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雪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2-03-04 22:20:0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雪》教学设计

临朐县冶源初中 马新良

教学理念:

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状态,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掌握鲁迅以及《野草》的有关知识。

2、感知课文内容,对比体会两幅雪景图的特点。

3、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读出文章感情。

4、结合背景,充分而且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

1、充分、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提高品味和感悟水平。

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包含雪的诗词名句导入课文。(不必全部说出)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配合出示雪景图片)

搜集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小说、杂文等文学作品,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周树人(1881925—193610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小说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热风》、《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

2、熟知生字词

给加点的字注音:

尽( 口( 转( 风(

冽( 脂粉 方( 连(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行完成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几幅雪景图?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1)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朔方的雪----决不粘连(板书)

2)两部分内容形成什么关系?

明确:对比(板书)

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由全班合作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是怎样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特质的(从课文中划出句子,加以赏析)

明确:“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写出了即使在冬天里也有生机与活力,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令人产生无限遐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下面是一副雪野春花图,作者描绘得有声有色,声色和谐;有动有静,动静相衬。(学生有此理解予以鼓励)孩子们多么的天真烂漫,何等的聪颖伶俐!这才是江南雪野上绽开的真正的春花啊! (不必强求说出)

2.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除了表现江南雪景滋润美艳还表现出什么

明确: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的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江南的雪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儿童欢乐的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掺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情趣。(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3.江南的雪长久吗?

明确:“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4.作者描写江南雪景滋润美艳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寄托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学生想到的要鼓励)(板书)

(指导学生朗读------一开始读出欣喜、赞美的情感,读到雪罗汉融化时要读的深沉些。)

5.作者是如何表现朔方的雪决不粘连特质的?(从课文中划出句子,加以赏析)

明确: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6.朔方的雪处于怎样的环境下?

明确: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即孤独。

(教师引导:大家还记不记得《风筝》,它就写于《雪》之后的一个星期,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文章最后的几句话:“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7.朔方的雪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强

8.朔方的雪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明确:孤独而且坚强的战斗者。(鼓励学生用文中词语回答)(板书)

  让我们来齐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要读出高亢激昂的气势)

9.作者的感情更倾向于哪一方的雪?从哪里可以看出?为什么?

明确:朔方的雪。

10.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

明确:从“但是”一词也能看出来。

(让我们来齐读这三段,来感受鲁迅昂扬不屈的战斗精神。要读出高亢激昂的气势,,从停顿、语气、重音、情感等方面练习。小组之间展开朗读比赛。)

四、精讲点拨,升华认识。

(老师精讲)

1、你如何理解本文的写法?

明确:“朔方的雪花”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孤独寂寞之中谱写了一曲最为动人的乐章。而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让人欢喜,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它最为形象地体现了鲁迅看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朔方飞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先生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直面惨淡的人生”“从无所希望中得救”。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 “借景抒情

2、你认为课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这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因为雪是雨经历了严寒之后变成的,是死掉的雨,但它的精神是不会死的,他的不屈的抗争的灵魂会永远闪耀在天际。

五、当堂训练,拓展延伸。

1、按原文填空:

1)他也就目光-------------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 2 )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2、理解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

2)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

3、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3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4、你喜欢怎样的雪景?请快速描绘出来,(一百字左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活在人民心中!斯人已去,但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却是永生,最后,我们在一起诵读挽联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表达对那在凛冽的天宇下升腾的精魂——鲁迅的哀思......

板书设计 

鲁迅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寄托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对比

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孤独而且坚强的战斗者)

教后记:

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的理念,引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全面理解课文内容。如自主学习环节是从整体感知,合作探究环节是细处赏析,这是从整体到部分;合作探究研读赏析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逻辑设计的。这样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究课文。

因为作者有特定的写作背景,所以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搜集写作背景资料,结合已学知识《风筝》,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不能产生歧义,这些极大地帮助了学生理解。

学生能够按照老师安排做到自主学习,找出疑难点,能够组织起合作探究,在合作中解决自己的疑难,在探究中解释你我的困惑,学生能去伪存真、举一反三,常有独到的见解,收获颇丰。只是个别学生听的多,问的少,尚未完全融入集体讨论之中,但总体效果是非常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b8f70fbb68a98271fefa4f.html

《鲁迅雪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