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中的意象类型初探

发布时间:2010-05-17 07:23: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类型初探!金银润(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冈!"#$$$)摘要:辛弃疾词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意象。本文从意象的文学表现方法角度将辛词意象划分为描述类、比兴类、夸张类、诙谐类、虚拟类、比拟类和双关类等七种,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关键词:辛词;意象;类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对于宋词的意象类型,有的学者将其分为闺房乡户和青楼酒馆意象、文人生活与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自然山水意象、社会生活相关的意象、军事类意象等[*](.*,*+*,&)。这是从意象的来源角度来划分的,本文拟从意象的文学表现方法层面将辛词意象分为以下七种类型,以求进一步从不同角度对辛词意象作更深入的研究。第一类:描述类意象。它通常是运用叙述和描绘手法展现出来的一种意象。辛弃疾在继承古代诗词中描述类意象的基础上,在他的词中极大地发展了描述的技巧与方法,他的描述清新、活泼、自然、富有生气。清代沈谦说过:“白描不可近俗,修饰不得太文。生香真色,在离即之间。不特难知,亦难言。”[&]而辛弃疾无疑是做到了这一点的。如《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中,他运用形象生动而自然的描述手法将“檐”、“草”、“发”、“翁媪”、“大儿”、“中儿”、“小儿”等一系列意象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描绘的意象个个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而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该词无疑是其描述类意象的代表作。第二类:比兴类意象。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比兴类意象就是比喻类意象和起兴类意象的总称。刘勰说过:“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也就是说:“比”是比附事理,“兴”是引发感情。比附事理的要按照同类事物来比较,引发感情的要依据事物细微的内涵来寄托含义。此类意象在辛词中展示了很高的艺术魅力。比喻类意象细分起来,又可分为明喻类、暗喻类、借喻类等几类意象。限于篇幅,本文只介绍借喻类意象。借喻类意象是用借喻的方法所创造出来的意象,其本体意象与喻体意象之间有某种相似之处,但不用本体意象,也不用喻词。如《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九婉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空瑟泠泠千古调,珠丝弦断知音少。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此词中“芳、“兰”两个意象借喻词人志行高洁,这是借用了屈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意义;“空谷”则是借喻自己倍受排挤,幽居深谷;“空瑟”是借喻自己抗金收复失地的抱负难为当权者接受,而感到冷落寂寞;而“芳草”直接继承了《离骚》中的比兴意义,借喻自己的理想。借喻类意象贯穿全篇,是一首典型的借喻类意象词。起兴类意象是在词中起一种烘染寄托作用的意象。清代周济说过:“夫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一物一事,引而伸之,触类多通。”[!]而辛弃疾在运用这种手法时往往能达到妙笔生花、不露声色、水到渠成、炉火纯青的境界,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比如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的“风雨”、“春”这一组起兴意象,既写自己身世像风雨一样飘泊不定,好景不再有,同时又寄托着作者对国势日衰的感伤。以下写惜春、留春、怨春,写“春”的意象,仍然是承接上文而来,寄托作者对国势渐衰的怨愤,对自己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渴求,对芳华不再的惋惜。下片写“蛾眉曾有人妒”,其中“娥眉”意象表面上是写陈皇后的失宠,而实则寄托着作者自己为主和派所不容,受朝廷主和势力排挤打击但又无处可诉的悲愤与痛苦。同时,也寄托着对朝廷中卑鄙・-&・!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金银润(*/’#—),男,湖北鄂州人,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第*’卷第,期&$$!年*&月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234561789:;<3=133<>?14@<4A 1?;D 54@E 1A 956E A 9<4A <>)F 16(*’G 1(,H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c1332ded630b1c59eeb52f.html

《辛弃疾词中的意象类型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