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小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26 23:31: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温良恭俭让小故事

【篇一:温良恭俭让小故事】

√1、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

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平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智慧小语】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

√3、母熊护子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舜的故事

《史记》中记载,舜的父亲是个瞎子,生母去世后,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并生了一个儿子。父亲喜欢后妻的儿子,总想杀死舜,遇到小过失就要严厉惩罚他。但舜却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从来没有松懈怠慢。舜非常聪明,他们想杀死舜的时候,却找不到他,但有事情需要他的时候,他又总在旁边恭候着。

有一次,舜爬到粮仓顶上去涂泥巴,父亲就在下面放火焚烧粮仓,但舜借助两个斗笠保护自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粮仓上跳下来逃走了。后来,父亲又让舜去挖井,舜事先在井壁上凿出一条通往别处的暗道。挖井挖到深处时,父亲和弟弟一起往井里倒土,想活埋舜,但舜又从暗道逃开了。他们本以为舜必死无疑,但后来看到舜还活着时,就假惺惺地说: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特别想你啊……”他们经常想方设法害舜,但舜不计前嫌,还像以前一样侍奉父亲、友爱弟弟。后来他的美名远扬,尧帝知道后,就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位于他,天下人都归服于舜。

【智慧小语】: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他的德行崇高,非常令人赞赏。有这样的胸襟与对道德的坚守,才能让他有机会得到先王的赏识,成为受人爱戴的贤明的君主。

√5、老汉粘蝉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老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品类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样为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智慧小语】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7、鹿乳奉亲

郯子的父母年老体衰,都患有眼疾,他特别伤心,到处求医。听说鹿乳能治好双亲的眼疾,他便披着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中。猎人误认其为鹿,正要举箭射他,他赶紧大叫,并将实情相告。猎人听后非常感动,想办法给他弄来鹿乳,并护送他出山。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有命令,要赶快行动,不应该拖拉,这也是孝敬父母的举动。从小若有这样的理念,那么一旦父母生病,自己因感恩也会去孝养。

√8、孟母断机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

√9、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二十四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

√10、陆绩怀橘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智慧小语】陆绩六岁就懂得体念亲心的行为并非偶然,实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则外,他还研读经史,无数古圣先贤的存心和德行,从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11、元觉劝父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蛮横。

12、汉文帝侍母

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

【智慧小语】:作为一个人,应该重视孝顺父母,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开心。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

13、李绩焚须

唐朝有位副宰相叫李绩,一次他姐姐病了,他就亲自照料她,为姐姐烧火煮粥时,火苗烧了他的胡须。姐姐非常不忍心,劝他说:你的仆人、侍妾那么多,何必自己这样辛苦呢?李绩立即回答:您病得这么重,让其他人照顾,我不放心。您现在年纪大了,我自己也老了,就算想一直给您煮粥,也没有太多机会了。李绩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姐姐,实在是难能可贵。

【智慧小语】:在古代,人们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姐妹,我们现在虽做不到这一点,但至少也要与家人和睦相处。倘若这一分爱都不能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确实不好说。

14、卜式牧羊

式,是孔子的门生,从小父母双亡,家中只有个幼小的弟弟,等到弟弟成人后,卜式把田地房屋财产都给了弟弟,自己只带走畜羊一百多只,进入山放牧,过了十多年,他的羊达到一千多只,又自己买了田地房屋。而他弟弟由于只是玩乐,家产耗尽,于是卜式又屡次把家产分给弟弟,受到邻里的称赞。可见,他是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对钱财等身外之物,一定要看淡,如果不执著财物,兄弟之间的怨恨争斗就不会产生。

15、紫荆树

以前有个姓田的老人,他死之后,三个儿子决定分家。他们将家产分为三等份,别的财产都已分妥,唯剩一株紫荆树不好处理。他们商量了半夜,议定次日将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但这树好像有灵性,第二天去截时,它已经枯死了。三兄弟十分震惊,认为是天地鬼神的暗示,逆天而行会招致不详,于是决定不再分树,紫荆树立刻复活了。他们大受感动,把已分开的财产又合起来,从此不再提分家之事。

【智慧小语】:人与自然之间,有肉眼看不到的很多奥秘。假如人们彼此不和,引发纷争与战乱,外境上也会出现风雨不顺、五谷不熟等恶兆。人类要想快乐地生活,并非希求钱财就能得到,而要从自身修养、随顺天龙八部等方方面面加以调整。

16、相煎何急

以前在三国时期,曹丕得了王位后,因妒忌弟弟曹植的才华,就故意刁难他:让他七步成诗,题目是兄弟,但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作不出来就要砍头。所幸的是,曹植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很快就作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豆子被放在锅里煮,而用来煮豆的是豆秆,所以豆子在锅里哭泣:我们本为同根所生,何必要急于相残?以此来影射曹丕的狠心。曹丕听后,心感惭愧,就不杀曹植了。

【智慧小语】: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中,为了名声地位而手足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和睦相处、互忍互让的,少得可怜。生存在这个世间,若想活得快乐,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懂做人的原则,假如不懂,就不可能做好,做不好也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就是规律。

17、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智慧小语】:老师,是给予学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学习的过程里,从目不识丁直至学富五车,无不是老师用辛勤的汗水浇开了我们的知识之花。学会尊重给你知识、改变你命运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师这根明烛,我们也许永远不知道知识的美丽。

18、感动杀手的人

【智慧小语】:一个人的威仪如理如法,竟可以产生这么大的力量。《弟子规》中说: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意思是说:一个人的穿着应该整齐,不要不伦不类。戴帽子也应该戴正,不要歪着斜着。一个人如果有涵养,从外在的仪容装束上可以体现出来。

19、查道访亲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意思是说: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当面向主人索求。如果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那就是偷盗的行为。

20、多言何益

《墨子》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子禽向老师请教: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癞蛤蟆和青蛙,白天晚上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皆为振动,人们早早都起来了。所以,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21、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智慧小语】: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妄加揣测就开始诽谤,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

22、失人之察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绝粮于陈国与蔡国之间时,七日七夜没吃到饭,只能无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颜回找来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煮到快熟时,颜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孔子悄悄地看在眼里,觉得颜回有点失,所以不大高兴。

过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先吃。孔子善巧地说:我刚刚梦见先君了,故应把干净的食物先供养再吃。颜回马上回答:万万不可!刚才有土灰掉进锅里,我虽把它抓出来吃了,但饭已经弄脏了,所以不能供养先君。此时,孔子才知道错怪颜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触地叹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说: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时并不可靠;我依赖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时也靠不住。弟子们要切记:了解一个人,本来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语】:有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也不一定。不要认为自己所见所闻都千真万确,不容怀疑,凭一己之见判断别人的好坏,不一定特别可靠,很可能杂有不实的成分。

23、黄州菊

以前,苏东坡到王安石那里拜会,恰好他不在家,苏东坡就呆在他书房里等候,看到书桌上有一首他未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意思是,昨晚西风吹过园林,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犹如黄金铺满大地。苏东坡不由暗笑当朝宰相连常识都不懂,菊花开在秋季,最能耐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他在诗句下面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说是秋菊不像春天的花会落瓣,请诗人你仔细审查一下。

王安石回来看到后,并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时,暗地里请皇上把苏东坡贬到黄州。苏东坡被贬后心里很不服,知道是王安石因诗而报复他,但自己也没办法。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便邀好友到后园赏菊。由于秋风刮了多日,到园里一看,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他顿时目瞪口呆,询问友人之后,才知菊花通常不落瓣,但黄州的比较特殊,是落瓣的。又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苏东坡醒悟到自己见识不广,只看一面而不知总体,从此不敢轻易笑人。

过了几年,王安石又把苏东坡调回京城。苏东坡曾专门为续诗一事,找王安石虔诚地道歉认错。

【智慧小语】: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每个人其实都是渺小的。判断一件事或一个人,务必要先详细观察。在不了解事情真相之前,千万不能轻信谣言,随便乱说。

24、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智慧小语】: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25、石崇斗富

在晋朝,石崇曾与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只好认输,两只脚抹油走人,连击碎的珊瑚树也不要了。

然而如此攀比完全是愚者之举,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一个人只要品学兼优,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就像孔子的弟子颜回,他虽然家境贫穷,可却安贫乐道、敏而好学,孔子教他一种道理,他马上就能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把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孔子对他寄予厚望,但可惜他32岁就死了。对于颜回的德行,孔子曾赞叹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吃饭时用一节竹筒当碗,喝水时直接用瓢盛水,住在极为简陋的巷子里,别人看他那么贫穷,都替他忧愁,可他却不改其乐,还是非常达观。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意思是说:如果品德、学问和才艺方面不如人,就应该自我勉励,努力赶上,这方面一定要有竞争心。但物质方面的享受,就要降低,不要攀比。即使自己生活比较贫寒,衣服、饮食、房屋、财富等不如别人,心里也没必要忧愁。

26、朱元璋轶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生活窘困,常和一些穷孩子放牛砍柴。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从前的一些穷朋友,都想跟他沾点光,弄个一官半职,于是有两个人结伴去京城找他。

见到朱元璋后,一个人先开口说:还记得我们一起割草的情景吗?有一天,我们在芦苇荡里偷了些蚕豆,放到瓦罐里煮。没等煮熟,你就抢豆子吃,把瓦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塞到嘴里,却不小心被一根草卡住喉咙,卡得你直翻白眼……”他还在那儿喋喋不休讲个没完,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当即下令把他杀了。

然后,朱元璋又问另一个人:你有什么要说的?那人连忙答道:想当年,微臣跟随陛下东征西战,一把刀斩了多少草头王。陛下冲锋在前,抢先打破了罐州城,虽然逃走了汤元帅,但却逮住了豆将军,遇着草霸王挡住了咽喉要道……”朱元璋听了,顿时心花怒放,随即降旨封他做了将军。

二人所说的内容虽然相同,但后者把朱元璋小时候偷吃东西的轶事,用一种特殊的隐语表达出来了。当事人听了,彼此心照不宣,而局外人听来,完全是在描述朱元璋当年金戈铁马的戎马生涯,所以最后他的结果完全不同。

【智慧小语】:同样一件事情,以婉转的语言表达,不但不会得罪对方,还会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如果说话方式不当,就算是让人生欢喜的事,可能也会弄巧成拙,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说话要讲究善巧方便。

27、对症下药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

【智慧小语】:智者对不同的人,所作的调教截然不同。就算他们犯的错误观点或做的功德完全一样,但也因为性格不同,造成的利害迥然有异。因此,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对待,不能一概而论。

28、两袖清风

于谦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风廉洁,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地方官进京办事,总要先送白银贿赂上司,只有于谦从来不送礼。有人劝他:你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

【智慧小语】:官员有官员的德相,贤士有贤士的德相,圣人也有圣人的德相。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赞叹自己的老师具有五种美德——“温良恭俭让。子夏也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意思是说,君子的容貌,从外表看来有三种变化:真实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又觉得他很严厉。

29、管宁割席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成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他们在田里锄草。管宁挖到了一锭金子,但他对此没有理会,继续锄他的草。华歆得知后,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子摸来摸去,爱不释手。管宁见状,一边干活,一边责备他:钱财应该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华歆听了,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但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一个大官在窗外经过,敲锣打鼓,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管宁对外面的喧闹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华歆却被这种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跑到街上去看热闹。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失望。等到华歆回来后,就当着他的面,把席子割成两半,痛心地宣布:我们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这即是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如果不肯亲近有道德的仁者,无形中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危害。一旦让小人有机可乘,你所做的一切会一败涂地,甚至有可能堕入罪恶的深渊。

30、孔子学琴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智慧小语】: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在表面,或是深入得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我们自己学,为更好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31、编蒲抄书

西汉时期的路温舒,他少年时非常热爱学习,可家里十分贫穷,没钱去读书,只好以替人放羊为生。有一天,他赶着羊群来到一池塘边,看见一丛丛又宽又长的蒲草,灵机一动,采了一大捆蒲草背回家,晒好压平之后,切成与竹简同样的长短,编连起来。然后他向人家借书,抄写在这些蒲草上,做成一册一册的书。从此,他每次去放羊,身边都带着这种书,一边放羊一边读书,从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后来,路温舒靠自学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著名的法律专家。

【智慧小语】:历史上许许多多的伟人志士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学不辍,终于学有所成。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一个人想要追求知识和美德,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坚持、辛勤付出。

32、心正则笔正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智慧小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一个人的字,能反映出内在的智慧。假如字写得歪七扭八,看半天也看不清楚,这个人可能心很乱;假如字写得大方工整,由此也可推知他思路清晰、辨别能力强。

33、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是古代有名的书法家,被人们公认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馍馍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

有一段时间,人人都夸他的字写得好,他也自鸣得意、洋洋自得起来。有一天,他到一家饺子馆吃水饺,发现水饺都是从墙那边一个个扔过来的,而且十分准确地扔在锅里。他十分好奇,绕到墙后一看,见是一位老太太在包饺子,包好后,头也不抬就扔过墙去,没有一个掉在锅外。王羲之问她有何窍诀,她说:没什么,只是熟练罢了!王羲之听后,觉得自己的字远没达到这种熟练程度,于是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智慧小语】:一个人懂得谦虚才有进步的空间,试想如果王羲之没有碰到那位包饺子的老人,他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也就没有后来的努力,而我们现在也就看不到《兰亭集序》这样的书法墨宝了。

34、王献之学书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继承家学,向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差不多了,就写了一篇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什么话也没说,在他所写字中的一个字下面点了一个点。王献之看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就拿去让自己的母亲看。王献之的母亲也是书法家,看了王献之所写的字后,指着王羲之在上面的那一点,对他说:这一点写得不错。王献之听了,才知道自己和父亲的书法还相差很远,从此一心练字,后来也成了书法名家。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意思是说:遇到困难或挫折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也不必愤世嫉俗,应该发愤向上努力学习,圣贤境界虽高,循序渐进,也是可以达到的。

35、不食周粟

相传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的长子和三子。孤竹国国君在世时,想立叔齐为王位的继承人。他死后叔齐要把王位让给长兄伯夷。伯夷说:你当国君是父亲的遗命,怎么可以随便改动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齐仍不肯当国君,也逃走了。百姓就推孤竹国君的二儿子继承了王位。

说起伯夷兄弟之所以让国,是因为他们对商纣王当时的暴政不满,不愿与之合作。他们隐居渤海之滨,等待清平之世的到来。后来听说周族在西方强盛起来,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二人便长途跋涉来到周的都邑岐山。此时,周文王已死,武王即位。武王听说有二位贤人到来,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与他们立书盟誓,答应给他们兄弟第二等级的俸禄位和与此相应的职位。他们二人相视而笑说:奇怪。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那种仁道呀。

周武王见到商朝政局败乱而急于坐大,崇尚计谋而行贿赂,依仗兵力而壮大威势,用宰杀牲畜、血涂盟书的办法向鬼神表示忠信,到处宣扬自己的德行来取悦于民众,用征伐杀戮来求利。他们二人对投奔西周感到非常失望。当周武王带着装有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时,伯夷拦住武王的马头进谏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发动起战争,这叫做孝吗?身为商的臣子却要弑杀君主,这叫做仁吗?周围的人要杀伯夷、叔齐,被统军大臣姜尚制止了。

周武王灭商后,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齐却以自己归顺西周而感到羞耻。为了表示气节,他们不再吃西周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以山上的野菜为食。周武王派人请他们,并答应天下相让,他们仍拒绝出山仕周。后来,一位山中妇人对他们说:你们仗义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们采食的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妇人的话提醒了他们,于是他们就连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快要饿死的时候,他们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登上那首阳山哪,采集野菜充饥。西周用残暴代替残暴啊,还不知错在自己。神农、舜、禹的时代忽然隐没了,我们的归宿在哪里?哎呀,我们快死去了,商朝的命运已经衰息。于是他们饿死在首阳山脚下。

【智慧小语】:从世间上看,有些人为了不苟且偷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寂天论师谆谆告诫我们:宁可无有利养而当下死亡,也不能通过邪命养活,倘若陷入这样的处境,那还不如早点死了好。

36、绝缨

楚庄王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帽上的缨带。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帽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必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帽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

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怪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皆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煞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绝缨宴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一名战将主动率领部下先行开路。这员战将所到之处拼力死战,大败敌军,直杀到郑国国都之前。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才知其名叫唐狡。他表示不要赏赐,坦承七年前宴会上无礼之人就是自己,今日此举全为报七年前不究之恩。

【智慧小语】:楚庄王一时的忍让宽容,无形中却救了自己一命。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用宽容照见人生,人生往往会回报给自己更美丽的康庄大道。

37、朱冲送牛

晋代有个人叫朱冲,他从小就待人宽厚,特别有智慧,但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上学读书,只好在家种地放牛。隔壁有个人心地很坏,平时好占便宜,三番五次地把牛放到他家的地里吃庄稼。朱冲看到后,不但不发脾气,反而在收工时带一些草回来,连同那吃庄稼的牛,一起送回主人家,并说:你们家里牛多草少,我可以给你们提供方便。那家人一听,又羞愧又感激,从此再也不让牛去糟蹋庄稼了。朱冲的待人厚道,赢得了乡邻的一片赞扬。

智慧小语:朱冲礼让恶邻,厚德载物,使周围的风气发生很大变化,乡里路不拾遗,村落没有行凶的恶人,这就是仁者风范。人格贤善,自然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38、周处除三害

三国时有个人叫周处,他在义兴非常出名。当然他出的不是美名,而是恶名。因为他个子比较高,从小就死了父亲,没有读书的机会,人很野蛮,动辄就用拳头打人,老百姓都害怕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再加上周处,这三者一起危害百姓,当地称之为三大祸害

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希望三个祸害通过内战互相残杀。于是周处立即杀了猛虎,又下河去斩蛟龙。周处同蛟龙一起搏斗,三天三夜都没有出来,当地百姓都认为他死了,高兴地对此表示庆贺。结果周处杀死蛟龙后,从水中出来了,听说乡人为自己已死而庆贺,方知大家把他当作祸害,因此有了悔改之意。后来他寻访有修养的名人陆云,听从他的教导,洗心革面、改过自新,最终成了非常了不起的忠臣,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利的事情。

智慧小语: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一个人首先应该知惭有愧,方能悔过自新。有愧即是指对那些下劣诸辈及其所行之恶劣事情,生起极大的忧愁心与厌烦心。

39、学无止境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智慧小语:我们暂时拥有了人身,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

40、管鲍之交

春秋时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二人相知很深。

他们俩曾经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只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绝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力劝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智慧小语:心胸狭窄、智慧薄劣的人常常会辨别:这是朋友,那是敌人。智者却一视同仁,慈悲一切众生,因为朋友和敌人两者之间谁有利益还不一定。

41、司马迁发愤著《史记》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本是宫中的藏书官吏,以此他博览群书,发心撰写《史记》。凡书中有遗漏和残缺不全者,他便上山下乡深入百姓中间去采访讨教。就在他的巨著即将完工之时,不幸被国王发现,国王惧于将历代帝王的丑事传扬人间故将司马迁治罪,并将他的《史记》毫无遗余地焚毁,革掉官职,令其于死刑和宫刑中任选一种处罚方式。

周文王被纣王关在牢里,纣王还残酷地杀害了文王的儿子,并且将他儿子的肉做成肉酱让他吃,文王仍能忍受这么巨大的痛苦而在牢中写下了《周易》这部书;孔子一生困厄不得志,但他却孜孜不倦地教育学生,并且写下了《春秋》一书传于后世;左丘明两只眼睛全瞎了,还以巨大的毅力写成了《国语》;屈原遭人排挤诬陷,楚王一点也不了解他的一片爱国之心,反而将他流放,他却写出了名著《离骚》;孙膑遭朋友庞涓陷害,被砍掉了两脚的膝盖骨,还能忍辱负重,写出了《孙子兵法》。

司马迁曾想一死了之,但又想到历史上的这些伟人都能不顾自己个人的不幸而发愤著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志愿,便饮恨含悲选择了宫刑。他仅凭记忆重写《史记》,终于令这部光辉巨著留芳于世。

智慧小语:司马迁抛弃了个人的悲痛与屈辱,完成了自己的宏愿。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值得学习。

42、拒绝奉承

宋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大臣,以刚正不阿著称。

有一天,一个人转交给宋璟一篇文章,并对他说:写文章的人很有才学。宋璟是一个爱才之人,马上就读起这篇文章来。开始时,他一边读一边赞叹:不错,真是不错!应该重用。

可是读着读着,宋璟的眉头皱了起来。原来这个人为了巴结宋璟,在文章中对他大加吹捧,这让宋璟很生气。

后来,宋璟对送文章的人说:这个人的文章不错,但品行不端,想靠巴结来升官,重用他对国家是绝对没有好处的。因此就没有推荐这个人做官。

智慧小语:识人难,识己更难。在称扬和赞叹面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对自己客观的认知,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情。

43、忘我之境

《庄子》中有一个故事说:有个普通的木匠叫梓庆,他平时帮人家做的,就是祭祀时挂钟的架子。虽然这是个很简单的活,但他做出来的架子,人人见后惊为鬼斧神工,觉得那上面野兽的形状,宛如真正的走兽一般栩栩如生。后来当地的国君知道他的手艺之后,专门唤他来问其中的窍诀。梓庆很谦虚,他说:我一个木匠,哪有什么窍诀啊。如果你一定问,我就跟你说说:无非是我在做任何一个架子之前,首先要守斋戒,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斋戒的过程中,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可以忘利,把那些为自己得到功名利禄的念头全部扔掉;到了第五天的时候,我可以忘名,别人对我赞叹也好、诽谤也罢,我都已经不在乎了;到了第七天的时候,可以达到忘我之境。有了这样的心态,我就拿上斧子进山。进山以后,因为我的心很清净,哪些木头天生长得像野兽,一眼就会看到,然后把木头砍回来,随手一加工,它就成为现在的样子。我做的事情无非是以天合天,这就是我的窍诀。

智慧小语:我们做事不成功,要么是为名,要么是为利,要么是为自己的事情,有了这些障碍以后,心就静不下来,言行举止也跟着左右摇摆,甚至跟别人吵架争执。但若行为如理如法,就像日月在空中自由运行一样,我们可以逍遥自在地承办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事业,不会遭遇任何违缘。

44、六尺巷

据说出在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间的桐城人张廷玉,他是满清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当年张廷玉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即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相爷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接到回音,总管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由此张廷玉名声大震,倍受乡邻的称赞

智慧小语:居高位者皆应具有宽广的胸襟,深明大义,不吝啬琐碎财物。轻财而喜布施的人,其地位修行会更加稳固。当地位、财产、名声、境界、健康、才华、智慧等样样具足时,不要趾高气扬,此时应该想到,所拥有的这些世间福报看起来很美好,但再过一段时间肯定荡然无存,没有什么可傲慢的,应尽力布施以利益他人。

45、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疼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他的邻居家里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气,对邻居说:我晚上要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你家的一寸之地呢?邻居一向瞧不起比他们家穷的人,就恶毒地挖苦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匡衡听后非常气愤,不过他更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邻居家的烛光就从这洞中透过来了。他借着这微弱的光线,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渐渐地把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

匡衡读完这些书,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想继续看多一些书的愿望更加迫切了。附近有个大户人家,有很多藏书。一天,匡衡卷着铺盖出现在大户人家的门前。他对主人说:请您收留我,我给您家里白干活不报酬。只是让我阅读您家的全部书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借书的要求。

匡衡就是这样勤奋学习的,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

智慧小语:现在很多人每天要么散乱,要么昏沉,要么随着烦恼转,情绪不稳定是最大一个毛病。学习应该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46、甘罗拜相

秦嬴政年幼时,虽称为王然无实权,国家的命运全都操纵在吕不韦的手上,而吕是一个奸险歹毒且嫉妒心极重之人。甘罗的爷爷原本也是朝中丞相,因某事得罪了吕不韦而被刁难。吕不韦限他于八天之内送上公鸡蛋,否则将受罚遭杀。爷爷归家愁眉不展,小甘罗问明情况后说:爷爷不必忧愁,我自有妙计。第八日,甘罗不惊不诧地替爷爷上朝去了。朝中众人见来了位乳臭未干的小童,甚觉怪异,互相议论嘲笑着。甘罗却处之泰然正色道:我虽不是朝廷中人,但此次是专程来替爷爷请假的,因为我爷爷今天在家生小孩,故不能上朝。众人一听不禁哈哈大笑: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简直是无稽之谈。甘罗莞尔一笑: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又岂能生蛋?臣上下无不惊叹甘罗的聪明才智,唯有吕不韦怀恨于心,本欲置甘罗爷爷于死地,想不到其孙子更厉害,便假意赞叹,而于心中又思计谋。当时正好需要人才出使敌国谈判,否则将起战争。吕不违则委派甘罗出使并许诺事成之后,封他为上卿。甘罗以惊人的智慧圆满地完成了使命,令敌我双方握手言和。自当上卿以后,甘罗备受秦嬴政的赏识,吕不韦嫉妒之火却从未熄灭,反而越来越炽盛,最后奸计得逞迫使年仅十二岁的甘罗服盐身亡。

智慧小语:嫉妒之心,人皆有之,看见别人的财富、地位、名誉、相貌等优于自己皆不堪忍,非但不赞叹别人的功德成就,反而竭力去损毁别人。一个人无论多么有能力、才华,倘若依靠一个嫉妒心强的人,在他面前是不可能功成名就的。选择依靠处应观察其德行,若是嫉妒心重者一定要舍弃、远离。

47、猿垂死乳子

武平出产一种猿猴,它身上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亮,非常漂亮。小猴的色彩尤为奇异,它们性情驯顺,总不离开母猴。母猴机敏难以捕捉,猎人就用毒药涂在箭头上,伺机射杀母猴。

母猴受伤后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乳汁洒在林中让小猴吃,洒完后即气绝身亡。猎人剥下母猴的皮,对着小猴鞭打,小猴见了就会悲鸣着爬下树,束手就擒。每天晚上,小猴都要枕着母皮才能入睡,有的甚至抱着母皮跳着扑地而死。

智慧小语:母猴与小猴,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猎人为了捉到小猴,先用毒箭射杀其母,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

48、鳝护子

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周豫的读书人。有个朋友送了条他最爱吃的鳝鱼。刚巧这一天闲来无事,周豫一时技痒,便想亲自动手,试试自己久未展露的手艺,煮上一锅清炖鳝鱼汤来尝尝。

周豫把鱼放入锅中,只见那些鳝鱼仍自由自在地在锅子里游着,在锅底下用小火缓缓加热,水温逐渐变高,鳝鱼在锅中丝毫未觉水温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被煮熟了,这就是周豫过人的厨艺所在。据说,用这方式煮熟的鳝鱼,因为不会经历被杀的过程,没有挣扎,所以肉质也就不会紧绷,相对地口感自然好上许多。

随着那一锅汤慢慢煮沸了,周豫将锅盖掀起来看看,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锅中有一条鳝鱼的身体竟然向上弓起,只留头部跟尾巴在煮沸的汤水之中。这条身体弓起的鳝鱼,整个腹部都向上弯了起来,露出在沸汤之外,一直到死了,身体犹然保持弯起的形状而不倒下。

周豫看到这种情形,心中感到十分好奇,便立刻将这条形状奇特的鳝鱼捞出汤中,取了一把刀来,将鳝鱼弯起的腹部剖开来,想要看个清楚,它究竟为何要如此辛苦地将腹部弯起。在剖开的鳝鱼腹中,周豫惊奇地发现,那里面竟藏着满满的鱼卵,数目之多,难以计算。

原来,这条母鳝鱼为了保护肚子里的众多鱼卵,情愿将自己的头尾浸入沸汤之中,直至死亡。护子心切而将腹部弯起,得以避开滚热的汤水。

智慧小语:所有的众生在做了母亲之后都会这样义无反顾的保护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令人为之动容。我们可以更慈悲一点,为了母亲,也为了孩子。

49、母鹿断肠

晋朝有个叫许真君的少年,喜好打猎。

有一天,他上山打猎,射中了一只小鹿,却见母鹿奋不顾身地奔向小鹿,不断以舌舔抚小鹿的伤口,似有无限的悲伤,不久母鹿也倒地而死。

许真君感到非常奇怪,母鹿并未中箭,何以会死去?便将二鹿带回,剖开母鹿胸腹部,发现肝已尽碎,肠寸寸断。他见此惨状,大为感动,痛哭流涕,悔恨不已,于是折毁弓箭,立誓永不打猎。

智慧小语:一切物类皆有母子之爱,当生离死别之际,肝肠是何等的痛苦!母鹿因为爱子情深,所以不忍抛弃中箭的小鹿而逃,又因为过度悲伤小鹿之死,以致肝碎肠断。世间还有比此更悲惨的事吗?

50、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叫子罕的官员,他品德高尚,为政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有一次,一个宋国人怀藏宝玉,兴冲冲地找到子罕说:小人专程来给大人献宝,请大人收下。子罕接过宝玉看了看说:你还是拿走吧,我不能收。献福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子罕却笑着说: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玉为宝,假如你将玉给了我,我们两人岂不都失去了宝。献宝人听后十分震憾和惭愧。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意思是说: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内心的珍贵,品德的高尚,往往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不贪是宝,守德一样是宝。

51、孟母择邻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孟母终于满意了。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52、三人行必有我师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智慧小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孔子的名言,出自《论语》。要求人要谦虚好学,努力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弟子规》中说: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意思是说: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若能诚心诚意地依止一切高尚人士,于知识渊博的学者前常常询问请教,交结忠厚、重义气的人,就能常时感受安乐。

53、一诺千金

西汉初年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特别讲信义。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他一定要想方设法办到。当时还流传着一句谚语: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得到一百两黄金,也不如得到季布的一个承诺)

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当上了皇帝,开始搜捕项羽的部下。季布曾经是项羽的得力干将。所以刘邦下令,只要谁能将季布送到官府,就赏赐他一千两黄金。但是,季布重信义,深得人心。人们宁愿冒着被诛灭三族的危险为他提供藏身之所,也不愿意为赏赐的一千两黄金而出卖他。

有个姓周的人得到了这个消息,秘密地将季布送到鲁地一户姓朱的人家。朱家很欣赏季布对朋友的信义,尽力将季布保护起来。不仅如此,他还专程到洛阳去找汝阴侯夏侯婴,请他解救季布。

夏侯婴从小与刘邦很亲近,后来为刘邦建立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很欣赏季布的信义,在刘邦面前为季布说情,终于使刘邦赦免了季布。不久,刘邦还任命他做了河东太守。

智慧小语: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重义之人坚守诺言,答应别人的事,出生入死也要承办。结交朋友应结交善友,若接触的是古道热肠,正义凛然的道友,自然会在无形中使自己的品格、智慧、大悲都得以增长。

54、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宋朝宰相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他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就不幸逝世了。

范仲淹从小读书就十分刻苦,一心想要济世救人。他读书的时候,白天晚上很用功。五年中,他没有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用凉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范仲淹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一直提醒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算命先生,问道:我以后能不能当宰相?

算命先生说:小小年纪,口气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你看我可不可以当医生?

算命先生很好奇,怎么两个志愿差这么大?就问范仲淹为什么。

范仲淹回答说:唯有良医和良相可以救人。

算命先生说:你有这颗存心,真良相也。

智慧小语:《入行论》中云:吾当离安乐,甘代他人苦,彼虽犯众过,欣然吾顶替。以及舍自尽施他,爱他如爱己……”此等诸行,表面看来近似损己利他,实际却是真实的利己。在将自己所喜爱之事与物无私地奉献以后,自己不一定会感受衰损。因果不虚,如是因必有如是果,在积累善业资粮的同时,于圣境处将得到相应的加持,于布施对境,凡受益之人皆会感恩戴德,竭力图报,大力帮助和承侍,如是便能顺利地办成自己心中所欲之事。

55、晏子的车夫

《史记》有个故事说,齐国的宰相晏子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相貌堂堂、身材魁梧,整天给宰相驾车很风光。晏子的个子矮矮的,相貌也不是那么出众,天天坐在后面的车棚里,谁也看不见,而那个车夫始终坐在前面,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非常傲慢。

有一天车夫回家,看见夫人收拾东西要回娘家。他很疑惑地问为什么,夫人说:我觉得和你在一起特别丢人,很耻辱!”“我现在给齐宰相开车,你不觉得光荣吗?”“你一点学问都没有,却傲气冲天、趾高气扬,宰相有那么好的修养和学问,但一点也不炫耀自己。令人遗憾的是,你整天跟那么好的人在一起,却越来越傲慢,根本得不到任何学问和功德。

后来晏婴跟这个车夫说,你有这样一个夫人,就冲你有这个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

智慧小语:如果只求自己高高在上,凌驾于他人,那么来世一定会变成卑劣之人,甚至堕落恶趣。反之,假如将高位让于他人,自己情愿居于卑位,那么,乃至生生世世都会在人天善趣中备受恭敬。每个人的业力不同,才华、智慧、财产、能力等方面,可能有高低之别,但自己应该谦虚恭敬地看待别人。

56、韦编三绝

孔子少年时勤奋好学,17岁便因知识渊博而闻名鲁国。到了晚年,孔子喜欢阅读《易经》,但因其意义难懂,他一遍看不懂,就再再翻阅、反复学习,直至弄通为止。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最后,孔子把对《易经》的研究心得,写成了十篇文章,取名《十翼》。后人将《十翼》附在《易经》后面,作为《易经》的补充。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智慧小语:孔子有一句名言: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意思是说:学习一样东西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感到学习它有乐趣。正因为孔子能够这样勤奋读书、刻苦专心,才能成为一代圣人。

57、害人的报应

魏朝有个人叫杜昌,他妻子的嫉妒心相当大。

有一次,某个丫环给杜昌梳头。他妻子见后醋意大发,残忍地把这个丫环的手指斩断了。过了几天,她的手指就被狐狸咬断了,感受了极其难忍的痛苦。

再过一段时间,杜昌喜欢听另一个丫环唱歌。他妻子又命人割下那个丫环的舌头。后来,她自己的舌头糜烂,痛不欲生。

最后,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特意迎请一些禅师诵经,自己也忏悔了七天七夜。

七天七夜过后,有一次,禅师在给她念忏悔文的时候,从她口中出现了两条毒蛇。见此情景,禅师加快了念咒的速度,两条蛇完全出来,然后掉在地上就不见了。

从此,她的舌头便恢复正常了。

智慧小语:报应,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因果的循环和报应,更让人不得不警醒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一个善良的人,与人为善的人,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58、跪羊图

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孩子很不孝敬爹娘,爹娘没有办法,只好找孩子的舅舅。舅舅是个放羊倌,每天在山坡上放羊。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对子女的教育却很有办法。他对孩子的爹娘说:把外甥交给我吧,过一段他会回心转意,成为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第二天,孩子的爹娘把孩子送到了舅舅家。舅舅见了外甥,既不骂,也不打,二话没说,把一只羊鞭递给了外甥。六月的一个晌午,太阳象火球一样烤着山坡,鸟儿都藏在树荫里不出来了。舅舅也把外甥带到一棵大树下乘凉。这时,有几只小鸟在炎热的太阳下飞来飞去。外甥问舅舅:这几只小乌鸦不怕热吗?它们不停地飞来飞去忙什么呢?舅舅指了指大树上的鸟窝说:猜想鸟窝里正有一只老得飞不动了的乌鸦,正仰着头、张着嘴,由小乌鸦一口一口地喂食。要是没有这些懂事的小乌鸦喂它,它会饿死的。这就叫乌鸦反哺外甥在一边听了,默默地低下了头。又有一天,舅舅和外甥在羊圈里摆弄几只小羊羔。外甥看见小羊羔都是跪着吃奶,感到奇怪。就问舅舅:小羊羔为什么总是跪着吃奶?舅舅坐在一块石头上,讲述羊羔跪乳的来历: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头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咂了去。你看我,从来不管小鸡们的吃喝,全由它们自己去扑闹哩。羊妈妈讨厌母鸡的话,就不客气地说: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头来犯下拧脖子的死罪,还得挨一刀,对你有啥好处?气走母鸡后,小羊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一片孝心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不觉下泪,扑通跪倒在地,表示难以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从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着。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就是羊羔跪乳

智慧小语:乌鸦还知道反哺、羊羔还知道跪乳,人难道就不知道孝敬自己的父母吗?

59、明其所欲,行其所善

齐景公在位时期,有一年雪下了三天还不停歇。景公披了一件贵重的狐白皮袍,坐在厅堂旁边的台阶上看雪。晏子入见景公,在他身旁站了好一会儿。景公说:这天气真怪,下了三天雪,却不怎么寒冷。晏子接着说:天真的不寒冷吗?景公笑了,怪晏子不相信。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君主,自己饱食了,同时惦念着有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同时惦念着有人在挨冻;自己安逸了,同时惦念着有人在劳累。现在君主您却不这么想。景公听了说:你说得对,我受教了。于是,景公就下令打开府库拿出皮袄,打开粮仓拨出粮食,发放给那些受冻挨饿的人。

智慧小语:谏之一字,可以使人举一反三。婉转的表达意思,且让听的人明白道理并能实行。晏子真的是一个有智慧又有怜悯百姓的悲心之人。

60、遗子孙以清白

徐勉虽然官位显要,但无心经营产业,家中没有什么积蓄。所得的薪俸实物,都分送赡养亲族中穷困贫乏人家。他的弟子和老友曾善意地劝说他要为家人考虑,徐勉回答说:别人给子孙留下的是财物,我给子孙留下的是清白。子孙们有才干,那么他们自己会创造出财富;如果他们没有一点本领,即使留给他们一大笔财产最后还是归于别人。徐勉写信告诫他儿子徐崧说:我家祖辈清廉,所以家境一直贫寒,至于家产这类的事情,从来都不曾提过,不只是不经营而已。我的底子薄没有背景,只是机遇好。慢慢有了今日的尊官厚禄,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古人所说的以清白留给子孙,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又说:给子孙留下满箱的黄金,倒不如给他们留下一部经书。细细地琢磨古人说的这些话,确实都不是空话。我虽然没有多大才能,实有一定主见,只要能够做到古人所说的话,我是不会有一点放松的……”

智慧小语:徐勉留给子孙清白,这是一笔最为富足、也是最为宝贵的财产。他之所以这样做,有三点非常中肯的理由:一、留下一大笔家产给子孙,如果子孙只会花费,不知管理,结果还是归于别人,白费一场安排。二、子孙有才学,即使没有一点家产留给他们,凭他们的学识和本领,也能富裕起来。三、最重要的是,给子孙满箱满箱的黄金,不如培养他们长知识长技能,懂得为人正道,不贪不占。

61、宥坐之器

《荀子》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参观,看见一只倾斜的器皿,便向守庙的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君王放在座位右边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说:我听说君王座位右边的器皿,空着便会倾斜,倒入一半水便会端正,而灌满了水就会倾覆。孔子回头对弟子们说:向里面倒水吧。弟子们舀水倒入其中。大家看到,水倒入一半,器皿就端正了;灌满了水,器皿就翻倒了;空着的时候,器皿就倾斜了。孔子感叹说:唉,哪里有满了不翻倒的呢?

子路问:有什么保持满的方法吗?

孔子回答说:聪明和高深的智慧,要用愚钝的方法来保持它;功劳遍及天下,要用谦让来保持它;勇力盖世,要用胆怯来保持它。富足而拥有四海,要用节俭来保持它。这就是抑制并贬损自满的方法。

智慧小语: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平民百姓,知止、有度、谦让的处世态度,近可以明哲保身,远可以兴邦安民。

62、出使狗国,才进狗门

晏婴是齐国的相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

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平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

太宰一旁言道:晏平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受辱,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服,乘车来到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

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

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楚都。

智慧小语:以貌识人,只能显示出自己的无知。智慧依靠强大的心灵和优秀的头脑,而不是外貌。仅靠表面现象来看待人和事物的时候,首先被欺骗的,往往是我们自己。

63、赵孝争死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孝的人,字常平。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有所耳闻。一伙强盗四处抢掠,在老百姓的家中大肆搜寻一阵,见找不出多少食用的粮食和换钱的东西,一怒之下,他们就只好抓人,恰好把弟弟赵礼给捉走了。

赵礼虽然身体瘦弱,但是穷凶极恶的强盗们也不肯放过他,将他五花大绑捆起来后,系在一个树上,然后在旁边架起炉灶生起火来,开始烧水,准备拿赵礼来充饥。

哥哥赵孝虽然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弟弟被掠走的消息让赵孝心如刀割。决心赔上自己的性命,也要救出他。

赵孝哀求强盗说: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而且身体也很瘦弱,他的肉一定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

强盗们一听大怒,气汹汹地对赵孝说:放了他,我们吃什么?赵孝说:只要你们放了赵礼,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给你们吃,况且我的身体很好,没有病,还很胖。

赵礼哭着说:被捉来的是我,被你们吃掉,这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可是哥哥他有什么罪过呀?怎么可以让他去死呢?

这些无恶不做的强盗们,听着兄弟互相争死的话语,望着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被深深震慑住了。他们那坚封已久的恻隐之心,被这人间真情真义的感人场面唤醒了,也都不免淌下了热泪。旋即,他们无声地放走了兄弟两人。

后来,这件事辗转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一个深明仁义道德之君,不仅下诏书,封了兄弟二人官职,而且把他们以德感化强盗的善行,昭示于天下,让全国百姓效仿学习。

智慧小语:兄弟如手足,同气连枝,同体相生。放眼世界,万物虽有类聚群分,实则如兄弟一样,互相之间休戚相关。因此,要想拥有永久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必须以仁爱之心,真诚地关爱一切众生。

64、狄仁杰的为人之道

狄仁杰是武则天当政时的名宰相。他在当豫州刺史时,办事公正,执法严明,受到当地人民的称赞。于是,武则天把他调回京城,任为宰相。

有一天,武则天对狄仁杰说:听说你在豫州的时候,名声很好,政绩突出,但也有人揭你的短,你想知道是谁吗?

狄仁杰说:人家说我的不好,如果确是我的过错,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经弄清楚不是我的过错,这是我的幸运。至于是谁在背后说我的不是,我不想知道,这样大家可以相处得更好些。

武则天听了,觉得狄仁杰气量大,胸襟宽,很有政治家风度,更加赏识他,敬重他,尊称他为国老,还赠给他紫袍色带,并亲自在袍上绣了12个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绩。

后来,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则天流着泪说:上天过早地夺去了我的国老,使我朝堂里没有像他那样的人才了。

智慧小语:气量与胸襟都是人格贤善的基石。学会公正地看待流言,往往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65、鲁男子拒妇

鲁国有一男子,独自居住在一间房子里,他的邻居,是个寡妇,也单独住在一间房子里。

一天夜里,来了暴风雨,狂风四起,倾盆的大雨将寡妇的房子给打垮了。寡妇快步跑到这位男子居住的地方,要求男子开门,让她暂住一晚,以躲避暴雨。

鲁男子没有开门接纳她。寡妇从窗口向他责问道您为何这般不仁慈啊?

鲁男子回答说:男女之间不到六十岁,是不可以同居一室的,现在,您还年轻,我也正年轻,所以,我不敢接纳您啊!

妇人说:您怎么不学柳下惠那样呢?他曾经夜宿郭门,有女子来投宿,因怕她冻死,让她坐在自己的怀里,给她取暖,直至天明,都没有发生违德之事,国人也称赞他坐怀不乱,并没有说他乱德。

当孔子听到了此事之后,称赞鲁男子道:多么难得,想要向柳下惠学习的人,没有能像他学得这么像的,期望能够达到至善,却不会盲从其行迹,真是一位有智慧的人!

智慧小语:《弟子规》云:斗闹场,绝勿进。邪僻事,绝勿问。亦云: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都是教导我们要严格遵从圣贤的教导,断绝不良的外缘,以免发生令人后悔莫及的事情。做人应该有自知的智慧,不可随波逐流,宁可先守住自己,避免进入是非、杂乱之地,也不轻易去尝试,这样便可以避免堕入欲望深渊。

66、将相和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侮辱。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避着廉将军,是为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智慧小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将相和好,共同辅国,国家无恙。

67、公艺百忍

唐朝有个张公艺。他的家里竟有九代同堂,住在一块不分家,也因为这么和气兴盛,引起皇帝的注意。

他家祖先从北齐开始得到当时皇帝重视,表扬这户人家能和睦共处,足以成为邻里的典范。到了隋朝以及唐朝太宗皇帝时也一样得到朝廷的表扬。等到了唐高宗时,这户人家依然兴盛。

有一次,高宗皇帝到太山路过当州这个地方,就来拜访张公艺,问他:为什么你们这一家可以和乐融融,这么多人都能居住在一块呢?

张公艺就请求用纸笔来对答,高宗皇帝就给了他纸笔。他提起笔竟连写了一百多个字呈给皇上,并且说:一个家庭一切都得利于忍

宗族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最主要的是领导人有偏颇、私心,在衣食住行方面会徇私,家人当然就会起愤愤不平之心。

除此之外,长幼是否有序,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尊卑,没有次第,那么这个家一定是很混乱,在一起相处时一定会纷争不断。更何况彼此之间如果不能相互包容,就会相互争吵,彼此不能同心协力相互合作,不愿意努力生产,家里的产业就不能蒸蒸日上。这个家就没有办法维持下去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积极为家里做贡献,在平时互相协助,都能用这个忍字,做到礼让,那么家庭当然就能和睦了。

智慧小语: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张公艺的家能够九代同堂的秘诀是一个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该学会,忍耐的结果是百忍成金

68、智者寿,仁者寿

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第二,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这样,刀兵战事就可以让他夭折。像这三种情况:病杀、刑杀、兵杀,是死于非命,也是咎由自取的。而仁人廉士,他们行动有节,合乎道义,喜怒适时,立身行事有操守,懂得培养自己高尚的性情,这样他们得享长寿,不也合乎道理吗?

智慧小语:《黄帝内经》上提出: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是人到七十古来稀,这和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若想长寿,就要知足少欲。无论饮食、情绪、欲望都要节制、克己,始终保持恬淡的心境。

汉朝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到并拜州(今山西省)做刺史,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

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拜见他,欢送他,问他什么日子才可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

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孩子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晚,第二天才进城来。

当天,那些孩子们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光武帝刘秀称赞他是个贤良太守,后来郭伋活到了八十六岁才去世。

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信之至极!

智慧小语:诚信是一生的功课。真正做到童叟无欺,这个人的诚信就是做到了极致。

70、五不祥

哀公有一次问孔子说:寡人听说,在房子的东面再增盖房子,是不吉祥的,这个说法可信吗?

孔子回答道:不吉祥的事有五种,但是在房子的东面再增盖房子,却不在其中。损人以利己,是自身的不祥;遗弃老人而只顾孩子,是家庭的不祥;舍弃贤明之人却任用不肖之徒,是一国的不祥;年老智慧者不愿意教导,而年轻的人又不肯好学,是风俗的不祥;有才德之人隐退起来,没有智慧与德能的愚昧之人却来掌握大权,这是天下的不祥。

智慧小语:祥与不祥,并非在外去追求一些事相,而是真正的从源头上入手,去培植吉祥的因,从而避免不祥的果,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也才能帮助我们趋吉避凶,得到真正的吉祥。

71、讳疾忌医

扁鹊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智慧小语: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72、名利是什么

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说:南方有只鸟,名叫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看着它大喝一声: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又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两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位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呢。

智慧小语:在胸怀大志的庄子眼里,名利富贵不过是一只腐烂的老鼠罢了。庄子有着大智慧,幽默、辛辣、不羁,他永远不会教我们解决问题的小技巧,教给我们的是气魄和眼界。

73、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竟然射中了,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智慧小语: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

74、心无挂碍

一天,他把一个心爱的杯子拿在手中欣赏,心里正高兴,忽然手一松,杯子差点滑落在地,还好他动作快,又把杯子捧住。当时不觉竟吓出一身汗。事后他想:为什么我平时身经百战,刀、枪都不怕,竟为了这个杯子而吓出一身汗?他一直在心里自问:为什么?

忽然有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动——这都是因为贪爱,有这份贪爱,就会有恐惧!于是他毅然把手中最爱的杯子重重地摔破了。当下觉得一身轻松,不必再为了这个杯子的圆缺而挂心了。

智慧小语:心中无一物,其大浩然无涯。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寒暑,何苦让物欲束缚心灵的脚步。有时拥有不一定带来快乐,放下反而是智慧的选择。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朵云时,却已在无意间收获了整片晴空。

75、哭婆与笑婆

古时候,有个老婆婆总是不停地在一座庙跟前哭泣,晴天哭,雨天也哭。人们都叫他哭婆。

一天,有个老和尚问她:老人家,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老婆婆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布鞋。天晴的时候,大女儿的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的时候,又没有人去买小女儿的布鞋。她们挣不到钱,可怎么生活呀!一想到这些我就难过。人呀,怎么这么难?

说完,老婆婆又悲悲切切地哭了起来。

老婆婆,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晴天,你小女儿的鞋店前门庭若市;雨天,上街的行人又都往你大女儿的伞铺里跑。这样不是就不苦了吗?

老婆婆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便听从他的劝告。从此,天天笑得合不拢嘴,哭泣婆变成了笑婆。

智慧小语:换位思考,就是在帮助自己走出困境。当遇到让自己伤心的人,难过的事,走不过去的境遇的时候,除了交给时间慢慢变淡之外,还可以学着换位思考。这样,微笑就是最好的礼物。

76、郑人买履

这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郑国人,想为自己买一双新鞋子。去集市之前,这个人预先找来一小段绳子,用它比着自己的脚量好长短尺寸,然后就高高兴兴地出门了。谁知走得匆忙,量好的尺码却忘在家里没有带着。

郑国人来到集市,直奔卖鞋的店铺,他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精挑细选了一番,终于看好了一双中意的鞋子。他正准备掏出小绳,用事先量好的尺码来比一比新鞋的大小,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于是他连忙对鞋铺的老板说:对不起,我把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取来尺码再买吧。说完,转身就往家里跑。眼看天色不早,他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但是,鞋铺打烊了,鞋子没买成。

郑国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邻居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邻居听了问道:你买鞋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穿一下,试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我只相信我自己亲自量好的尺码,不相信我的脚。

智慧小语: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遵循规范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个处事灵活而内心中正的人,应当破除偏执,遇事思虑周详,拿捏有度,该坚守尺度的时候,便要有择善固执的精神,该随机应变的时候,也要有从善如流的态度。如此方能处事圆融,自在无碍。

77、铁棒磨针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智慧小语: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史,往往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勤奋过人。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那就是2%的灵感加上98%的汗水,但那2%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8%的汗水都要重要。

78、庄子鼓盆而歌

智慧小语:死亡是什么?死亡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人人都会死,死亡是生命的一个必然历程。悲伤的眼泪对亡人无益,看破生死,人生就会有另一番气象。

79、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侯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400年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智慧小语: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80、非禽非兽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智慧小语:有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81、伤仲永

古代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华,被人们赞誉为神童。

那些有钱人家经常邀请方仲永到自己家来,一方面是为了目睹一下这位神童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是显示一下自己爱惜人才。当然,每当方仲永走的时候,那些有钱人家都会给一些钱以表心意。

方仲永的父亲是一个十分爱钱的人,他把方仲永当成了一棵摇钱树。当没有人邀请的时候,他就领着方仲永主动登门拜访,以求得人家给点小钱。

由于整天跟着父亲东家进西家出,方仲永的学业荒废了,他在诗歌方面的才华,由于没有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式加以培养,也渐渐地枯萎了。

方仲永长大后,人们从他身上再也看不见一点儿当初神童的影子。

智慧小语:才华不等于成功。驾驭烈马不可以轻易丢掉手中的鞭子;操持一把良弓,也要反复在正弓之器上加以调整。木料有了绳墨的校正则可变直,人能接受劝谏更加有智慧。君子不可以不学!

82、闵损芦衣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小脸也是红扑扑的。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一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鞍辔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父亲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凉挨饿了。

父亲非常感动,不再赶妻子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感到后悔,后来也把子骞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智慧小语: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母赶走了,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变得幸福温馨。这个力量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

83、墨子训徒

春秋战国时期,耕柱是一代宗师墨子的得意门生。不过,他老是挨墨子的责骂。

有一次,墨子又责备了耕柱。耕柱觉得自己真是非常委屈,因为在许多门生之中,大家都公认耕柱是最优秀的人,但又偏偏常遭到墨子指责,让他没面子、心里过不去。

一天,耕柱愤愤不平地问墨子:老师,难道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竟是如此的差劲,以至于要时常遭您老人家责骂吗?

墨子听后,毫不动肝火:假设我现在要上太行山,依你看,我应该要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老牛来拖车?

耕柱回答说: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墨子又问:那么,为什么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说:理由非常的简单,因为良马足以担负重任,值得驱遣。

墨子说:你答得一点也没有错。我之所以时常责骂你,也只因为你能够担负重任,值得我一再地教导与匡正你。

智慧小语: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穷其一生,能遇到几位用心雕琢璞玉的老师呢?如果真的遇到了,请记得珍惜,不要因为老师的责备而选择怨恨。因为,也许老师恰恰是在用这种方式来成就自己。用感恩的心看待这一切,一切都会变得很美好。

84、列子不为小利所动

春秋时代,列子穷困潦倒。郑相子阳的宾客向子阳荐举列子,子阳就派人送他数十车的谷子。列子再三拜谢而拒绝了。

使者走后,列子的妻子对他捶胸顿足地埋怨说:听说有道的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乐幸福,可现在我饿得面黄肌瘦。相国让人送给你粮食,你却不接受,这岂不是命中注定要穷困一辈子吗?

列子却笑着对妻子解释说:我之所以拒收相国的粮食,是因为相国并不是自己真正了解我,而是听信了别人的话才给我送谷子。以后,他也会因听信别人的话怪罪于我。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接受别人的供养,不为别人排忧解难,是不义;为他效命,可替相国这种无道的人去牺牲,哪里算是义呢?

后来,郑国人民果然发难,杀了子阳。

智慧小语:在之间,做出何种选择,是见利忘义,还是舍利求义,是经常用来衡量一个人品行高下的标准。列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清醒地看到了无道子阳的本来面目,不为小利所动。

85、南柯一梦

有个人在过生日的那天,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梦中,他娶了公主,生了很多孩子,并被皇帝派往南柯任太守。

在那里过了二十年后,突然有一次敌国入侵,他统兵出征被打得一败涂地,回去时妻子也死了,皇帝对他出师不利非常不满,将其撤职打入大牢。

在牢中,他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妻子也死了,地位也没有了,于是羞愤难当,拉着牢狱的窗户大叫一声。

结果从梦中惊醒了。

醒来的时候,星星刚出来。他在下午睡着,大概晚上醒过来,这么短的时间中,梦中已经历了一生的岁月。

智慧小语:《永嘉大师证道歌》中云: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不知道是梦是醒的迷乱里,把自己的宝贵人身荒废了。南柯一梦可以醒,生死大梦什么时候才会觉醒呢?

86、南亭北亭

曾有相邻的两个国家,各在边境设置界亭。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种了西瓜。北边的亭卒勤劳,瓜身长势良好。南边的亭卒懒惰,瓜身又瘦又弱。

南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夜里偷偷地跑过去,把北边的瓜秧全扯断了。北亭的人次日发现后,气愤不平,便报告当地长官,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

长官说:他们这样做当然很卑鄙。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却一定不能让他们知道。

北亭的人觉得有道理,就照办了。南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一天好似一天,而且发现是北亭的人在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便将此事报告给自己的长官。长官听后感到十分惭愧,又十分敬佩,便将此事告诉给南国的王。南王听说后,有感于北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北王,以示自责,也表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变成友好的邻邦。

智慧小语: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俗语也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你跳脱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始终以善念对待一切人事,就会明白,怎样才能具备伟大不凡的威力。

87、不道是非,不扬人恶

颜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请教朋友之间相处之道,夫子回答他说:君子对于朋友,即使认为对方有所不当,也仍只说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爱之人。对朋友旧日的恩情念念不忘,对过去的仇怨不记恨,这才是仁德之人的存心。

有一次武叔来拜访颜回,言谈之中指责他人的错误,并加以评论。颜回说:本来承蒙您到这里来,应该使您有所收获。我曾听夫子说过:谈论别人的不是,并不能显出自己的好处;讲别人的邪恶,也不能显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论,指责自己的错误,而不去批评别人的不是。

颜回又对子贡说:孔夫子说:自己不讲礼仪,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礼,自身不讲道德,却希望别人对自己有道德,这是不合条理的。夫子这句话,果真不能不深思啊!

智慧小语:《弟子规》有云: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又云: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导我们,当看到他人有不是之处时,不能贬低、指责或宣扬,而是借此先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何况有时,我们所看到、听到的未必就是事实,倘若无端地加以批判、宣扬,便卷入了是非谣言的传播之中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能怀着一颗包容宽恕的心去体谅他人,进而给予关怀、帮助、提醒,相信会让彼此之间更加融洽,也能让人如沐春风,从而心生惭愧,改往修来。

88、宋桓罪己

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宋庄公的公子御说,即后来的宋桓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

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智慧小语:古人曾说: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宋桓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不愧是一代明主。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多反省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有进步的可能和空间。

89、匡人解甲

孔子前往宋国,到了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又很相似,于是匡地的人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决一死战。然而,孔子此时,竟能平心静气,先检点自己有无过失。继而以礼乐教化,让子路取出琴来,请子路歌,自己来和,用那哀伤的曲调表达了委婉陈情之意。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发怒的匡人顿时冷静下来,仔细一思索,此人虽貌似阳虎,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原来,他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啊!匡人大感惭愧,也倍受感动,自动脱去了盔甲,以示不会侵犯,静静地离去了。

智慧小语: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或是突变,应当冷静思考,不要乱了方寸。因为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误会,若意气用事,反可能加深误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能够提起理智,以一颗仁爱之心,体察他人,客观面对,则将有助于误会的消除,从而化解冲突,使彼此更为和睦。

90、推己及人

东汉末年,曹操在和袁绍作战时,处于下风,他的许多部下对胜利没有信心,都和袁绍进行联络,以备曹操失败后自己好有个出路。

后来,曹操经过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从袁绍那里缴获了这些书信,曹操看也不看,就让人烧毁了。

有人问曹操,为什么不查是哪些人和袁绍勾结。

曹操说:这些跟我打仗的人谁没有家庭儿女,谁在绝望时都会找出路。当时,连我也没有信心,何况他们?所以,不要去追问了。

智慧小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始能宽容。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心量自然而然就会放大。

91、一叶蔽目

三国时期邯郸淳《笑林》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楚国有一个书生,家里很穷。一次,他在读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时,看到书中写着:螳螂捕蝉时用来遮蔽身体的那片树叶,具有隐身的功能。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从这天起,他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蝉时藏身的叶子。一天,他果然看到一只螳螂藏身在一片树叶下,正准备捕捉它前面的蝉。他兴奋极了,连忙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谁知,由于太激动了,居然没有拿住,那片树叶就飘飘摇摇地掉落在树下,与满地的落叶混在一起,再也分辨不出了。于是他找来一只簸箕,把地上的落叶全都收拾起来,带回家去,打算一片一片地试。书生拿起一片树叶,遮住自己的眼睛,然后问妻子:你看得见我吗?妻子回答:看得见。他又举起一片树叶问:你能看得见吗?如此反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就这样整整被问了一天,妻子实在是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就随口答道:看不见了!他一听喜出望外,连忙带着这片叶子到集市上去,拿了别人的东西就走。店主十分惊奇,把他抓住送往官府。

县官也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生说了原委,县官听后大笑,说道:你真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呀!

智慧小语:凡事要看清全局,就要拓宽心量,学会适时地放下曾经的失意,勇敢地面对未来;要保持理智,就要捐弃狭隘与偏执的固守,让心灵在平和中更加明朗。移开树叶,或许眼前会豁然开朗。

92、神来之笔

有一年,孙权在自己的书房中新添了一道屏风,精美的木架上蒙了雪白的绢素。画家曹不兴应召为其在绢素上配画。

曹不兴拿起笔,蘸了墨,准备作画。哪知道稍不留神,毛笔误点下去,他急忙收笔,但已经来不及了,雪白的绢面上顿时出现了一个小墨点。

旁边的人都惋惜道:败笔,真可惜。

曹不兴对着小墨点仔细端详了片刻,不慌不忙把小墨点改画成一只苍蝇,再在旁边画了许多花花草草。整个画面布局匀称,生动逼真,尤其是那只苍蝇更栩栩如生,好像真的一样。围观的人都惊叹不已。

后来,孙权观赏这幅画时,发现了画中这只苍蝇,想赶走它,便伸手去弹了几下,可是苍蝇并没有飞走。他很是疑惑,再仔细一看,方知是曹不兴画上去的,忍不住赞道:好!实乃神来之笔。

智慧小语: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是坏事,却因为个人的态度不同而变成了好事。所以,问题来的时候,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和解决,坏事说不定就变成了好事呢!

93、世恩夜待

明朝陈世恩,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进士,他有兄弟三人。长兄是一个学问道德都很好的人,孝顺廉洁,得到乡里的敬重。陈世恩是老二,当时还没有成就。但是,他的德行也如兄长一样为众人所称许,尤其是他那种谦逊有礼、平易近人的态度,更让人敬佩。但他们的三弟整日无所事事,还结交了一帮不好的朋友,到处游荡,经常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深更半夜才回来。

俗话说:长兄如父。三弟的年少轻狂大哥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只要有机会,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三弟呀!不要再在外面流荡了!要早点回家免得让家人担心啊!

三弟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大哥劝一次、两次还罢,次数多了,他觉得十分反感。陈世恩见此情景,与大哥约定,由他来劝三弟。

当晚,陈世恩手里拿着院子大门的钥匙,在门前等弟弟回来。弟弟没料到是二哥在等他,有点不知所措。赶快进来吧!外面冷。

第二天一大早,弟弟又溜出去了,仍然是一整天也没有回来,陈世恩和前一天一样,晚上仍在院子门口等弟弟。还给他泡了茶,嘱咐他早点歇息。这下弟弟可有些睡不着了!假如二哥也像大哥那样骂自己几句,自己倒觉得无所谓,但是二哥却半点也没责怪自己。回想起自己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情形,弟弟觉得脸上有些发烧。

此后连续几天,弟弟在外面开始呆不住了,眼前尽是哥哥深夜翘首企盼自己归家的情形。他对朋友们提出要先告辞,朋友们嘲笑他说:急什么?难道怕家里的大棒?

【篇二:温良恭俭让小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近义词】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

【解释】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

【近义词】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成语造句】

我倒希望能跟她学坏,这样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做你温良恭俭让的老婆了。

范文二: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

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何谓智?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何谓信?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温良恭俭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和厚也。

指性情、态度、言语等温柔平和。

易直也。指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

庄敬也。指严肃、端庄有礼貌。语出《孟子??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节制也。本义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特指生活朴素、不浪费。

谦逊也。是指谦虚地礼让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示很有礼貌。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

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来到许昌后,曹操待他非常恩厚,赐他一宅府邸,而关羽为了避嫌,分一宅为两院,让两位皇嫂住内院,自己居外院,中间用十名老将把守,晨夕问安,留下来两院英风的高风亮节。关羽在春秋楼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得知刘备健在,于是载护着二位皇嫂,辞别曹操,踏上了归汉之路。当时情形是,曹操听到关羽辞别的消息,非常惋惜,立即追至灞陵桥向关羽赠袍献酒,以饯其行。关羽疑心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由此便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壮举。

孔融,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他七岁时,一天祖父过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梨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给自已留了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曹冲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

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告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而毁了自己的声誉。

一、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正不阿,又温和善良,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海瑞被委任到吴地做官。他发现沿途的状况十分凄惨,一些饥民为了换一口饭吃,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儿女插上草标,在路上卖。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也是面带饥色,一脸怨气。海瑞换上便装,亲察民情,扮成路人,装作口渴与老农讨水,打听民情。当知道了恶霸徐玠欺压百姓、加大苛捐杂税的事情,他并不惧怕徐玠曾为当朝宰相,走访了许多农户,掌握了大量徐玠欺压百姓的证据。最终毫不留情地处理了徐玠,为当地民众讨了一个公道。

二、张晋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指使,我都一一遵

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后会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张家又续娶了三个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媳妇这样的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才华横溢,效忠祖国,深受国人爱戴。他的家乡非常贫穷,老百姓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屈原自小便很善良,本性仁厚,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他都伤心地落下眼泪。屈原就从自家粮仓中偷米灌进石头缝里,以供贫民自取。屈原的父亲发现自家粮仓中的米越来越少,知道原因以后,并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告诉他说:咱们家的米就算再多,也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好好读书,学到了知识,做了官,把国家的农业管理好,天下的穷人才有饭吃。屈原听了,点头称是。当乡亲们知道了石缝漏米的真相,都非常感动,夸奖屈原,说:要是你这样的人将来能做官,为国家效力,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啊。从此,屈原读书更加用功,博闻强知。后来,楚国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当官,管理国家大事,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十分谦虚好学,为了拜师,他更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历经月余,去周朝的都城洛阳拜望老子。他拒绝乘马车,坚持徒步前往,以显示对老子的恭敬。而年事已高的老子也非常谦逊,他听说非常有学问、已经桃李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整理好衣

服亲自出来迎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连忙又起身,恭敬地回答:我学问太浅薄了,对周朝的礼乐知识了解得不够多,我对周礼又特别喜欢,非常感兴趣,所以特地前来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向孔子传授了很多周朝礼乐方面的知识。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容易让书损坏时,非常生气。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司马康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明人姚广孝,官至太子少师。有一次他独自外出散步,恰巧有一县丞路经这里,小卒们在前面开道,姚少师也不避开。县丞发怒,就把姚少师抓住,用鞭子抽打他。而姚少师也不自报姓名,县丞就拽住姚少师,让他跟在队伍后面走。这时路上有认识姚少师的,就说:这是姚少师,当朝太子的老师呀!”县丞听罢,大惊失色,伏在地上请罪。姚少师缓缓地说:暂且送我到郡衙里,然后再说话。县丞来到郡衙,战战兢兢,以为姚少师会对他加以制裁。姚少师对县丞说:你是秀才当官,不识高低,狂傲摆威。一位野人行路,何至于用鞭子抽打呢?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回去吧竟然没有再追究他。

孔子说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季扎还愿

季扎,春秋吴国四公子,史称延陵季子。及扎仁德宽厚,重情重义,吴王非常喜欢他,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扎并不想当王,在吴王去世后,他把王位让给了大哥,自己则出使各国。季扎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便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一天,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唯独孔融拿到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友爱,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曹冲称象

曹操的儿子曹冲天赋异禀,是个小神童。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已经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船没入水面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石头达到同样的深度,称一下这些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去做,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闹着要一同去。妻子对儿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你,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面对滔滔洪水,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大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景帝的玄孙刘备素有大志,韬光养晦,结交天下豪杰。一日与涿县屠户张飞、落难江湖的关羽相遇。三人各抒胸中志愿,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在桃园中摆上酒席,祭告天地,结拜成为兄弟,决定同心协力,救民救国。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孔融让梨

孔融幼时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并懂得礼节。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挑了最大的一个给他,孔融摇摇头却拣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给哥哥。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

——曹冲秤象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百官,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空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重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重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命人照这个办法称象了。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贴上告示说: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给他五十斤黄金,以示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大禹治水

2 商鞅变法

3 完璧归赵

4 负荆请罪

5 孟母教子

6 西门豹治邺

7 特殊遗嘱

8 诸葛恪得驴

9 暖不忘寒 10 11 12 13 14 15

16 管鲍之交 寇准罢宴 三遇恩师 少年柳公权 玄奘取经 破釜沉舟 钟隐拜师

范文三: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

仁者,仁义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做到关照,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何谓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何谓智?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何谓信?

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温良恭俭让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和厚也。指性情、态度、言语等温柔平和。

易直也。指心地纯洁,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和善,心地好。亦指和善而不怀恶意。恭

庄敬也。指严肃、端庄有礼貌。语出《孟子阅读详情:告子上》: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节制也。本义是指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对自己加以约束,特指生活朴素、不浪费。让

谦逊也。是指谦虚地礼让或退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示很有礼貌。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

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关羽与刘备、张飞失散,来到许昌后,曹操待他非常恩厚,赐他一宅府邸,而关羽为了避嫌,分一宅为两院,让两位皇嫂住内院,自己居外院,中间用十名老将把守,晨夕问安,留下来两院英风的高风亮节。关羽在春秋楼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得知刘备健在,于是载护着二位皇嫂,辞别曹操,踏上了归汉之路。当时情形是,曹操听到关羽辞别的消息,非常惋惜,立即追至灞陵桥向关羽赠袍献酒,以饯其行。关羽疑心有诈,立马桥上,以刀挑袍,长揖而去,由此便有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千古壮举。礼

孔融,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他七岁时,一天祖父过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梨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给自已留了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长辈,是做人的道理!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曹冲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告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

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千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而毁了自己的声誉。

一、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正不阿,又温和善良,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海瑞被委任到吴地做官。他发现沿途的状况十分凄惨,一些饥民为了换一口饭吃,甚至不惜将自己的儿女插上草标,在路上卖。在田间劳作的农民,也是面带饥色,一脸怨气。海瑞换上便装,亲察民情,扮成路人,装作口渴与老农讨水,打听民情。当知道了恶霸徐玠欺压百姓、加大苛捐杂税的事情,他并不惧怕徐玠曾为当朝宰相,走访了许多农户,掌握了大量徐玠欺压百姓的证据。最终毫不留情地处理了徐玠,为当地民众讨了一个公道。

二、张晋是明朝人,他娶了富贵人家的女儿刘氏为妻。张晋的母亲非常蛮横和妒忌,张家的三个儿媳妇都因为受不了张母的虐待而离开。刘氏是张家的第四个儿媳妇,她来到张家后,没想到婆婆非常喜欢她,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很多人问刘氏婆婆喜欢她的原因,刘氏说:只有顺从两个字而已,只要是婆婆的教训和指使,我都一一遵从,即使是不合礼法的事,或者是妇人家不能做的事,婆婆让做时我也暂时不推脱,过后会找机会慢慢的向婆婆解释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说的时候从容平静,往往我说的话婆婆没有不听的。刘氏如此侍奉了婆婆三年,张母竟然变的慈善起来。张家又续娶了三个

媳妇,从此再也没有发生婆婆虐待媳妇这样的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才华横溢,效忠祖国,深受国人爱戴。他的家乡非常贫穷,老百姓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屈原自小便很善良,本性仁厚,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他都伤心地落下眼泪。屈原就从自家粮仓中偷米灌进石头缝里,以供贫民自取。屈原的父亲发现自家粮仓中的米越来越少,知道原因以后,并没有责备屈原,只是告诉他说:咱们家的米就算再多,也救不了多少穷人。如果你好好读书,学到了知识,做了官,把国家的农业管理好,天下的穷人才有饭吃。屈原听了,点头称是。当乡亲们知道了石缝漏米的真相,都非常感动,夸奖屈原,说:要是你这样的人将来能做官,为国家效力,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啊。从此,屈原读书更加用功,博闻强知。后来,楚国国王看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当官,管理国家大事,为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十分谦虚好学,为了拜师,他更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历经月余,去周朝的都城洛阳拜望老子。他拒绝乘马车,坚持徒步前往,以显示对老子的恭敬。而年事已高的老子也非常谦逊,他听说非常有学问、已经桃李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连忙放下手中的笔,整理好衣服亲自出来迎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连忙又起身,恭敬地回答:我学问太浅薄了,对周朝的礼乐知识了解得不够多,我对周礼又特别喜欢,非常感兴趣,所以特地前来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向孔子传授了

很多周朝礼乐方面的知识。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生活十分俭朴,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容易让书损坏时,非常生气。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糜,极力提倡节俭朴实。在司马光的教育下,儿子司马康从小就懂得俭朴的重要性,并以俭朴自律。司马康历任校书郎、著作郎兼任侍讲,也以博古通今、为人廉洁和生活俭朴而称誉于后世。

明人姚广孝,官至太子少师。有一次他独自外出散步,恰巧有一县丞路经这里,小卒们在前面开道,姚少师也不避开。县丞发怒,就把姚少师抓住,用鞭子抽打他。而姚少师也不自报姓名,县丞就拽住姚少师,让他跟在队伍后面走。这时路上有认识姚少师的,就说:这是姚少师,当朝太子的老师呀!”县丞听罢,大惊失色,伏在地上请罪。姚少师缓缓地说:暂且送我到郡衙里,然后再说话。县丞来到郡衙,战战兢兢,以为姚少师会对他加以制裁。姚少师对县丞说:你是秀才当官,不识高低,狂傲摆威。一位野人行路,何至于用鞭子抽打呢?我没有别的意思,你回去吧!竟然没有再追究他。

孔子说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孔子后,拔起剑就舞,舞毕问:老师,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

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季扎还愿

季扎,春秋吴国四公子,史称延陵季子。及扎仁德宽厚,重情重义,吴王非常喜欢他,想把王位传给他。但季扎并不想当王,在吴王去世后,他把王位让给了大哥,自己则出使各国。季扎在徐国与国王徐公结下友谊,季扎见徐公深爱自己的宝剑,心中默许出使回国时将剑赠与徐公。但季扎回来时,徐公竟已经去世了。季扎便来到徐公安葬处,将宝剑摆放在墓前。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的时候,一天,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唯独孔融拿到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友爱,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曹冲称象

曹操的儿子曹冲天赋异禀,是个小神童。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已经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船没入水面的

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石头达到同样的深度,称一下这些石头的重量,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去做,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闹着要一同去。妻子对儿子说:你在家等着,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你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你,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大禹治水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面对滔滔洪水,大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后来大禹因此而成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并被人们称为神禹而传颂于后世。

——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景帝的玄孙刘备素有大志,韬光养晦,结交天下豪杰。一日与涿县屠户张飞、落难江湖的关羽相遇。三人各抒胸中志愿,谈得十分投机。第二天,他们在桃园中摆上酒席,祭告天地,结拜成为兄弟,决定同心协力,救民救国。此后三人果然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孔融让梨

孔融幼时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并懂得礼节。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挑了最大的一个给他,孔融摇摇头却拣了一个最小的梨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大的给哥哥。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

——曹冲秤象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百官,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空船装载其他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重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重量)就能知道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命人照这个办法称象了。

——徙木为信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贴上告示说: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斤黄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黄金。有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给他五十斤黄金,以示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2

3

4、大禹治水商鞅变法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56789101112131415

16、孟母教子西门豹治邺特殊遗嘱诸葛恪得驴暖不忘寒管鲍之交寇准罢宴三遇恩师少年柳公权玄奘取经破釜沉舟钟隐拜师

范文四:该好好学习,这明明很好玩嘛,可他们就是不喜欢。说完孔子噘起了小嘴。

那人冷笑一声,大声说道:什么文王,全是骗人的鬼话;小孩子鸟事不懂,在这里装模作样,实在可恶!这时,正逢孔子母亲走过,只听母亲说道:这位先生贵姓?为何当街作此等模样,吓唬小孩子?这时那人对孔子母亲行了个礼,说:夫人您好!这位应该是令郎吧?我看他虽是儿童,在玩耍时却有一种雍容的气度,所以多说了几句。请问夫人,令郎玩的游戏是您教他的吗?孔子的母亲微微一笑,说:正是我教的。那人说道:小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刚才出言冒犯,请夫人原谅。小子虽然不才,对周礼却略知一二,愿意为令郎做指引;夫人虽是大贤,恐怕对周礼还不如小子知道的多。孔子的母亲禁不住露出了笑容,说:那就有劳李先生了。

7天之后,孔子因为有老师指点,学得很快,整天乐呵呵很兴奋的样子。孔子的母亲看了很高兴,李耳也对他赞不绝口,原本丑陋阴沉的脸也渐渐有了光彩。

后来人们也知道,李耳即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老子在孔子家呆了6个月,一直教孔子学。最后,老子留书信一封,告别了孔子母子二人:孔夫人:令郎孔子,师从本人李耳,时逾半载,其艺已成;近日李耳有事在身,不敢请辞,请夫人见谅。然后有礼而去。

/田跃民论语情景雕塑 a sculpture of the scene of the analects

cordial, frank, courteous, temperate,

deferential

i

n book Ⅰ of the analects, zi qin said to zigong, “when our master arrives in a fresh country he always manages to

a child, he displays an elegant attitude in the game. so i asked him some questions. did you teach him the game?” confucius’ mother smiled gently and said: “yes, i did.” the man said: “i am li er, also named lao dan. i am sorry to disturb you. though i am not talented, i know something about rites of the zhou dynasty. so i would like to instruct your son. despite your being very knowledgeable, madam, i am afraid you do not know as much about the rites of zhou dynasty as i do.

at that time, confucius’ mother was worrying about how to find a good teacher for confucius. so he was very pleased at the offer from li er and said in great joy: “thank you, mr. li.”

thanks to the instruction from his teacher, confuciu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one week. seeing him happy every day, his mother was also very happy. li er also praised confucius very much. li er, in fact, was lao zi, a great ancient philosopher and thinker and founder of taoism in china. lao zi stayed at confucius’ home for six months to teach him the rites.

find out about its policy. does he do this by asking questions, or do people tell him of their own accord?” zigong said, “our master gets things by being cordial, frank, courteous, temperate, deferential. that is our master’s way of enquiring—a very different style, certainly, from the way in which enquiries are generally made.”

legend has it that when he was six years old, confucius played the “rite” game with a neighboring child. confucius played the role of prime minister and the other child played the role of king. at that time, a man in shabby clothes with a peculiar face came up to them and asked: “kids, what are your names?” confucius replied: “my name is kong qiu. i’m six years old.” that man asked: “what are you playing?” confucius said with a smile: “rites. my mom taught me. it’s great fun.”

confucius’ mother happened to pass by. she asked the man: “what’s your name, sir?” the man saluted her and said: “hello, madam! is this your son? although he is

范文五:论 “ ” “ ”

国古代 散文 琢磨 的文 蓉一 均不 免此命 。难怪 长春市 某重 中学 的高

??

.-

4-

写作 的作 中到高 中常 常遭 遇不 及格 的命 :然

不及 作文 颇有 灵气 林省 女儿

有主

出版 以《

出版 此之 曾发 了中篇 说《 丛林

E记 ,出版 过长 小说 隐藏 的秘

波是 著名 的学者 .蒙

密》

根是杰 出的思 想家 文学 们轮 中学 执行 与评 定命 。谷 同学就 两样 管新

》里 记载 这样 一件 宋元 际世 道纷乱 。学 者许 衡外 天气 炎热 口渴 。路边 正好 棵梨 人都 摘梨

有许衡 为所 。有 为何 摘梨 止渴 许衡 :不是 自己的梨 能乱

闻媒 以《 不及 问传 中学语 文教 题作 了正 面赞

性报 可语 卷仍 面前 无法 逾越 的拦 中的作 头顶 的利 。唯其 如斯 像谷 阳一样 人屋檐 敢不 理该 以免 丧身 于作 大屠 遗恨终

笑其 迂腐 :世 如此 管它谁 的梨 已没 有主人 许衡说 :梨虽

我心 有主

编后

心有 一谈 自己的

于是 改宋 张俞《 妇》 为《 匠》

:昨 日入 学堂 归来 泪满 巾。满 口文章

不是 写作人 教师 应该 会写 这好 是要

工人 做工 民会 种地 商人 会经

生会 士兵 会放枪 … …

的话 自一 出现 出现

而令人 痛心疾 的多余 的应 试教

时代

于是 ,学 会不 的成 了必

问甚或 经典 于是 ,成 路上

鸿

论语 ?? 子禽 于子

诚哉 斯言

于是邦 闻其 求之 与抑 与?子贡 :夫 子温 以得之 。夫 良、

之求之也 其诸 异乎 人之求 之与 ” ’ 的是 听取 国政

艇语瓤篇

摔跤冠军 老了, 无敌的 所向 他终于 被岁月 撂倒了 ——

1年 ???????????????????? 0o

方式 的是温 的态 。后来

俭让指态 度谦 文雅 。如 国魏 ?? 苟攸 :苟

贤人 。所 良恭 以得之

?? 氏《 三移 二折 :物 有终始 以温 良恭 俭让 五者

光辉 以君 子有 絮矩 之道

~鹫

州师 范大 中文 系研 的一 目。在 国古 典史 的记 不胜 。这是 因为 中国古代 法是 以月亮 缺来 。除此 了预 报古

月食 日食 月相 。因此 在研 究这 内容 月相

简作良恭 ” “ 良俭 。如

?? 尚书萧 道碑 穷秘 文标 。广博 神无 。温

良恭 与道 。是 迪后 昆而 耀前

烈者

?? 孝祥 季父 相》维仆 :恭

射相 公广 大高 良恭俭

?? 氏《 四折

门馆 良俭让

现代人也用这一成语 也指谦恭 。如 文雅

必须有 深刻 的理 。我 们就 一起来

相词 中最 基本 的三个 “ ” “ “

毛泽 湖南 民运 动考 报告

样温 俭让

良恭

戴震 日推 中书

、出、 于月则 放在 了第 ,因 为朔 月相 的始发 。《 字》

日始 苏也

“ ” 的角 日面 中心 同一 经度 月亮 是看 。基 于此 ,朔 ” “ 即指 月初一 日。

释名 ?? :朔 月初 之名

好理 可视 为近 义词 。唯 “ ” 的意

较难 。多 数学 “ ” 朴。

如杨 伯峻 论语 译注 中天在家讲

中也 释为 。这 和温 良、 的意思 不一 。其 这里

是谦 的意思 。古 文献 训诂 料证 了这

含义 。请 例证 ?? :其

也。

苏也 月死 复苏 生也

白虎通》:朔

言苏

明消 更生 ,故 言朔 尚书 ??

谄。王聘珍 解诂 :俭 卑谦

:多 稽而 俭貌 ” “ 王聘 珍解诂 :俭貌

卑谦 之貌 ?? 醣传 俭德 ,政存 :夫 贤注 引左 氏传 :俭 德之恭

??

:俭

典》月上 日。:正 孔颖 达疏 月之 日谓之 日。 都是 日定 的第

。也 就是 历法 意义 的每月 初一 。从 这一

天开 的历法 又重 新运 。但 日作 为月 可能 带来 的麻

:俭然 自谦卑 之貌

在《 ?? 律历 中有 汉兴 大基

草创 ,袭 秦正

以北

,温 良恭 为节

俭、 俭朴是惑于的古今 常用义的误解

颛顼历 于六历 中最 微近 。然正

一流作家, 笔底生花; 二流作家, 笔底只生塑料花。——

范文六:温良恭俭让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子禽——陈亢kang字子禽。从《子张篇》所载的事看来,恐怕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不载此人。虽然有一定的争议,但史料多认为子禽不是孔子的学生。历史往往不为人知的变化,这也许才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沿袭以称呼老师。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用以特指孔子。

[感悟]

孔子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他的思想还不完全被当时的上层社会所接受。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加以传播。希望有诸侯国君能够理解他的思想,并把自己的主张用来治理国家,真正把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可是当时诸侯割据,社会动荡,而他的思想可以在和平年代发挥作用,而面对战争却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可想而知,当时的孔子在面对那些傲慢和自以为是的国君时,会是多么的狼狈和落寞。后世有人形容当时孔子的状态是丧家之犬。这虽然有骂人之嫌,但也确实能表现孔子当时到处碰壁的状态。

子禽与子贡的对话,正是孔子周游列国背景之下而说的。子贡说的温、良、恭、俭、让就是儒家待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更是儒派学说的精华。把人与人之间谦恭、友善、温和的相处之道表现的入木三分,为后世所推崇。

孔夫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在用言行来践行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的真谛。在倍受当时主流思想的排挤和打压之时,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教授弟子,广为传播。一直在坚持、坚守的思想静土,从未怀疑,从未放弃,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儒,一代圣人。成为了后世二千多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鼻祖。

清末名士康有为《论语注》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盖对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浑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也。故治世去之,乱世救之,特入地狱而救众生。斯所以为大圣大仁与!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周流之苦,不厌不舍,至今如见之也。这是名士穿越时空与圣人的神交,可谓真正的知己呀!

我最为感动的是孔夫子在逆境下的坚持和坚守。我想圣人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锤炼而成的。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他光鲜的部分,却很少有真正关注圣人在逆境中奋斗的背影。温良恭俭让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道: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子禽——陈亢kang字子禽。从《子张篇》所载的事看来,恐怕不是孔子的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也不载此人。虽然有一定的争议,但史料多认为子禽不是孔子的学生。历史往往不为人知的变化,这也许才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子贡——孔子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敬称。孔子曾为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沿袭以称呼老师。在一定的场合下,也用以特指孔子。

[感悟]

孔子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他的思想还不完全被当时的上层社会所接受。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也是想把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加以传播。希望有诸侯国君能够理解他的思想,并把自己的主张用来治理国家,真正把自己的思想发扬光大。可是当时诸侯割据,社会动荡,而他的思想可以在和平年代发挥作用,而面对战争却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可想而知,当时的孔子在面对那些傲慢和自以为是的国君时,会是多么的狼狈和落寞。后世有人形容当时孔子的状态是丧家之犬。这虽然有骂人之嫌,但也确实能表现孔子当时到处碰壁的状态。

子禽与子贡的对话,正是孔子周游列国背景之下而说的。子贡说的温、良、恭、俭、让就是儒家待人处世的方式和方法,更是儒派学说的精华。把人与人之间谦恭、友善、温和的相处之道表现的入木三分,为后世所推崇。

孔夫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在用言行来践行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的真谛。在倍受当时主流思想的排挤和打压之时,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并教授弟子,广为传播。一直在坚持、坚守的思想静土,从未怀疑,从未放弃,最终成就了一代大儒,一代圣人。成为了后世二千多年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的鼻祖。

清末名士康有为《论语注》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盖对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浑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也。故治世去之,乱世救之,特入地狱而救众生。斯所以为大圣大仁与!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周流之苦,不厌不舍,至今如见之也。这是名士穿越时空与圣人的神交,可谓真正的知己呀!

我最为感动的是孔夫子在逆境下的坚持和坚守。我想圣人也只有在逆境中才能锤炼而成的。我们看到的永远是他光鲜的部分,却很少有真正关注圣人在逆境中奋斗的背影。

范文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范文八: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五常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 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 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 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仁.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 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 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 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 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 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 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 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 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 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 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角度,不同的抉择,高度、角度、尺度,自然呈现给你不同的视野、观念和人生。

长春理工大学成教励智分院为您迎来晨曦的第一道曙光,希望通过我

们的教育改变你的人生。

多年来,我们始终秉承以质量求生存,用诚信树品牌的发展之路,从细节着手,精雕每一个环节, 努力打造一套完美的现代教育培训质量体系。学生未入校便会提前接受职业规划、技能测评的服务,帮助 学员认清自我,明晰发展目标,入学后便会获得一份精美的《入学指南》 ,引导初入校的学员识别校舍、 熟悉环境、了解校规校纪、预先明白学习、就业过程等,并在校舍选择建设上力求环境优美,教学设备配 置上购进大量高性能品牌电脑和投影机,耗费巨资筹建网络通信实验室、软件工厂、机电一体化设备等, 保证学员在校学习和生活舒心、安心、放心,这一系列细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将会伴随着学员在励 智教育度过一段既难忘,又充满收获的美好大学时光。

在此我们把以下一番富有哲理的话送给即将步入我校校园的莘莘学子: 高度决定视野:登泰山而览天下,登珠峰可望全球,我们要努力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认识事物,拓 宽思路和视野,不断加强知识的更新和学习,加强知识的储备,提高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同时, 对所学知识和实践工作要加强互通,要勤于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勤于学习 又善于思考,我们才能思维活跃,从而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视野才会更开阔。

阅读详情:角度改变观念:所处位置不同,视角不同,观念自然迥异。你选择的学校和专业不同,呈现给你不同的 学校,师资,头脑中呈现不同的场景...学习环境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 法观点自然不同。苏东坡曾说:识度为先,智术为后。意思是智慧,策略,方法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 是见识、卓识、胆识、认识和视野,改变观念即为智识,观念的改变是以你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分析问题能 力的提高为基础的,随着认识和思考、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会影响和提升你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 值观,即观念的改变。

尺度把握人生。艾青曾说:人生之路固然漫长,关键的只有那么几步。我们在学习和积累认识和拓宽视 野的同时,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观念,从而影响和指导我们的行为,更深层次的影响我们的人生之路。凡 事要有度,为人得体,处事有分寸,我们的人生就会更顺利,我们的事业也会越做越理想!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黑夜来临,白天的忙里偷闲的想念你,黑夜更可以放肆的想念你, 有了更多的时间。从白天到黑夜,从清醒到梦境,似乎在不停的想念。这是一种甜,这也是一种苦,甜并 苦着。这就是思念。

思念就好像咖啡,虽然可以加点糖,依然叫人心憔悴。

都说相思苦,也许还些甜, 想着不现实的, 似乎你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都说时间会冲刷掉很多东西, 可近日却莫名的更加加剧了相思。

也许还没有痛到一定程度,还无法去放手忘记你,还是这样相思着。

相思无限,相见无期,只有想念, 偷偷的想念。泪水又在黑夜肆无忌惮的流下,最近的压力导致身体都很不正常,一个疯女人,肆无忌惮的 肥胖起来,日夜想念一个遥不可及的, 心疼你的繁忙,关心你的生活,怀念怦然心动的快乐,爱也许已 经忘记了我,偷偷的想你。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内心起伏不定。思念一个人原来是如此,也许是永远的 平行线,也许会向左走,向右走再相遇。人生也许就是充满了未知因素,无法预见未来。

爱情命悬线 如果我说,爱情是物质的,一定挨骂。如果我说,无房不成家,你不会反对。

爱情有两种必然结果:要么结束,要么结婚。若是后者,那个不识人间烟火的仙子,由此落入凡尘。

两个满怀憧景的人,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统统需要一个安放的场所。

有房没房,天壤之别。当你为一套房子拼命时,你的幸福、期望、焦虑、不安,统统命悬一线—— 面吊着那个用真金白银换来的钢筋水泥体框架结构。

《蜗居》迅速火爆。八成以上的网友说,房子与幸福息息相关;姑娘们的择偶标准直奔主题:有房无 贷款;丈母娘的无房免谈,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

说爱情转化为一个叫房子的物质名词有些绝对,可感情市场的准入壁垒已然屹立。当我们希望房 子让婚姻更美满、生活更幸福、未来更安全时,代价和风险也随之而来。

爱情的游戏规则之一, 是自由选择充分竞争。

准入壁垒的出现, 打破了市场自身的均衡状态, 一张 入证,将许多身无片瓦的未来黑马,挡在竞技场之外。原本自由开放的爱情竞争,由此成为一种带有 垄断性质的不完全竞争。那些掌握财富的局中人(他们通常是房子的拥有者) ,在博弈中占据市场优势 凭借强势地位排挤其他竞争者, 使得可供需求者选择的机会大为缩水。

竞争不充分, 自然也就不会产生 结果。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环肥燕瘦各展风姿的偏好选择,在无房不嫁之下,逐渐趋同。

有宅 成为稀缺资源,他们待价而沽,其他方面的素质变得无关紧要,本应审慎考虑的木桶理论,被弃 之如蔽履——要知道,决定一个人最终成败的,往往不是其长处而是其短板 房子一票否决的结果,是消费者的福利大大降低。你以为平白无顾收获

了有爱情房子?坐享垄断红利 的人,正偷着乐呢。对于女人而言,有房的幸福将使其支付更大成本。

一个似乎不太公平却客观存在的事实是,对于女性而言,她们的选择机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下降。

通常,年龄和漂亮程度成反比;阅历和经验,也不是越多越好。所以,每接近下一个时间点,女人的选择 成本都更高一点。但对男人而言,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的人生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年龄、容貌、资历 之类,对其影响不大。伴随着能力、地位、财富的增长,男人们的选择空间会越来越大,选择成本相对降 低。

阅读详情:一个曾经被住房壁垒淘汰的小男生,以后有大把时间和机会重新进入市场,一展锋芒,可供他选 择的女性只会有增无减。而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段,女性被选择的可能和可供选择的目标将越来越小, 她们为壁垒所付出的代价,大于男性。

当然,许多人是将房子当作投资来看,希望在家庭这个经济共同体构建之初,就拥有一项有着增值预 期的固定资产。不需要太专业的理财经验,单凭常识判断,房子的增值率,远远超过其他各项投资。五年 前一套 100 万的房子,眼见着要价值 400 万。除非你有雄厚的资本和足够的风险承受力炒房,仅就你 所拥有的这套婚房而言,它就是涨到 1000 万,也只是一个数字概念。一套房子没有在资本市场上流 通,其增值率无从体现。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房子仅仅用来住,它不仅不会带给带来投资回报,还会因年 久失修而影响你的舒适感。

而且,房子这个不动产,在你需要的时候,有可能与你无关——一旦离婚,婚前财产不在夫妻共同财 产之列;而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可能与你有关——“二套房的认定新政说,婚姻期间的房产不管归属谁, 再买房均属第二套房,不仅首付款大幅增加,贷款利率也要高过好些个好百分。

风险分摊定理证明,由于股票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将资金用于多于 15 只以上股票,风险就接近于零 了。我不能说,在爱情市场上,漂亮的女子要赢得自己满意的爱情,需要考察 15 个以上的男人。可 我敢肯定,对一个男人 15 项品质的均衡考量,肯定要比只以房取人靠得住。

自己心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

别让自己心累!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 之所以会心累, 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 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 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

清道的明呢?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能做到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 那该有多好。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 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 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 所欲地快乐着,傻傻的笑着。

所以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或者是 忘掉从前,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好。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世 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 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会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现有些诺言是虚伪的谎言。但 细想一下,就是这些虚伪而善良的谎言让我们对幸福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 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需要自己细细去体会。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却还 在天涯。

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 喝起来淡而无味, 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 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这样的飘渺不定却也真实的存在着。对幸福开始渐渐的有所感悟,看看身边的人,有幸福的 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绪。再看看自己,还不是如此,有开心的时候,也有落寞的时候。人生数载,面临着 许多考验,也会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有许多的成功和失败。

人,永远是矛盾的主体,经常处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

人,真的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生灵,最了解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开心是过一天,烦恼还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过

范文九:2010年第7

34

论性文章,只要是以(相对于而言之中国古代散文)为特色,耐人琢磨的文章,均不免此命运。难怪长春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谷阳因有另类思想:不喜欢太雷同,没有个性化的写作模式,她的作文从初中到高中常常遭遇不及格的命运;然而,她的不及格作文却颇有灵气,被吉林省的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以《不及格》之书名结集出版,在此之前,还曾发表了中篇小说《丛林日记》,出版过长篇小说《丛林里隐藏的秘密》。

王小波是著名的学者与作家,蒙田、培根是杰出的思想家与文学家,他们轮不到中国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执行者与评判者来决定命运。谷阳同学就完全两样了,尽管新闻媒体以《〈不及格〉作文结集出版,高二女生提问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为题作了正面赞扬性报道,可语文卷仍是面前无法逾越的拦路虎,尤其是其中的作文,更将是一把悬挂在头顶的利剑。唯其如斯,像谷阳一样的中学生,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头,理该熟悉上述准则,以免丧身于作文领域的南京大屠杀中,遗恨终身。

于是,戏改宋人张俞《蚕妇》诗为《师匠》云:昨日入学堂,归来泪满巾。满口文章者,不是写作人。

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写文章,这好像是要求工人会做工,农民会种地,商人会经商,学生会读书,士兵会放枪……

多余的话缘自一个本不该出现却出现而令人痛心疾首的多余的应试教育时代

我心有主

《元史》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怎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曰:世道如此,管它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编后语】

你能以我心有主为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吗?

温良恭俭让

构思引信

于是乎,学生会不会读书真的成了必要之问甚或经典之问;于是乎,成长路上无捷径

诚哉,斯言?!

祝鸿

这里说的是孔子获得听取某国政事的

世语新篇

摔跤冠军老了,所向无敌的他终于被岁月撂倒了。———李青

2010年第7

语林

方式用的是温和、谦恭的态度。后来以温良恭俭让泛指态度谦恭、举止文雅。如:

现代人也用这一成语,也指谦恭、文雅。如: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中,温、良、恭、让的意思好理解,都可视为近义词。唯独的意思较难把握。多数学者把解释为节俭、俭朴。如杨伯峻《论语译注》。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也解释为俭朴。这就和温和、善良、谦恭、谦让的意思不一致了。其实,这里的也是谦恭的意思。古文献训诂材料证明了这一含义。请看例证:

又:多稽而俭貌。王聘珍解诂:俭貌,卑谦之貌。

可见,温良恭俭让被解释为节俭、俭朴是惑于的古今常用义的误解。

35

说说古代历法中”“”“

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高扬

月相是古代历法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在我国古典史料中,对月相的记载数不胜数。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历法是以月亮圆缺来记录的。除此之外,为了预报古代人普遍惊恐的月食、日食,研究月相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因此,在研究这些内容时,对月相词本身必须有深刻的理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月相词中最基本的三个”“”“

语林折枝

一流作家,笔底生花;二流作家,笔底只生塑料花。———李青

范文十:作者:秋阳

北京日报 200407

在现代社会,社会秩序、社会风气水平的提高须臾离不开道德,面对社会交往中日益频繁出现的粗暴、傲慢的现象,面对社会生活中渐成恶习的奢侈放纵,人们常常慨叹,中国人的君子仁人的作风究竟哪儿去了。中国古代的君子仁人作风,最讲究的恐怕要算是温良恭俭让了。

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温良恭俭让的本义究竟是什么

对温良恭俭让的讨伐,在近现代出现过两次。

第一次是喜剧,第二次则成了悲剧

然而近现代以来,先后出现过两次对于温良恭俭让的讨伐。第一次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毛泽东同志当年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第二次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革命小将们,在错误路线的指引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挑唆下,高唱着毛泽东的这段名言谱成的歌曲,到处造反。一时间,温良恭俭让似乎成了封、资、修黑货,臭不可闻。正如人们常说的,相同的事件往往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喜剧,第二次则成了悲剧。第一次讨伐温良恭俭让,激发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促进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温良恭俭让的第二次讨伐,却把一个好生生的新中国引向全面混乱,几乎面临崩溃的边缘。

由此可见,温良恭俭让好不好,该不该要,不能抽象笼统地谈,关键要看在什么时刻,对什么人。当人们处在尖锐的阶级斗争时期,尤其是面临着残酷武装斗争之时,对敌人当然不能讲什么温良恭俭让,这样的形势就是你死我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正像毛泽东同志曾经譬喻的,是武松在景阳岗上遇到了老虎,不是打死老虎,就是被老虎吃掉,舍此之外,别无他途。在那个时刻,对于敌人讲什么温良恭俭让,不是迂腐,就是伪善;结果只能是放纵和帮助敌人,而害了自己。但是即使在那个时间里对于自己队伍里的同志,对于普通老百姓也必须讲温良恭俭让。否则如果人人都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怎么能够团结自己的队伍,又怎么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战胜敌人?更不必说在和平时期,对待人民群众,只能用温良恭俭让的态度。

从陶渊明、鲁迅的道德人格看温良恭俭让

真正的温良恭俭让并不是否定矛盾、不要斗争,它只是要求我们时刻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努力为人民服务。即使遇到矛盾和斗争,也应在区分不同的矛盾性质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去处理解决;尤其是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不要采取高压的姿势和强制的手段,而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运用温良恭俭让的态度,以说服感化的方法,去达到新的团结。温良恭俭让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真正的道德高尚者,应该是那些亦刚亦柔、善于将斗争与团结结合起来的人。鲁迅先生说,刑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的陶渊明,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事实上他自己也正是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结合起来的最好代表。

如今的中国早已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和平竞争代替了激烈的阶级斗争,我们面临的最基本任务是全面发展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最大量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里,在开展公平、有序的竞争之时,人和人之间特别需要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是每个人正常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并保持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的需要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自然界里是这样,在社会生活领域也是这样。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两千多年前孟子就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我们自己一向待人温良宽厚、谦虚有礼,别人怎么能够对自己刻薄冷淡、傲慢不逊?相反,如果我们极端自私,待人刻薄,怎么能够希望别人无私、宽厚地待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坚持温良恭俭让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团结最大多数的人,这是我们的生活和事业须臾离不开的,是成功和幸福的保障。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温良恭俭让,才能创造和保持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形成人与人之间相敬互助、亲密和谐的气氛,而这正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作为文明的一种体现,温良恭俭让不是哪个人先天带来的,而完全是后天学习的结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须进行刻苦的学习和艰苦的修养。在这里除了要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特别是无数志士仁人的光辉榜样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在实践中克服自私,提升自我。俗话说,诚于中则必发于外。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对待自我与他人、与集体,自觉地将个人与人民群众融合在一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阔大的胸怀,自然就能够尝到和做到温良恭俭让。待人接物、周旋进退自然就会应付裕如,使周围的所有的人如沐春雨、如坐春风。

当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温良恭俭让乃是题中应有之义。不但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和集体主义的原则与它关系密切——这是它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这几项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本身就是温良恭俭让在新世纪重放的异彩。

【篇三:温良恭俭让小故事】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长大后,虽三人都娶了妻子,但一直抵足同眠惯了,所以虽各自娶了妻,但仍旧不愿分

开,便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被子,三兄弟仍旧在一起睡。一次兄弟们同到府城去做事,

夜里半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要杀死姜肱,其他两兄弟便争着替哥哥去死。强盗们在

他们面前都感到了羞愧,便只拿了一些衣物金钱,放了他们。到了府城,别人看到姜肱

他们没有衣服穿,都很奇怪,问是什么缘故。而姜肱他们都以别的一些话支开了,不愿

供出那帮强盗的姓名。

这事不知怎么还是被强盗们听见了,

都很感激,

同时又有些懊悔。

总之,连强盗的心都开始五味杂陈。于是他们又偷偷找到了姜肱他们,叩头拜谢,抢走

的衣物也统统都还给了他们。

隋朝时期,梁彦光在短短的时间把向州民风刁焊,自私自利,遗弃老人,兄弟反目,

朋友不信的风俗治理得人心淳朴,亲亲和睦,尊贤守义,讲忠讲信的和顺景象。梁彦光

教育民众: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不是好书不读,不是好的典籍不看,重要的是以身做

责。他讲解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人处世只

问是否符合道义,不问是否有功名,作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移风移俗。他对焦通说

知错就改,孝行第一。他告诉人们,人是可以教得好的。从此,相州地区,因为梁彦光

推行的德行教育,百姓接受了感化之后,去除了恶风恶俗,一时社会风气得到了极大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a6cf4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6.html

《温良恭俭让小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