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滥竽充数
一、教材简析:
我做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版块的第二篇课文《滥竽充数》。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介绍了南郭先生了解到齐宣王听吹竽时爱讲排场,虽然自己不会吹,却混迹于其中,获得丰厚报酬而没被发现。但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由于没有真才实学,只得偷偷地逃走了。滥竽充数中滥:与真实不符,失实的,假的。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选编此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没有真才实学的害处,教育学生学习要扎扎实实,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要在生活中锻炼自已识别真假事物的能力。二、理念支撑:
课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学什么要依纲扣本。寓言故事这个板块的内容与其他板块的联系并不是很大,但在培养学生识字写字和阅读能力上是不断延续和深入的。这个板块也不同于汉字家园在每册教材中

都设置的,记得在三年级下册的第五板块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寓言故事,分别是《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惊弓之鸟》三篇课文。当时只是要求学生了解寓言与寓意,初步感悟寓言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本册教材对这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是抓住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从而感知其中蕴涵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实现自我教育。很明显这里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扩大了训练的范围。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初读课文,了解
课文大意。
2、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没有真
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3、能创造性表达,合理想象南郭先生逃跑后的情景。教学重点:抓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有真才实学,蒙混凑数是不行的道理。
教学难点:抓描写人物的关键词句,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体悟人物形象。

三、方法策略: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培育一指导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做的,这一理解一运用恰恰是学生要做的。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要想让他们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把死板的文字激活,让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此,在本次教学中,学生通过看说、读、悟、练的方式学习;教师则通过展示、引导、链接、多媒体辅助等方式进行教学。四、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独特魅力,促进其阅读兴趣,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一)、创设情境,激趣引题
崔峦教授认为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能拥有扎实的语文功底。新课伊始,我运用课件展示学生接触过的寓言故事的插图,引导学生猜成

语,积累词汇,继而引出课题——《滥竽充数》(和学生一起书写课题)揭题同时,引导理解的意思,认读了解竽是古代一种乐器。(关于单字的意思学生说得对错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阅读理解的基础。本篇课文短小,大部分学生都能借助认字表的读音,把课文读通,但仍会有少数学生在朗读方面出现问题,我们的教学面向的是全体,基于这样的猜测与考虑,在让学生第一次朗读结束后,我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滥竽、腮帮、竽眼儿、齐湣王、南郭先生、装腔作势、混过等词。为学生的再次复读扫清障碍。然后,通过自由读、展示读达到正确、流畅,使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三次读文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这则寓言故事中,没有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没有人物的心理描写,有的是故事的场面描写和人物的动作描写,人物的动作的能反映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因此,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在抓重点词句感悟的同时,还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感

知其心理变化,进行想象表达,更好地学习课文,理解成语的意思,受到有真才实学的教育。具体做法:
1、请学生带着三个问细致读文,边读边标画;问题一: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问题二: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而又不被发现?
问题三: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2、学生汇报:
解决第一个问题,要使学生弄清南郭先生能得以滥竽充数的原因,明白齐宣王是一个爱讲排场的人,正因为他爱讲排场,每次听吹竽必三百人,才给南郭先生提供了可乘之机。
解决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品词析句,体会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陋嘴脸,使学生明白,他是一个不懂装懂、不会充会、不学无术,只会投机取巧,靠欺骗混饭吃的人。

解决第三个问题,使学生懂得的结果只能,因为他没有了的机会,同时让学生了解齐湣王与父亲的不同,他更善于用人。
三个问题解决完毕,再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的意思,感悟寓意可谓水到渠成。(四)、联系实际,巧运用
理解了才能恰当运用,运用才会加深理解,(在学生理解了滥竽充数的第一种比喻意后,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了解它的另外两个比喻意)我是这样引导的: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由比喻人的不会装会、不懂装懂到比喻物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再后来又比喻人的自谦。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滥竽充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吧。课件出示滥竽充数的三种比喻义,在出示相应的句子,请学生填空。在指名读、说比喻义的同时,我想学生们也找到了滥竽充数的生活落脚点,在他们心中也会勾起一件件听到的或是看到的滥竽充数的往事,也会不由自主的想倾诉自己心中的事。这也正是我们课堂所追求的,听到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
(五)、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创造性表达,南郭先生逃走以后——是学生对滥竽充数理解和认识的又一个提升。2、课外阅读:寓言故事《鱼目混珠》。
之所以选择这篇文章作为拓展阅读,就是在实学语文用语文的理念,也是在实践崔峦教授的读思议练重实践,为学生的能力提高和人格发展奠基。整堂课的设计我总是在追寻着让学生读好书、做好人的生命体验的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f506cca1c7aa00b52acb8b.html

《8.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