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言敏行:剖析微文化—快与慢

发布时间:2015-06-09 18:25: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作者:徐启鹏,敏行国际高级顾问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下班途中打开FM99.2,正巧两位主播在谈论有关读书的话题,通过采访录音了解到现在的人们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其中部分人认为比起读段子或刷微博,读书没什么用,而更多的人认为自己根本没时间读书。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之前管它叫做「快餐文化」,现在人们追求的是不仅要快,更要短小精悍,于是「微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似乎人们更乐于在寻找捷径的道路中迷失,而错过欣赏美丽风景,或是体验生命的精彩。

没有读书也就没有创作,因为人类擅长局限在自己片面的思维里,停留在事物的表象。然而若想深入了解大师们的思想除了静下心来品读,似乎没有更佳的方式。一个没有或者很少读书的人,与一个满腹经纶的人坐在一起总会因没有话题而不了了之,因为前者发现这里没有捷径可寻,而后者则更加珍惜时间成本。



现在坚持写博客和日记的人很少,传统的博客服务提供商们都开始转型以寻求新的出路。取而代之的微博和朋友圈则兼顾着简洁与高效获得了社会认同。我有这样的感受,当我在朋友圈发一篇原创文章时会很少有人问津,我想应该没有人会真的读完,而发一张自拍照片则会获得大量的评论或点赞。这似乎在告诫我,通过一句话能说清的不需要写一篇文章,通过一张照片能说明的不需要写一句话。而问题则在于任何事情真的可以这样简化么?殊不知苹果公司引领的简约化设计背后,蕴藏着多少人生哲理和修行的真谛,这些是非思考而看不到的本质。(自认为喜欢苹果公司和乔布斯的人很少有人去品读《史蒂夫·乔布斯传》)



微文化是快餐文化的变种,也是「忙人」服务链中的一环,只不过包装的更为精巧,但短平快依然是它的特征,与看八卦、玩手机、追韩剧、打游戏一样,会令自己陶醉其中。随着社会发展,单纯的「快」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与快餐文化一样,微文化诞生的目的就是为「忙人」们服务。它是人们对物质过多追逐的产物,而文化是集体思想的延伸,只求其名不求其实的代价则是无法再独立思考。我们从小受畸形教育的熏陶,长大后继续建设扭曲的社会文化,如同六道轮回一代一代如此的循环往复。或有少数修道者跳出轮回却也无法螳臂挡车,唯有逃离。



人们在赞叹微力量的同时,却少有人思考微文化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这种文化更像是拔苗助长一般,看似提升效率却扼杀了人们的思想。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微产品都是负面的,就像砍人的菜刀是无罪的,贪污犯手里的钞票是湛然的一样,它们只是被某一种文化寄居的载体,却像临时工一样承担起传播和侵蚀这个稚嫩社会的责任。



微文化借助着各种科技载体,顺风顺水的成为了当下社会的必然产物。「该微博已被作者删除」即是无奈,也是当今调侃治标不治本的典范。相反,微博的鼻祖 twitter 依然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在其华人圈子中很少见到晒吃喝,或者无字转发,因为快餐文化的卑贱已然遭到了国际主流文化思想的唾弃。国际地位的提升关键在于国内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否纯洁和高尚,大家永远无法对一群啃着「人血馒头」的乞丐伸出大拇指。数年前,一道名为 GFW(防火长城,英语:the Great Fire Wall,简写:GFW)的现代柏林墙成了为两种文化的隔离带,一些越墙而出的少数人高举思想的大旗,仍然坚守着最后一块高地。



社会的各种矛盾和负面效果在微文化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并已经渗透到每个企业,每个家庭和每个个体之中。其中一些发现自己已然迷失的群体开始重新寻找航线,并试图通过培训来获得解脱。这却让我想起昨天一位博友的话,她认为「培训中最大的难题是培训完了却感觉在实际工作中起不到效果」。她的这句话一定程度代表了很多受训者的心声,培训这块高地也似乎将要失守。



于我而言,在我所处的行业里,培训同微产品一样仅仅是起到载体的作用,它是给想学习、会学习并知道为什么学习的人准备的福利,相反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把培训等载体当作救命稻草的却愈来愈多。人们思想变的愈发懒惰起来,殊不知载体如舟,它本身无法控制自己的动力和航向。所以,与其寄期望通过培训找到两点间的直线,倒不如反求诸己更容易以最快最直的路径抵达目标。



被囚禁在二战集中营中的犹太人维克多·弗兰克在回忆录中这样写到「你可以取走一个人的所有,但你无法取走人类的终极自由,即他对外界的回应方式」。微文化服务于「忙人」,他们忙于把各种事情做对,殊不知其本质则是像「盲人」般回应着这个世界。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无名碑文」的作者一样,人之将死才发现一开始人生的方向就是错的。他们持续将大把时间花在看似重要,却可能本质就是错误的事情上面,并穷其一生用尽各种微妙的借口搪塞自己,至死方休,至死方悟。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家都变得很忙,忙着在有限的生命里和时间赛跑,甚至期望我们的下一代还未出生就要赢在起跑线上,但大多数却忘记了抬头看一看方向,或是驻足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些时间用于思考,在这个什么都快的时代,请试着让自己慢下来。

弗雷德·赖克哈尔德和罗伯·马奇在《终极问题2.0》一书中提到 NPS 概念,即「Net Promoter Spirit」,用于衡量顾客的满意度。我认为它或许也可以用来衡量并修正我们的人生轨迹,待我们静下心来,去质问镜子中的那个人「你有多大把握把自己的人生历程刻在碑文上呢?请从0分到10分打分」,实际上这还有一个后续问题「你给出这个分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fb78ea1eb91a37f0115c3a.html

《讷言敏行:剖析微文化—快与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