 乐)
(窦老师和生齐读整首诗。) 师:再来,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再来,挂在枝头永远定格在你心中的那枝红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真是 此时无声胜有声呀。所以我还有必要非要进园子内不可吗?我还有必要非要见园 主人不可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读一读《雪夜访戴不遇》(课件)再读读《游园 不值》,看看你有怎样的发现? 生:我觉得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你对我们说过了,他已经到了自己要去的
地方,而且兴
致已尽,也没有进去的必要了。而《游园不值》也是一样,叶绍翁 已经知道园子里春意盎然,也没有必要见园主人了。
师:给他掌声。如你所说的那种异曲同工之妙,妙在原来那么多的不遇,是因 为他在不遇中已经获得了一一满足;已经有了巨大的一一收获,所以刚才这名同 学的发现,让我们跟着他再读读王子猷的感慨吧。
生读: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师:把这句话换成我们游园的感慨一一
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园主呢?(掌声) 生: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入园?
师:所以,亲爱的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让我们看“不值”,如果说“不值”的意思 是“不遇”,猛然间同学们的感慨让我们大家乂有了一份新的收获,他没有说“不 遇”而是“不值”,原来这是叶绍翁啊,在这不值中还有一份不忍、舍不得;他不 想打破那一枝红杏留给他的那份美好的深深的回味!所以同学们这不值中那就是 说不遇中有 生:遇。
师:大声地说一遍。 生:不遇中有遇。
师: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不遇中一一 生:有遇。
师: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太多啦,就像我们所感觉到的,但是在不遇中 往往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让 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一

生:游园不值。
师:游园虽不值,但一一 生:不遇中有遇。
师:所以不值用今天的话理解,不值就是一一 生:值。 师: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我也多么地希望留下一个字一一 生:值。 师:走吧。
《游园不值》教学评点
孙绍振
孙:最大的感触是惭愧。作为大学老师,我们的文学课上得还没有他们上的 好。我不是代表我个人,我是代表全体的大学老师。如果这首诗让大学老师来上 的话,也许五分钟就完了。我算是比较厉害的,上一个小时也就够了。
第二个感触:经典,是一个范例。
第三个感触:我看到了一线生机。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来说,最重要的是 在这样严峻的关头,我们从荷兰引进一个后现代的教育理念。多元对话、学生主 体、多元价值,跟我们的教育传统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迎头 相撞。

其次,在现行的教育体制里头的评佔体系、原先僵化的、客观化的标准化的 美国教条主义的托福模式迎头相撞,在应试与素质之间发生了严峻的冲突。这就 把一线的教师放在火炉上烤,把学生的青春和家长的企望都放在一个非常痛苦 的、非常(我不说野蛮的)非常奇怪的、两难境界中实行着有理的与无理的争论。 这样就产生一种现象,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第一线的老师,要么就向应试教育投降, 在题海战术里面讨生活。求一些表面的效果,增加一点分数。要么,就脱离实际, 脱离新课程标准的评估体系,脱离我们高考的淘汰制,实行所谓的素质教育。
有一个观点我顺便讲一下,就是绝对的应试教育的和绝对的素质教育是没有 的。应试本身就包含着一种水平,也是素质的一个部分,就像奥林匹克运动会临 场发挥一样,有的人平时非常好,到了运动场一紧张就在最后关头失误,冠军被 别人拿去了。运动员的应试水平不行,刘翔平时跑的很快,到了奥林匹克运动会 上跑出了平时很难达到的水平。考完了,两年来正式记录,至今还没有跑不到十 二秒九一。这说明,他的应试水平很高,鄙人在应试方面很有经验。我就是一个 考试机器,我很会考试,为此我获益匪浅。我们必须全面的理解素质,我们把应 试作为素质的一个部分来看待。当然,这仅仅素质的一个部分,不是全部。另外 在我们平时的素质教育档案里头,必须把真正的素质,水平化的素质,放在第一 位。
我们今天正在反复钻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我们表面上的改革、 包装,都让我感到豪华。如果从这个点来说,今天这儿位老师都有啊:多媒体、 画面、音乐,包括学生的表演都有。但是桂梅,没有豪华的包装,她包装也许有 一点,但是非常动人。为什么?她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我在下面听课的时候,我 一路听一路想,现在努力作一下总结,我准备讲十一点。
笫一点,总结窦老师成功的原因,因为她真正落实到文本。以文为本,是大 家不应该忘却的,但是为什么忘掉了,去搞那些空热闹的满堂问呢?因为文本上, 深入不下去。文本是一个整体,
你要实行深入感悟,必须抓住关键,实行分析。 窦老师的成功关键在于,她把文本落实在关键词上面。我感觉“关键词”非常重要, 因为,文章中有大量的非关键词,对于理解文本,是有干扰的。如果不抓关键词, 就这么一念,每个词都非常重要,结果每个词都不重要。她一共讲了这么儿个关 键词:一个“怜”、一个“扣”、第三个“印”,第四个“关”,第五个“满”,第六个“一”, 每个字都有很大的潜在量,她不是随便讲就完了。为什么脱离文本的多媒体变成 本的干扰,就是忘掉了我们是母语教学,我们是语文教学,不管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都离不开我们母语的言词的无限丰富,为什么“怜”呢?这个“怜”的现代汉语 的意思是可怜,不过古代汉语里,它是“爱怜”。跟学生对话,共同创造有“惜”的 意思,怜惜,爱怜。在古代汉语是个“怜”,在现代汉语双音化了。她不提出“扣” 和“敲”的区别比较,而且让学生体会,然后还联系到一个“久”,“扣”和“久”的关 系。由这里,揭示了诗人的心理特点,是蛮有耐心的嘛。“关”字讲得很彻底,反 复讲这个“关”的意思,因为包含着满园的春色,它的生机关不住,好像要冲出来 的样子。还有,为什么“我关不住”,引申得非常好。“一”为什么好? “二”“三”“十” 为什么不好?这些关键词讲得非常彻底。
窦老师的课有可模仿性和不可模仿性,包括模仿她的个性,包括她非常煽情 的动作。别人模仿都是东施效颦,像我去模仿肯定不大好,因为我没她漂亮。这 个课能讲到这样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她有一个模式,笫一就是关键词分析法。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动作、感觉的联系和分析,对比。第二个方法,比较的方 法。我们为什么一首诗讲不了多少东西呢?是孤立地讲一首诗,它的妙处是出不 来的。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看,要分析当然也不是不能够,但是需要高度的抽象 力。这样的分析对小孩子不一定有用。最好的办法:比较。比较有两种,一种同 类比较,一种异类比较。最通俗的方法是同类比较。因为它提供了现成的可比性。 就拿我跟小老鼠比较,不好比较。同类比较提供现成的可比性,这很多老师能做
到,我看过很多中学老师,但是没有
她直接上升到同类比较的方法论上来,仅仅 自发地应用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她就引用了两首陆游的诗, 一首是“杨柳不遮不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都是一枝红杏,都是讲红杏,比 较所要求的一点相通,也就桥梁,就出现了。但有了一点相同作为桥梁以后,就 不能满足于同,而是要同中求异,这样才能把深刻的奥秘揭示出来。“杨柳不遮 春色断”的“遮”和“一枝红杏出墙头”的“出”相比较,这是很有智慧的,相同中有不 同,增加了学生对母语的无穷含量的体会。她之所以这样自山,是因为她对这首 诗是有研究的,她知道钱钟书的相关说法,还知道相关的赏析文章。一个小学生 老师能做到这个点是难能可贵的。我遇到很多中学老师、大学老师,他们的懒惰 令我感到绝望。我到西部去讲学,他说“老师你别讲了,你给我个教案。”怎么能 够这样?教案是每个人的生命,个性,你叫我给你生命,我给你了,我就没命了。 窦先生用比较的方法把整个课堂调动起来。学生兴奋起来。她自己进入角色,学 生也是这样,这就是张文质讲的生命化教育,把生命最光辉,最积极、最活跃的 感情调动起来,把对话上升为心灵的互动,形成一个共同创造的氛围。她这个就 导演成功了。她在引申激发的时候,引导了同学,把他们调动起来。还用了另一 种方法。讲“扣”字,用“敲”换下来。还有“印”字,如果换成“踩”字怎么样呢?她 也许不知道,这在语言研究是一种科学方法,叫做替换法,这个办法是我的老师 朱德熙先生在课堂上教给我的。检查语法有儿种方法,一种叫压缩法,一种叫扩 展法,一种叫替换法。用这个替换法讲了一个“出”字,“关”字,把同学们激发 起来,参与了创造。教师提出为什么这个枝红杏出来了?同学们说有“欲望”, “渴望”。为什么渴望,那个同学说了,“有梦”。这不是一般的创造,是诗意的创 造。我在下面批:“伟大的成功”。调动到这种水准,不但是智慧,而且是诗化的 想象,调动起来,这是我们一般的标准化,应试化的考试绝对不可能有的高度。 而且后来就这个点讲到“有梦就能出墙”。而且要“快快长大”,讲毛主席的期望“好 好学习,天天向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境界。这是我讲的第三点。
第四,她在讲到整首诗的时候,讲到春天的美好,发现春天的想明,这种形 象是春天本身的吗?不,是诗人的想像。我听到这儿,加了两个字,写了一句话, “这个人是有理论的! ”因为诗与散文的区别,散文是写实的,诗是想像的、虚拟 的、假定的。说她有理论,是因为,她懂得诗的形式特点是想象的、虚拟的、假 定的。有的老师讲诗,讲了一辈子,还是讲不好,原因就是对于诗与散文的最根 本的特点,没有理论,没有感觉。窦老师后来讲到“游园不值”的“不值”就是“不 遇”,但是转化为“有遇”,遇到了什么?红杏。这么美好的发现。“不值”变成了“值”, 我看出来了,她懂得辩证法,对立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在一定的条件 下转化它的反面。先是“不值”,但是在遇到了红杏的情况下,转化为“值”了,值 什么?我值的是这枝红杏太美了,很机智,最后她问同学说,这堂课怎么样,学 生非常精彩的讲说“值”!这个“值”是个口语,是另外一个意思,语言相当丰富, 相当活。所以我感觉到她是懂得辩证法的。这个值字的双重意味,让我感到她这 堂课构思非常完整、精致,从游园不值始,以游园很值终。首尾呼应,首尾之间 正好是对立的统一。
对立的统一表现在儿个方面?就是我要讲的第五点:1,书面和口语,教师的 课堂语言,有书面语言和口语之别,窦老师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担心,她用的全部 是书面的、诗化的语言。诗的语言带有很大的想像性,和现场交流有障碍的。 面语言缺乏现场感,不便于交流,我很担心,
这样会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障碍, 有个玻璃墙,感觉不能相通。你讲那么文雅的语言,我是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的。 你是完全是诗的语言。我是散文的感觉。但是很快我的忧虑消失了,她的诗的语 言逐步超越文本,转化为学生的感觉,在与学生感觉对话,她开始用她非常精彩 的口语,这种口语的流畅和丰富是我们南方人无法达到的,只有北方人才有这种 天才。很会侃的那种,“侃爷啲语言,即兴的侃。有个同学讲到“照亮”,她讲道 “你怎么这么会说话? ”,然后那个同学讲得很高兴。特别是后面的同学讲到“一 枝红杏出墙来。”为什么“出墙。”她开始即兴发挥“一枝红杏出墙来,因为园外有 狼豺”,这是一个女生讲的,谐音是“郎才”。即兴调侃,出神入化。当然她可能 有准备,但是有学生配合,形成一种氛围,交流无间。原来的抒情语言诗化,语 言的某种隔阂成分到这里就完全和谐了。她那种诗化语言我觉得是有准备的,精 准备,语言显然推敲过。即兴的语言是现场的,这就要有口才,两者都需要功 夫,即兴的语言功夫更令人惊叹,这就是我讲的笫五点。
第六点。她的动作很多强烈的戏剧性,有时是倾听,做出小女生的样子,有 时是非常大幅度的动作,一会儿带着非常强烈的表情,一会儿是非常微妙的暗示, 侧耳倾听,这两者的结合,我说不可模仿,就是这个类。你去模仿很难看,作为 诗,老师的肢体语言、表情、眼神、甚至演技符合自己的个性。
第七,我去年跟钱理群讨论的时候,对朗诵表示怀疑,他自豪地说他:朗诵 很精彩,而且说,他的朗诵很动人。我一直表示怀疑。后来,我听了很多课, 略了很多精彩的朗诵,钱理群也是其中之一。但无疑钱理群的朗诵不是一流的, 至少他不如窦桂梅,我觉得窦老师的妙诵是特别精彩,她把朗诵转化为吟诵。现 代的朗诵与古典的吟诵,她非常自然地转换。起初是现代的朗诵,现代汉语的抑 扬顿挫,最后,更精彩的是她把诗歌的朗诵转化为歌唱,这首诗居然在她的带领 下转化为“让我们荡起双桨”乐曲,学生都能很自然地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我惭
愧的原
因,我不会朗诵,她把她整个生命投入进去,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设计都 不是孤立的,而是的呼应的,有一系列的考虑。对她的敬业,我感到惭愧,感到 焦虑。她有典范性,确实是这样。 我同意张文质的一点,我非常简单地把我的思想口语化。、”I然,这使我感到 我们当前教改存有的问题。我们老师的忧虑就是成天地研究怎么教,师生对话, 怎么搞多媒体、音乐,老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用这些东西调动学生。但是,忽略了 那老师教什么东西呢?教师有没有真知灼见?有什么本钱,有什么对文本的出色 理解,没人去为这个问题伤脑筋。窦老师懂得怎么教,而且她非常深刻地理解了 教什么,她的语言,对文本的理解,特别是她后来引用了“杨柳不遮春色断”来比 较,表现了她的理解,当然这个理解还能够讨论很多,但她的确有种独特的体会, 是建立在她自己的专业和学养的基础上。昨天我讲那个音乐家的时候,还有人跟 我讲对小学老师的要求太高了,但如果按窦老师这样授课的话,她的要求更高, 她能做到这点,但这是很累的。这是第八点。
第九点,就是我们提出一些能够改进的空间,能够改进的空间,没有十全十 美的教师。
我记得有一个学生讲了一句话,如果是我在上课的话,我会把这句话给抓住, 但,窦老师没怎么充分的注意。这个学生讲“我们还看到了诗人惊喜的L1光”, 觉得这讲得很好,为什么?你讲的是春天的美好、感动,我们看到了什么。但这 是一首抒情诗,是表达诗人的感情的,那么我们也充分地讨论了“一枝红杏出墙 来”。“红杏”本身为什么“出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诗人为什么被这枝红杏吸 引,虽然老师也接触到了“乘兴而来,尽兴而返”,但是这里有一个诗人的惊喜。 窦老师也讲了,原来是失望的、扫兴的。但是,这个“惊异的H光”是内心突然的 发现。这首诗一方面写的是春天,实际上写的不但是诗人对春天的发现,而且是 对自我内心的发现,发现后的自得。发现的情况很多,有非常抢眼的:“千里莺 啼绿映红”,满眼都是花红草绿,鸟语花香,不这样抢眼,很微妙的,也能够, 才看到“一枝”,就惊异起来了。所以“一枝红杏”,不是“多枝红杏”“十枝红杏”。 这里有个典故的,有个诗人,唐朝的诗人齐己,写梅花“前春深雪里,昨夜数枝 开”,他的朋友笑说,说不要“数枝”,“一枝”就够了,“一枝”是早春,而且是“我” 笫一个发现的,是一种内心的喜悦,更加敬感。而学生提出“惊喜的忖光”,为什 么“惊喜”?如果一大片,当然学生开心,但“一枝”,教师分析:“一”比那个“十” 还好,“一万枝”都不行。我们的文学理论,至今还受机械唯物论的束缚,总是在

反映春天的景色上作文章,其实既然是抒情诗,要更多地注重诗人内心的感情和 感觉的转折和变化。讲“一枝红杏出墙来了”,因为它有梦,为什么比较精彩,因 为把诗人的心灵提到了焦点上。我这里再提供一种可能,以从另一个角度讲, 人突然发现,找这个朋友找不到,但是这个春色值得欣赏,虽然“一枝”,但是, 告诉我仅仅是关不住的一枝,那么“关不住”还有很多,我知道那是“满园”的春色。
第十点,窦老师讲朗诵的时候,讲到汉语的声调美,平仄交替,平声是长的, 仄声是短的,所以吟诵的时候,平声的调值是55拉长,仄声短。吟起来有困难。 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有的仄声很短,如去声,调值是5151迅速下降。 但是,有的仄声不短,上声就不短。它的调值是可能是5-2-4. “满园春色”你 不能把“满”缩短了。汉语的语音的特点不是长短的问题,是曲折的问题,在语言 学上“长短”是拉丁语。拉丁语的诗歌是分长短音交替的。而日尔曼语、俄罗斯语、 斯拉夫语,则是轻重。我们举英语为例,英语的重读音是长的。比如有个词“经
"economic“no”是車音,要拉长,按英语的读音规则,重音读一半,其他三
个音节读一半。俄语也一样。所以从这个点来讲呢,我们汉语的特点固然有长短, 更多的是,曲调的高低在起作用。
第十一点:窦老师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较的方法,同类比较非常成功。但是 最后的比较用的是异类比较,异类的比较难度较大。虽然它也比了,用《世说新 语》上的王子夜访戴安道的故事。“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但是和叶绍翁的游园 不值,这两个东西有可比性,也有不可比性。因为王子猶,是以自己的兴致为准, 和叶绍翁的突然的美的发现和自我发现,是不怎么相同的。讲讲是能够的,但是 作为一个学问的话,推敲的余地比较大,是不是这样?
最后,我以一个大学老师的眼光,按照我职业的习惯,批评的习惯,就是一
方面我讲到的充
分肯定她的优点,她整个语言比较丰富,既有现成书面语言,乂 有即兴发挥的语言,包括跟学生的动作,摸摸学生的头,都是一种修养。这是我 们大学教师要学习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e5b26b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29.html

《窦桂梅《游园不值》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