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例-《一座房子与一块砖》

发布时间:2019-04-20 22:10: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案课例】

早期阅读:《一座房子和一块砖》

【教案设计】

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中,孩子对读本画面的观察、对读本内容发展的预测、猜想、推断等都是孩子阅读读本的策略。那么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孩子阅读策略的运用能力尤为重要。孩子要具备以上能力,不是通过一个活动能达到的。孩子要拥有这些能力,就需要通过老师设计的活动,让孩子除了能看懂图书的内容,还能在看书时会对书本内容进行观察、预测、猜想、推断。我在设计活动《一座房子和一块砖》时就力求做到这一点。

【教案情景】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一本书,书的名字叫《一座房子和一块砖》。我们一起看看封面上的小老鼠为什么要在砖上画上自己的头像呢?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在书中找找答案。请小朋友阅读到红色夹子的部分就停下来。”

(幼儿阅读)

师:“小朋友们都看完了故事的第一个部分?谁说说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啊?”

幼儿:“是大熊和小熊的故事!”

幼儿:“不对,那是小老鼠。”

幼儿:“故事里有小老鼠和熊,大熊住到房子里面去了。”

师:“请小朋友翻开书仔细看看,到底是大熊和小熊的故事还是大熊和小老鼠的故事?”

幼儿翻书后,说:“大熊和小老鼠。”

师出示图片,问:“房子是谁的?小老鼠有什么呢?”

幼儿:“大熊有新房子,小老鼠没有房子。”

师:“大熊有新房子,小老鼠有什么呢?”

幼儿:“小老鼠只有一块砖。”

师:“为什么大熊有新房子,小老鼠只有一块砖。”

幼儿:“大熊有钱,小老鼠没钱。”

师:“你在书的哪一页看出大熊有钱,小老鼠没钱的。”

幼儿:“在第二页,大熊的脚底下有好多好多金币哦,小老鼠什么都没有。”

师:“好的,我们知道了大熊有一座新房子,小老鼠只有一块砖。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请小朋友取下红色的夹子,看到蓝色的夹子时就停下来。”

(幼儿阅读故事的第二部分)

师:“发什么事了?”

幼儿:“大熊没钱了。”

师:“为什么大熊没钱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幼儿:“在书的15页,大熊的钱包都空了。”

师:“那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幼儿:“在种树。”

幼儿:“打工挣钱。”

幼儿:“小老鼠在劳动。”

师:“为什么大熊会没钱了?”

幼儿:“他买好多好多东西吃了,还买汽车了。”

师:“如果你是大熊,接下来你会干什么?”

幼儿:“我会去打工。”

幼儿:“我会去找小老鼠和他一起种树。”

幼儿:“我会去找他借钱。”

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借钱给大熊吗?”

幼儿:“不借。因为大熊太爱吃了,不会节约用钱。”

幼儿:“会借,大熊没钱了,好可怜。

师:“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朋友取下蓝色夹子,我们接着往下看”

(幼儿阅读故事的第三部分)

师:“接下来发生什么事了?”

幼儿:“房子变成小老鼠的啦!大熊只有一块砖了。”

师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图片。

师:“为什么房子会变成小老鼠的?”

幼儿:“他努力挣钱,有钱了房子就是他的了。”

幼儿:“最后大熊和小老鼠一起去打工了。”

师:“你喜欢大熊还是小老鼠?”

幼儿:“我喜欢小老鼠,因为他会打工挣钱。”

幼儿:“我喜欢大熊,因为他后来变好了,也去打工了。”

师:“我希望都能知道也付出劳动才会有收获。”

(幼儿边阅读图书边听老师完整读一遍故事)

……

【教案反思】

此次活动,我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这样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为活动创设了积极、轻松的氛围。在活动中,当我的问题提出后,孩子们马上翻阅图书自己找寻答案,并在这种氛围中大胆交流。在活动中,孩子成为了主动的阅读者。我自己总结了在这个活动中做得较好的部分:

1、巧妙运用长尾夹将读本分为三个部分,通过老师提问,孩子翻阅图书,仔细观察图书画面,并找出答案,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我用红色、蓝色的长尾夹分别夹在图书的第9页与第15页,将图书分为了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将图书内容进行分解化整体为部分便于孩子理解;被夹住的部分还为孩子留下了悬念,引发他们对故事内容无限预测和推断。在活动中,我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中心问题,如第一部分主要让孩子知道大熊和小老鼠分别有什么?为什么大熊会有一座房子,而小老鼠却只有一块砖?第二部分主要让孩子理解大熊为什么没钱了?小老鼠又在干嘛?第三部分是让孩子理解新房子为什么会变成小老鼠的?大熊本来有一座房子最后为什么变成只有一块砖了?我的这些问题就包含了三个部分的所有画面内容。我的提问只是一个点,只要孩子根据我的提问仔细观察画面,就能将这些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基本的阅读线索,这样他们就能更容易的理解故事内容。

2、活动过程中采用层层递进的活动模式,既能让孩子理解读本内容,又能在此基础上引发孩子对故事内容更多的预测、推断。在活动中,阅读图书的每一个部分,我采用的都是“孩子自由阅读——老师提出封闭式的问题,孩子在书中寻找答案,并理解该部分故事内容——老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发孩子预测、推断——自由阅读图书的下一部分”这一模式。如孩子自由阅读完第一个部分时,我向孩子提出问题:“房子是谁的,小老鼠有什么?为什么大熊会有一座新房子,而小老鼠只有一块砖?”这两个提问是封闭式的,孩子们很容易地就能在画面中找到答案,通过孩子们与我或孩子之间的交流,我发现孩子都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后,我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时我希望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故事大胆地预测和推断。待孩子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再请孩子接着往下阅读读本的下一部分。这种层层递进式的过程既能让孩子根据老师的提示仔细观察画面内容,成为主动的阅读者;还能让孩子展开无穷尽的联想,对画面上没有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

3、教具的合理使用为活动增色。在活动中,我借助书中的2组图片,第一组图片为大熊在新房子上,小老鼠的旁边只有一块砖;第二组图片为小老鼠在新房子上,大熊的旁边就只有1座帐篷和一块砖。通过对比形成一条有力的阅读线索,通过图片的对比,让孩子看到图片后会主动产生质疑:“大熊明明有一座房子,怎么后来只有一块砖了?小老鼠只有一块砖,怎么后来有一座房子了?”,有了图片的帮助,孩子们除了能对阅读内容的发展进行假设和猜想,还能帮助孩子整理出故事的发展顺序,便于孩子回顾故事内容;

除以上之外,我自己觉得还有一些不足:

1、活动中老师的提问设计得很巧妙,能一针见血地直指故事内容。但是在活动中老师提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后,对于孩子的回答没有反馈。如我问:“大熊没钱了,请你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有孩子说“我会把大熊接到我家里去。”然后我又请别的孩子说。在活动后,我意识到老师应先对孩子的回答给予积极的反馈。如:“你说的真好,你想把他接回家,说明你是一个有爱心很善良的孩子。”等等。也就是说“无论幼儿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反馈,给予鼓励和积极评价。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被认可和被重视,从而激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活动中老师提问时缺乏适当的追问。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做得很好。但是没有追问,如我问:如果你是大熊,没有钱了你会怎么办?有孩子说:“我会去挣许多的钱”我没有及时的反馈也没有追问而是马上又请另一个孩子说。如果在这时老师追问:“挣钱?你准备怎么挣钱?”等等这样能不断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去探究原因,帮助幼儿更进一步的理解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欣喜的发现孩子们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明显提高了,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顺序的观察,思维很活跃,会根据不同对象富于想象,大胆猜想,还能对未知的故事情节进行推断和预测等。在孩子们的表达过程中,他们的语言比较清晰,词汇开始丰富。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和孩子都体验了阅读的乐趣。我希望在体验阅读乐趣的同时,我也能在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的能力上能更进一步。

2010111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e273e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c6.html

《幼儿园-课例-《一座房子与一块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