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大全及专题训练(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9-05-08 18:42: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角形中作辅助线的常用方法

一、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若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

1:已知如图1-1DE为△ABC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

证明:(法一)DE两边延长分别交ABAC MN

在△AMN中,AMAN MDDENE;1

在△BDM中,MBMDBD 2

在△CEN中,CNNECE 3

由(1)+(2)+(3)得:

AMANMBMDCNNEMDDENEBDCE

ABACBDDEEC

(法二:如图1-2 延长BD ACF,延长CEBFG

在△ABF和△GFC和△GDE中有:

ABAF BDDGGF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FCGECE(同上)………………………………2

DGGEDE(同上)……………………………………3

由(1)+(2)+(3)得:

ABAFGFFCDGGEBDDGGFGECEDE

ABACBDDEEC

二、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

例如:如图2-1:已知D为△ABC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

分析因为∠BDC与∠BAC不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处于在内角的位置;

证法一:延长BDAC于点E,这时∠BDC是△EDC的外角,

∴∠BDC>∠DEC,同理∠DEC>∠BAC,∴∠BDC>∠BAC

证法二:连接AD,并延长交BCF

∵∠BDF是△ABD的外角

∴∠BDF>∠BAD,同理,∠CDF>∠CAD

∴∠BDF+∠CDF>∠BAD+∠CAD

即:∠BDC>∠BAC

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

三、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

例如:如图3-1: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

分析:要证BECFEF ,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证明:DA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

在△DBE和△DNE中:

∴△DBE≌△DNE SAS

BEN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得:CFNF

在△EFNENFNE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

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元素相等。

四、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4-1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

证明:延长EDM,使DM=DE,连接

CMMF。在△BDE和△CDM中,

BDE≌△CDM SAS

1=∠2,∠3=∠4 (已知)

1+∠2+∠3+∠4180°(平角的定义

3+∠2=90°,即EDF90°

FDM=∠EDF 90°

在△EDF和△MDF

EDF≌△MDF SAS

EFM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

注:上题也可加倍FD,证法同上。

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

五、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如图5-1AD 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

分析:要证ABAC2AD,由图想到: 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 BDCDADAD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明延长ADE,使DE=AD,连接BE,则AE2AD

AD为△ABC的中线 (已知)

BDCD (中线定义)

在△ACD和△EBD

∴△ACD≌△EBD SAS

BEC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BE中有:ABBEAE(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AC2AD

(常延长中线加倍,构造全等三角形)

练习:已知△ABCAD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5-2 求证EF2AD

六、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

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中,ABAC,∠1=∠2PAD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

分析:要证:ABACPB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是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AC,故可在AB上截取AN等于AC,得ABACBN 再连接PN,则PCPN,又在△PNB中,PBPNBN,即:ABACPBPC

证明:(截长法)

AB上截取ANAC连接PN , 在△APN和△APC

∴△APN≌△APC SAS

PCPN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BPN中,有 PBPNBN (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BPPCABAC

证明:(补短法) 延长ACM,使AMAB,连接PM

在△ABP和△AMP

∴△ABP≌△AMP SAS

PBPM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又∵在△PCM中有:CMPMP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ACPBPC

七、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例如:如图7-1:已知ACBDADACA BCBDB 求证:ADBC

分析:欲证 ADBC,先证分别含有ADBC的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案:△ADC与△BCD,△AOD与△BOC,△ABD与△BAC,但根据现有条件,均无法证全等,差角的相等,因此可设法作出新的角,且让此角作为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角。

证明:分别延长DACB,它们的延长交于E点,

ADAC BCBD (已知)

∴∠CAE=∠DBE 90° (垂直的定义)

在△DBE与△CAE

∴△DBE≌△CAE AAS

EDEC EBEA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EDEAECEB

即:ADBC

(当条件不足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得出新的条件,为证题创造条件。)

、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例如:如图8-1ABCDADBC 求证:AB=CD

分析:图为四边形,我们只学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三角形来解决。

证明:连接AC(或BD

ABCD ADBC (已知)

∴∠1=∠2,∠3=∠4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与△CDA

ABC≌△CDA ASA

AB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九、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例如:如图9-1:在RtABC中,ABAC,∠BAC90°,∠1=∠2CEBD的延长于E 。求证:BD2CE

分析:要证BD2CE,想到要构造线段2CE,同时CE与∠ABC的平分线垂直,想到要将其延长。

证明:分别延长BACE交于点F

BECF (已知)

∴∠BEF=∠BEC90° (垂直的定义)

在△BEF与△BEC中,

∴△BEF≌△BECASA)∴CE=FE=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AC=90° BECF (已知)

∴∠BAC=∠CAF90° 1+∠BDA90°∠1+∠BFC90°

∴∠BDA=∠BFC

在△ABD与△ACF

∴△ABD≌△ACF AAS)∴BDC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D2CE

十、连接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已知:如图10-1ACBD相交于O点,且ABDCACBD,求证:∠A=∠D

分析:要证∠A=∠D,可证它们所在的三角形△ABO和△DCO全等,而只有ABDC和对顶角两个条件,差一个条件,,难以证其全等,只有另寻其它的三角形全等,由ABDCACBD,若连接BC,则△ABC和△DCB全等,所以,证得∠A=∠D

证明:连接BC,在△ABC和△DCB

∴△ABC≌△DCB (SSS)

∴∠A=∠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十一、取线段中点构造全等三有形。

例如:如图11-1ABDC,∠A=∠D 求证:∠ABC=∠DCB

分析:由ABDC,∠A=∠D,想到如取AD的中点N,连接NBNC,再由SAS公理有△ABN≌△DCN,故BNCN,∠ABN=∠DCN。下面只需证∠NBC=∠NCB,再取BC的中点M,连接MN,则由SSS公理有△NBM≌△NCM,所以∠NBC=∠NCB。问题得证。

证明:ADBC的中点NM,连接NBNMNC。则AN=DNBM=CM,在△ABN和△DCN

∴△ABN≌△DCN SAS

∴∠ABN=∠DCN NBNC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角相等)

在△NBM与△NCM

∴△NMB≌△NCM(SSS) ∴∠NBC=∠NCB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NBC+∠ABN =∠NCB+∠DCN 即∠ABC=∠DCB



巧求三角形中线段的比值

1. 如图1,在△ABC中,BDDC13AEED23,求AFFC

解:过点DDG//AC,交BF于点G

所以DGFCBDBC

因为BDDC13 所以BDBC14

DGFC14FC4DG

因为DGAFDEAE 又因为AEED23

所以DGAF32

所以AFFC4DG16

2. 如图2BCCDAFFC,求EFFD

解:过点CCG//DEAB于点G,则有EFGCAFAC

因为AFFC 所以AFAC12

EFGC12

因为CGDEBCBD 又因为BCCD

所以BCBD12 CGDE12 DE2GC

因为FDEDEF 所以EFFD

小结:以上两例中,辅助线都作在了“已知”条件中出现的两条已知线段的交点处,且所作的辅助线与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平行。请再看两例,让我们感受其中的奥妙!

3. 如图3BDDC13AEEB23,求AFFD

解:过点BBG//AD,交CE延长线于点G

所以DFBGCDCB

因为BDDC13 所以CDCB34

DFBG34

因为AFBGAEEB 又因为AEEB23

所以AFBG23

所以AFDF

4. 如图4BDDC13AFFD,求EFFC

解:过点DDG//CE,交AB于点G

所以EFDGAFAD

因为AFFD 所以AFAD12 4

EFDG12

因为DGCEBDBC,又因为BDCD13 所以BDBC14

DGCE14CE4DG

因为FCCEEF

所以EFFC17

练习:

1. 如图5BDDCAEED15,求AFFB

2. 如图6ADDB13AEEC31,求BFFC

答案:1110 2. 91



初中几何辅助线

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

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

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上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相关的几何规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大胆地去猜想,按一定的规律去尝试。下面就几何中常见的定理所涉及到的辅助线作以介绍。

如图1-1,∠AOC=BOC,如取OE=OF,并连接DEDF,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1. 如图1-2AB//CDBE平分∠BCDCE平分∠BCD,点EAD上,求证:BC=AB+CD

分析:此题中就涉及到角平分线,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利用解平分线来构造轴对称图形,同时此题也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延长法或截取法来证明,延长短的线段或在长的线段长截取一部分使之等于短的线段。但无论延长还是截取都要证明线段的相等,延长要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截取要证明截取后剩下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进而达到所证明的目的。

简证: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BC上截取BF=AB,再证明CF=CD,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BECD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自已试一试。

例2. 已知:如图1-3AB=2AC,∠BAD=CADDA=DB,求证DCAC

分析:此题还是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的方法还是截取线段相等。其它问题自已证明。

例3. 已知:如图1-4,在△ABC中,∠C=2B,AD平分∠BAC,求证:AB-AC=CD

分析:此题的条件中还有角的平分线,在证明中还要用到构造全等三角形,此题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用到的是截取法来证明的,在长的线段上截取短的线段,来证明。试试看可否把短的延长来证明呢?

练习

1. 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B=2C,求证:AB+BD=AC

2. 已知:在△ABC中,∠CAB=2BAE平分∠CABBCEAB=2AC,求证:AE=2CE

3. 已知:在△ABC中,AB>AC,AD为∠BAC的平分线,MAD上任一点。求证:BM-CM>AB-AC

4. 已知:D是△ABC的∠BAC的外角的平分线AD上的任一点,连接DBDC。求证:BD+CD>AB+AC

(二)、角分线上点向角两边作垂线构全等

过角平分线上一点向角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来证明问题。

例1. 如图2-1,已知AB>AD, BAC=FAC,CD=BC

求证:∠ADC+B=180 

分析:可由C向∠BAD的两边作垂线。近而证∠ADC与∠B之和为平角。

例2. 如图2-2,在△ABC中,∠A=90 AB=AC,∠ABD=CBD

求证:BC=AB+AD

分析:过DDEBCE,则AD=DE=CE,则构造出全等三角形,从而得证。此题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从中利用了相当于截取的方法。

例3. 已知如图2-3,△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BAC的平分线也经过点P

分析:连接AP,证AP平分∠BAC即可,也就是证PABAC的距离相等。

练习:

1.如图2-4AOP=BOP=15 PC//OAPDOA

如果PC=4,则PD=

A 4 B 3 C 2 D 1

2.已知在△ABC中,∠C=90 AD平分∠CABCD=1.5,DB=2.5.AC

3.已知:如图2-5, BAC=CAD,AB>ADCEAB

AE=AB+AD.求证:∠D+B=180 

4.已知:如图2-6,在正方形ABCD中,ECD 的中点,FBC

上的点,∠FAE=DAE。求证:AF=AD+CF

5. 已知:如图2-7,在RtABC中,∠ACB=90 ,CDAB,垂足为DAE平分∠CABCDF,过FFH//ABBCH。求证CF=BH

(三):作角平分线的垂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从角的一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使之与角的两边相交,则截得一个等腰三角形,垂足为底边上的中点,该角平分线又成为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以利用中位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如果题目中有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则延长该线段与角的另一边相交)。

例1. 已知:如图3-1,∠BAD=DACAB>AC,CDADDHBC中点。求证:DH=AB-AC

分析:延长CDAB于点E,则可得全等三角形。问题可证。

例2. 已知:如图3-2AB=AC,∠BAC=90 AD为∠ABC的平分线,CEBE.求证:BD=2CE

分析:给出了角平分线给出了边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可延长此垂线与另外一边相交,近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

3.已知:如图3-3在△ABC中,ADAE分别∠BAC的内、外角平分线,过顶点BBFAD,交AD的延长线于F,连结FC并延长交AEM

求证:AM=ME

分析:由ADAE是∠BAC内外角平分线,可得EAAF,从而有BF//AE,所以想到利用比例线段证相等。

例4. 已知:如图3-4,在△ABC中,AD平分∠BACAD=ABCMADAD延长线于M。求证:AM=AB+AC

分析:题设中给出了角平分线AD,自然想到以AD为轴作对称变换,作△ABD关于AD的对称△AED,然后只需证DM=EC,另外由求证的结果AM=AB+AC),即2AM=AB+AC,也可尝试作△ACM关于CM的对称△FCM,然后只需证DF=CF即可。

练习

1. 已知:在△ABC中,AB=5AC=3DBC中点,AE是∠BAC的平分线,且CEAEE,连接DE,求DE

2. 已知BEBF分别是△ABC的∠ABC的内角与外角的平分线,AFBFFAEBEE,连接EF分别交ABACMN,求证MN=BC

(四)、以角分线上一点做角的另一边的平行线

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的一边的平行线,从而构造等腰三角形。或通过一边上的点作角平分线的平行线与另外一边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从而也构造等腰三角形。如图4-1和图4-2所示。

4 如图,AB>AC, 1=2,求证:ABAC>BDCD

5 如图,BC>BABD平分∠ABC,且AD=CD,求证:∠A+C=180

6 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各∠ADE,求证:AD=AB+CD

练习:

1. 已知,如图,∠C=2AAC=2B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如图,AB=2AC,∠1=2DA=DB,求证:DCAC

3.已知CEAD是△ABC的角平分线,∠B=60°,求证:AC=AE+CD

4.已知:如图在△ABC中,∠A=90°,AB=AC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BC=AB+AD

由线段和差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

线段和差及倍半,延长缩短可试验。线段和差不等式,移到同一三角去。

遇到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一般方法是截长补短法:

1、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

2、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

对于证明有关线段和差的不等式,通常会联系到三角形中两线段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可想办法放在一个三角形中证明。

一、 在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线段不等关系时,如直接证不出来,可连接两点或廷长某边构成三角形,使结论中出现的线段在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再运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证明,如:

例1、 已知如图1-1DE为△ABC内两点,求证:AB+AC>BD+DE+CE.

证明:(法一)

DE两边延长分别交ABACMN

在△AMN中,AM+AN>MD+DE+NE;1

在△BDM中,MB+MD>BD;(2

在△CEN中,CN+NE>CE;(3

由(1+2+3)得:

AM+AN+MB+MD+CN+NE>MD+DE+NE+BD+CE

AB+AC>BD+DE+EC

(法二:图1-2

延长BDACF,廷长CEBFG,在△ABF和△GFC和△GDE中有:

AB+AF>BD+DG+G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

GF+FC>GE+CE(同上)(2

DG+GE>DE(同上)(3

由(1+2+3)得:

AB+AF+GF+FC+DG+GE>BD+DG+GF+GE+CE+DE

AB+AC>BD+DE+EC

二、 在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时如直接证不出来时,可连接两点或延长某边,构造三角形,使求证的大角在某个三角形的外角的位置上,小角处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外角定理:

例如:如图2-1:已知D为△ABC内的任一点,求证:∠BDC>BAC

分析因为∠BDC与∠BAC不在同个三角形中,没有直接的联系,可适当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三角形,使∠BDC处于在外角的位置,∠BAC处于在内角的位置;

证法一延长BDAC于点E,这时∠BDC是△EDC的外角,

∴∠BDC>DEC,同理∠DEC>BAC,∴∠BDC>BAC

证法二:连接AD,并廷长交BCF,这时∠BDF是△ABD

外角,∴∠BDF>BAD,同理,∠CDF>CAD,∴∠BDF+

CDF>BAD+CAD,即:∠BDC>BAC

注意:利用三角形外角定理证明不等关系时,通常将大角放在某三角形的外角位置上,小角放在这个三角形的内角位置上,再利用不等式性质证明。

三、 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如:

例如:如图3-1:已知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

分析:要证BE+CF>EF,可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明,须把BECFEF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而由已知∠1=2

3=4,可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利用三角形全等对应边相等,把ENFNEF移到同个三角形中。

证明:DN上截取DN=DB,连接NENF,则DN=DC

在△DBE和△NDE中:

DN=DB(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ED=ED(公共边)

∴△DBE≌△NDESAS

BE=N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同理可得:CF=NF

在△EFNEN+FN>E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

注意:当证题有角平分线时,常可考虑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性质得到相等元素。

四、 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

例如:已知如图6-1:在△ABC中,AB>AC,∠1=2PAD上任一点

求证:AB-AC>PB-PC

分析要证:AB-AC>PB-PC,想到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证之,因为欲证的线段之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从而想到构造第三边AB-AC,故可在AB上截取AN等于AC,得AB-AC=BN,再连接PN,则PC=PN,又在△PNB中,PB-PN

即:AB-AC>PB-PC

证明:(截长法)

AB上截取AN=AC连接PN,在△APN和△APC

AN=AC(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AP=AP(公共边)

∴△APN≌△APCSAS,PC=PN(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BPN中,有PB-PN(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BP-PC

证明:补短法)

延长ACM,使AM=AB,连接PM

在△ABP和△AMP

AB=AM(辅助线作法)

1=2(已知)

AP=AP(公共边)

∴△ABP≌△AMPSAS

PB=PM(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又∵在△PCM中有:CM>PM-P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B-AC>PB-PC

1.如图,AC平分∠BADCEAB,且∠B+D=180°,求证:AE=AD+BE

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EAD+AB=2AE

求证:∠ADC+B=180º

3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108°,BD平分ABC

求证:BC=AB+DC

4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D是∠CAB的平分线,DMABM,且AM=MB。求证:CD=DB

1.如图,ABCDAEDE分别平分∠BAD各∠ADE,求证:AD=AB+CD

2.如图,△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AE的异侧,

BDAEDCEAEE。求证:BD=DE+CE

由中点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在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一点是三角形某一边上的中点,那么首先应该联想到三角形的中线、中位线、加倍延长中线及其相关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性质),然后通过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小三角形

即如图1ADΔABC的中线,则SΔABD=SΔACD=SΔABC(因为ΔABDΔACD是等底同高的)。

1.如图2ΔABC中,AD是中线,延长ADE,使DE=ADDFΔDCE的中线。已知ΔABC的面积为2,求:ΔCDF的面积。

解:因为ADΔABC的中线,所以SΔACD=SΔABC=×2=1,又因CDΔACE的中线,故SΔCDE=SΔACD=1

DFΔCDE的中线,所以SΔCDF=SΔCDE=×1=

ΔCDF的面积为

(二)、由中点应想到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

2.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求证:∠BGE=CHE

证明:连结BD,并取BD的中点为M,连结MEMF

MEΔBCD的中位线,

MECD,∴∠MEF=CHE

MFΔABD的中位线,

MFAB,∴∠MFE=BGE

AB=CD,∴ME=MF,∴∠MEF=MFE

从而∠BGE=CHE

(三)、由中线应想到延长中线

3.图4,已知ΔABC中,AB=5AC=3,连BC上的中线AD=2,求BC的长。

解:延长ADE,使DE=AD,则AE=2AD=2×2=4

ΔACDΔEBD中,

AD=ED,∠ADC=EDBCD=BD

ΔACDΔEBD,∴AC=BE

从而BE=AC=3

ΔABE中,因AE2+BE2=42+32=25=AB2,故∠E=90°

BD===,故BC=2BD=2

4.如图5,已知Δ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AD又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ΔABC是等腰三角形。

证明:延长ADE,使DE=AD

仿例3可证:

ΔBEDΔCAD

EB=AC,∠E=2

又∠1=2

∴∠1=E

AB=EB,从而AB=AC,即ΔABC是等腰三角形。

(四)、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

5.如图6,已知梯形ABCD中,AB//DCACBCADBD,求证:AC=BD

证明:取AB的中点E,连结DECE,则DECE分别为RtΔABDRtΔABC斜边AB上的中线,故DE=CE=AB,因此∠CDE=DCE

AB//DC

∴∠CDE=1,∠DCE=2

∴∠1=2

ΔADEΔBCE中,

DE=CE,∠1=2AE=BE

ΔADEΔBCE,∴AD=BC,从而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因此AC=BD

(五)、角平分线且垂直一线段,应想到等腰三角形的中线

6.如图7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证明:延长BACE交于点F,在ΔBEFΔBEC中,

∵∠1=2BE=BE,∠BEF=BEC=90°

ΔBEFΔBEC,∴EF=EC,从而CF=2CE

又∠1+F=3+F=90°,故∠1=3

ΔABDΔACF中,∵∠1=3AB=AC,∠BAD=CAF=90°

ΔABDΔACF,∴BD=CF,∴BD=2CE

注:此例中BE是等腰ΔBCF的底边CF的中线。

(六)中线延长

口诀: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题目中如果出现了三角形的中线,常延长加倍此线段再将端点连结,便可得到全等三角形。

例一:如图4-1AD为△ABC的中线,且∠1=2,∠3=4,求证:BE+CF>EF

证明:廷长EDM,使DM=DE,连接CMMF。在△BDE和△CDM中,

BD=CD(中点定义)

1=5(对顶角相等)

ED=MD(辅助线作法)

BDE≌△CDMSAS

1=2,∠3=4(已知)

1+2+3+4=180°(平角的定义

3+2=90°

EDF=90°

FDM=EDF=90°

在△EDF和△MDF

ED=MD辅助线作法)

EDF=FDM(已证)

DF=DF(公共边)

EDF≌△MDFSAS

EF=M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CMF中,CF+CM>MF(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E+CF>EF

上题也可加倍FD,证法同上。

注意:当涉及到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可通过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使题中分散的条件集中。

例二:如图5-1AD为△ABC的中线,求证:AB+AC>2AD

分析:要证AB+AC>2AD,由图想到:AB+BD>AD,AC+CD>AD,所以有AB+AC+BD+CD>AD+AD=2AD,左边比要证结论多BD+CD,故不能直接证出此题,而由2AD想到要构造2AD,即加倍中线,把所要证的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去

证明:延长ADE,使DE=AD,连接BECE

AD为△ABC的中线(已知)

BD=CD(中线定义)

在△ACD和△EBD

BD=CD(已证)

1=2(对顶角相等)

AD=ED(辅助线作法)

∴△ACD≌△EBDSAS

BE=C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在△ABE中有:AB+BE>AE(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AB+AC>2AD

练习:

1 如图,AB=6AC=8DBC 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

2 如图,AB=CDEBC的中点,∠BAC=BCA,求证:AD=2AE

3 如图,AB=ACAD=AEMBE中点,∠BAC=DAE=90°。求证:AMDC

4已知△ABCADBC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边、AC边为直角边各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5-2,求证EF=2AD

5.已知:如图AD为△ABC的中线,AE=EF,求证:BF=AC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EF的大小.

3:如图,ABC中,BD=DC=ACE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中考应用

09崇文二模)以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和等腰Rt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DE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 为直角三角形时,AMDE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D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90)后,如图②所示,(1)问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二)、截长补短

1.如图,中,AB=2ACAD平分,且AD=BD,求证:CDAC

2:如图,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求证;ABAC+BD

3:如图,已知在内,PQ分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求证:

5:如图在△ABC中,ABAC,∠1=∠2PAD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PB-PC

中考应用

08海淀一模)

(三)、平移变换

1.AD为△ABC的角平分线,直线MNADA.EMN上一点,△ABC周长记为,△EBC周长记为.求证.

2:如图,在ABC的边上取两点DE,且BD=CE,求证: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1:如图,已知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求证:OE=OD

2:(06郑州市中考题)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EDFACF. 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AC=,求AEBE的长.

中考应用

06北京中考)如图①,OP是∠MON的平分线,请你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1)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请你判断并写出FEFD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1)中的其它条件不变,请问,你在(1)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五)、旋转

1:正方形ABCD中,EBC上的一点,F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的度数.

2D为等腰斜边AB的中点,DMDN,DM,DN分别交BC,CA于点E,F

(1) 绕点D转动时,求证DE=DF

(2) AB=2,求四边形DECF的面积。

3.如图,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且,以D为顶点做一个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的周长为

中考应用

07佳木斯)已知四边形中,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或它们的延长线)于

点旋转到时(如图1),易证

点旋转到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西城09年一模)已知:PA=,PB=4,AB为一边作正方形ABCD,使PD两点落在直线AB的两侧.

(1)如图,当∠APB=45°时,ABPD的长;

(2)当∠APB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PD的最大值,及相应∠APB的大小.

09崇文一模)在等边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上分别有两点MND外一点,且,,BD=DC. 探究:当MN分别在直线ABAC上移动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及的周长Q与等边的周长L的关系.

1 2 3

I如图1,当点MNABAC上,且DM=DN时,BMNCM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此时

II如图2,点MNABAC上,且当DMDN时,猜想I问的两个结论还成立吗?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III 如图3,当MN分别在边ABCA的延长线上时,

AN=,则Q= (用L表示).

梯形的辅助线

口诀:

梯形问题巧转换,变为△和。平移腰,移对角,两腰延长作出高。如果出现腰中点,细心连上中位线。上述方法不奏效,过腰中点全等造。

通常情况下,通过做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是解梯形问题的基本思路。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常见的几种辅助线的作法如下:

作法

图形

平移腰,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平移对角线。转化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延长两腰,转化为三角形。

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和矩形。

中位线与腰中点连线。

(一)、平移

1、平移一腰:

1. 如图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中,∠A90°,ABDCAD15AB16BC17. CD的长.

解:过点DDEBCAB于点E.

ABCD,所以四边形BCDE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EBC17CDBE.

RtDAE中,由勾股定理,得

AE2DE2AD2,即AE217215264.

所以AE8.

所以BEABAE1688.

CD8.

2如图,梯形ABCD的上底AB=3,下底CD=8,腰AD=4,求另一腰BC的取值范围。

解:过点BBM//ADCD于点M

在△BCM中,BM=AD=4

CM=CDDM=CDAB=83=5

所以BC的取值范围是:

544,即1

2、平移两腰:

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90°,AD=1BC=3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连接EF,求EF的长。

解:过点E分别作ABCD的平行线,交BC于点GH,可得

EGH+∠EHG=B+∠C=90°

则△EGH是直角三角形

因为EF分别是ADBC的中点,容易证得FGH的中点

所以

3、平移对角线:

4、已知:梯形ABCD中,AD//BCAD=1BC=4BD=3AC=4,求梯形ABCD的面积.

:如图,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点.

ADBC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BE=BC+CE=BC+AD=4+1=5DE=AC=4

∵在△DBE中, BD=3DE=4BE=5

∴∠BDE=90°.

DHBCH,则

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3BC=7BD=,求证:ACBD

解:过点CBD的平行线交AD的延长线于点E

易得四边形BCED是平行四边形,

DE=BCCE=BD=

所以AE=ADDE=ADBC=37=10

在等腰梯形ABCD中,AC=BD=

所以在△ACE中,

从而ACCE,于是ACBD

6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C=15cmBD=20cm,高DH=12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过点D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由勾股定理得

cm

cm

所以,即梯形ABCD的面积是150cm2

(二)、延长

即延长两腰相交于一点,可使梯形转化为三角形。

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50°,∠C=80°,AD=2BC=5,求CD的长。

解:延长BACD交于点E

在△BCE中,∠B=50°,∠C=80°。

所以∠E=50°,从而BC=EC=5

同理可得AD=ED=2

所以CD=ECED=52=3

8.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D不平行于BCACBDADBC. 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证明:延长ADBC相交于点E,如图所示.

ACBDADBCABBA

∴△DAB≌△CBA.

∴∠DAB=∠CBA.

EAEB.

ADBC,∴DECE,∠EDC=∠ECD.

而∠E+∠EAB+∠EBA=∠E+∠EDC+∠ECD180°,

∴∠EDC=∠EAB,∴DCAB.

AD不平行于BC

∴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

(三)、作对角线

即通过作对角线,使梯形转化为三角形。

9如图6,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ADBC=CDBECD于点E,求证:AD=DE

解:连结BD

AD//BC,得∠ADB=DBE

BC=CD,得∠DBC=BDC

所以∠ADB=BDE

又∠BAD=DEB=90°,BD=BD

所以RtBADRtBED

AD=DE

(四)、作梯形的高

1、作一条高

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2DC,对角线ACBD,垂足为F,过点FEF//AB,交AD于点E,求证: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

证:过点DDGAB于点G

则易知四边形DGBC是矩形,所以DC=BG

因为AB=2DC,所以AG=GB

从而DA=DB,于是∠DAB=DBA

EF//AB,所以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

2、作两条高

11、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BC=60°,AD=3cmBC=5cm

求:(1)AB的长;(2)梯形ABCD的面积.

解:AEBCEDFBCF,又∵ADBC

∴四边形AEFD是矩形, EF=AD=3cm

AB=DC

∵在RtABE中,∠B=60°,BE=1cm

AB=2BE=2cm

1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为上底,AB>CD,求证:BD>AC

证:AEBCE,作DFBCF,则易知AE=DF

RtABERtDCF中,

因为AB>CDAE=DF

所以由勾股定理得BE>CF。即BF>CE

RtBDFRtCAE

由勾股定理得BD>AC

(五)、作中位线

1、已知梯形一腰中点,作梯形的中位线。

13如图,在梯形ABCD中,AB//DCOBC的中点,∠AOD=90°,求证:ABCD=AD

证:AD的中点E,连接OE,则易知OE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从而OE=ABCD)①

在△AOD中,∠AOD=90°,AE=DE

所以

由①、②得ABCD=AD

2、已知梯形两条对角线的中点,连接梯形一顶点与一条对角线中点,并延长与底边相交,使问题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

1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EF分别是BDAC的中点,求证:(1EF//AD;(2

证:连接DF,并延长交BC于点G,易证△AFD≌△CFG

AD=CGDF=GF

由于DE=BE,所以EF是△BDG的中位线

从而EF//BG,且

因为AD//BG

所以EF//ADEF

3、在梯形中出现一腰上的中点时,过这点构造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达到解题的目的。

15在梯形ABCD中,ADBC BAD=900EDC上的中点,连接AEBE,求∠AEB=2CBE

解:分别延长AEBC ,并交于F

∵∠BAD=900ADBC

∴∠FBA=1800-∠BAD=900

又∵ADBC

∴∠DA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ED=FEC (对顶角相等)

DE=EC E点是CD的中点)

∴△ADE≌△FCE AAS

AE=FE

在△ABF中∠FBA=900 AE=FE

BE=FE(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FEB EBF=FEB

AEB=EBF+ FEB=2CBE

16、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BCECD中点,试问:线段AEBE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AE=BE,理由如下:

延长AE,与BC延长线交于点F

DE=CE,∠AED=CEF

DAE=F

∴△ADE≌△FCE

AE=EF

ABBC BE=AE

17已知:梯形ABCD中,AD//BCEDC中点,EFABF点,AB=3cmEF=5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解:如图,过E点作MNAB,分别交AD的延长线于M点,交BCN点.

DE=ECADBC

∴△DEM≌△CNE

四边形ABNM是平行四边形

EFAB

S梯形ABCD=SABNM=AB×EF=15cm2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若等腰梯形的锐角是60°,它的两底分别为11cm35cm,则它的腰长为__________cm.

2. 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B60°,AD2BC8,则此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A. 19 B. 20 C. 21 D. 22

3. 如图所示,ABCDAEDCAE12BD20AC15,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4. 如图所示,在等腰梯形ABCD中,已知ADBC,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且AD30BC70,求BD的长.

5. 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的锐角等于60°,它的两底分别为15cm49cm,求它的腰长.

6. 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CBDADBC10DEBCE,求DE的长.

7. 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BCD,∠D2BADDC8,求AB的长.

**8. 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1)若EAB的中点,且ADBCCD,则DECE有何位置关系?(2E是∠ADC与∠BCD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DECE有何位置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900d70f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5.html

《初中数学几何辅助线作法大全及专题训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