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目录
经济数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
学时:96(理论学时:96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6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经济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二元函数微分学、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函数极限、微分、积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运算方法。熟悉掌握一般函数的导数、积分的计算、一般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及经济应用问题。使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抗挫折能力和健康人格。在目前条件下理论为主课程可基本保持学科体系和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相适应的包含需要解决问题的生活事件、社会事件,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
1)理解并熟练掌握:函数与常用经济函数、极限、连续与间断、导数与微分、原函数与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分方程、矩阵、线性方程组、投入产出基本原理、回归分析基本原理等概念,熟记其几何意义及经济意义;?
2)熟练掌握并会正确使用极限计算公式与方法、导数计算公式和求法、极值与最值求法、边际值与弹性值求法、曲线凹向与拐点判定方法、不定积分公式和求法、牛顿-莱布尼兹公式用法、第一换元法、一阶微分方程解法、矩阵运算方法、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一元线

性回归方程建立与分析等解决问题;?
3)掌握常用数学思想,包括: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极限思想、变化率思想、最优化思想、微元法思想、线性分析思想、定量定性分析思想、建模思想等思想;?
2.能力目标?
1)培养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将经济问题量化成数学问题,并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求其解;?2)培养计算能力:使学生具有简单计算的手工计算能力、复杂计算的软件使用能力;?3培养数理方法在经济领域中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使学生会应用数学知识求解相应经济问题,并会对相应经济问题的计算结果,正确进行数量分析,使后续课程教学顺畅;即会应用函数、极限、导数、积分、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等求解相应经济应用问题,并会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推断、预测;?
4)培养迁移能力:使学生会把数学思想迁移并应用到相关课程的学习中,进行数学问题分析、经济问题分析或其他课程领域等实际问题的分析。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
2)提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具有思维严密、推理合理、表达准确、创新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课程内容A.公共部分1.函数
基础性内容: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它的性质;掌握几种常见的经济函数。提高性内容:函数的概念及特性。扩展性内容: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2.极限与连续
基础性内容:掌握极限的概念、性质;掌握数列和函数极限的计算;掌握函数的连续性及连续函数的性质。
提高性内容:极限的概念及计算。扩展性内容:连续函数的性质。3.导数与微分
基础性内容:掌握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掌握可导与连续的关系;掌握求导法则;掌握导数的计算。
提高性内容:各类求导法则

扩展性内容:应用问题。4.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基础性内容:掌握两个中值定理及其推论;利用导函数研究函数在区间上的整体性质。提高性内容:中值定理及其应用扩展性内容:函数单调性及拐点分析5.一元函数积分学定积分
基础性内容:掌握一元函数积分学中的两个概念—不定积分和定积分;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基本积分方法及定积分的应用。
提高性内容:积分(定积分、不定积分的计算与应用。扩展性内容: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应用变限积分求导B.选修部分1.多元函数微分学
基础性内容:掌握多元函数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的微分及其性质;掌握多元函数最值的求解方法。提高性内容: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扩展性内容:偏导数的求解及多元函数的最值2.常微分方程
基础性内容: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掌握一阶、二阶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提高性内容:常微分方程的概念
扩展性内容: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3.行列式与矩阵
基础性内容:掌握行列式与矩阵的概念、性质及其相关运算;掌握克拉默法则。提高性内容:行列式的性质及降阶展开法;矩阵的各种运算扩展性内容:矩阵的秩;矩阵的初等变换4.线性方程组
基础性内容:掌握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和求法。提高性内容:齐次、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讨论扩展性内容:向量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5.线性规划
基础性内容:掌握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性内容:线性规划图解法;单纯形法

扩展性内容:最优解、最优值的求解判定四、课程实施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学时:96实验学时:02.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巩固练习3.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法及评定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考核比例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题、课堂实

根据上课考勤情况由教师和学生干部评定纪

课堂实践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和
教师检查
10%
组织纪律
律得分
或抽查
学习态度践示范情况,由教师综合评定学习态度的得

教师记录
10%
教师记录
10%

教师评价相结合评定成绩
期末考试(
学生采取闭卷形式完成试卷

五、推荐教材和主要参考教材推荐教材:
1《经济数学基础》,侯风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主要参考教材:
1《高等数学》,侯风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由教师评定的
70%
笔试成绩

经济学基础(一)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
学时:48(理论学时:48实验(上机)学时:0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基于理论和实践并重原则,从学生认识角度入手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学生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理论入手,侧重知识运用。教学方法以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为主,各环节具体要求如下:“案例导入——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引入理论——理论运用——生活实践——总结经验。?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掌握需求、供给与价格理论、弹性原理;理解消费者均衡的条件;领会生产、成本理论;理解厂商均衡理论、生产要素的分配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掌握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货币需求、供给与利率的决定理论;理解ISLM模型;领会财政、货币政策的种类及其手段。
2.能力目标
学生对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立起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框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3.素质目标
能够正确领会和理解经济运行的逻辑关系和基本规律,能够对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进行简单分析,备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教学内容?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2)经济学发展简史。?
3)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2.教学要求?
1)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问题,生产可能性曲线,资源配置与经济体制。?2)掌握稀缺性,机会成本等概念,?
3)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4)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5)熟悉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价格理论。?第二章?供给与需求?1.教学内容?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3)供求均衡。?4)弹性及其应用。?2.教学要求?
1)掌握供给和需求的概念,了解他们在单个商品竞争市场上如何运作。?
2)熟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表与需求曲线,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需求的变动。
3)熟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供给的变动。?4)掌握市场均衡,供给或需求的变化对均衡的影响。?
5)熟悉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供给的价格弹性及其决定因素。?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6学时)?1.教学内容?1)效用论概述。?2)基数效用论。?3)序数效用论。?
4)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2.教学要求?
1)熟悉效用的概念,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2)了解消费者偏好假定,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3)了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含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预算线的含义,预算线的变动。?4)了解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怎样用需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价格如何影响消费者剩余。?5)掌握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了解价格—消费曲线,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第四章?生产者的行为理论?1.教学内容?
1)生产与生产函数。?
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教学要求?

1)熟悉生产函数的概念,生产中的短期与长期。?
2)掌握短期的概念,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及其曲线(TPMPA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
3)掌握长期的概念,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4)掌握单个变动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5)了解全部要素的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性质。?6)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第五章?成本理论?1.教学内容?
1)成本的概念及其衡量。?2)短期成本。?3)长期成本。?????????2.教学要求?
1)熟悉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和沉淀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2)掌握短期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平均总成本的定义及相应的曲线。?3)掌握等成本线,成本最小化投入要素组合。?4)长期扩张路径和短期扩张路径,长期成本曲线。?第六章市场理论?1.教学内容?1)市场的类型。?2)完全竞争市场。?3)垄断市场。????????2.教学要求?
1)了解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
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收益曲线,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短期均衡与短期供给曲线,生产者剩余。?
3)了解垄断市场条件,垄断者的收益,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第七章?分配理论?1.教学内容?
1)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2)要素的需求曲线。?3)劳动价格的决定。?4)土地和资本市场的均衡。5)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

?2.教学要求?
1)了解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特征,要素需求的性质。?
2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完全竞争厂商要素的需求曲线,要素的市场需求曲线。3)了解全部要素的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性质。?4)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第八章??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1.教学内容?1)市场与政府。?
2)垄断和有限竞争的缺陷。?3)政府对企业的管制。?4)反垄断政策。????????2.教学要求?
1)了解自由与干预的关系,市场失灵的涵义。?
2)了解垄断和有限竞争可能带来的产出的限制,管理的松懈,研究与开发的减缩,寻租等状况。?3)了解管制的含义与分类,政府管制产业的理由,对自然垄断性公用事业的管制,管制的成本。?4)了解反垄断法的法律框架,反托拉斯政策的控制、执行与争论。?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1.教学内容?1GDP及其衡量。?
2)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3IS-LM模型。?
4)总供给与总需求。????????2.教学要求?
1)掌握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了解名义与实际GDPGNP、国民生产净值与国民收入、常用经济总量的关系。?
2)了解两部门的国民经济循环模型、三部门的国民经济循环模型、四部门的国民经济循环模型。?3)了解IS曲线的含义、形成和移动,LM曲线的含义、形成和移动,IS-LM模型的含义政策意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变动。?
4)掌握有效需求原理、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消费、储蓄与投资。?第十章?宏观经济均衡理论1.教学内容?
1)宏观均衡及其实现。2)总支出函数。3)乘数理论。?

4)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2.教学要求?
1)了解消费函数、总支出函数、乘数理论、供求均衡等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会应用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对宏观经济均衡进行分析。?
3)懂得运用乘数理论来分析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动,懂得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均衡时的宏观经济状况。???
第十一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教学内容?1)失业理论。?2)通货膨胀。?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教学要求?
1)掌握失业、通货膨胀的概念、类型及形成原因。?
2)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影响及治理;了解我国失业、通货膨胀的状况及治理。?
3)学会应用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解我国失业、通货膨胀的状况。?
4)懂得运用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来分析我国失业、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第十二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1.教学内容?1)经济周期?2)经济增长概述。?2)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3)新古典增长模型。?4)经济发展。?
5)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2.教学要求?
1)了解实际GDP水平和增长的长期决定因素。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各国的经济增长情况。?2)熟悉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增长率的分解式。?
3)熟悉新古典增长模型概念与含义,稳态,储蓄与资本增长,增长过程,储蓄率的增加,人口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主要结论。?
4)了解储蓄和投资的重要性及其他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第十三章?宏观经济政策1.教学内容?
1)宏观经理政策与需求管理?

2)市场经济弊端。?2)凯恩斯革命。?3)财政政策。?4)货币政策。????????2.教学要求?
1)了解需求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和运用。?2)学会应用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对宏观经济均衡进行分析。?
3)懂得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来影响经济总量的变动,达到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第十四章?开放经济与对外经济政策1.教学内容?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3)区域经济一体化。?4)我国对外经济关系。?5)对外经济政策。????????2.教学要求?
1)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本质特征。?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形式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4)全球化条件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四、课程实施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学时:48实验学时:02.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巩固练习3.教学方法
进行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了,从而可以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1.平时考核(占30分):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三个方面。学习
态度的考核,主要是考查每个学生上课出席情况、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态度及作业完成情况,共10分。学习水平的考核,主要包括课堂提问、讨论课发言等,共占10分。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30分,根据实际操作和实训报告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2.期末考试(占70分):采用闭卷笔试,题型主要为选择、计算、分析等,主要考
查基本知识、应知应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3.考核方法及评定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教师记录
10%
或抽查
考核比例
组织纪律
根据上课考勤情况由教师和学
生干部评定纪律得分


实验报告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教师评定
成绩
教师检查20%
4.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教材选用
陈文汉主编《经济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月第1版。参考书目
1(美)曼昆(?Mankiw)着?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美)曼昆(?Mankiw)着?梁小民、梁砾译.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着?萧琛译经济学》20041月第17?人民邮电出版社。

期末考试(笔试
学生采取闭卷形式完成试卷
由教师评定的笔
试成绩
70%

6《经济学原理》20028月第2??曼昆着?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

会计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24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电子商务
一、课程理念
1.课程性质
会计学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其对象、任务,认识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理解会计要素、科目和账户的相关理论和记账方法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明确会计核算形式的分类和各种会计核算形式的执行程序;能够阅读和编制基本会计报表,并进行与会计报表相关的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等等,初步具有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了解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管理等相关会计内容,初步形成对会计工作较为全面的理性与感性认识。
2.改革理念
本门课程运用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以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会计的主要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培养会计职业能力为基础,以规划会计职业生涯为目标组织课程内容,达到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有机融合,为适应会计职业的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3.设计思路
通过与企业的行业专家共同研究、合作开发,本课程运用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按照工作任务(认知、填凭证、登账薄、编报表)分析(解构)工作过程要素(包括知识、能力、素质等主观要素和条件、场景、环境等客观要素),按照工作过程要素与学习过程要素相对应原则,将工作过程的主观要素转化为学习过程的内容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将工作过程的客观要素转化成学习过程的情境要素(条件、场景、环境),将工作过程的自然逻辑与学习过程的认知逻辑有机结合,重构本门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企业会计的目标、基本假设、确认和计量基础,信息质量要求与核算原则、核算流程等基本理论。
2)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六大要素、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以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能力目标:
1)能系统地应用《企业会计学》《财务管理》《西方经济学》等课程所学知识,根据具体的企业会计核算实务问题判断其会计处理的目标,运用会计基本假设,选择适当的确认和计量基础以及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耐心、客观实在和系统思考的作风,以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到诚信和尽职。
三、课程内容
模块一会计入门
能力点:(1)了解会计及会计的特点;(2)熟悉会计的职能;(3)掌握会计对象;(4)了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5)了解会计目标
知识点:(1)会计的基本概念;(2)复式记账情感点: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学习兴趣模块二企业基本业务
能力点:(1)能够核算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2)掌握会计处理基本方法
知识点:(1)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2)投入资本的核算;(3)供应过程的核算;(4)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内容;(5)生产过程的核算;(6)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7)利润形成与分配的核算
情感点: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中的主动性模块三会计凭证
能力点:(1)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2)填写会计凭证
知识点:(1)原始凭证的概述;(2)原始凭证的分类;(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4)原始凭证的填制;(5)原始凭证的审核;(6)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7)记账凭证的填制;(8)记账凭证的审
情感点:了解会计凭证保管要求模块四会计账簿

能力点:(1)了解会计账簿的概念;(2)会计账簿的意义;(3)熟悉会计账簿的种类
知识点:(1)三栏式账簿;(2)数量金额式账簿;(3)多栏式账簿;(4)启用账簿的规则;(5期末对账和结账;(6)对账;(7)会计账簿的更换;(8)会计账簿的保管
情感点:能够熟练使用会计帐簿进行登记并进行错账更正模块五会计报表
能力点:(1)了解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2)掌握会计报表的作用;(3)熟悉会计报表的分类?知识点:(1)按会计报表编制和报送的时间差异,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2)按会计报表的编制单位分类,可以分为单位报表、合并报表和汇总报表;(3)按会计报表的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4)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5)会计报表的基本结构;(6)资产负债表的编制;(7)利润表的编制;(8)现金流量表的编制;(9)会计报表的报送和汇总
情感点:主动与其他模块知识点相互结合、渗透模块六账务处理程序
能力点:(1)能够理解会计帐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种类;(2熟悉会计帐务处理的一般程序;(3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操作;(4)科目汇总表帐务处理程序操作;(5汇总记帐凭证帐务处理程序操作?
知识点:(1)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2)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和设计要求;(3账务处理程序的种
情感点: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精神,使之具有团队意识
四、课程实施
1.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常用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幻灯片)、投影、录像、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开放在本课程网站),努力实现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共享。
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有关的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多媒体课程资源数据库、学校和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相关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本课程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1)教学评价(通过能力考核)课程评价标准(比重)核心能力考核25%?

基本能力考核25%?知识能力考核25%?情感态度考核5%?综合能力考核20%
2)考核方法:本课程操作性较强,应采用多元化考核和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
①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课堂回答问题、课内实训等情况进行考核,对学生作出综合的成绩评价。?
②考勤10分,平时作业10分,课堂表现10分,课内实训20分,期末测验50分。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
教材《会计基础》孔德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1《基础会计》陈国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会计学》刘永泽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80(理论学时:40实验(上机)学时:40学分:5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目标,旨在使该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了解和掌握局域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
3)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4)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5)了解和掌握局域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6)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7)掌握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8)了解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维护能力;
3)培养学生和综合运用电计算机技术以及用现代手段解决企业网络问题的能力。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诚信、保守秘密、勤奋敬业、谨慎细致、务实高效、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2)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风险意识和良好心态。三、课程内容1.基础性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
2.提高性内容
局域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网络管理与安全方面的知识;网络新技术的新发展。
3.扩展性内容
良好的职业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爱岗敬业;较强的语言表达、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启发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组织学生进行上机操作与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教学过程评价由平时作业成绩、出勤、课堂表现等方面构成。考核方法:闭卷考试
评定方法: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主编,《》2011主要参考书目
1)谢希仁编着,《计算机网络(第四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2)冯博琴、陈文革主编,《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经济法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05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48(理论学时:34实验(上机)学时:14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
一、课程理念
1.本课程以经济法原理的理解为重点,阐述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和财产权法律制度;以公司法律制度为核心,阐述我国各类企业法律制度;以合同法律制度为重点,阐述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相关法律制度;在市场调控与监督法律制度方面,主要阐述税收法律制度和产品质量等技术监督法律制度;在仲裁与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方面,则是在阐述解决经济纠纷的两种基本方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定。
2.学习经济法,特别要注重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案例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用所学经济法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纠纷的案例分析能力。经济法为解决现实的经济法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为从事会计职业的存储必备知识,也为财会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以及以后从事财会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认知目标
1)经济活动中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2)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2.能力目标
(1仲裁协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书、普通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的撰写(2各类公司、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的办理;(3各类公司、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立与运作;4)起草公司章程5)撰写合伙协议
6)能处理涉及公司、企业中常见的经济纠纷(7常用合同的订立、审核

(8常见合同纠纷的处理
9)常见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担保纠纷的处理10)票据的规范填写与常见票据纠纷的处理11)能处理常见的破产纠纷案件3.素质目标
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经济纠纷的迫切愿望3)激发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助精神
4)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充分认识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世界观5)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法学理论基础第一节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第二节法律规范及法的效力第三节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提高性内容:法律规范及法的效力扩展性内容: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第二章经济法基础理论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第二节经济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第三节经济法律关系第四节经济法律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提高性内容:经济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扩展性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责任第三章公司法第一节公司法概述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公司债券与公司财务、会计第五节公司的变更、破产、解散和清算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提高性内容: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性内容:公司的变更、破产、解散和清算第四章合伙企业法第一节合伙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合伙企业的设立、解散与清算第三节合伙企业的财产、事务执行与债务清偿第四节入伙与退伙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合伙企业的设立、解散与清算提高性内容:合伙企业的财产、事务执行与债务清偿扩展性内容:入伙与退伙第五章国有工业企业法第一节企业法概述第二节国有工业企业法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企业法概述提高性内容:国有工业企业法第六章外商投资企业法第一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二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三节外资企业法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提高性内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扩展性内容:外资企业法第七章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一节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和解散

第三节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及权利和义务第四节法律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变更和解散基础性内容: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及权利和义务扩展性内容:法律责任第八章企业破产法第一节企业破产法概述第二节企业破产的条件和程序第三节法律责任与破产救济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企业破产的条件和程序提高性内容:法律责任与破产救济第九章合同法第一节合同法概述第二节合同的订立第三节合同的效力第四节合同的履行
第五节合同的变更、转让及终止第六节违约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合同的订立提高性内容:合同的履行
扩展性内容:合同的变更、转让及终止第十章担保法第一节担保法概述第二节保证第三节抵押第四节质押第五节留置与定金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提高性内容:抵押、质押

扩展性内容:留置与定金第十一章工业产权法第一节工业产权法概述第二节商标法第三节专利法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商标法提高性内容:专利法第十二章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节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第二节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三节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性内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扩展性内容:法律责任第十三章产品质量法第一节产品质量法概述第二节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三节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责任第四节法律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产品质量的监督提高性内容: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质量责任扩展性内容::法律责任第十四章广告法
第一节广告及广告法律概述第二节广告准则与广告活动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广告及广告法律概述提高性内容:广告准则与广告活动第十五章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一节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概述

第二节房地产开发用地第三节房地产开发第四节房地产交易第五节房地产权属登记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房地产开发用地提高性内容: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交易扩展性内容:房地产权属登记第十六章财政税收法第一节预算法第二节税法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预算法提高性内容:税法第十七章金融法第一节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二节中央银行法第三节商业银行法第四节外汇管理的法律规定第五节票据法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提高性内容:中央银行法外汇管理的法律规则第十八章证券法第一节证券法概述第二节证券的发行第三节证券的交易第四节相关的证券机构第五节法律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证券的发行提高性内容:证券的交易

扩展性内容:相关的证券机构第十九章政府采购法第一节政府采购法概述第二节政府采购的当事人与方式第三节政府采购的程序与合同第四节争议的解决、监督及法律责任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政府采购的当事人与方式提高性内容:政府采购的程序与合同扩展性内容:争议的解决、监督及法律责任第二十章会计、审计、统计法第一节会计法第二节审计法第三节统计法
基础性内容:了解掌握会计法提高性内容:审计法
扩展性内容:扩展性内容统计法第二十一章经济仲裁与经济审判第一节经济仲裁第二节经济审判
四、课程实施
1.教学模式
本课程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专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的实践研究。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但掌握了基本知识,还提高了操作能力;课程安排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部分岗位分角色模拟项目训练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将出勤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项目考核、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将实际操作作为阶段性考核,占总成绩的40%
应注意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

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电子商务概论(一)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06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学时:0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1.本课程的设计体现在以能力为本,以基础知识为主线,以任务实践为主,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模式,将电子商务职业岗位能力中用到的知识点融合在项目中。学生通过对电子商务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岗位所需知识,并不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整合课程内容3.以任务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设计,以网上开店、网络工具营销等任务为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按照由易至难、由封闭到开放到创新的原则设计九个学习情境: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支付结算、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网络营销实务、网上开店、企业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B2C电子商务、C2C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以及这几种模式的代表性网络平台;懂得电子商务的标准、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基础知识;明白电子商务的安全及风险;了解网络创业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能熟练使用互联网及一些常用工具;会熟练使用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工具等电子支付工具;能使用目前流行的各种平台进行网上开店并进行网店管理运营;能熟练使用博客、论坛、即时聊天工具、搜索引擎等开展网络营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应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质、对网络环境能敏锐体察;能用心尊重他人、不断激励自己;乐于团队合作、善于整合资源;善于表达沟通、用于企业实践、注重学以致用;及时适应环境变化、不断开拓创新。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EDI电子商务、Internet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效益、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典型解决方案、电子商务实务模拟等内容。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讲授法、互动式、启发式、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灵活的课堂组织,强调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项目教学法
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在项目设计训练中以宿舍为一学习小组,完成各种设计,体现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增强团队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2启发式教学法
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答疑,做到深入浅出、留有余地,给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组织课堂讨论
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4灵活多样的案例教学
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办法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提问、讨论发言和考试等方式,以达到较全面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期末试卷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学生最后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70%
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教材
《电子商务概论》,宋文官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参考书目:
《网上支付与结算》,张宽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电子商务安全与认证》,胡伟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市场营销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07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24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程理念
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依据“任务驱动、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的原则,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后续发展需要,选取符合市场营销职场所要求的市场营销知识、素质和能力为教学内容;在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应用为目的,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营销实务中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了解并基本掌握直复营销、服务市场营销的特点和基本技能,了解营销管理的内容,并能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1.知识教学目标
1)认识市场营销环境,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基本策略;
2)理解顾客价值理论,掌握研究消费者需要、动机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3)掌握市场细分的基本理论、目标市场策略、市场定位策略;4)掌握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主要内容;5)了解市场营销战略和营销控制的相关内容。2.能力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观念,具备观念创新意识;
2)初步掌握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结合自己比较熟悉或了解的某个特定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环境的分析;
3)能够运用市场细分的若干种方法,选择相关企业所面对的市场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择目标市场,推出相应的目标市场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
4)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行为和购买过程,并能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5)能够针对具体的企业选择与设计产品策略与价格策略;
6能够结合案例对某企业实施的分销策略进行利弊分析,基本上能够设计和践行相关的营销活动;

7)可以根据市场条件选择与设计促销策略,组织参与促销活动。3.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市场营销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2)具有很好的市场营销职业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3)具有与人合作共事和团队精神;
4)具有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意识,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者行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渠道、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等内容。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在重点、扼要、基本完整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学生营销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注重以营销工作岗位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营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习营销的其他专项技能打好基础。
2)坚持“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原则,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营销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3)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注重“教”与“学”之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相得益彰的教学模式与氛围。
4)教学中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第二课堂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营销综合职业能力。
5)部分教学内容可结合阶段或综合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推销、广告宣传等营销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交互结合。
6)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高技能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路径和新型教学模式,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资料,不断增大教学的信息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能力范围。
7)本课程标准为参考性教学标准,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和营销实践的发展调整课程教学标准,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1本课程强调目标评价与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的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管理、自我评价。
2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3)本课程要求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4)本课程突出过程考核与阶段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业务操作、课后作业、社会实践等环节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评价。
5)本课程重视教学的总结、创新和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办法包括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提问、讨论发言和考试等方式,以达到较全面的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期末试卷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学生最后成绩:平时成绩占30%,期末试卷考试成绩占70%
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教材
《市场营销》,吴勇,车慈惠主编,高等教育社出版,2001参考书目:
1《市场营销学》,吴健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2《市场营销学》,纪宝成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08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48(理论学时:26实验学时:22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物流管理基础》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物流管理基础》主要以物流管理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内容是从事物流管理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正确把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对物流流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专业理论打下基础。
课程倡导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强调扎实够用的基础理论、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的能力。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设计,提供拓展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潜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识别物流管理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拟物流管理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奠定核心专业课的认知基础。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必须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3.素质目标

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所必需的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物流管理活动中简单的物流单据的制作、录入、处理、存储、传输、整理汇总等;具有继续学习、能独立获取新知识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和专业洞察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品质。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流运输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标准化与绿色物流等内容。
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物流基础的综合应用能力。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管理课程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物流管理教学进行探索。使学生置于物流管理理论思考和实践的研究环境之中,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激发其学习兴趣。?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避免采用灌输理论知识的方式,而是采用提问和分析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现象进行思考、讨论,再由教师总结、答疑,做到深入浅出、留有余地,给学生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空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改变传统的单纯依赖教师讲授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就教师的讲授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问题和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通过小组讨论、专题汇报、小组辩论、情景模拟(课堂模拟招聘、培训)等方式,学生可以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或现象,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实现教学互动;而小组讨论、角色模拟的方式则可以起到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进而又促进了教学。教学相长,扩展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4)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案例,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将案例分析作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检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检索和问题分析,并提出小组意见,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也能起到相互启发的效果。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课程总评由两部分考核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实训)和卷面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实训)成绩评估(30%+考试成绩评估占70%
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教材
黄志宁着《物流管理基础》,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
周建亚着《物流基础》,中国物质出版社,2007年。

组织行为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09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24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组织行为学》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本门课程,对于学生毕业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主要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演进和发展、人际知觉与个人决策、个性与心理测验、价值观与态度、激励理论、群体心理与行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领导理论、组织文化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发展、健康与安全。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对学生组织行为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管理工作项目需要来进行,同时充分考虑技能型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充足、必要及发展性要求,融入管理从业人员在职业上对于组织行为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要求,以此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
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体系,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组织中人的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建立分析、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或深入研究组织行为理论打下必要的基础。
2.能力目标
能运用个性理论分析人的个性差异、懂得改变态度提高工作满意度的方法;能运用适当的手段管理压力、防御挫折;能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正确分析并处理管理中的人际沟通问题;会对冲突进行管理,能把自己塑造成为优秀的团队成员;能应用各类激励理论;熟知组织权力和政治的作用;会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勤奋务实与细致耐心等职业精神。
三、课程内容
《组织行为学》主要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演进和发展、人际知觉与个人决策、个性与心理测验、价值观与态度、激励理论、群体心理与行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领导理论、组织文化与组织设计、组织变革与发展、健康与安全。
在基础性内容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结合实践活动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对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有基本的认识和把握。
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模块化教学,综合使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采用互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实践教学方法?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采用了实践教学和现场实地教学两种方法。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前往相关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并填写相关报告;现场教学主要对附近企业进行参观见习。?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课程总评由两部分考核组成:平时作业成绩(包括实训)和卷面考试成绩。
总评成绩由下列两个部分组成:平时作业(实训)成绩评估(30%+考试成绩评估占70%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教材:
周菲着《组织行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参考书目:
周菲着《组织行为咨询与诊断》,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10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48(理论学时28实践学时20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管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通过理论讲述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加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二、课程目标
1.认识和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内容。
2.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
3.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4.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三、课程内容
《管理学》主要讲授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但由于管理学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环节、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的融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管理思维水平,就成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管理学》课程有着完整、严密的内容体系结构,逻辑关系明确清晰。主要内容有管理学的概述、管

理学发展的历史沿革、管理的基本职能。
1.管理学的概述:要解决四个方面问题,即管理和管理学是什么、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是什么、经济管理类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如何学习与研究管理学。
2.管理学的发展沿革:主要是了解两大问题,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是按什么样的道路,经历什么样的阶段发展到现在这样的状态;二是中国的企业管理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演变过程,历史过程是什么样,经验教训是什么,改革之后有哪些重大的管理创新。
3.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讲授五大职能,即决策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和创新职能。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重理论偏实践、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摸索,基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1根据专科学生的特点,通过参与式和交互式教学,构筑一个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以课堂内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发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是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上台发言、管理游戏、自我评估、学生模拟等形式。
(2实战模拟演练。我院建成了经济与管理综合实验室,并且引进了“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企业产销模拟系统”等软件。通过这些模拟软件的应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深了学生对于真实商业环境的了解和认识。
(3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我院已经与山东旅行社、舜和国际酒店签订了共建管理学科教学实践实习基地的协议,通过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固定的实践和实习场所,大大丰富了学生对管理学的感性和实践认识。
(4聘请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我院聘请了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学课程的兼职教师,定期走进课堂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就当前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热点与前沿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通过参与讲座,了解更多企业现实状况,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分三个部分:职业素养考核、知识考核、技能考核:
1)职业素养考核,包括平时的出勤率、听课态度,完成书面作业任务的情况等,占总评价成绩的30%左右。部分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其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以及表现出来的效果。
2)期末综合实训,根据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管理问题的处理,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对

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建议考核的成绩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
3)期末考试,卷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的实际掌握情况,占70%左右。4)鼓励学生参加管理类职业资格考试。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主要教材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周三多等,复旦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
(1《管理思想史》(第五版),雷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管理学》(第11版)〔美〕罗宾斯等着,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财经应用文写作(一)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2011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32(理论学时:16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2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财经应用文写作》是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财经应用文写作是经济工作中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解决问题、科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开设本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应用写作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写作能力及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突出的特点。
本课程教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通用能力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教授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结合写作训练,作文讲评等环节,遵循实用为本,适度放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想方设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的格式和方法,为将来参加工作,满足社会对应用文写作日益迫切的需求做准备,同时促进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财经写作和财经应用文的几个基本概念2)把握财经应用文的特点
3)熟知课程中30种常用应用文的种类以及财经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财经应用文的写作技能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法律现象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写作的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文化素质三、课程内容
1.基础性内容:财经写作及财经应用文的涵义,财经应用文的基本特征,提高财经应用文写作水平的途径,公文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公文的体式,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公文写法示例,简报,计划,总结,经济新闻的涵义和种类,经济新闻的结构和内容,写作新闻的注意事项,经济预测报告的涵义、作用和种类,调查研究预测法、数字模式预测法,经济预测报告的结构和内容,预测的范围、时限、对象和文种名称几项内容。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涵义、作用和种类,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涵义和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涵义和作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招标投标文书的涵义、种类和作用,招标投标文书的写作。
2.提高性内容:公文的概念及公文的分类,简报、调查报告、计划、总结的涵义及写作要求,写作新闻的注意事项,经济预测的方法,经济预测报告的标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经济合同的结构和内容,审计报告的涵义和作用,审计报告的种类和特点,审计报告的写作,涉外经济文书的涵义和作用,涉外经济文书的的主要种类,经济诉讼文书的性质和作用,经济诉讼文书的主要种类,经济诉讼文书写作的注意事项,经济工作研究的涵义和用途,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和种类,经济工作研究的结构和内容。
3.扩展性内容: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七种公文,计划、总结等两种常用事务文书,经济新闻的结构和内容,经济预测报告的写作要求,经济合同的写作要求,招标投标文书的涵义和写作,审计报告的涵义及写作,涉外经济合同的写作,起诉状和答辩状的一般写法,股份制文书的涵义、用途和种类,几种常用的股份制文书的一般写法,股份制文书写作的注意事项,经济工作研究的涵义和用途,经济工作研究的特点和种类,经济工作研究的结构和内容。
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等教学方式,注重老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以讲授和练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努力将每一种财经应用文文体放在经济与文化的大背景中加以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写作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研究,对财经写作中一些主要文体的写作技巧尽可能做深入细致的探索。
将课堂讲授与学生活动相互融合,使教学相长,有时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充信息容量,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程以课堂讲授为引子,调用各种案例和练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他们将理论灵活地运用于实

践。
教师可把在现实工作实践中搜集到的范文当作教具配合理论讲解介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为直接地感受现实,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实际效用。
2.教学评价及考核方法
本课程除平时的小阶段考查外,在期末可安排一次大的考查,期末考试比重70%小阶段考查占比30%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提问学生,随时抽查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自我训练,抽查的结果可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期中布置作业若干次,作业题应当体现社会生活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现象。练习可以促使老师和学生及时发现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教材选用与参考书目推荐教材:
尹依着《新编财经写作》,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8教学参考书目:
任鹰着《经济应用文写作学习参考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Z054030课程类型:职业核心课
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上机)学时:24学分:4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非国际贸易专业的支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的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在外贸实践环节中涉及到的证书、文件、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国际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恰当运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行外贸实务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的可模仿性。
二、课程目标1.认知目标?
1)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国际贸易措施?
3)理解与合同磋商有关的惯例与法律
4)掌握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的基本知识5)掌握商品的价格、支付方式?、运输6)掌握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与仲裁?
7)保险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理解进出口合同的履行和善后的有关国际惯例和法律8)了解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的基本知识9)了解其他的国际贸易方式、区域经济一体化?10)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世贸组织2.能力目标?

1)具备对国际贸易宏观政策措施的分析能力2)进行贸易磋商与合同订立的业务?
3)能够从事催证、审证与改证的外贸单证工作
4)能够从事报检报关工作;具备寻找客户、交易磋商、签订合同、能看懂合同履行合同的能力3.素质目标?
1)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2)讲诚信,遵守职业道德与法规3)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思维严谨,工作踏实,勤奋努力?5)有较好的安全意识?三、课程内容第一章走进国际贸易
基础性内容:了解国际贸易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特点;对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有较清楚的认识
提高性内容:掌握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条件﹑特征扩展性内容: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贸易进行区分;对影响国际分工的各种因素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国际贸易基础理论
基础性内容:了解比较优势论、要素禀赋论、相互需求原理的基本内容提高性内容:掌握早晚期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里昂惕夫之谜及解谜扩展性内容:运用知识分析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和措施
基础性内容:掌握关税的不同种类及内容;了解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和类型提高性内容:非关税限制进口措施的种类及具体内容,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扩展性内容:分析现实中各国采取的不同贸易措施第四章贸易条约与协定、WTO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性内容:掌握国际条约与协定的含义提高性内容:掌握WTO的宗旨和职能、基本原则扩展性内容: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形式

第五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
基础性内容:掌握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的基础知识提高性内容:交易商品的品质﹑数量﹑与包装条款的具体内容和规定扩展性内容: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计量方法﹑和数量条款,包装及运输标志第六章国际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
基础性内容:理解国际贸易中11中贸易术语的解释;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及盈亏核算提高性内容: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扩展性内容: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风险的划分、贸易术语的选用;计价货币的选择第七章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
基础性内容:了解海洋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提高性内容:海运货物保险
扩展性内容:我国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险别第八章国际贸易贷款收付与结算
基础性内容:了解国际贸易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的特点及区别提高性内容:信用证的用途、种类、主要内容扩展性内容:信用证的业务流程
第九章货物检验、贸易争议的预防和处理
基础性内容:了解商品检验的内容、检验检疫的程序提高性内容:索赔依据﹑期限和办法;构成不可抗力的因素扩展性内容:贸易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第十章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和订立
基础性内容:掌握发盘和接受环节的构成要件教学重点:发盘和接受的声线、撤回或撤销扩展性内容:合同成立的时间、有效成立的条件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
基础性内容:掌握进口合同的主要环节、商品的报关报检提高性内容:信用证的开立、审查和修改扩展性内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四、课程实施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学时:24实验学时:242.教学环节1)导入环节2)讲授新课3)课堂小结4)巩固练习3.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4.考核方法及评定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应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考核比例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回答问

组织纪律

课堂实践
干部评定纪律得分
或抽查
学习态度
题、课堂实践示范情况,由教师综合评定学习态度的得分
教师记录
10%
根据上课考勤情况由教师和学生
教师记录
10%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学生自评、他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评定
教师检查10%

成绩
由教师评定的笔
期末考试(笔试
学生采取闭卷形式完成试卷
试成绩
70%
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物》.赵全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2月第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杜扬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八月第一版《国际贸易》.张锡嘏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十月第四版

商品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48(理论学时:24实验(上机)学时:24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电子商务一、课程理念
商品学是专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具备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商品基本知识,比较全面的了解消费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经济管理现代化;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更大作用。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本课程依据专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与人才培养的规格进行综合设计。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介绍商品学概念、原理、等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物流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中心对不同商品的仓储运输活动的要求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物流的仓储与运输活动中的具体项目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掌握相关的商品理论知识与与商品处理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以“普通货物”“特殊货物”“危险货物”“集装箱货物”“散装货物”等五大工作项目为主线,设计工作任务,以此为主线选取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构成、商品分类标志与方法、代码编制方法;(2熟悉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检验等业务常识;(3掌握商品包装材料、包装技法;
(4掌握商品在储运期间的质量变化和影响因素,库存商品的基本养护方法,常见商品的储藏保管技术。
2、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摆放商品;(2能够正确介绍商品;(3能够鉴别商品的质量等级;

(4能够合理地包装商品;(5能够合理选择商品的运输方式;(6能进行商品库存期间的基本养护;
(7能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标准、规范、参考书、文献资料并理解其内容。3.态度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流通领域中商品科学和商品管理的发展及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课程内容
1.基础性内容: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了解商品学的研究方法;商品分类的概念和主要分类标志;常见商品目录和商品分类体系;食品的概念和分类;纺织纤维的种类和性能,纺织品形成的生产过程;纺织品和服装商品的概念与分类;工业品商品的成分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质;商标与商品名称、企业名称、品牌之间的关系、商标作用和特征;商品包装的分类、材料、设计原则、运输包装、销售包装的类别和标志、商标的分类以及如何注册、使用商标、商标与商品名称、企业名称、品牌之间的关系、商标作用和特征;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和类型、商品质量认证的概念和类型;商品储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求、商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形式,并能联系实际分析影响质量变化的因素;
2.提高性内容:商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商品分类的原则;食品商品主要品种的原料、分类及性质;工业品商品主要品种的分类、结构、性质及各种原理;对食品、纺织品和服装及日用品的质量要求,在分析影响商品质量因素基础上作好商品质量管理工作;商品标准和商品标准化的作用;商品标准的分类、内容、制定原则和程序;名牌、名牌产品与驰名商标之间的关系;商品包装的分类、材料、设计原则、运输包装、销售包装的类别和标志、商标的分类以及如何注册、使用商标、熟悉名牌、名牌产品与驰名商标之间的关系;商品质量和商品质量体系认证;食品和工业品商品的养护技术;
3.扩展性内容:现代商品的整体构成、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商品分类方法和商品编码的方法;商品条码的概念和类型;食品商品主要营养成分的特性和生理功能;主要食品商品品种的质量要求;纺织品和服装商品的质量要求;主要工业品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包装和销售要求;商品标准和商品标准化的概念,商品标准的分级及其表示方法;商品包装、商品包装标准化、商品包装标志、商标的概念;商品包装、商品包装标准化、商品包装标志、商标的概念;如何根据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加强商品的储运管理。
四、课程实施1.课程教学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5e9f9e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f.html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