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发布时间:2020-05-26 12:0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叙事美学》读书报告: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文学迷信,我以此称谓那些以忘记语言是文学的条件为通病的种种信条。被抽去精髓的生灵——所谓人物的生命和心理,即属此列。

——P•瓦莱里《原貌》

谈到小说,我们并不陌生,她是我们精神生活的养料,而我们对小说的理解仅停留于比较轻松的感悟方式,缺少理性的内在力量。感悟往往被小说众多的现象所阻挡,从而使我们局限与情节甚至故事当中,这就导致最为优秀的文本,往往都被阅读降格,成为仅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好奇心的通俗读物。董学文等编著的《文学原理》中有一句对小说人物作出精辟的定位:在小说中,人物是灵魂,只有扣紧灵魂才能制服小说庞大有力的文本,产生更为有效的解读。把握住人物,小说复杂的语境、结构和作为对象的丰富的生活内容就开始变得清晰……”。当然,小说中的人物是复杂的,主要由主人公和配角所构成。

随着人们对小说愈来愈深入的探讨,逐渐形成了一门以解读小说为主的理论学科——叙述学。荷兰著名的文学博士给叙述学下了一个定义,他说:叙述学(narratology)是关于叙述、叙述本文、形象、事象、事件以及讲述故事的文化产品的理论。而由王泰来等编译的《叙事美学》刚好是这门学科形成初期的作品。这本书的各篇主要是从语言学和符号学来对叙事作品作出精当的分析。由此,我门课不可以从另一角度来分析呢?这样我便抽出人物这一范畴且主要从中国古典美学来简单的阐明我个人的观点。人物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在文本中扮演什么角色?

一、人物的概念

无论我们研究什么事物,首先就要从它的概念入手。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中的人物是非常庞杂的,就拿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来说,《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 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而民国初年兰上星白编了一部《红楼梦人物谱》共收七百二十一人。一部书竟容纳如此庞大的人物,这不能不让我们叹为观止,也许把莎士比亚戏剧中所有人物加起来也许有这么多或许还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离不开人物,哪怕是很简短精炼的诗词都不能离开人物,可以说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肉。

明代以前,我国古典小说已经经历了古代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志怪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小说等发展阶段。但是,这一发展一直到明代万历年间前后,我国的古典小说美学才真正开始发展起来。在明末清初,我国的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并且产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小说美学理论,同时也产生几位小说评论家,他们是:叶昼、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和脂砚斋。就我所知道的,《脂砚斋评红楼梦》是每位红学家所必备的参考书籍。其中,叶昼曾指出人物是作家根据社会生活创造出来的,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一理论在当时是很前沿的观点了。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学科门类愈来愈齐全,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愈来愈紧密,学科之间的渗透性愈来愈强,人物这一概念也不断的更新。西方文学主要从语言学和符号学来研究人物这一概念,在菲利普阿蒙的《建立人物的符号学分析方法》中,他把人物这一概念局限于下述四个方面“A、人物并非一个专门的文学概念;B、人物并非一个仅仅涉及人类形态的概念;C、人物并非局限于单一符号(特别是语言符号)体系;D、既是读者的一种再构建,又是文本的一种构建。而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人物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作家通过形象思维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创造出来的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施动者、叙述者、行为者、作者和读者的综合。歌德的创世纪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是作者虚构的,他可能是歌德的代言人或许他的事迹中歌德仅是一名目击者,读者也被牵涉其中(这在后面在详说);福楼拜的力作《包法利夫人》,包法利夫人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中的一个,她的形迹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现代社会也同样有包法利夫人;高尔基的经典著作《母亲》中的母亲不是巴维尔一个人的母亲,她是我们大家的母亲。

二、人物的称呼

阅读文学作品,不难发现文本中有各式各样的名字或者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情节。称呼对人物起什么作用?在菲利普阿蒙的《建立人物的符号学分析方法》中,他说:名字具有相对稳定的语义,代表某种命运的人物或为历史所固定的角色均有相对稳定的语义,不过这并不妨碍名字在作品中可取得独特的叙事功能性。菲利普的这一论述很独到。有许多文学作品的命名直接用人物的名字,它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是不是很出名?他是干啥的?比如说,《伊里奇伊万之死》、S•理查逊的《克拉丽莎》、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的小说。

小说中不同的称呼给予人物不同的地位、相貌和结局。这一类的例子在文学史中俯首皆是,在这里就不再过多的论述。在小说人物的称呼当中,我还没有见到过有那一部小说是用第二人称来写的,唯一见到的是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前言部分见过,先将它摘录于此共同分享:

有关可怜的维特的事迹,凡是我所能找到的,我已经尽力搜集,并把它们呈现在你们面前,我知道你们会因此感谢我的。对于他的精神和品格,你们不可能抑制自己的钦佩和爱慕,对于他的遭遇,你们不可能吝惜自己的眼泪。至于你,善良的灵魂呀,你正在感受像他那样的苦恼,从他的悲痛中汲取安慰吧。如果由于命运或者你自己的过错,无法找到一个更亲密的知己,那就让这本消暑做你的朋友……”

有关人物的称呼就简单介绍到这。

四、人物形象的特点

1、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最为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名将、曹操是奸雄、诸葛亮是贤相,这些就是小说中的典型,具有代表性。

2、人物性格要具有复杂性和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描写不能铺天盖地的绝对化和公式化,一定要从多个侧面不同视角来对人物作出入情入理的描写。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而且千篇一律,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完全违反实际生活的情理,这样创造出来的艺术没有生命力,只会叫人生厌。一人有一人的性格,各各不同,写来真是好看”“两人同是豪杰,却各自一样性格这是毛宗岗对人物个性化的批语,这说明我们对文本的分析要联系社会把握人物的个性,才能看到文本所隐藏的价值。

3、人物肖像、动作和语言的性格化、个性化。这一条这金圣叹评《水浒传》特别强调的。在世界文坛上,屠格列夫是对女子的描写可以说是一绝,在他的许多小说种豆能见到;郁达夫对病态青年的描写是入骨三分;鲁迅对城市的小市民嘴脸的描写是体无完肤等等。

下面两段文字是屠格涅夫对公爵小姐齐娜依达的描写,我比较喜欢并对上面所叙述的观点是一个有力的支持,现摘录如下:

离我约有几步路远的草地上,在那翠绿的木莓丛中站着一个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高个儿少女,她穿着一件带条子的粉红色衣服,头上包着一块白头巾;有四个年轻人紧紧地围住了她,她拿了一些灰色的小花朵轮流地打他们的前额,我叫不出这些花的名称,但是孩子们都非常熟悉它们:这些小花朵的形状像一只只小袋子,它们打在坚硬的东西上,就会啪的一声碎裂的。

那几个年轻人都那么乐于把他们的前额迎上去——这个少女的动作(我只看见她的侧面)是那么迷人,带着命令的意味,含有亲切、嘲弄,但又十分可爱的成分,我又惊又喜,险些儿叫了起来,我觉得只要这些美丽的指头也来揍我的前额,我愿意立刻放弃人世间的一切。我的枪掉到草地上了。我忘却了一切,目不转睛地望着那苗条的身材、那颈脖和美丽的双手、那白头巾下面有点儿蓬乱的淡黄色头发、那双半张半闭的聪慧的眼睛和睫毛,以及睫毛下面那娇嫩的脸颊……”

她脸上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清秀、那么聪慧、那么可爱。她背朝着一扇挂着白窗帘的窗子坐着,阳光透过窗帘照射进来,一抹柔和的阳光照在她那非常轻软蓬松的金发上,也照在她那冰肌玉骨的颈脖上、她那微微倾斜的两肩上和那酥软平静的胸脯上。我望着她——她对我来说是多么珍贵、多么亲近呀!

4、人物形象的塑造要符合逻辑和时间顺序。

五、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简单的说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其衬托的作用。下面这段是郁达夫缩写的《春风沉醉的晚上》的结尾,很有意味。

贫民窟里的人已经睡眠静了。对面日新里的一排临邓脱路的洋楼里,还有几家点着了红绿的电灯,在那里弹罢拉拉衣加。一声二声清脆的歌音,带着哀调,从静寂的深夜的冷空气里传到我的耳膜上来,这大约是俄国的飘泊的少女,在那里卖钱的歌唱。天上罩满了灰白的薄云,同腐烂的尸体似的沉沉的盖在那里。云层破处也能看得出一点两点星来,但星的近处,黝黝看得出来的天色,好像有无限的哀愁蕴藏着的样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61c334f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1.html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