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是美德

发布时间:2019-03-26 16:51: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古人的节约意识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观察今天的事情,就应该借鉴过去的历史,如果没有过去,那么就没有今天。只有注意借鉴历史的经验,吸取历史教训,同时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抓住机遇,使个人或者社会国家不断完善发展和进步。

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方面总结归纳出了不少宝贵经验。“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唐代婉约派代表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党和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低碳生活就是从这一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

千百年来勤俭节约的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勤俭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古籍典章中,民间谚语里,以及历史名人佳句,不乏对勤俭的精彩论述。这些诗词警局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最有名的当属大家都会背诵的出自 是唐朝诗人李绅的《悯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小孩咿呀学语时就开始教其背诵,其目地显而易见就是希望人们从小记住农民种粮辛苦,要节约粮食,培养勤俭意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通过静思反省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简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美德《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它既是诸葛亮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又是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现在看来这句话也使我们受益匪浅。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训俭示康》,这句警局也非常著名,也是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训诫儿子司马康要以节俭自修,这句话意识是指由俭朴节约的生活转变成奢华富裕的生活比较容易,而由过惯了奢华富裕的生活变成俭朴节约的日子会比较难。这是古人对治家的经验总结和教训警示,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当今人们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我们不提倡奢侈,更不提倡炫耀奢侈。相反,我们还是应该保持勤俭生活,鼓励适度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体现在国家大项目建设上,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消费息息相关。从我做起、从每一笔日常消费做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文明、节约的消费风气,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朱柏庐是我国明末清初的教育家,提倡家庭教育。他的《治家格言》又名《朱子家训》,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这句话的的大意指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就是要强调节约的重要性,传承至今这段话已成为我国传统的治家格言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四、“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等等古代文献资料中和传承至今的关于勤俭节约的警句格言还有许许多多,以勤俭为本,爱惜一布一饭,这是人生道德启蒙教育的一部分。中国古代的家教也崇尚勤劳俭朴,我们可以从以上看出很大一部分警句格言都出自家训,古人清楚的知道很多事成于俭约、败于奢靡,所以教育子女和家人要把简朴当作人生中一种美德,久而久之,在这样一个大氛围下,勤俭节约必然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的传统和美德。

在此,想转述两个以前看到的两个小故事,故事背后的问题能够引发我们的深思和在实际工作去借鉴。第一个故事关于隋文帝杨坚,他勤于政务,自奉甚俭,在封建帝王中颇不多见。因此,他被史学家誉为近代之良主励精之主 他提倡简朴的生活、杜绝奢侈糜烂的社会风气隋文帝之所以要把节俭当作治国的法宝,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上层贵族中,深切地认识到那种奢侈糜烂的生活不仅会消磨人的意志,让人养成懒惰享受的坏习气,而且还会为达到享受的目的而搜刮民脂民膏,最后激起人民的反抗,这些都是导致国家灭亡的祸根。因而即位之初,他就宣布犬马服玩,不得献上。对于以布袋进干姜,以袋献香料的官吏,都认为是浪费,大加斥责。一次,一位外地的官员进贡拜见隋文帝,准备了不少绫罗绸缎。隋文帝一看,十分生气,重责该官员,杖打70棍,然后,又命人把送来的绸缎全都烧掉。隋文帝与独孤后自己以身作则。隋文帝自己住的地方,布置得十分简单朴素,也不准宫廷里的宫娥嫔妃们穿戴华丽娇艳的服装,只能穿普通的布衣;隋文帝自己坐的车子,已经很陈旧了,他也不换新的,坏了就叫人修理修理继续用;他平时吃的饭菜也很简单随意,他明确规定,每餐只能有一个荤菜,否则不但要撤下,而且还要惩罚违反规定的厨师。有一次他患痢疾,须配制止痢药,药方中有胡粉一两,宫中找不到,要另外到市面上去买,隋文帝就放弃了。又一次,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赐予臣下,宫中竟然没有现成的。独孤后就自己织布,做成衣服,几乎不戴任何金银首饰。因此隋文帝顺时应势,取北周而立,他任贤用能,大刀阔斧改革弊政,创立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制度、新法规。他北抗突厥,南平陈国,结束了几百年的分裂,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

另一个故事关于被隋文帝杨坚灭掉的陈朝,陈后主——陈叔宝,登基后的第三年,国事未定,他就他大兴土木,迫不及待地在光照殿前修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史书中记载当年的豪华与奢侈:阁高数丈并数十间,其窗牖、壁带、悬楣、栏槛之类,并以沈香木为之,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外施珠帘,内有宝床、宝帐,其服玩之属,瑰奇珍丽,近古未有。每微风暂至,香闻数里;朝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积石为山、引水为池,植以奇树,杂以花药。让宠妃们住在里面。他终日置酒作乐,歌吟艳词,拥娇抱艳,常常和妃嫔、狎客们举行酒宴,你唱我和的玩得通宵达旦。最后导致赋税加重,民不聊生,导致了亡国。杜牧曾写过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正是陈后主荒淫奢侈,自制《玉树后庭花》诸曲,与妃嫔、狎客们相唱和而亡国的故事。这两个故事正反两方面印证了“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样一道理,

勤俭节约之风可以兴国,而豪华奢靡之风只能亡国。

或许有人会讲,这都啥时代了,还返古,讲老一套?不错,就是应该讲古,忆苦。因为老人不讲古,新人心无谱。节约不浪费的大道理大家都懂,可是为什么做起来就是难。这其中就缺少一种意志力,这需要用顽强的意志持之以恒地去实践,并且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这不仅仅是对品德的考验,而且是对意志的磨励。如果我们现在不从小处着手节约资源和能源,后果将不堪设想。举个简单例子: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科技发达,喝水用电、做饭用电、看电视离不开电、玩电脑离不开电、娱乐场所离不开电,工作方面更离不开电,没有了电看来真是无法生活了,如果哪一天能源被人类消耗完,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到时候可真正的“返古”了。看来节约能源还真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能只喊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上。今人在反思和借鉴古人的同时,始终牢记勤俭才能兴国,奢靡只能亡国。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以任何借口大肆铺张浪费都是不行。在任何时候勤俭节约都决不会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把勤俭节约奉为一种美德代代相传。这种美德的树立首先要从政府机关做起,更要从每一个人做起。 


以下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 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770e9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7.html

《节约是美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