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6-15 11:02: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一:弘扬传统文化学习体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支撑。习近平同志在山东曲阜考察工作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认真学习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对于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研究,引导人们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完成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把握传统文化精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人类文明的思想火炬,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文”的本义是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说,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化”的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引申义为改造、教化、培育等。“文化”合在一起讲,最早见于《易传》,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化成”,简言之,即“文化”。也就是说,文化一旦形成,就能发挥“化人”的作用。文化通过纵向影响和横向影响来化人,前者正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力量。从这个角度说,任何人都要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今天,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譬如“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有利于人与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对于纠正当前人与自然对峙的弊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知行合一”的观念,对于健全现代人格也有启示作用;“义利之辨”的观念,划定了追求物质利益的道义底线,可以帮助人们甄别正当利益与不当利益;“情景合一”的观念,既给人以审美意味,也可以为一些耽于物欲的现代人提供借鉴。
  不可否认,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有封建糟粕和负面内容,也曾受到质疑挑战乃至全盘否定。晚清以来,东西方文化的相遇、碰撞、交汇和冲突,为我们甄别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历史坐标。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对待老祖宗的东西,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习近平同志也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方向,采取科学方法,因势利导,深化研究,充分聚集和释放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正能量。
  注重思想道德建设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突出道德问题。回顾历史、环视世界,可以说思想迷茫、道德滑坡是任何一个经历过现代化的国家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的问题。如何加强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道德文明,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希望在成己成人的过程中确立德治仁政的社会格局。他还特别强调“为政以德”;“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德不孤,必有邻”。春秋时期即有人生“三不朽”之说,即《左传》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有“四端”,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情感是仁义
  礼智的萌芽,故称四端。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一样,中华传统文化也有真善美的追求,但更强调以道德修养为基础来实现对真善美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崇尚的道德分为不同层次。儒家经典“初学入德之门”的《大学》,开篇即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将道德修养列为首要纲领,然后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这八个条目所代表的人生境界实质上是三个层次道德的统一,也就是基本道德、中德、大德三者统一。其中,修身是基本之德,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前提;齐家是中德,即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导和感召周边人,在自己的周围实现和谐有序;治国平天下则是大德,所谓大德,正如宋代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当代中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其切入点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这个目标,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承担立德树人重任
  推动文化繁荣、加强道德建设,是大学责无旁贷的使命。党的十八大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大学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的高度和厚度,大学应自觉担当起引领社会风尚、引导文化潮流、提升人生境界的责任和使命。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科学与人文、为学与为人、能力和德性、知识和人格关系的失衡,是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使受教育者在德才两个方面同时得到优化,不仅有一流的知识训练,更有健全的人格修养;应适当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应借鉴传统文化中德性优先的理念,将其贯穿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之中。同时,教育引导大学生坚持知行合一,坚持为人与为学的统一,实现理性与情感、智商与情商、知识与修养的均衡发展。
  为立德树人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文化说到底是养成、浸润、生成、升华,而不是制造,更不是拔苗助长。大学应为文化发酵池提供条件,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应有自己的核心价值,有自己的学术底蕴,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大学的一砖一石,都应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记忆。大学应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进行文化建设,着眼于守护大学传统、弘扬大学精神、构建大学制度、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活动,优化配置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既盖好大楼又培养大师,促使大学教育工作者以“君子之风、圣人气象”来进行言传身教。
  篇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在坚持根本理论阵地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通过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中华传统文化,感想、体会颇深。
  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和《弟子规》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是努力践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对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解决,要敢于承担责任。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在两天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首先家和万事兴,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很有道理,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或困难,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是怪别人,怨天尤人。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其次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有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天经地义乃为孝。并且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还有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常处下,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礼者,敬而已矣”,有礼之人,为人真诚,可以得到长辈的帮助和提携,因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不友善,他也不会对你好,“而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仪也”。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它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坏习气,培养好习惯。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心得体会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
  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 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中国传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光辉灿烂的思想,绵亘不绝的历史,深邃玄奥的智慧。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在这个良心大大地被撕咬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
  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我觉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那些文人墨客的为人之道也早已给我们以证实。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事实的规律是不能人为的改变它的运作。我们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因此,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幼儿园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载入课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学习,真正让下一代从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
  现代价值。又如,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不同的冲突,但是对任何事情,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事情就会是另一种结果,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单位,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各自责,天清地宁。各自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那我们将生活在一片宽阔宁静的天空下,何乐而不为?因此,我将从已做起,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
  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学习心得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
  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现在很努力的在学校里学习这类的东西,传统文化好像没有必要学习。但是,传统文化会让你有一种有根的感觉,特别是在我自己渐渐的明白了一些话的道理明白了那些东西的真正道理。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粗俗的诅咒与漫骂使得我们早就失去了一个人应该有的涵养。
  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没有了以和为贵的思想,更多的是人类的自大,觉得自己比他人重要的人也不大可能很好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水平。这样我们谈何以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人生,实现我们每一个作为社会人所应具备的价值。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于我们大社会,更甚让我们置于宇宙,我们会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卑微。那么,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
  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
  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 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
  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
  篇三:弘扬文化传统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弘扬文化传统
  敬爱的党组织: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XX年10月在山东举办。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犹如一条长河。要川流不息,奔腾向前,既不能塞其源,也不能断其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传承,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变革、创新与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充分认识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民族的气节、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愿望等组成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民族的历史见证和发展脚步的痕迹。它必然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活跃着民族的灵魂。
  我们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鼓舞人民、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用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在十八大提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民幸福感,建设亿万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离不开民族文化建设。从目前我国文化“危机内外交迫”的形势来看,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大放异彩。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今的文化创新,尤其要万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面对各国文化,我们只有了解中国文化,才不会在引进外国文化,学习外来文化的浪潮中,丢失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关键是要对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梳理,在继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毛泽东主席历来主张:对于传统文化,一定要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进行分析,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反对食古不化。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而继承又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数千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心灵相通的纽带不仅在于黑头发、黄皮肤这些表征性的东西,更是缘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有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风范,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影响,为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基础,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发扬光大。我想作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请党组织相信我,我有决心学好这些我们文化中的精髓,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
  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汇报人:XX级摄影高帅
  XX年10月2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4ce938b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9.html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