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蛙》批斗片段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04 21:4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东北乡的节日

[导读]

[讽刺]讽刺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用讽刺的艺术手法以使大家对这些错误、弱点有更鲜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认识。用讽刺手法创作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对丑恶的人与事,否定主要通过讽刺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而对值得同情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东北乡的节日》中作者多次采用讽刺的手法,通读全文,尝试着找出一些讽刺性的词句,解读作者对不同人物或事情的态度。

浅析《东北乡的节日》的艺术特点

《东北乡的节日》出自作家莫言的小说《蛙》。莫言是山东高密市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作为“寻根作家”之一,莫言在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作品的内容主要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他的小说《蛙》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1011,莫言凭借该作品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法新社称赞《蛙》是莫言最为勇敢的作品。

节选《东北乡的节日》以一个孩子——“我”的视角讲述了文革期间“我”的姑姑被批斗的故事。故事中,姑姑因被人栽赃而拒不认罪,动辄反抗,使得整场批斗大会“有声有色”,极大地满足了前来观看的群众的心理需要,批斗大会便成了东北乡的邪恶节日。

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环境的设定等因素促使了《东北乡的节日》成为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其中,小说在艺术上的表现格外值得一提,主要表现在语言和人物刻画上。

一、语言方面

1.采用文革历史时期的典型语言具有时代特征,引起一种世事沧桑之感。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政治成为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方面。文革时期的语言及思想影响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与人物形象的塑造,例如“我们家三代雇农,别人怕你,老子不怕你”,“喇叭里正放着‘语录歌’: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造反有理——”,把文革时期的走资派叫做“牛鬼蛇神”。

2.莫言对社会阴暗面的讽刺直接而赤裸裸。

在写黄秋雅列举姑姑罪状,姑姑反抗的时候,“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创造力,也蕴藏着邪恶的想象力,黄秋雅揭发我姑姑的两大罪状,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再加上我姑姑的拒不认罪,动辄反抗,更使每一次批斗大会有声有色,成了我们东北乡的邪恶节日”,这个冷漠的“看客”情节表达出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在姑姑去县城与县委书记杨林见面后,“第二天,公社书记秦山便来卫生院视察,在院长陪同下他来到妇产科,满脸的媚笑,满口的谀词,活脱脱一个奴才。姑姑说,此前的秦山,是那样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一转眼换上这样一副嘴脸”,这个情节揭露了“变色龙”式的官场风气。

3.语言风格四两拨千斤,比较“节制”。

小说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小孩子追逐打闹,分担了批斗场面的血腥气,以小孩子并不够深刻的视角使批斗情节具有了戏谑的味道。用节制的笔触不会使批斗情节惨烈化,反而让读者有了新的体验。

二、人物刻画方面:

1.动作描写:

文中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肖下唇一声怪叫,扔掉梭标,急忙去撕掳脖上的绳子。当他看清掉在他眼前的只是一截烂绳时,才慢慢地回过神来”肖下唇的一系列动作都表现出他的懦弱,之前的嚣张跋扈在“我”略施小计之后消失得无影无,红卫兵大队长不过是纸老虎一只罢了。女红卫兵蹦了一个高,揪住姑姑的头发,使劲往下拉。姑姑昂着头,与那女孩僵持。那胖女孩少说也有一百斤重,她双手揪着您的头发,已经悬空吊在您身上了。姑姑猛然一甩头,像一匹摆动鬃毛的烈马——那女孩手里攥着两绺头发,跌落在台子上”女红卫兵费力、戏谑的动作衬托出姑姑的刚正不阿,姑姑威武不屈的形象顿时格外高大。

2.肖像描写:

她被剃了一个阴阳头,丑陋而恐怖”这句话写出了黄秋雅丑陋的嘴脸,在“我”心里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尽管我不喜欢他那个像怀孕八个月的大肚子,尽管我讨厌他那满嘴的大蒜味儿——其实他也是个土包子”,虽然杨林也是被批斗者,但是他最后成了栽赃姑姑的帮凶,这种负面的肖像描写暗示了下文他懦弱的行为。

3.侧面描写:

黄秋雅看到姑姑被折磨得满脸是血的样子后,吓得怪叫,倒在地上,侧面表现出姑姑被折磨后恐怖的样子。

4.对比描写:

文中多处写到人物的叫声,不同人物的尖叫有着不同的含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肖下唇“怪叫”,表现他的懦弱胆小,和之前的嚣张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尖利的哭叫”是在指责当权者的恶行和对姑姑的关切与担忧;胖女红卫兵“嚎啕”一方面是因为被甩出去跌倒了,一方面更是为姑姑坚强不屈的气势所畏惧;黄秋雅“怪叫”,表现出她内心的恐惧,侧面烘托出姑姑受伤之惨烈;姑姑“毛骨悚然的尖叫”,是对真相的强烈申辩和对诬陷者的控诉。

小说运用这些巧妙的艺术手法揭露了中国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混乱景象,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人性的呼唤”的矛盾,给人以深刻的反思与教育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f316cbad0d233d4b14e69dd.html

《莫言《蛙》批斗片段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