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晚测卷(第1周)答案卷

发布时间:2018-03-11 22:5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三历史晚测卷(第1周)答案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黄老”之称,始见于汉代史籍,但按照《史记》记载,“黄老之学”在战国时期的存在应该是确定无疑的,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由此可见,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A.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取决于先秦政治思想的流传

C. 受司马迁的影响比较大

D. 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

2.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

A.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

C.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

3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人欲与天理本为一体,如果禁欲,不仅妨碍天理的实现,而且违背人性,必然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 此观点

A. 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B. 体现了反君主专制思想

C. 彻底否定了理学思想 D. 肯定了人性解放的意义

4据相关资料显示: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遗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说明了

A.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中苏已经由敌对关系转变为盟友

C. 中国对苏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 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5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A.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 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C. 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 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6古罗马的第 一部公民法规定父亲有权监禁和鞭打儿子,把儿子当作囚犯,甚至有权处死儿子。而罗马法完善时期(中世纪)的法典又强调父权应该是仁慈的而不是残暴的。罗马法条文的变化说明

A. 古罗马父权制崇尚暴力 B. 罗马帝国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C. 基督教发展丰富了罗马法 D. 自然法精神得到彰显

7马克思通过大量文献和资料,深入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初步阐述了剩余价值的思想,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些成果和结论都写进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的这些研究成果

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问题

B. 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学说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D. 论述了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特征

8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发表的《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中,反复论证了俄国小农经济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列宁的这一论述,

A. 成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B. 加速了苏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C. 明确了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标

D. 指出了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91932年,罗斯福竞选基金的25%来自银行家和经纪人的捐助。1936年,罗斯福第二次竞选,从25%下降到4%。罗斯福曾说:“有组织的大财团,在美国历史上……紧紧抱成一团,反对一个总统候选人,这还是第一次!”下列哪项措施最易导致上述现象

A.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

B. 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

C.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D. 大力推行“以工代赈”

10据统计,美国从1921~1929年每个家庭的真实债务从388美元增加到739美元,消费债务的增长升了131%。材料现象

A. 促进了经济的持久繁荣 B. 加速了消费市场的萎缩

C. 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D. 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11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12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

——摘编自《西方文明史》等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维新时期,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启蒙思想家对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与近代欧洲国家观念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表是关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曹操指责袁绍在冀州吏治败坏时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威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邪!”取得冀州后,曹操下令“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加王脩任魏郡太守,“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杨沛为长社令,曹洪宾客在县界,征调不肯如法,沛杀之,曹操“以为能”。司马芝为营县长,豪族刘节为郡主簿,宾客千余寡多不奉法,包庇宾客不服兵役。司马芝即以刘节为兵。满宠为许县县令,曹洪的宾客犯法,满宠依法治罪。曹洪向曹操求情。满宠知道后。未等曾操说话,就把曹洪的宾客杀掉了。曹操听到后,高兴地说:“当事不当尔邪?”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在限制豪强势力方面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筒析曹操限制豪强势力的作用。

16[历史一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顾维钧(1888-1985),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嘉定区)人。初入旧式私塾,后于1899年考入上海英华书院,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入美圆哥伦比亚大学,专攻国际法及外交,获博士学位。

1912年回国后,任总统英文秘书、内阁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1919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以出色的辩论才能阐述中国对山东有不容争辩的主权,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杈益作出了贡献。1922~1926年先后任北洋政府的外交总长、财政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其间,于1924年5 月曾代表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中国代表身份参加了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调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侵略罪行。1932年起先后任驻法、英、美大使和驻国际联盟代表等职。1945年6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钳子;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圆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等职。退休后定居美国,以十七年时间完咸口述回忆录,记述了五十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经历。

晚年顾维钧曾在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条成语的,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可能指望百分百的成功,如果你要达到百分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就无法达成协议…...自五四以来,‘人民外交’的口号已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摘编自《顾维钧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维钧外交生涯的时代特点

(2)结合史实,概括并评价顾堆钓关于“人民外交”的思想。


参考答案

1D

【解析】经过秦末战乱,汉初社会经济十分凋蔽,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但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排除A;由材料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相关学者都对“黄老之学”在先秦的存在给予了肯定,这说明汉初奉行“黄老之学” 根植于先秦的历史文化传统,故选D;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是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故排除BC。

2.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吸纳流民,维护社会稳定,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推广新的生产技术,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故C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东汉田庄经济

3A

【解析】材料反映了王夫之的“理欲一体”观,此观点一方面承认“天理”与“人欲”的存在,另一方面又否定了人欲与天理的对立,体现了儒学思想在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新社会条件下的新发展,A项正确虽然明清启蒙思想具有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内容,但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针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而非封建君主专制,B项错误材料中的观点是对朱熹理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并非彻底的否定,C项错误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利于人性的解放,但不是在肯定人性解放,D项错误。

4D

【解析】据材料所提供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抗击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积极接受苏联的援助,ABC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故选D项。

5C

【解析】根据图片数据可知,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在时间上与图片不符合,排除A;B项的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发展势头较好,符合国家工业化的指导方针,正确;D项说法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所以选C

6A

【解析】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十二铜表法中,有如此鲜明的暴力成分主要是因为罗马扩张伴随残酷战争,故A项最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与题干材料不符故选A.

点睛:古代罗马国家建立在欧洲地中海中央的亚平宁半岛上,并且不断向亚、非、欧三大洲进行扩张,频繁的对外经济易往来,使其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商品经济《十二铜表法》以及罗马法系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

7A

【解析】从题干所述内容看,《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弊端及其社会问题,这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开始的时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B不选;C项应该是在斯大林时代,不选;D项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选。

8A

【解析】1921年,苏俄经济政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根据所学,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立足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适度退却,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充分,恢复生产,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A项正确;B选项发生在斯大林时期,不选;这一政策不是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是适度退却,C项错误;苏联快速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斯大林时期,D项错误。

点睛:材料“列宁在1921年4月21日”“《论粮食税(新政策的意义及其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为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做了准备。

9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罗斯福新政中的某些措施表面上看是损害了一些大财团有利益,所以遭遇他们的集体反对,由此才出现了罗斯福在竞选中支持率下降的现象。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得工人有权与雇主进行谈判,该法中还规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等看似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内容,所以遭到了资本家的反对,故答案选择C项。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0B

【解析】消费债务属于过度消费,消费债务的增长说明消费市场逐渐走向萎缩,B正确;这一现象会导致经济萧条,A错误;消费债务不会提高企业利润,C错误;材料主要是消费市场,故D错误。

11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期间互有攻防,且时有缓和,并非一直剑拔弩张他们的关系取决于彼此的利益及实力对比。材料体现出在20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实力问题,苏联处于劣势,进行了妥协A项正确;材料涉及局势的缓和,故B项错误暂时妥协并不意味着淡化意识形态冲突,故C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是在20世纪七十年达,故D项错误

12B

【解析】材料强调了社会进化学说之所以更受读者拥戴是由于它符合当时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即契合了社会变革的时代精神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科学理论不一定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选项A说法自身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社会进化论也未揭示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揭示了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是马克思主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3(1)作用: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国家来源:社会契约,国家归属:人民主权,国家运行机制:三权分立,国家职能: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9分)

(2)相同之处:反对专制;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8分)

原因:中世纪欧洲宗教神学阻碍社会发展,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学习西方转变国家观念,探索强国之路。(8分)

【解析】 第(1)问,“作用”,由材料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启蒙运动时期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都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得出否定神学国家观念阐释了新的国家观念如社会契约洛克强调人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否则人民将有权革命,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得出国家归属,即人民主权;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国家运行机制是三权分立;国家职能是保护人权;构建了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两类国家政体等

第(2)问,相同之处”,由材料一信息霍布斯认为人生是自私自利且充满恶意的,理性为人们提出一些简单可行的和平契约,每个人都同意把权力和力量转让给主权者,从而形成国家和材料二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人人有自由之权,国事决于公论。他更明确了君、臣、民三者的关系,君和臣都是为民办事者得出都反对专制;都主张实行代议制民主。不同之处”,由材料一信息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教会提出国家存在是因为人有原罪,国家是减轻原罪所必须的安排,国家是上帝的产物和材料二信息梁启超批判旧的国家观念,介绍西方新观念。他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得出欧洲的国家观念基于反教会神学,而中国维新时期的国家观念基于反对君主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原因”,结合各自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可

14示例:

论题:中西方传统节日是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产物,体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

阐述:中国传统节日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同时受宗法制度、儒家思想、地域风俗、民间信仰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家族观念和“忠”“孝”“仁”义”,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道。西方传统节日宗教色彩浓厚,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亲情的表达,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劳动的尊重。

【解析】本题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比较来看,不难发现,传统节日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相关。就中国传统节日来看,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注重家族观念和“忠”“孝”“仁”义,祈盼安定富足生活的美好愿望,充满了中国式的人情味道。而西方传统节日则宗教色彩浓厚,同时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特色,注重人性、亲情的表达,同时体现了对个体劳动的尊重。

15(1)措施:整顿地方吏治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禁止豪强转嫁租赋严惩不法宾客;支持地方官员打击不法豪强。(7分)

(2)作用:减轻了百姓负担;增加了政府收入;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保证了兵源;巩固了在北方的统治。(8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一“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抑强扶弱,明赏罚,百姓称之”“满宠依法治罪”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中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增加政府收入、稳定社会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16(1)特点: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化中国外敌侵略不断,内乱频繁,政局动荡); 历经多次政权更换(或:从晚清、北洋政府到国民政府); 在险恶的外交环境和复杂的外交斗争中,尽力维护国家利益。(6分)

(2)评价:顾维钧认为“人民外交”常常造成灾难性后果,群众性的“外交斗争”的确容易偏离理性,走向极端,来必能达到外交目标;但有时人民外交出于爱国热诚,表达国内民众呼声,如果弱国引导得当,可与政府外交相配合,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9分)

【解析】(1)从他的职业生涯时间段来看,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时间跨度非常广,经历了多个政权变更,而且大部分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外他从事的外交活动多半是出于不利条件下在如此复杂的外交斗争中,他依旧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利益,表现出杰出的外交才能和爱国主义精神

(2)群众组织起来大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外交施加压力,常常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可以看出顾维钧认为“人民外交”常常造成灾难性后果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出他的观点有—定道理,但不能完全否定人民外交的积极意义。我们不能否定五四运动的作用,也不能说一切的爱国运动都是成功的有意义的,要一分为二的来看待这件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bbf4f9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f.html

《高三历史晚测卷(第1周)答案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