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散文选读

发布时间:2020-07-24 00:18: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宋散文选读 第三单元

学习指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作者简介

王维 (701-761),字摩诘 ,唐代诗人 ,精通书画音乐。 安史之乱前 ,官至给事中。 安史之乱中被俘 被迫做伪官。乱平 ,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 ,以尚书右丞终 ,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中 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 ,《山居秋暝》 ,《辋川集》

20 ,《过香积寺》等。王维的诗和散文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 ,极富诗情画意历

代传诵不衰。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 ,苏东坡曾说 : “味摩洁之诗 ,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中有诗。 ”散文清幽隽永 ,极富诗情画意 , 也很有特色。

2、基本解读

王维于天宝三载( 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 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 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 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 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 辋川别业 傍山临水, 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 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 ”,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 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 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可分为三段。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第 1 段概述自

己出游的经历。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 准备应试, 不便相扰,所以只好独自入山游玩。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在一起吃过斋饭 后,便踏上旅途了。 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 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的 寂寥心情。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2 段写旅途的经历。 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 这使他很兴奋! 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 比较详细地记叙、 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 已经是明朗的 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山上的灯火, 透过树林明灭可见。 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 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 伏,一并作响。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切实的所 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下面写到中途休 息时, 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他回想 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3 段, 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 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

川春日景色之美。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 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 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 绿草地被露水润湿, 山鸡在麦田里啼叫。 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作者说:这 样美丽、 迷人季节的到来, 已为时不远了! 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 有极强的吸引力的。 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 这里 的春天太有趣了, 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 在这一段里, 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 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3、思考探究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明确:

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 其所叙之事、 所写之景、 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 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 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 来吸引、 说服对 方。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 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像第 1 段记

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 2 段对往昔的回忆, 第 3 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 总是在不断地向裴 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2)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明确:

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 饬中又多变化。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 书亦如诗。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明确:

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 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 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 向 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 生趣盎然, 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 的欣赏, 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 同时也暗含对朋友的邀请。 要注意的是本文写景特别富有 生活情趣, 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中、 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 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维不愿独享 “终南美景 ”,而热情邀请裴迪同游,这它们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第一段:写独游的索然无味。

第二段:往昔携手赋诗,快乐同游。

第三段:热情邀请 ——“倘能与我同游乎? ”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款款深情。

7)本文议论抒情的句子与描绘美景的句子在句式上有何不同,说说这样的句式在此文 中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

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写景多用四言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抒 情议论,多用散句,信笔抒写,或直抒胸臆,或点明主旨,轻灵自由。全文整散结合,句式 灵活,读来活泼明快,于清词俪句中现故山美景,于长短变化中表厚意深情。

与尹师鲁第一书》

1、作者简介

欧阳修( 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修幼年丧 父,家贫好学。 天圣八年 ( 1030)进士及第,为西京 (今河南洛阳) 留守推官。 在西京三年, 与钱惟演、梅尧臣、苏舜钦等诗酒唱和,遂以文章名天下。景祐元年( 1034)召试学士院,

授宣德郎。三年,以直言为范仲淹辩护,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中,以右正言知 制诰,参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推行的 “新政 ”。“新政 ”失败后,外任。至和元年( 1054), 召还与宋祁同修《唐书》。累迁礼部侍郎、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 1071)六月,

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次年卒,年六十六,谥文忠。 《宋史》有传。对宋初以来靡丽的 文风提出批评, 主张文章应 “明道 ”、“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 为北宋文坛领袖。 著作颇丰, 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其诗文杂著合为《欧阳文忠公文集》一百五十三卷。

2、基本解读

本文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 (1036) 秋。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 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这封信是到夷 陵县后写的。

前半部分(14,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 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

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 (58,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 一是不后悔自己 “极愤而切责 ”的行为, 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 “戚戚怨嗟 ”,也不 “傲逸 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 ,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 ,不以迁谪之情萦怀。在贬所

勤官慎职 ,不作穷愁的文字 ,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 全文行文朴实 ,如同叙家常一般 ,充满着温馨 和理解 ,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 ,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文章还表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

一是表现为对贬官的态度。 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 他认为

“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此皆不知修心也。 ”而好友说的 “非忘亲 ”也是不了解他 的内心,他的内心是 “得罪虽死,不为忘亲 ”,虽被贬官,也须 “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 ”, 且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 “被贬者 ”, “傲逸狂醉,自言我为大不为小 ”,他自己已 严格要求自己, “至今不曾饮酒 ”,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不要像 “前世有名人 那样, “当论事时,感激不避诛死;真若知义者,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 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 ”,他勉励朋友 “慎勿作戚戚之文 ”,要振作精神, “到县后勤官, 以惩洛中时懒慢 ”。文中的这一系列表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概,凝成一股气韵萦绕于字 里行间,这正是作者高尚的精神境界所至。

二是表现为对友情的珍重。 作者于信的开头几段详尽地叙述了自己关切、 思念师鲁的心情, 他对未能如约相送而遗憾; 行程中没有寄信之处不能与师鲁通信而牵挂; 本人到荆南后又急 于打听师鲁任所郢州的情况;他迫不及待地要 “问候”师鲁,打听对方 “别后安否?及家人处

之如何,莫苦相尤否?六郎旧疾平否? ”这些看似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却表现了作者对挚友 的生活的关怀,反复的慰藉,细腻、亲切,充满了人情味。

文中不见欧阳修一贯的豪壮磅礴的气势, 不见了大开大合的曲折, 而代之以反复亲切的慰 藉、叮咛,细腻入微的表白、鼓励。作者在文中共用了 12 个“也 ”字,使行文非常自然、平

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作者的措辞也非常注意亲 切平易,选用了不少日常生活用词,如白头奴、家兄、家人、老母、米、面、鱼、梨栗、桔 柚、大笋、 灶门老婢等, 这些词语浅白、 通俗,可想见作者在写此信时其神态是那么的松弛、 自然。 另外,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 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 然。

与微之书》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杜甫之后的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 府运动的倡导者, 强调诗歌讽喻社会现实的作用, 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作品。 唐宪宗元和 十年, 白居易上书言事, 得罪权贵, 被贬为江州司马, 被贬的第二年写下著名的 《琵琶行》 第三年,给好友元稹写下了这封信,叙述了他在九江的生活,抒发了离别思念之情。

2、基本解读

《与微之书》 出自于唐代名诗人白居易之手,是典型的书信体, 己的关心,抒发了作者珍惜友情的思想感情。

本文最后一段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如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 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 尘念,此际暂生。“……,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 ”说明了作

者虽然以一种平和淡然的心态面对人生, 但仍然怀念天各一方的朋友, 字里行间抱有深深的 哀伤之情。用 “哀鸣啾啾、晓灯 ”来抒发哀愁万重,思念绵绵的情感。

可见本文主要运用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次要运用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

寄欧阳舍人书》

1、作者简介

曾巩 (10191083,字子固, 建昌南丰 今江西南丰 人。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 进士。 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越州通判,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地知州, 后任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在任地方官时,他了解人民疾苦,颇有政绩。他自称 “迂阔”,儒 学正统气味较重,所以其文被认为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 ”(《宋史 曾巩传》。实际

上他既缺乏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批判态度,又很少有韩愈那种正视现实、敢鸣不平的精神, 因此他的作品一般以 “古雅”或“平正”见称, 而缺少新鲜感或现实感。 其艺术风格介于欧阳修 与王安石之间,尤其同欧阳修比较相近。《宋史 曾巩传》说他的文章 纡徐而不烦,简奥而 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评价大致允当。

2、基本解读

宋仁宗庆历四年( 1042)夏,曾巩奉父亲之命,写信请他的恩师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 尧撰写墓碑铭。庆历六年秋,曾巩收到了欧阳修写好的 《尚书户部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 铭》。次年,为了向欧阳修致谢曾巩写了此文,时年 29 岁。

曾巩的书信,委曲周详,思致明晰。 《寄欧阳舍人书》是他收到欧阳修的信及为他祖父写

的墓道碑铭后写的致谢信,行文纡徐百折,感慨呜咽,而又不失从容雅致。

充份表现出曾巩文章纡徐、 简奥的特色。沈德潜评此文: 不使人览而易尽。 ” 古文观止编者吴楚材亦评本文为 “在

能力训练】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骇

事必躬亲

义愤填膺

有志者事竟成

B、缉捕

声名雀起

沁人心脾

事实胜于雄辩

C、枕籍

意气风发

鞭辟入理

多行不义必自毙

D、清澈

坐收渔利

火中取粟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山殊可过。

B •足下方温经。

C•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

D •轻鲦出水,白鸥矫翼。

4、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是(



5、下列加粗字的含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始觉身 是 县令矣

B 、然师鲁又云 暗于朋友

C 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D 俟到夷陵写去

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故山殊可 过

A .孤之过也 B.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C .一日,大母 过 余曰 D .是谁之 过 与?

7、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 B •此时独坐,僮仆 静默。

C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 D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8、 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与山僧饭讫 而 去 冰,水为之, 而寒于水

B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 .然是中有深趣矣!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D .斯之不远 岂能以此不急 之务相邀

9、 下列 “使 ”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1 约使人如河上 ②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3 使知事有当然而不得避尔 ④使有而一人就之

⑤以祈请使诣北 ⑥使北营,留北关外

⑦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⑧人皆得以隶使之

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⑩使六国各爱其人

A、①②③⑦⑨⑩/④⑥/⑤⑧ B、①⑦/②③⑨/④⑩///



10 、下列各句中 “因”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 B.昨日因参转运

C.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 D因无景观,不曾至

二、课内阅读

(一)

阅读《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部分,回答 1113 题。

北涉玄灞,清月映廓。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 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 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山中,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 轻鯈出水, 白鸥矫翼; 露湿青皋, 麦陇朝雊。 斯之不远, 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11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A.北涉玄灞 B.与月上下

C与山僧饭讫而去 D.步仄径,临清流也

12、解释加粗词语的含义。

1 多思曩 昔

2 无 忽

3 白鸥 矫翼

4 故山殊可 过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1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2 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二)

某顿首,师鲁十二兄书记。前在京师相别时,约使人如河上,既受命,便遣白头奴出城, 而还言不见舟矣。其夕,及得师鲁手简,乃知留船以待,怪不如约,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临行,台吏催苛百端, 不比催师鲁人长者有礼, 使人惶迫不知所为。 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 师,但深托君贶因书道修意以西。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沿汴绝淮, 泛大江,凡五千里,用一百一十程,才至荆南。在路无附书处,不知君贶曾作书道修意否? 及来此,问荆人,云去郢止两程,方喜得作书以奉问。又见家兄,言有人见师鲁过襄州,计 今在郢久矣。师鲁欢戚不问可知,所渴欲问者,别后安否?及家人处之如何,莫苦相尤否? 六郎旧疾平否?

修行虽久,然江湖皆昔所游,往往有亲旧留连,又不遇恶风水,老母用术者言,果以此行 为幸。又闻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皆可饮食,益 相喜贺。昨日因参转运,作庭趋,始觉身是县令矣,其余皆如昔时。

14、下列 “相”字与例句中 “相 ”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例句:莫苦相尤否?

A、杂然相许 B、前在京师相别时 C相师成风 D、益相喜贺

15 、下列加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约使人如河上 女口 :如果 B.便遣白头奴出城 遣:派遣

C. 及得鲁手 简 简:信 D. 怪不如约 怪:责怪

16、下列 “见 ”字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 ②见其二子焉

3 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 未得与项羽相见 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 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⑨吾未见其明也 ⑩图穷而匕首见

A、①④/②③⑧/⑤⑨/⑥⑦/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⑨⑩

C、①④//③⑧//⑥⑦//D、①④/②③/⑤⑨/⑥⑦/⑧⑩

17 、对本段文字内容和语言特色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行文非常自然、平易,语气格外舒缓从容,拉家常,叙衷肠,直抒胸臆,委婉动听。

B 、本文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 老朋友的挂念。

C、作者在信中对尹师鲁袒露了自己对被贬官一事的态度,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 朝廷重用奸臣的不满。

D 、作者多用松弛自由的散句,便于明白流畅地表情达意,也增添了行文的平易自然。

三、拓展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

吴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 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8、 文章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19、 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 的特点。

20、 写山奇,分别从 觉和 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

21 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2、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二)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 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

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

②于是,

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 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

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说, 而所谓家书其实只是例行公事地报平安而已。 父亲却认真得很, 不但对我每次报平安的信仔细答复, 隔一段时间, 还会主动给我写信。 父亲的信很短, 一般 不超过一页纸,有时只有三五句话,无非是告诉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学会照顾自己等等。

4 父亲的信是很随意和马虎的,有时写信的纸好像是随手捡来的,正面还有无关的字迹, 反面才载有几句嘱托。 而且家中好像也没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笔了, 父亲能找到什么样的就用

什么样的,所以给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笔迹。我曾提醒父亲不要用红色笔写信,但父亲

固”依旧。战友们读到家书的时候,往往都是激动异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而我读父亲的

信却很少有这种感觉。 父亲像在无意中写了这些信, 从信中我似乎读不到家的温馨, 也读不 出家里人是否对我有想念 的来信,像读一些与我无关的语句,然

后收起来,留意一下这是父亲的第几封信。

5 探家的时候,我开玩笑般对母亲提起父亲的信, 想让母亲告诉父亲, 如果没事就不必经

常写信了。在我看来,父亲那些没有多少意义的信是不值那几角邮费的。 而母亲的回答却出

乎我的预料: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 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像把我丢了一样?我不禁一怔,一种不可名状的东西在心中升起。

6 偶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 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 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 而且都

写上了我的名字。我随手把信封一字排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线。 此时此刻,我不由泪流满

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风筝, 或许永远没有回归的那一天; 而父亲却在用信拉起一根长长的线,

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处飞翔啊!

7 到部队后,

(选自《时文阅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2月版)

23、 到部队后”,我”会怎样做?请发挥想象, 用一两句叙述性语言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得超过50字)

24、 本文第3节写父亲来信 认真得很”,而第4节却说父亲的信 很随意和马虎”,这是否 矛盾?为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254节划线句子中的 像”字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请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D (猥 we ,舂 ch o n

2 A B、雀一一鹊,C、籍一一藉,D、粟一一栗,驰一一弛)

3 B A、很,十分;C、稀疏的;D、举,张开)

4 C (只是,仅仅)

5 B (不了解)

6 B (拜访。AD过错;C、经过)

7C (敬词,相当于 您”。A、气侯/经济繁荣、兴旺,景象、景致; B、入睡/不出声,保

持安静,恭敬庄严地肃立,多表示哀悼; D、天机/上天的机密,泛指秘密)

8C (转折连词,然而,但是。 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B、介词,用/介词, 表原因;D、主谓之间,助词,不译/助词,的)

9 B (①⑦派遣。②③⑨让,使得。④⑩假使,假如。连词。⑤使者。⑥出使。⑧使唤, 使用。)

10 A (趁。其余译为因为”

二、课内阅读

(一)

11 A

12 ①昔:过去,从前;②忽:忽略,忘记;③矫:举;④过:过访,游览

13 ①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②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邀请你呢?

(二)

14 C (互相。ABD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

15 A (到……去)

16C (看见①④/会见⑤/显露,出现⑩/推荐,介绍②/表被动③⑧/用在动词前, 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⑥⑦ /发现⑨)

17 C (怀才不遇的说法显得牵强,依据不够)

三、拓展阅读

(一)

18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19 清 急

20 视 听 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

21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2 、先总后分

(二)

23、①我也买了许多信封,写上父亲的名字。②我将会经常给父亲写信, ③告诉他我在部

队的一切都好(或答 “我也像父亲那样 ……)

24、不矛盾。写父亲“认真得很 ”,是从父亲来信的 “仔细答复 ”和及时、主动的角度来说的; 写父亲 “随意马虎 ”,是从父亲来信的信纸和笔迹来说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25、“你爸写这些都成习惯了, 到时候如果不给你写信, 他就觉得像把你丢了一样。 ”或 “偶 然翻看父亲专用的那个抽屉, 意外地发现一沓信封, 每个信封都贴好了邮票, 而且都写上了 我的名字。 ”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77cb0f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9.html

《唐宋散文选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