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下答案2020

发布时间:2020-04-17 07:13: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下答案2020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废除州治,改闽州为建安郡,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唐

  太宗继位后,对州、县大加并省,并依据山河形势、地理区域分全国为十道。福建属岭南道,下辖丰州(治所在今泉州)、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

  武德五年(622年),于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并分南安地复置莆田县,属丰州。丰州下领南安、莆田、龙溪三县。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消,南安、莆田、龙溪三县并入泉州(治所在今福州)。

  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三县仍属泉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9aec326e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a.html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下答案20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