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7-02-28 16:30: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千米的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课题是“千米的认识”。

一、说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之间一些简单的换算,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它们不仅为本课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同时为本课千米与米的化聚作了思路孕伏、迁移。认识千米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也是长度单位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需要。教材例3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图,引出千米,同时告知 400米的跑道2圈半就是1000千米,得出1千米1000米。例4是要学生量出100米,走10100米来感受1千米的长度,做一做,让学生举例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并且要求学生老师一起体验一下1千米有多远。这个过程在课堂上操作不利于教学,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但这个例题启迪我们教学千米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例5是利用刚才所学的1千米1000米进行千米与米的有关化聚,化聚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可以从已学的单位间化聚得到正迁移。学习好这课是今后学习土地丈量、平方千米等知识的基础。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估计生活熟悉路段距离,在观察、比较、猜测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计较长距离时,培养学生养成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合理推理进行估计的习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养成在不要求精确值时能自觉进行估计的习惯。

由于利用千米和米的进率进行化聚在今后学习中经常遇到,1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反复体验和想象、推理来建立观念,而新课程提倡建立单位观念。因此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会用它进行简单的化聚。教学难点是通过推算想象和体验建立1千米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时,我拟采用以下二种教学方法为主。

1.引导发现法

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本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而且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实践,发现并感受1千米的长度,通过利用生活经验来推算1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一些距离长度是多少千米,来帮助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2.尝试教学法

    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本课例5是千米与米的互化,完全可以从其它单位的化聚迁移应用,因此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尝试结果就能达到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

三、说学法

以这二种教学方法为主要方法的课堂,对学生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更为突出。

1.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本课在教学千米和米的化聚时采用尝试教学,把例题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单位间的化聚方法迁移应用到新知识中,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

2.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材通过到某地还有多少千米的情境,引出千米,小精灵提出“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你知道1千米有多少长吗?”这个问题,学生利用生活中接触过千米的经验,交流各自生活经验和大家熟悉的距离建立千米观念,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更好地体现对教材的理解,实践教法和学法的精神,我是这样设计本课教学过程的。

(一)复习导入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怎么样的?

(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2.出示书上的情境图

提问:观察主题图,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课题:千米的认识。

   (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探索新知。顺利进入新课展开环节)

    二、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1千米1000米

①提问:谁知道1千米有多长呢?是多少米?

预计学生有生活说出1千米1000米。若学生不能说出,教师就指出1千米1000米

②读一读1千米1000米,说说你怎么读?

师指出注意在哪里停顿?引导学生正确读。

   第二层次,建立1千米的观念。

11千米到底有多少长?

①跑道一圈是400米1千米相当于跑道的几圈呢?

②出示图片,我们学校的跑道直道100米,(   )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

③走了100米 ,大约走了200,大约要走(   )步是1千米

④走完100米 ,大约130秒的时间,大约用了(   )时间能走1千米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1千米的长度?引导来感觉千米相当比米要大得多。

(通过跑道长、学生跑的时间,步数等常见的距离来帮助学生感知1千米的距离,有利于建立1千米的观念)

2.利用经验帮助建立观念。

研究问题

①说说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

②利用大家都熟悉的距离来说说从哪到哪是1千米或几千米?

(千米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1千米长距离的观看时容易不清楚。学生很难象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那样直观体验。需要通过熟悉的距离来推算1千米长,有利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

3.研究何时用“千米”作单位

提出问题: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用千米作单位?(公路边的里程碑、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摩托车的速度表等)

在学生举例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样的情况下用“千米”作单位?(要求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同时指出用字母KM表示千米。

接下去出示填空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北京到杭州距离约是1350(    )。

摩托车每小时约行50(    )。

乐清市白象镇到柳市镇的距离约是8000(   )。

(这题提示学生要考虑前面的数据,结合生活经验,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合适的单位。提高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在1千米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熟悉的距离,通过看一看、算一算让学生想象、感悟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从而突破难点,并培养了学生估测距离的能力。)

    第三层次,教学千米和米的换算。

①出示例7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这题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③应用练习:把“温州到上海的路程是590000米,温州到北京的路程是2042000米,温州到哈尔滨的路程是3380000米”中的距离改为用千米作单位,说一说。

    (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是形成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这节课的练习,我就直接应用练习三中的题目。

(用这二题是为学生拓展知识面,为今后应用中提供参照,有助于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这样的练习兼顾形象性和抽象性,层次分明有一定梯度,并且针对性,围绕本课所学的新知识展示巩固,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事半功倍)

四、总结拓展 

①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②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千米还有一个名称叫什么?(如果课中学生有讲到,我就改为陈述句来表达,千米还有一个名称叫公里)你想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长度单位与千米一样,表示的距离较离呢?请你回去查一查,写数学日记来介绍它。

(这样的总结不仅回顾了本课学习的知识,及时回忆、防止遗忘。而且,还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布置探索性的作业,做到新课虽结束,学习不停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不仅学好课内知识,还丰富课外知识,一举两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e8a64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6.html

《千米的认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