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利弊辩论稿

发布时间:2016-03-01 23:10: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留学辩论

主持人:一百多年来,中国人的留学史可谓极其波澜,其中也涌现了大量的经邦济世和博学的杰出人才。至今留学热潮依然是方兴未艾,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关注这个我们都很关心的问题正方他们所述的立场是《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反方他们所述的立场是 出国留学弊大于利》。好了,根据规则规定,首先我们有请正方一辩同学做陈述一段,时间是2'30",有请。

  正方一辩: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出国留学利大于弊。我们之所以在这里探讨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想了解出国留学是否对个人发展具有更多积极影响。当今社会信息全球化,出国留学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途径出国。根据成绩优劣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经济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出国方式,根据喜爱的文化氛围可以选择不同的国家。对方辨友可能会说,没有相当的经济就没有资格谈出国,但是,如今大学提供的各项丰富的奖学金以及“2+2”等项目,都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所以说,出国留学的弊是可以避免的,但是他的利却无可取代。

首先,出国留学有利于个人能力提升。外国的教育资源优越是众所周的,以美国为例,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中美国大学占50%其次,它给予“90后”独立面对社会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同时,它给学生提供培养心理素质的契机。

此外,出国留学有利于多元化知识的吸收。国外在某些领域的研究有不同于国内的方向和尖端成果。出国留学有助于你接触到国外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 截止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05.86万人。每年的出国留学人数仍在不断增长,一直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并非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综上所述,出国留学即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多元化知识的吸收,这些利处对个人发展具有更多积极影响且不可取代。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出国留学利大于弊。

  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反方一辩同学陈述观点,时间也是2'30",有请。

反方一辩:谢谢,各位好!我方认为毕业生出国留学大于利。理由如下:

首先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毕业生在心理上正是解决自我熟悉时期的钟摆时期,在此关键时期,他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联系和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来解决自我熟悉的危机和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而出国留学带来的环境突变,则会造成自我迷失与决策混乱,带来心理失衡和行为失,不利于成长

其次中国大学教育今非昔比,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放弃价廉物美的中国大学教育,而去追求价格昂贵的外国大学教育,岂不是盲目崇外,舍近求远吗?至于那些为了躲避国内应试压力而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既然对用母语参加国内竞争都缺乏信心,又怎么能确信用外语参加国外竞争就一定有利于自己的成才呢?

第三,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今天的毕业生尚未建立以我为本、兼收并治的深厚文化根基,往往会在出国后被动适应异国文化过程中迷失自己文化本身,这样的人即使学有所成,对于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振兴又有何裨益呢?因此我方认为毕业生出国留学大于利。谢谢

  主持人:下面我们要开始的是自由辩论,在这个环节双方各有累计时是4分钟,我们首先有请正方发问。

  正方现在的求学方式有很多种选择,请问对方辩友,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有能力、有意愿选择出国留学,这是一个体会全新生活的方式,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反方:对方辩友您附加了很多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能力,第二他要有意愿,第三他要成绩很好,第四他要适合,那好,我们姑且认为一个人具备了这些前提,可是试想一下,当他真正来到国外,面对着他的是人生的巨大转折点,谁都难以预料今后个人的发展会怎样,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的种种差异最可能造成的结果就是难以适应而影响了个人的发展。

正方我方认为,出国留学带来的所处环境的改变并不会成为个人发展的障碍,恰恰相反,它是一个踏板。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相比,詹天佑邓小平的一代伟人所处的时代国内外差距更大,倘若他们在国外因为不适应不接受全新的生活方式而止步不前,那么请问,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中国经济的大繁荣又谈何而来呢?

反方那个时代国内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百废待兴,出国留学向西方学习乃是大势所趋。但时代在进步,中国也在飞速发展,中国的“神州”系列飞船相继升空,首次实现中国宇航员太空行走第一步;“嫦娥一号”将神话推向现实;歼-10飞机、太行发动机和新一代空空导弹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航空发动机和导弹的国家,除此之外,超级杂交水稻,曙光高性能计算机,青藏铁路等等,我国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是世界瞩目,在国内资源丰富的前提下,大费周折申请留学,又岂不是劳民伤财之举?

正方我承认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但国内和国外的差距仍然不可忽视。我国的飞行员迈出了跨向宇宙的第一步,但请不要忘记早在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已经踏上了月球的表面。有一个事实,我方有必要强调,中国发展的过程中,那些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数据显示,教育部的大学校长里78%是留学人员,博士生导师里63%,实验室主任有72%都是留学人员。 包括现在很多专门委员会,在两会里面,包括社科院、研究中心、北大、清华等等,很多研究所里面、智库里边都有留学生,他们向国家、中央积极建言献策,对推动中国的思想、民主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出国求学,学成报国,这对当下的中国同样重要。

反方:学成报国只能算是一个美好的期望。目前的事实是,出国留学一定程度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知识经济的负担和人才的流失。1979年我们公派出了第一批也是唯一批毕业生出国留学,而结果是到今天,已经20多年了,回国率还基本上等于零。更有一些留学生,当他们收获了荣誉地位,在一定领域学有所成之后,更改国籍,与祖国划清界限,请对方辩友具体解释一下,这么多人一去不复返到底给我国的发展做了几分的贡献呢?与国家对留学领域的投资和优惠政策相比而言,岂不是辜负了国家的培养。

正方:对方辩友,可是你又知不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回国率以多少数目递增吗?13%,对方辩友怎么又知道毕业生出国留学必然导致人才流失呢?再者说,去而不返毕竟只是小部分,具体的贡献我方在之前已经提到,无论在教育领域还是政治决策,留学生发挥的作用都是毋庸置疑和不可估量的。就个人而言,留学经历丰富了一个人的人生,就国家而言,留学领域的繁荣则加强了对外的沟通和交流。若仅仅以为有人留在国外而阻止其他人的留学机会实在是有失偏颇。

反方我方并没有否认中国与国外先进的领域交流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将这种交流与沟通建立在留学的基础上有能有多可靠呢?

“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这句来自大连的一位张姓同学,是加拿大某大学的留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刚入学时,由于自己入学的成绩高,教授给了他一次演讲的机会,小张很恐惧,原来小张来加拿大之前,是被某中介包装过的,他并没有进入该大学实力,演讲的结果可以想象,这使他尴尬之极。从那以后,他变得不敢当众讲话了。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时,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同学说话。

这样的同学在留学大军中还有很多,文化背景的差异使他们难以适应,如果连最近基本的与人沟通的正常心态都不具备,谈什么科学技术交流沟通简直就是奢望。

正方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个人的成长蜕变需要经历这样的考验。国内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大同小异,你可以将对个人造成的压力降低,但是,你失去的是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接触多彩的世界文化的机会。再者说,这种经历教会我们更好的融入团体,更深刻领悟什么叫“入乡随俗”。可以说,这种在心理上造成的弊端是完全可以避免,但留学生活给一个人成长带来的利是国内教育不可替代的。再看近几年留学趋势,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了3.58%,而在这之前的五年时间里,一直维持两位数较高增速。请问对方辩友若不是利大于弊,留学大军又怎会如此飞速发展?

反方对方辩友,虽然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不断攀升,但是一方面,他们真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吗?浙江电视台曾经做过一个调查,70%的家长要把这些的孩子送出去,原因是什么呢?是一种盲目的攀比心理,如 果70%的家长心理状态都是这样的,对方辩友还能告诉我利大于弊吗?而在这些家庭中,出国留学的费用无疑加重了家里的负担。

另一方面,中国学生入读名校的几率有所下降。首先,名校的申请人数不断增加,但是其录取率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名校的录取要求不断提高,申请难度增加,然而中国学生的竞争力不足。从英语能力和学术能力两方面来看,都与世界名校的录取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为了满足盲目的攀比心理,花着高额的学费,上的却是一些与国内普通大学相差无几的学校,实则劳民伤财,对方辩友,我方实在看不出这样做的价值何在。

正方:盲目的攀比难道也是出国留学的错吗?只是看到一部分学生的没有申请到名校就能一概否定留学的功劳吗?虽然留学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但仍然有很多家庭选择留学坚持留学,不恰恰说明了留学确实能带来国内教育不能提供的好处,诚然是利大于弊吗?再者说,对于留学生加重了经济负担,我认为这不能成为出国求学的阻碍。国外留学生的经济来源多种多样,他们可以打工(包括在外打工和利用网络),可以争取奖学金和助学金,还可以接受社会资助。只要你有心去完成一件事,经济的缺乏总是有方法克服的。

反方提到奖学金,我方不得不提,这只能说稍微缓解日常生活中的开销,但是对巨额的学费生活费而言,作用并不大,有数据显示,本科生申请到奖学金的概率仅有3%。若寄希望于打工,那么难免学生的学习投入会减少,请问,对方辩友,当你没有过多精力放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却因经济来源问题焦头烂额时,还能说利大于弊吗?

正方:对方辩友再次避重就轻,过分夸大,适量的打工非但不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而且在打工的同时还会增加一个人的阅历,但如果我们就这个问题讨论下去,不就成了“求学期间打工利大于还是大于利了吗?”总之,凡事有度,我方依然坚持观点“出国留学利大于弊”。

  主持人:感谢双方的精彩辩论,下面我们要进入辩论会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总结陈词,下面我们有请反方四辩用3'的时间来总结反方的观点。有请。

反方四辩

第一是我方认为,毕业生出国留学,在异国他乡,语言不通,水土不服,面对太多的利诱,无法专心学习,同时华人圈子不断壮大,使得出国留学也是呆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得不到与外界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平平谈谈留学回国,得不偿失。

第二我方不否认毕业生自我分辨能力,但是在完全陌生环境中更多是随波逐流,长期下来结果往往只可能被动同化而不是主动吸收,失去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这样一种文化本根的流失也许当事者自己还浑然不觉,甚至是乐此不疲,但是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

第三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渺茫的成才之路如何有利于个人和家庭,民族教育的流失和民族文化本根的迷失如何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民族,1979年我们国家公派出派的一批毕业生为什么到现在为止20多年的时间其回国率还是基本等于零呢?我们不是说所有的留学生都必须要回来才叫好,但是这么多的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一去不复返,这到底是如何体现利大于弊的呢?我国从此不再公派毕业生出国留学,又是如何体现利大于弊的呢?

我方始终认为,首先应该在神州沃土扎下文化本根,我们才能振兴中华与人类文明之间,振兴祖国与世界文明之间。希望就在我辈。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正方四辩同学也是用3分钟时间总结正方观点,下面有请。

正方四辩:今天为了反对毕业生出国留学,对方辩友提出了四个论证,我方以为不然,一一提出,共同商榷。

对方辩告诉我们,毕业生出国留学因为适应不了,所以大于利。诚然异国他乡,挑战是有的,但挑战是适度的。这种挑战,12岁的詹天佑适应得了,16岁的邓小平适应得了,那么我们今天二十几岁的生,在比以前好得多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怎么反而适应不了了呢?对方同学说是因为心理适应不了,那么请问,如果你不让孩子锻炼,那么有适应得了的那一天吗?

对方辩告诉我们,毕业生出国留学会被异国文化同化,所以大于利。但是不要忘记,他们出国前接受了20几年的国民教育。如果对方辩友认为,欧风美雨可以轻易冲掉中国文化的本色,冲掉仁义理智信乃至廉耻和良心。请问,对中国高等教育如此刚愎自用的你们对中国这些年的国民教育怎么如此的不自信?

对方辩告诉我们,出国留学导致人才流失,所以大于利。首先,未必不回来吧。17岁的留美的周丰升、18岁留日的范秀花不都回来了嘛,而且成为今天一流大学的奠基人。其实,以回不回来作为人才是否流失的标准,实在是太狭隘,李政道,杨振宁不都是世界尊重中华民族的理由吗?

对方辩告诉我们,出国留学费用昂贵,导致教育资本外流,所以大于利。诚然,出国留学确实花费一大笔钱,可学到的知识和文化,请问又值多少呢?我们常说人才是无价的。今天大家逛个双十剁手,觉得无可厚非。那我花在教育上的投资,明明是投以木桃,报以琼瑶,请问为什么是弊大于利的呢?

今天对方一、二、三、四辩友面临共同的错误就在于你们不能面对现实,而一味的把自己的例论建立在假想的基础上。今天不应以削足适履的方式勉强另一种教育方式,那么我出国选择另一种教育来适合我,更容易成才。

今天我方为出国留学利大于弊,原因很简单,

第一对毕业生而言,增加了接受和选择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有利于个人成才;

第二对对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来说,既缓解了量上的压力,又提出了质上的竞争,有利于高教事业的发展;

第三对于中国社会而言,促进了东西方思想、科技、文化的交流和汇合,有利于社会进步。

我们承认,弊端也是有的,但在今天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的中国,我们认为不能因为种种暂时的困难和表面的弊端,而否定。出国留学的长远利益和最大价值。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2103ad176c66137ef0619c4.html

《出国留学利弊辩论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