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文、政论文、评论文

发布时间:2013-03-19 01:12: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策论文、政论文和评论文(评析文)

策论文、政论文和评论文是申论文章的三种类型,因此都是“官样”议论文,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的逻辑、流畅而规范的表达。策论文和政论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策论重点是写对策,而政论重点是分析原因、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等问题评论重点是分析观点,详细内容在分析问题的套路中已经作出阐发,这里不再赘述。下面是两篇范文,也是2008年陕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第三题的参考答案,都是围绕“潜规则”的主题展开的,分别是政论文和策论文。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收获。

政论范文:

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

1开头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肌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意义深远。

2-4原因

“潜规划”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公平、秩序和法治。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或服务的个别市场主体,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上,而是“走捷径”,通过金钱或提供其他利益的方式,打通关节,从而使自己的利益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得到实现。这不仅践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公平、法治的“品质”,更为严重的是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交易的秩序,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合理的竞争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市场的基本情况,企业将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进行相应的生产,并通过公平竞争,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但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不仅不能使市场准确地发出“信号”,而且经常“反映”出一些“假象”,使得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晴雨表”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势必扰乱正常的生产秩序,阻碍生产发展。可以这样讲,不从根本上破除“潜规则”,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建立起来。

“潜规则”是诱发权钱交易、滋生腐败的温床。 “潜规则”的一方如果是不法经营者,另一方往往是政府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潜规则”的通常模式是:公权力与不法经营者相互勾结,公权力“寻租”,不法经营者“买租”,二者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利益均沾,但牺牲的往往是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在已经查处的许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和经济犯罪案件中,很多涉案人都与“潜规则”脱不了干系。原本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经营活动,由于“潜规则”的存在,使得企业经营人员、采购人员、供销人员、公关人员,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工作和职务上的便利,“官商勾结”,假公济私,不惜一切手段,不计一切后果,唯利是图,暗箱操作,搞不正当交易,得实惠、捞好处,使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变为行贿受贿、人情世故和关系网的恶性较量。如此,势必滋生腐败歪风。

“潜规则”败坏了社会道德,毒化社会风气。“潜规则”为法律所不容,自然为道德所不允。在“潜规则”的作用下,在市场上博弈的不是质量、效率、技术和服务,而是看“规则”运用得如何。如此,导致的将是物价虚高,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损;假冒伪劣商品盛行,消费者受害;少数人因得利一夜暴富,贫富差距加大,人们仇富、仇官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道德,也将使公平、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保障和实现。长此以往,人们必将对道德评判标准发生怀疑,对公平价值理念的认识发生错位,歪风邪气将盛行于社会。“潜规则”不除,不仅社会难得和谐,社会稳定的大局恐怕也难以保障。

5结尾

破除“潜规则”,刻不容缓!2006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指出:“要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坚决纠正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这是向“潜规则”吹响的开战号角,我们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采取行动,展开一场围剿“潜规则”的攻坚战。

策论范文:

破除“潜规则”

1开头

当前在不少地方、行业、部门和人际交往中,一些人遇事不是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办,总是在这些显规则之外寻求潜规则。诸如,进药得“回扣”、审批得“红包”、贷款得“分成”等等。所谓“潜规则”,相对于显规则而言,大致有隐蔽性、违规性和功利性三个特点。“潜规则”的蔓延,危害了社会肌体的健康,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维护显规则权威,破除潜规则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2原因

“潜规则”流行,贻害无穷。首先,它严重危害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相应的制度、秩序基础上的,社会公正要靠制度、秩序来维持。而“潜规则”洽恰破坏制度、扰乱秩序,严重败坏党风政风民风,诱发消极腐败现象,侵蚀社会肌体。其次,它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近年来,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劳动安全、坑农害农、违法违规征收征用土地、教育乱收费、破坏环境资源等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部门和行业不是按显规则办事,而是按“潜规则”乱作为。再次,它严重妨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的正常运行。潜规则是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恶手,扰乱市场秩序,导致不正当竞争,引发权力“寻租”行为,扭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过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坚决破除形形色色的“潜规则”。

45对策

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对领导干部来说,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带头树正气,自觉抵制包括“潜规则”在内的各种不良风气。特别是要加强遵纪守法的教育,坚决按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办事,守规矩,讲政策,不给“潜规则”留下可乘之机。

其次要切实建立健全制度。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就是显规则,它与“潜规则”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潜规则泛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的缺失或者失灵。因此,破除“潜规则”,不仅要加强思想教育,更要从制度上着手。要不断建立健全针对“潜规则”的制度体系,“潜规则”在哪里出现、在哪里盛行,就要对症下药、针锋相对,设立相应的制度规定,从源头上堵塞“潜规则”的黑洞。“潜规则”的要害是“潜”和“暗”,最怕“阳光”和曝光,所以,破除“潜规则”,要支持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听证会制度等各项公开办事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知情是监督的前提,人民群众享有监督权,就意味着他们同时享有知情权。越是容易出现“潜规则”的地方,越应该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在有关财务、干部选拔任用、公共事务管理、审批、决策等方面,更有必要公开透明。有实实在在的公开监督,就能不断减少和破除“潜规则”。

6结尾

总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和抓手,切实破除行业“潜规则”,对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真正实现“四保”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评论文(评析文)范文

正心诚意而后可为天下师

1开头

  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代表者,是国家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理应成为社会的表率。然而,现实中由于权力制约和自律的双双缺失,公务员滥权侵权、失职渎职和遇事推卸责任的情况十分普遍,已成为令百姓深为不满的严重问题,发展下去后果堪忧。



  2原因

广州市国土局简文豪局长主动接待来访群众,并就本部门工作人员失职与服务不周问题向群众深深鞠躬致歉,与有些部门领导的麻木不仁形成了鲜明对照,显得弥足珍贵。其实,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政权民授的事实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包含着政府对人民的承诺:一切为了人民利益,一切对人民负责。正确履行职责,在出现失误时检讨和承认错误,并向人民道歉,本来就是政府应当承担的道义责任。政府在行使权力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承诺,履行责任,接受人民的监督,只有这样权力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各项施政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也才能提高政府自身的公信力,不断取得人民的信任。



  34评论

在我国古代良好的政治传统中,有欲治其国者,必先修其身、正其心、诚其意的训诲。执政者要达到天下大治,必须完善自身的政治道德,尽好应尽的责任,垂范于公众。因此,必须加强公务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为国家、人民利益服务的责任意识,从思想根源上,端端正正地行使权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期待。这是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内在推动力量,也是消除职务犯罪及腐败现象、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的根本前提。



  在责任意识唤醒与强化的同时,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自觉,必须完善行政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督促政府履行责任,保证权力规范运行。为此,必须深入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当务之急是完善行政责任体系和行政问责制度。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办法、措施、制度,确保有责必问、有错必究、错而必改、改而见效。对属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要认真检讨责任,进行问责追究,并公开向公众道歉,把政府为民用权的诚意体现到实处。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和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并向社会公开权力清单,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引入对政府的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促进政府决策和施政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党风廉政建设。要健全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法治、制度体系,坚持从严治官,严厉打击职务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处罚,为公务员队伍、为社会树立正确的示范。



  5结尾

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政府自身建设的完善,正心诚意而后可为天下师的古训一定能够实现,政府和公务员也一定会更加赢得人民的信任。



评论文(评析文)范文

谈从又快又好又好又快

1开头

近年来,我国的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势头进一步趋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但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在十一五开局的一段时间里,单位GDP能源消耗不降反升;经济的黄金发展期与能源、资源、环境制约等方面的矛盾凸显期交织,愈益影响全局、制约长远。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在工作中和总体发展要求上更加鲜明地强调:要又好又快,把放在首要的、决定性的位置,以来统领,坚持中求

23原因

从理论上分析,只有质量好、效益高、消耗低、环保优的发展,才能使具有值得追求的实质意义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正面效应;反之,不好的快速发展,则是一种资源的低效配置甚至错误配置,会加大浪费而得不偿失,难以为继,应当努力避免。在发展中以来统领,是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优化配置的题中应有之义。

从现实工作上考虑,长期以来把置于之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惯性很大,不易扭转。只有在指导思想上把摆在的前面,使服从于中求,才能有效遏制单纯追求GDP增长的偏颇,真正做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之间的矛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4评论

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对此,我们必须具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理解,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把思想统一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上来,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5结尾

在我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十一五时期,应该而且必须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上,更加明确地、坚定地强调又好又快,以统领。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形成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现实需要。

【评论文辨别练习题】

新生代农民工何去何从

近年来,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话题很热,相关改革却停滞不前,究其原因在于户籍牵涉的社会管理功能复杂、成本高昂,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户籍制度,成了当前横亘在农民工面前最坚硬的一道制度壁垒。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初步在观念上切断自己和农村的联系,为了一个身份和归宿,他们注定要向取得城市户籍、融入城市的目标不断抗争。

作为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而又对经济与社会稳定具有深层次影响的固有群体,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以下六大问题: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二、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关键性问题;三、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四、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五、对精神、情感的强烈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是困扰他们的首要心理问题;六、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新生代民工本身存在的问题可以看清其在新时期的新特征。曾几何时,农民工就是一副吃苦耐劳、逆来顺受的形象,他们似乎满足于做中国制造这部大机器上最忠实最可靠的螺丝钉,不管劳动多辛苦待遇多低下,只要有钱拿回家养活一家老小,就能继续忍下去。然而今天的新生代农民工不这么想,也不这么做了。

高涨的权利意识,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新人”的鲜明特征。他们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主动参与政治表达和社会管理,在城市里以主人翁的姿态进行活动。他们不再逆来顺受的群体特征,使许多人担忧其成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但对一个主动寻求向上流动的社会群体,正确的做法是用前瞻的视野评判他们的未来,用平等的眼光去理解他们的要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促使他们早日融入城市社会。

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正是在新的经济格局与旧有户籍制度对冲影响而生,所以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分析深层次成因,由四方面入手,切实解决问题:一、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之中;二、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三、还需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四、继而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明天也正是我们共同的明天。关怀农民工二代,使他们成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的平等一员,是弥合社会鸿沟,消除身份、贫富差距,共创和谐未来的应有之举。

【点评】

文章以论为主,以策为辅,是典型的评论文章。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权利等问题的思考,论出了当前解决现存问题的入手之策。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文首一上来即揭示了现存的矛盾:一方面是户籍制度改革前行受阻的现状,另一方面是新生代农民工为获得城市户籍的不断抗争;

第2、三段为第二部分,对农二代所面临的生存问题高度概括;

第四段为第三部分,分析了现阶段出现的农二代问题的成因,阐述解决农二代生存问题的必要性;

第五段为第四部分,为对策部分,论出应由纳入发展规划等四个方面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末段为第五部分,言明了为农二代解决出路的意义,以积极倡议收篇。

文章整体结构完整,有一定层次条理,段落间衔接自然,了无拼凑痕迹,语言比较流畅。在对农民工特征的分析中准确、到位,展现了具有深度的思考。对策部分也论述得精炼有力,从地方预算、户籍制度、权益保护、人文关怀等角度给出解决办法,在同类文章的写作中具有示范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8dd8c44767f5acfa1c7cdd3.html

《!!!策论文、政论文、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