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 -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

发布时间:2016-06-16 11:12: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程 凯(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郑州450052)收稿日期:2002-09-24作者简介:程 凯(19762),男,河南郑州人,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师,河南大学2002级在职硕士研究生。摘要:诗禅合一的静境的创造是王维山水诗的最大特点,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不但构成了禅的心灵状态,同时也构成了王维山水诗静的意境的两极。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989(2003)02-0066-05  唐代是山水诗成熟、禅宗兴盛时期。唐代的山水诗从六朝模山范水、静思观照的模式发展为构思复杂化和个性化的诗篇,其意境的营造也更加丰富多彩了。受唐代统治阶级提倡佛教的特殊政治生活局面的影响,也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奉佛习禅。一时间,与禅师交游、引禅入诗、化禅思为艺术思维成了一种时好。山水诗在形象呈露中也不自觉地契合一种深刻的哲理,这些诗中虽无一字禅语,但处处可见禅趣,王维的山水诗正是这类作品的代表。一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对于其山水诗的特点,历代诗评家有过许多评述,但大都认为“清淡”是王维诗尤其是山水诗的突出特点。如唐代的司空图说,王诗“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宋代的何溪汶认为,王诗“清深闲淡”;清代的刘大草《诗友传诗续录》亦云:“王孟诗假天籁为宫商,寄至味于平淡,格调谐畅,意兴自然,真有无迹可寻之妙。”这些评论都是对王诗的一种直观感受,似缺乏细致深入的分析与多层次的概括。相对于陶诗的一个“淡”字,我们觉得可用一个“静”字来概括王诗的“至高之境”,即王诗的最大特点是诗禅合一的静境的创造。王维生在佛学隆盛之世,他精通佛理,有“诗佛”之称。佛学、禅宗这一特定的条件和时代精神深深地影响了王维的世界感观和艺术意志,从而浸润熏染了王维山水诗的艺术实践。“受染日已薄,禅寂日已固”,从禅诗合一的角度,我认为,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构成禅的心灵状态,同时也构成了王维山水诗静的意境的两极。所谓静穆的观照,即是以虚静之心,照彼境之静;所谓飞跃的生命,即是禅定顿悟之后主体对生命做内外一如的重新肯定,自我与自然被肯定地而非否定地统一在审美观照之中。二王维山水诗的“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一是意境的“静”,如《辋川集》中的《鹿柴》、《辛夷坞》等。二是对客观世界的“静”观,即在社会之外看社会,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观之外看景观,如《汉江临泛》、《渡河到清河作》等。另外,王维的山水诗和他的社会诗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表达诗意(境)的艺术轨迹上也有着极其相似的共通性。《辛夷坞》是《辋川集》中的一首,堪称王维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诗为入禅之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可谓中的。“身世两忘,万念皆寂”是王诗静境所生发的整体审美效果,但胡应麟接着所说的“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的说法表明他“两忘”、“皆寂”之论有将王维诗与老僧偈语等量齐观之嫌。陈允吉《唐音佛教辩思录》认・66・2003年6月第18卷第2期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N G ZHOU ECONOMIC MANA GEMEN T INSTITU TE      Jun.2003 Vol.18No.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f727d252ea551811a687c0.html

《静穆的观照与飞跃的生命 - 浅谈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