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柳树意象的诗句

发布时间:2019-02-26 12:28:2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柳树意象的诗句

【篇一:有柳树意象的诗句】

一、从二oo二年高考说起

oo二年高考题第17题诗词鉴赏题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题目要求是: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oo二年高考诗词鉴赏与前几年相比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题目位置由卷改至卷,二是题目形式由选择题改为表述题。这种变化更有利于考察考生的鉴赏能力,从高考说明对考生的能力要求看,今年的考题很好地体现了古典诗词鉴赏的规律,并且和课文内容相关联,教材中有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词中就有杨柳意象,并用杨柳渲染别愁离恨,考生由此可以作出对折柳含义的概括。考题提供的答案是: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从答案看,这道高考题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问句中的关键,诗的主题是思乡,主题由诗中典型意象折柳引起,而诗歌主题通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本题恰好考察了考生对诗歌鉴赏的关键。二是对折柳意象作概括的要求更是提醒了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抓住考察的关键,鉴赏的关键

二、从杨柳意象的原型说起

原型又称为原始意象,按荣格的说法就是集体无意识,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后积淀,浓缩了的先民的典型经验,充满了象征隐喻意味。从原型出发去研究古典诗歌,会比较接近地解释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通过象征隐喻暗示的深邃意义。

在文学作品中,森林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作为森林组成部分的树木曾受到先民的崇拜,许多被奉为木神,是生命树的象征。在中国,松、柏、梓、槐曾作为古代王室祭奠的树木。《白虎通社稷》引《尚书》佚文云:太社唯松,东社唯柏,南社唯梓,北社唯槐。至于桑、桃、李、杏、杨、柳则更多植于普通民众的房前屋后。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为证据,当前,随着时代、地域的不同,有的地方说法不同,如有些地方民间有前不载桑,后不载柳的说法。

在现在的树木原始意象的研究方面,桑和桃是很全面的,见于报刊的较多,但对柳作出的研究则相对少多了。《民俗研究》(1994年第2期)刊登了黄明先生《满族尚柳习俗与生殖崇拜》一文,该文认为:尚柳是满族人的一种信仰习俗,其实质是满族先民原始信仰中生殖崇拜观念。文中例举了大量满族创世神话,并且从柳的易成活生长,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超强繁衍能力,从柳叶在外形上与女性生殖器相像,说明柳叶是女性的象征,以及从满族至今流传的祭祀、禁忌和婚嫁习俗均作出论证。

汉族尚未见到有以柳作为生殖崇拜的迹象,但古典诗词中柳作为女性意象则似乎是天生的。在对柳的原型作出分析时,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最基本的意象;柳生殖力强,柳枝的柔弱说明柳是女性的象征;柳被植于房前屋后是家园的代表之一,柳是家园的象征。

三、从基本意象说起

1、柳是女性的象征。柔嫩纷披的柳条整体像含情害羞的美女的秀发,柔软摆动的枝条像婀娜多姿的少女款款慢步,扭动腰枝。柳叶的细柔又如同美女的秀眉,含情凝涕。杜甫《绝句慢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白居易《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枝袅轻风似舞腰。贺之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将二月的嫩柳拟作新妆初成的小家碧玉,那纷披的柔条柳丝拟作她衣裙上随风飘拂的裙带。苏轼《水龙吟》:萦损柔肠,困酣娇眼。用女性思念时的寸寸柔肠喻柳的细柔,用因春梦缠绕而欲开还闭的困倦娇眼来喻柳叶随风微动的媚态。唐张枯《折杨柳》:舞带萦丝断,娇娥向叶频。则以舞带与柳条相比,细眉与柳叶相比,写出女性美妙的身姿和惹人怜爱的表情。刘禹锡《忆江南》:弱柳从风凝举袂,丛兰邑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以及《红楼梦》写林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一写弱柳从风似美女含情挥袖作别,一写黛玉娇弱柔媚如弱柳扶风。

2、从女性意象出发,柳也是带有女性美的美学风格,柳也成了美好情感、美好爱情的象征。

春时丽,无过桃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红桃含夭,绿柳舒荑(谢惠连《秋胡行》),柳和桃、青草一起成了明媚春景的代表物。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春天总会唤起人们美好的情感,于是亲友结伴出门踏青,青年男女更是携手效外,于杨柳岸边倾诉爱情。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陈与义《清明》),写清明节人们户外踏青,自己因病端坐堂中所见的杨柳撩人的春天景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储光羲《钩鱼湾》),弱弱古堤边,青春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雍裕之《江边柳》),西城柳柳弄青柔,……犹为多情,曾为系归舟(秦观《江城子》),柔柳成了青年男女美好爱情的见证物。

3、柳是美好家园的象征。诗人笔下的柳,曾因是爱情美好的见证而生在河边岸头,也曾因是离情别绪的见证而生在长亭外、古道边。而作为美好家园象征的柳则多生在房前屋后。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是园中之柳;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幂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是院中之柳;陆游情牵梦绕了四十年的爱情也在沈园之中。这样,《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柳恐怕也不在征程的道边而在家园,而这位征人依依不舍的恐怕不尽是杨柳的依依枝条而是家中娇弱的女性了。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以杨柳之态引故园之情,则更是直白显露了。

4、家园和爱情虽美好,却总有远行人。离别是因为远离家园、远离情人,羁旅的孤独更易勾起对女性家园的温情的向往和思恋。于是就有了留恋,有了惜别,有了怀远,有了相思。晚来飞絮和霜鬓,恐为多情管别离。(唐唐彦谦《柳》)音谐,再加上柳条依依的体态与款款惜别,依依牵挂的情态相切合。于是李贺《致酒行》中会有借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表达自己久羁异乡之苦的诗句。隋唐有民歌《送别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表达相思怀远。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镂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写一女子在将别之际,勇敢地向行人表达了爱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折柳赠别。李白《忆秦娥》:年年柳色,灞桥伤别,宋代卢祖皋《送友人东归》:万里杨柳色,出门逢故人。……徘徊灞亭上,不语自伤春,以柳渲染离情别绪。

王昌龄有一首《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杨柳是什么色呢?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杨巨源《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这是早春嫩黄的杨柳。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雨后的柳色。刘禹锡《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则是一片浓郁的绿色。

在刘禹锡诗中,杨柳的颜色与青草的颜色一样,在古代常有另外的寄指。汉代古诗《穆穆清风至》:穆穆清风至,吹我罗衣裙。青袍似青草,长条随风舒。青色即行人的衣服颜色,闺中少妇或许正是由眼前的柳色想起行人,或许是柳色让她想起美好的春天里曾双双携手踏青赏春的情事,而今将独自空赛守闺房,于是悔情便易生出。

5、从柳的女性意象出发,出现了许多古典诗词中直接以女性拟作杨柳来吟唱的诗篇。如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唐代韩的《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泪垂,也应攀折他人手。和韩饱经丧乱的情人柳氏的《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总之,古典诗词中的柳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审美内涵,借助于这一典型意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古典诗词,增加学习兴趣,提高鉴赏水平。

马冰

【篇二:有柳树意象的诗句】

唐诗中有关的诗或以柳树为意象的诗有

年代:唐作者: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

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

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楼深,

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2.《春夜洛城闻笛》

年代:唐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浣溪沙》

年代:唐作者:韦庄

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

卷帘直出画堂前。指点牡丹初绽朵,

日高犹自凭朱栏,含嚬不语恨春残。

4.《渭城曲》

年代:唐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浣溪沙》

年代:唐作者:冯延巳

春到青门柳色黄,

一梢红杏出低墙。

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

玉炉空袅寂寥香。

闺中红日奈何长。

【篇三:有柳树意象的诗句】

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无法说清楚离人手中那青青的柳枝何时枯槁,但折柳这个动作却一年一度地重复着。最后升华为一种优雅的伤怀之美,升华为我们审美传统中的一个典型意象。

三、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阿谁?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在谈到意象时指出: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依据这一点,我们想到了。为一个客观的物象,诗人在将其纳入自己的作品中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和自己的情感。于是,缘抒情的诗作也就纷纷地飘入我们的世界。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关于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有人将其列为以柳喻人之作,说是为舞伎小蛮写的,并以白居易曾有杨柳小蛮腰来佐证。依这种看法,这首诗的前两句以春风吹着柳枝摆动以及柳枝的颜色和姿态来写小蛮优美的舞姿;而后两句则以柳树在尽日无人的荒园里无人过问,感叹小蛮将来不知归谁所有。而我则更倾心于将这首诗列为咏物言志的七绝。诗的首句形容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次句极写柳枝秀色夺目,婀娜多姿。这两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机,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其生动。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欣赏,为人珍重。但诗人笔锋一转,写了环境的荒凉冷落。西角荒园极写柳的寂寞,极写无人欣赏。在这里,流露出了诗人的不平与惋惜。而后两句的孤寂落寞,又与前两句的楚楚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白居易的这首小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有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慨叹。

无独有偶,唐代诗人唐彦谦也以为题,写下了著名的《垂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 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 饿损纤腰学不成。

这首诗咏垂柳 ,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未渲染柳的色泽光彩。但这首诗不仅写出了垂柳的婀娜多姿,别具柔情,而且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锇死的故事,托物寄兴,将讽刺的矛头直指统治集团,于柔情之中见犀利,于含蓄之中露锋芒,堪称咏柳一绝。

当然,缘柳抒情并不是古人的专利。当历史的烟云离我们渐渐远去的时候,而却仍在诗人们的笔下翩翩起舞。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徐志摩《再别康桥》)

当现代诗人徐志摩再次徜徉在异国他乡的母校时,便成了诗人寄托情怀的对象,而我们从中示难休味到诗人对母校的一片深情。

四、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插柳游春:我国古代有寒食节那天家家门前插柳枝的风俗。到宋代时,这种习俗更盛,不仅门前插柳枝,而且还在头上戴个柳条帽圈,坐着插满柳条的车子、轿子,到郊外踏青游春。至今,还有不少人在清明节扫墓时把柳条插在坟头上以示纪念。

折柳送别: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种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著情意绵绵;二是柳与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以柳喻美:因为柳枝轻柔细长,姿态婆娑,十分动人,所以古人还多以柳喻美丽的女子。如柳腰是说服女子身材苗条,腰枝柔软得像柳条;柳眉是说女子的眉毛细度秀美,像初生的柳叶。

从以上我们所记录下的民风民俗来看,诗人们以为自己诗作中的主角,是有着深厚的民文族文化基础。换言之,是我们民族博大的文化土壤,孕育了诗人们心中的。有人将古诗中的归纳为八类,我将其摘录如下,就当作是以上文字的小结。

1、左公柳。清人杨昌浚在赞誉骁骑将军左宗棠的诗中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柳示春,绿柳就是春天的标志。

2、灞陵柳。李白诗云: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清人周志蕙名句古渡欲牵游子棹,离亭留赠旅人鞭,就是描摹折柳赠别之俗的。

3、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4、宛城柳。贺铸诗云: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以柳喻相思春情。吴文英有一丝柳、一寸柔情词句。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更是妙笔生花,以柳暗示爱情初萌的欢悦。

5、沈园柳。陆游《绝句》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以柳怀人、伤情难诉。

6、章台柳。韩翊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以柳暗喻其宠妓。眠花卧柳烟花柳巷,柳即指落入烟花的妓女。

7、寒食柳。据《荆楚岁时记》载:寒食日,皆折柳插门。张炎诗云: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以柳寄思亲恋乡之情。倪瓒旧家应在,梧桐霞井,杨柳藏门。以柳感怀游子乡情。

8、金雪柳。李清照《永遇乐》中云: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以柳妆扮,更添女儿几分娇美。常言道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就是这个道理。

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名句妙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然而我以为都没有切中要意。领会这一妙句之在哪里?多情自古伤离别字上,在酒醒之后的

愁更愁上,一句话,在于借物寄情的贴切,在于烘托渲染手法的妙用。

为了把别后之愁更甚于离别之时的情形淋漓酣畅地描摹出来,离人想像出一个酒醒之后的感情场。在这个中,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物寄情,以物传情。透过中物象的表层,人们发现这些默默无语的景物所能表现的不但不能给离人一丝温馨、安慰和希望,反而神奇般地在离人破碎的口上撒了三把。一为杨柳岸。离人酒醒后若不停在杨柳依依的岸边,也许不会触景生情,眼前立即闪现出恋人泪流满面、依依不舍的灞陵折柳赠别的情景,也许心情会平静些。然而船停之地偏偏是那个触动离人内心的伤心处”——杨柳岸,怎能不叫他睹柳思人,倍感伤痛呢!“无情地搅起离人的思亲之潮。二为晓风。秋天拂晓的风要比傍晚时的风更凉,酒醒之后经凉风一吹就更觉清冷,肌肤之寒立即引发出离别恋人的凄恻之情。本想一醉了之,除却清秋节中离别之时的冷落之苦,却不想酒醒偏遭凉风吹,真叫人凉上加凉心更冷呵!“晓风无情地吹皱了离人凄冷的心湖。三为残月。离人多么希望去时有日,归来有期,尽早同佳人重聚呵,然而一想到这一去要到那烟波浩淼、暮云沉沉、空阔广漠、千里之外的楚国,飘泊无依,归期渺茫,何时能与佳人重逢?便不忍再想下去,只有一醉解千愁了。断不料酒醒后映入眼帘的却是破镜般的残月,顿使他重圆的希望化为泡影。这岂不是叫人绝望的生离死别吗?“残月在离人和恋人的现在与未来之间竖起了一堵穿不过的

杨柳、晓风和残月是表达依恋、凄恻和诀别之情的三个极富表现力的典型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哀婉动人的意境:倚着船舷的离人抚摸着岸边飘拂的垂柳,遥看挂在天边的一弯残月,习习凉风阵阵袭来,想起与恋人无语凝噎的离别情景,怎不令他柔情绵绵、肝肠寸断!真是天亦凉人人更凉,借酒浇愁的初衷不但未能实现,反而让自己陷入更加痛苦的境地。是这三把制造出离人心中事与愿违而又无可奈何的感情落差,烘托渲染出醉不成欢惨将别”“举杯浇愁愁更愁的极度伤感的氛围,使笼罩于全篇的离情别恨更加强烈感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近乎白描式的写法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染力,关键在于作者把浓烈的感情毫无痕迹地揉进这个场景内的三个意象中,借用最能触动离人情丝的三个极富暗示性和夸张性的典型物象表达离人的离情别绪,不明言情而情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浓,浓到使读者很难确定究竟是重在写景还是重在抒情,真正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化一的境界,真正是至情言语即无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了。柳永把借物寄情和烘托渲染这些传统技法的妙用发挥到了极致,使得杨柳岸晓风残月连同他的众多脍炙人口的名句被传颂为千古绝唱,真可谓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最伤感的时候,总是低徊,絮絮。杨柳之柔,却对着凉意晓风,更有残缺之月。这离愁开始似是醉酒,柔肠回转,继而变凉,是心凉而非风凉。最不堪直面的,是那弯缺月,缺的何止是那残月?更是坚硬的现实:别离!在不知不觉中,哀伤逐级递升,直至离人此去经年,良辰好景都成了虚设!

由此可见,对于柳三变来说,杨柳也好,晓风也好,残月也罢,都只是意象,成了虚物,真实的倒是那无法诉说的离愁,哀伤无法诉说,故随手抓来杨柳、晓风、残月,却不知此三物一著我之色彩,立刻神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45b794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1a.html

《有柳树意象的诗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