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

发布时间:2020-11-1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情景默写 (1题;共5
1. 5分) (2016高三·深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宋荣子能够在所有人都称赞或诽谤他的时候也不更加奋发或沮丧的原因是他有“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觉得不过如此。
②杜甫在《望岳》中表达因睹山中景象而心胸荡漾,想极目所能地把这一切看个清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停止弹奏准备自言身世之前,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及其克服矛盾,决定一吐为快的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 (2题;共27
2. 15分) (2019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房屋是房屋,园林是园林。没有园林的只能算是房屋,没有房屋的只能够是荒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故此,较小型的房屋附设庭院,大型的园林附设房屋。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官场俗务之余,都会向挂在墙上的水墨山川投以向往的一瞥。这种寄托看似无足轻重,却被视为知识分子达到“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
在条件未成熟时,“寄托”会投射在住屋的方丈庭院里,明、清两代就有不少名士对处理小庭院(小至天井)的心得大作文章;一旦有足够的经济条件者,例必大造园林。无论建造房屋的目的如何,园林的要求都大致相同,就是在现实的目的之外,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
君子慎其独也。“独”是在非公开的场合,往往就是自己在家的时候。于是大家的“家”就带着培养“君子”的严谨和克制的气氛。长期居住在行必有据的礼仪之所得君子,身心未必可以平衡,幸而有园林。儒家思想落实在严谨规整的合院式建筑布局里,老庄强调的生命则弥漫在园林中。
中国历史绵延漫长,园林之嬗变,皆有迹可寻。传说中黄帝有个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前27世纪)《穆天子传》,很明显,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囿,园有垣也。一日禽兽有囿。圃,种菜曰圃。园,所以种果也。苑,所以养禽兽也。信史(有文字记载)开始,整个商代值得一记得可不是园林,而是纣王的“肉林”和“酒也”。所以一般园林故事大都从英明有为的周文王开始(前12世纪),他营造的灵囿是人类第一个可以开放给百姓捉雉猎兔
1 12


的野生公园。与民同乐的时间很短暂,四分五裂的春秋时代,各国都忙于兴建高台,高观重楼,望敌方,望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大于游玩欣赏。
魏晋南北朝,战争和佛道思想一起兴盛,南朝烟雨楼台中,寺寺园林。“登山临下,幽然深远——岩岩清峙,壁立千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谡谡如劲松下风”。写崇山峻岭,却是形容人的风采,园林景致开始与内在品格相应。这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大多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种与世无争的况味便成为了私家园林的新意象。
魏晋的隐逸田园之所以能避过盛唐富贵的色彩,主要归功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这位开山水画南宗的天才诗人,将诗情画意一并写入自己的园林辋川别业里。古代圈地成园那种“且占它一片好江山”的大手笔,到这个时候终于完全洗脱“游牧的记忆”,上升至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古代建筑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而后世所谓的园林艺术(并非自然艺术),亦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
元、明两代,文人画走到巅峰,上接王维,中国园林已被诗书画熏陶了超过一千年。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作品每被视为造园的蓝图。崇山峻岭与人的内在品格相应,宋、明著名画家笔下的苍雄山势和一草一木,都成为园林里假山花石造型的蓝本。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园林故事,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并不在于源远流长,而是在于文人与园林结下的不解之缘。凿石引泉,编竹为篱,画家、诗人、思想家、政府高官以至帝王都介入工匠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
“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 (摘自赵广超《中国园林的文人气》,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房屋附设庭院,园林附设房屋,房屋与园林的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完整的建筑。
B . 明清不少名士在条件成熟时,例必大造园林,是想创造一个令身心舒放的境界,想要达到身心的平衡。 C . 有皇室就有皇家园囿。黄帝有百兽都来饮甘冽泉水的玄囿,纣王有“肉林”和“酒池”,周文王有灵囿。春秋时代,园囿用来狩猎野兽,操练骑射。
D . 魏晋南北朝是个不稳定的时代,清高的知识分子们远离是非地,隐逸山居,参禅读书,开启了田园诗、山水画和山居园林的先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12


A . 文章从房屋加上园林才是完整的建筑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园林与文人的关系。 B . 文章通过文人对水墨山川的向往,阐明了文人对儒道两家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追求。
C . 文中引用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例子,意在证明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景致开始与文人的内在品格相应。
D . 文章最后一段以“‘凡士人皆懂造园’,造园者非要有一番见识不可”收束全文,其中的“一番见识”暗指本文所说的涵养千年的“文人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古代知识分子所谓“完整人格”的基本条件,是指既要有严谨克制,行必有据的君子之规,又要有寄情山水,身心平衡的生命之态。
B . 纵观中国园林之嬗变,园林的文人气是一个从无到有,逐渐熏染的过程,直到唐朝的王维将园林上升为“境由心造”的诗意之路,中国的园林艺术才算真正开始。
C . 中国园林在长达一千年的诗书画的熏陶中,至元、明两代达到巅峰,当时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都成园林造型的蓝本。
D . 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与园林的不解之缘,点明文人介入园林建设,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本色。 3. 12分) (2017高二下·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求文学之“新” 宗仁发
作为一名文学编辑,我的文学观无疑是和文学期刊这一文学载体联系在一起的。可能无须讳言,“喜新厌旧”是我作为文学编辑的职业本能,作家创作时是“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们文学编辑在选取作品时也往往“惟新是举”。从进入这个行当起,我就是被办一本好杂志的理想所感召,而对文学之“新”的追求里,正寄托着我对什么是好杂志、什么是好的文学的理解。
“新”首先意味着原创性,原创性是文学乃至文化的立身之本,因为文学在整个文化生态中处于源头的地位,倘若文学丧失了原创性,对于后续的文化链条的延伸就是灾难性的打击。文学的影视改编之所以一直活跃,正因为这里是原创力迸发的地方,投向文学的饥渴的目光一直都在,是文学在以充沛的题材、新颖的技巧和丰厚的思想力,
3 12


源源不断地供给着其他文艺样式。
“新”还意味着文学事业代代相传,后继有人,意味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可能性。在文学新人身上蕴藏着革故鼎新的因子,看看有多少作家的第一部作品即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就知道了。但是,刊发新人新作对文学期刊和编辑来说,却意味着一种风险和考验。对于一个有知名度的作家的稿件,编辑并不在稿件的水平、质量上负有多大的责任,即便作品写得不好,也少有人去责备编辑的水平问题;但刊发一个不知名作者的作品,如果作品不好,读者往往不会质问作者本人的水平,而更多的是质问编辑、刊物为什么发这样的稿子。所以衡量文学编辑的功夫高低,正要看他对默默无闻的作者的判断能力。那些后来成名的作家回忆最初进入文坛时遭遇杂志的退稿故事,不啻是给文学编辑的最好提醒。
必须得承认,这种“喜新厌旧”是我作为期刊编辑从文学载体、文学生态出发的有意强调。从文学生态的整体着眼,任何一种文学载体都有可能是某种文学思潮的“接生婆”,也可能是一部未来经典作品的催生者,重要的是经住时间的考验,保持文学的创造性、延续性和多样性,呵护文学的“可能”。选择和发现什么样的作品,然后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时刻都在进行着的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文学编辑的眼光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是他对文学的千言万语。
《人民日报》201761314版,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学期刊是一种文学载体,作者的文学观是通过文学期刊体现出来的。 B . 文学编辑在选取作品时“喜新厌旧”“惟新是举,”这是一种职业本能。 C . 作者指出他就是被办好杂志的理想所感召而成为文学编辑的。 D . 在对文学之“新”的追求里,寄托着作者对好杂志、好文学的理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以文学编辑的身份论述追求文学之“新”,兼及自己的文学观。 B . 文章通过指出文学的原创性特征,论证追求文学之“新”的重要性。 C . 文章指出刊发新人新作有风险,因此文学编辑要谨慎选取这类稿件。 D . 文章指出文学期刊要经住时间的考验,思考作品的选择、发现及传播。

4 12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学的原创性对于后续的文化链条的延伸具有决定性作用。 B . 影视作品的改编受到文学的题材、技巧和思想力等因素的影响。 C . 后来成名的作家曾遭遇杂志的退稿,可见文学编辑的判断能力还需提高。 D . 任何一种文学载体都有可能催生出某种文学思潮或者未来的经典作品。
三、 诗歌鉴赏 (1题;共8
4. 8分) (2019高三上·宁波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凤凰山① 陈孚②
浮屠③百尺耸亭亭,落日鸦啼野蔓青。 故国尽销龙虎气④ , 荒山空带凤凰形。 金根辇路迎禅驾⑤ , 玉树歌台⑥语梵铃。 唯有钱塘江上月,年年随雁过寒汀。
【注】①凤凰山,在今杭州城南,山势如欲飞的凤凰,故名宋朝在山上建有行宫,山顶平广,可供练兵。②陈,字刚中,号斋,元台州临海人。③浮屠:佛塔。④龙虎气:帝王之气。⑤禅驾:僧车。⑥玉树歌台:语出朝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
1 从题材看,陈孚整体借________感慨王朝变迁,这是一首________诗。
2 过去的华屋变成眼前的山丘、庙字,给了诗人深切的心理体验,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深沉的感伤之情。
四、 文言文阅读 (2题;共25
5. 14分) (2019高一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5 12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 .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6 12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国王年幼或空缺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 B . 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C . 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D . 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 . 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 . 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 . 太子认为刺杀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各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②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6. 11分) (2018高二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积,字仲车,楚州山阳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读《孝经》,辄泪落不能止。事母至孝,朝夕冠带定省。从胡翼之学。所居一室,寒一衲裘,啜菽饮水,翼之馈以食,弗受。
应举入都,不忍舍其亲,徒载而西。登进士第,举首许安国率同年生入拜,且致百金为寿,谢却之。以父名“石”终身不用石器,行遇石则避而不践,或问之,积曰:“吾遇之则怵然伤吾心,思吾亲,故不忍加足其上尔。”母亡,水浆不入口者七日,悲恸呕血。庐墓三年,卧苫枕块,衰绖不去体,雪夜伏墓侧,哭不绝音。翰林学士吕溱过其庐适闻之,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既终丧,不彻筵几,起居馈献如平生。
中年有聩疾,屏处穷里,而四方事无不知。客从南越来,积与论岭表山川险易、镇戍疏密,口诵手画,若数一二。客叹曰:“不出户而知天下,徐公是也。”自少及老,日作一诗,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尝借人书策,

7 12


经宿还之,借者绐言中有金叶,积谢而不辨,卖衣偿之。乡人有争讼,多就取决。州以行闻,诏赐粟帛。
元祐初,近臣合言:“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乃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每升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劳己之力,费己之财,如此而不为,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不费己之财,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此而不为,可也。乡人荣之,父母欲之,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者,未之有也。”闻之者敛衽敬听。居数岁,使者又交荐之,转和州防御推官,改宣德郎,监中岳庙。
卒,年七十六。政和六年,赐谥节孝处士,官其一子。 ——选自《宋史•徐积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B . 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C . 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D . 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2 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同年,指同时,中国古代称同时入学又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的人为同年。 B . 《孝经》,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是集中阐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C . 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其中守护坟墓。 D . 诸生,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最早指有学问的士人,文中是指众弟子。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 12


A . 徐积为人廉正。他考中进士时,第一名许安国等人拜见他的母亲,送了重金为他母亲祝寿,他谢绝不受。 B . 徐积天性孝顺。三岁时父亲去世,他天天要找父亲,十分伤心;后来进京应试,他也不忍心丢下母亲。 C . 徐积劝人向善。他认为一个人做君子既不需要出力,也不需要破费钱财,而且是乡人和父母都赞同的事。 D . 徐积关心国事。他虽然隐居在偏僻之处,但对四方之事无所不知,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借人书策,经宿还之,借者绐言中有金叶,积谢而不辨,卖衣偿之。 ②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为君子者,未之有也。
五、 命题作文 (1题;共5
7. 5分) (2017高二上·天津期末 鲁迅曾经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请以“论敢于正视”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2)不少于700
9 12


参考答案
一、 情景默写 (1题;共5
1-1
二、 现代文阅读 (2题;共272-1
2-2
2-3
3-1
3-2
3-3
三、 诗歌鉴赏 (1题;共8
4-1
10 12



4-2

四、 文言文阅读 (2题;共25
5-1
5-2
5-3
5-46-1

6-2
6-3
6-4

五、 命题作文 (1题;共5
7-1
11 12




12 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c756a6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d0.html

《河北省保定市2019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