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高考理综大纲

发布时间:2017-02-11 22:33: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修订原因】

选考模块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这一修订可以说是颠覆性的。

其中,删去选修2-2对考生影响并不大,因为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也涉猎较少。但将选修3-5列为必考,原来几乎打入“冷宫”的原子物理、动量和动能问题突然变为必考,确实让老师和考生措手不及。

从考纲修订上来看,这顺应了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一方面,考试范围增加了一本书,知识体系相对更完善;另一方面,选修3-5中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发展帮助很大,也更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

【命题预测】

相比选修3-3涉及固液气和热学,选修3-4涉及机械振动、机械波和光学,选修3-5无疑是难度最大的。如果在高考中,将动量与机械能或电磁感应结合,将很有可能成为物理学科的压轴题。

考生也不要过于担心。由于明年是考纲修订后的首轮高考,虽然选修3-5列为必考,但为保证各模块整体比重平衡,即使考查动量问题,也不会占过大比重。

【备考建议】

对考生来说,这一变化等于物理学科的复习备考中,所有考生都必须多学一册书的内容。在以往实际教学中,老师多将重点放在前两本书上,对选修3-5几乎没有涉猎。如今,在本就宝贵的复习进程中,额外增加一本书的学习量,对考生来说考验不小。

鉴于各学校已经开始一轮复习,不建议中途改上新增模块新课,新增模块教学可以放在原定一轮复习计划完成之后进行。之前未选学3-5模块的学校在进行3-5模块教学时,建议用时1学月以上,侧重动量问题的综合运用。

由于3-5模块从选考变成必考,已选学3-5模块的学校和考生也需加强动量结合电磁学知识综合类问题的复习,并适应动量类问题出现在试卷的不同位置。总之,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最好的状态迎考。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 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 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 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表2、表3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并且,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考虑到课程标准中物理知识的安排和高校录取新生的基本要求,考试大纲把考试内容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内容有5个模块,选考内容有2个模块,具体模块及内容见表1。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2个选考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必考和选考的内容范围及要求分别见表2和表3。考虑到大学理工类招生的基本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得削减每个模块内的具体考试内容。

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2和表3中用数字Ⅰ、Ⅱ标出。Ⅰ、Ⅱ的含义如下:

. 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修订原因】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是在“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选择“化学与技术”的考生比例很低。因为必修中的工艺流程跟选修2大同小异,只要学好必修的工艺流程,那么必修+选修230多分就到手了。

不过问题是,工艺流程太难了,连必修的部分都学不好,还有谁会错上加错难上加难去选选修2?所以去掉选修2很合理喽!所以此次化学考纲修订简单来说,就是把选修2去掉,只剩下选修3和选修5可以选考。

【命题预测】

从化学考纲修订内容看,最值得关注的是必答题的考查形式是否会有所改变。如,“化学与技术”模块的试题通常以工业流程图的形式进行考查,现在“化学与技术”模块删除后,在必答题中是否会出现以流程图为考查形式的试题,值得关注!

【备考建议】

复习方面,现在高三复习已经进行了一个月。对大部分考生来说第一轮复习就是要处理好选考问题,对复习模块内容有所倾向。

化学全国卷着重对基础及其应用的考查,复习时首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框架搞清楚,建立起系统性的认识,要重视实验,基本原理要掌握扎实。不能用题海来代替复习。

至于纠结于选3还是选5,建议基础扎实、水平较高的同学选修5冲击满分,水平稍弱、理综时间永远不够的同学选修3快速得分。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

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

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

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含义。

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

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以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焓变(ΔH)与反应热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等)

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OSiSCl等)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化学实验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设计实验方案;

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意选一个模块考试。

(一)物质结构与性质

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晶体结构与性质

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

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够正确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了解有机分子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2.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烷、烯、炔和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

2)掌握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烃类及衍生物的重要应用以及烃的衍生物合成方法。

4)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3.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

1)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组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了解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4.合成高分子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2)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含义。

3)了解合成高分子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以及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中的贡献。

【修订原因】

选修删除的内容中有植物的组织培养,其实在必修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但内容涉及的不是很多。选修教材中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所利用的植物材料体积小、抗性差,对无菌操作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一定的难度,具备条件的学校也很少。

选修3增加了“PCR”考点,这是基因工程的基础,就是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近年来高考命题所用材料信息往往紧跟时事热点,如近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的成就、流行病、生态环境变化等新闻事件。所以这样增加也是情理之中。

【命题趋势】

选修1增加了“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前者是个难点!肯定会考不同的计数方法的优缺点和比较,可能会出现计算题。后者应该是指土壤中目的菌的分离等,这个灵活度就比较高了。

更过分的是,选修3中的“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新增并强调了PCR技术!PCR技术可能被创编成背景知识新颖的题目,同时可能出现引物设计、PCR产物的相关计算等,可以稍作扩展练习。

【备考建议】

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注意回归教材,关注基础知识。尤其注意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不能停留在简单记忆上。注意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注意训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生物学观点的能力,这是难点和全国卷最看重的。

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

(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

(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 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a8c6b8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c.html

《2017年全国卷高考理综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