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2(获奖教学设计).doc

发布时间:2019-10-07 19:56: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几何图形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有趣的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事物中隐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并用它们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用矩形纸片做成的圆柱、剪刀、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情景1: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从二教楼到综合楼怎样走最近?

情景2

如图:在一个圆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东西时留下了一点食物在B处,恰好一只在A处的蚂蚁捕捉到这一信息,于是它想从A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么走最近?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得到矩形,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

效果:

学生汇总了四种方案:

学生很容易看出:情形(1)AB的路线比情形(2)AB的路线短.

学生在情形(3)(4)的比较中出现困难,但还是有学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线AA剪开圆柱得到矩形.前三种情形AB都是折线,而情形(4)是线段,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判断(4)最短.

如图,可以分别写出情形(1)、情形(2)、情形(3)、情形(4)的长度.

得出结论:利用展开图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可让学生沿母线剪开圆柱体,具体观察.

第三环节:做一做

李叔叔想要检测雕塑底座正面的边AD和边BC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他随身只带了卷尺.

(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

(2)李叔叔量得边AD长是30cm,边AB长是40cm,边BD长是50cmAD边垂直于AB边吗?为什么?

(3)小明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20cm的刻度尺,他能有办法检验边AD是否垂直于边AB吗?边BC与边AB呢?

解答:(2)

ADAB垂直.

效果:

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办法,再让学生说明李叔叔的办法的合理性.当刻度尺较短时,学生可能会在上面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想出多种办法,如利用分段相加的方法量出ABADBD的长度,或在ABAD边上各量一段较小长度,再去量以它们为边的三角形的第三边,从而得到结论.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

甲、乙两位探险者到沙漠进行探险,某日早晨800甲先出发,他以6km/h的速度向正东行走,1小时后乙出发,他以5km/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甲、乙两人相距多远?

word/media/image9_1.png

解答:如图:已知A是甲、乙的出发点,10:00甲到达B点,

乙到达C.:

AB2×612(km)

AC1×55(km)

RtABC

BC13(km)

即甲乙两人相距13km.

效果:

学生能独立地画出示意图,将现实情形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求解.

第五环节:举一反三

如图,在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有一只蚂蚁,现要向顶点B处爬行,已知蚂蚁爬行的速度是1厘米/秒,且速度保持不变,问蚂蚁能否在20秒内从A爬到B

解答:

第六环节:交流小结

师生相互交流总结:

1.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求解.

2.在寻求最短路径时,往往把空间问题平面化,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4123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e90f2e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9f.html

《2019—2020年最新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2(获奖教学设计).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