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哲理小故事集锦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1 02:21: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经典哲理小故事集锦_模板

经典哲理小故事集锦

  

  引导语:人生路上,你是不是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问题困扰?生活的迷茫、职场的紧张有时候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也许本篇文章的17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和哲理小故事能缓解你的压力,同时给你一点启发,一些感悟,这些励志故事和哲理故事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激励你的人生每一天!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心得: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三、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四、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心得: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六、救人

  

  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他发现离他四五米远处有一个小战士还站在哪儿。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上尉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成了一个大坑。

  

  心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七、出门

  

  古时候,有两个兄弟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出远门。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兄弟俩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又换左手。忽然,大哥停了下来,在路边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行李箱一左一右挂在扁担上。他挑起两个箱子上路,反倒觉得轻松了很多。

  

  心得: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八、鱼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

  

  心得: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九、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心得: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十、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

  

  每当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会意地放声笑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当然,这是基于人家对该顺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觉准确,描述到位。

  

  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这段顺口溜,男人们照例笑得起劲。

  

  后来发现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没笑。男人们忙说闹着玩别当真。没想到女人认真地说:最妙的就是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赖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别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开了你就残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称赞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妇人淡淡地说:有什么深刻而独到,不妨回去念给你们各自的老婆听听,看她们说些什么。

  

  男人当中有胆子大的果然回去试探老婆,果然老婆们的理解均与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们都是左手,男人们当然要以左手计。

  

  而他们都是右手,他们当然作右手想

  

  十一、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

  

  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十二、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心得: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十三、并不是你想象中那样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人卧室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到: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又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不愿意分享他的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象它看上去那样。

  

  心得: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坚信付出总会得到回报。你可能不会发现,直到后来……

  

  十四、养牛之道

  

  我们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铲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让它吃?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

  

  十五、爱人之心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

  

  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

  

  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心得: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十六、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十七、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编后语: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古代哲理小故事3

  

  莫问前程

  

  【战国】郑詹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

  

  ——《楚辞·卜居》

  

  【背景介绍】

  

  楚国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却受到奸党的陷害而被放逐他乡,连着三年都不能见到楚王。屈原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向太卜(负责占卜算卦的官员)郑詹尹询问自己的前程。

  

  屈原问道:我到底该如何?是该为国家尽忠,还是为名利奔波?是该仗义执言,还是苟且偷生?是该洁身自好,还是同流合污?是该像骏马一样昂昂千里,还是像水鸟一样泛泛波中?是要与鸿鹄比翼,还是与鸡鸭争食?孰吉孰凶?何去何从?

  

  郑詹尹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君之心,行君之事。(一尺虽长,但有时却会觉得它短;一寸虽短,但有时却恰恰觉得它长。先生自然不必多虑,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做你想做的事就好了!)

  

  【随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长长短短谁又说得清?郑詹尹并没有给屈原答案,其实屈原也不需要答案。

  

  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去算命的,因为去算命本身就意味着向命运屈服,而只要向命运屈服,就难免受到命运的捉弄。

  

  燃起烛光

  

  【春秋】燕相: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背景介绍】

  

  春秋时候,有一个楚国人给燕国的宰相写信。因为天色已晚,他便对仆人说:举烛。由于他写得太专心,将这两个字也写在了信里。

  

  燕国的宰相收到信后,看到信中莫名其妙的举烛二字,很是奇怪。经过一番琢磨,他才恍然大悟,解释道: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举烛就是要提倡清正开明的政策,就要任用贤才!)于是他带着这封信向燕王禀告。燕王一听也很高兴,于是就按照举烛的理解任用贤才,实行开明的政策,居然也把燕国治理得很好。

  

  【随感】

  

  燕国最终能实行开明的政策、百姓能安居乐业,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而是燕王乃至燕国全体百姓的品德、智慧和福报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其实,早在这封信到达燕国之前,燕国的烛光就已燃起。

  

  人师难遭

  

  【东汉】魏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

  

  ——《尚友录》

  

  【背景介绍】

  

  东汉著名的博学大师郭泰,自幼刻苦学习,博通经史,且为人刚直。其众多弟子中有一个来自陈国的青年叫做魏昭。

  

  魏昭初次见到郭泰,就拜倒在他脚下请求道:晚辈愿跟随在先生的左右,洒扫服侍!郭泰说:你应当到课堂上好好地读书,大老远跑来跟着我做什么?魏昭答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能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遇见,但是能教会如何做人的老师太难得了。我愿意用自己纯洁的本质,来接受先生的熏染!)

  

  于是郭泰就收下了这个侍者。一次,郭泰生病,几次三番为难魏昭,魏昭都没有一丝怨恨。郭泰这才说:我过去只是知道你的容貌,而今天知道了你的心。从此,郭泰就把魏昭当作了真心的朋友。

  

  【随感】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但是个人的熏染,若不是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恐怕很难有效果。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文/ 清风

  

  李听是个官二代,他的父亲李晟是唐朝名将,官至太尉。虽然生于富贵之家,李听却没有丝毫纨绔习气。

  

  李听长大后,担任了皇家卫戍部队羽林军的将军,负责管理皇家马匹。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匹名马,号称千里马,极其神骏,交到李听手上饲养和训练。太子李恒喜欢狩猎,对马非常痴迷,听说李听那儿弄了匹好马,立刻坐不住了,便打发身边一个亲信,劝李听把马献给自己。

  

  没等那人把来意说完,李听就很干脆地回答了两个字:不行。太子的亲信不死心,意味深长地提醒他说:李将军,你得想想跟你要马的人是谁呀,今天是太子,明天可就是皇上了,你若主动进献是立功,如果拒绝,那就是罪过了。

  

  李听说:圣上授予我职权,不是让我拿来做交易的,请太子谅解。

  

  身为太子的李恒想要什么东西,还真没有得不到的,没想到在李听这儿碰了钉子,他心有不甘,决定亲自出马。

  

  太子驾到,李听连忙出迎。李恒巡视了一番军营,见到了那匹传说中的名马,果然称得上马中赤兔,气度非凡,看得他心痒不已。太子屏退了侍卫们,悄声跟李听说:这匹马我很喜欢,能不能让我先骑用几天?

  

  李听说:我的职责就是主管天子的亲军,战马是重要的军需,不可以随便出借。他顿了一下,又说道:不过您要是禀明圣上,走个手续,想要多少匹马都是可以的。

  

  太子听了很不高兴,一甩衣袖,悻悻而归。

  

  李听的手下知道了这件事,不无担心地对他说:不要说一匹马,连国家都是人家的,你何必那么死心眼呢?恐怕以后你的前途堪忧啊!

  

  没过几年,太子果然继位当了皇帝,这就是唐穆宗。当时藩镇割据,叛乱四起,西北边陲更是风声鹤唳。穆宗想选择一个信得过的人担任太原主帅,宰相一连推荐了几个人,他都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宰相万般无奈之下,干脆问皇帝可有中意的人选。穆宗说:羽林军的李听当年不给我名马,是个正直的人,他一定可以胜任。

  

  于是,当天就下诏任命李听为河东节度使。李听果然不负重任,成为唐朝后期的一位著名将领,被封为凉国公。

  

  当初姜太公在渭水边直钩垂钓,周文王很奇怪,姜太公答道: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凡行事堂堂正正。固执得像块石头的李听能够笑到最后,就在于他对于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处世原则的坚守。在讲究变通,崇尚通达的今天,李听给了我们另类的思考。智慧树

  

  文/笑谈

  

  老家的山上生长着很多种树,每到春天来临,它们都会郁郁葱葱,可是葳蕤的山林中总有一种叫做智慧树的树木出类拔萃地长高长大,而多数的树木都赶不上它。你就是把它种到其它树木的底下,让它无法和别人一样见识阳光和雨露,它却不气不馁,会绕着弯子找缝隙冲出遮绊,出类拔萃地长得比别人高大。家乡人把这种树叫做智慧树。

  

  同样,家乡人也把我的大哥叫做智慧树。那是因为,我大哥从青年到老年,和同村人一样的是个农民,种着一样的土地,可是我大哥却成为千万富翁,而村里的同辈们只是奔到了小康和温饱。大家伙说大哥当农民种地也有智慧,就是家乡的一棵智慧树。

  

  大哥第一桶金是靠卖艺术石材取得的。改革开放初期,村里人都多少有了点儿致富的思想,村里没什么可拿来赚钱的,只有石头。我们村有采不完的石头,各式各样的几乎都有。村里当年多数人都在劳作之余去山上砸石子儿卖钱,而大哥却另辟新路,他跑到城里卖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在山里,这种石头很没用,有的形状奇怪得让人生畏生厌,而大哥把它们弄到城里,却能买上个大价钱,因而大哥就第一个在村里成了住洋楼的人家。

  

  三年后,村里的乡亲们都看中了城立的沙梨王的价格,就在政府的扶持下种植沙梨王,可是大哥却在种植沙梨王几年后突然把沙梨王拔掉,换上种植荆条。当时村里人都为大哥的行为感到惊讶,可是一年后才突然明白大哥的聪明。因为大哥在种植沙梨王的时候发现,每年的沙梨王都供不应求,而总是盛沙梨王的荆条框子紧缺,还要从外地高价买进。所以大哥就种了荆条子。就这样大哥的第二桶金又比同村人多了很多,在村里第一个成为有小轿车的人。

  

  又过了几年,一条高速路打村前修过,并且还在村附近留个出口,这样一来村民们都大谈其市场开发和果品深加工,村民们都纷纷联合办起了果品加工厂,而大哥在同村民们联合办厂外,另辟了一条新径。大哥在自己紧邻高速路口的那块地头,花钱砌了一堵墙,粉刷后,在上面写了沙梨庄园”“六个核桃等广告词儿。就这样大哥在村里又比别人每年多挣了很多钱。

  

  大哥有钱后,因为儿子儿媳愿在城里做商业,就在城里开了一个果品批发店,不但经营村里的沙梨王、苹果等果品还经营天南地北出产的果品。开始生意并不怎么好,竞争不过人家多年的老店。可是大哥却在自己店的对面又开了一家果品批发店。雇了一个自己的外地朋友做老板,在经营上,自己的老店同样的果品标价12元一斤,而新店却标价10元一斤,结果是,不久生意都跑到了新店那面去了。老店的东西几乎卖不了,而新点的东西总是供不应求。大哥就这样用智慧,在农村和城里都胜过了人。现在大哥已在小县里第一个成为千万富翁的农民。好多人都来大哥那里取经,大哥不会说大道理,只会把客人带到自己小园门前的那可智慧树下说智慧树。

  

  大哥说,同样是树,为何智慧树总能出类拔萃,原因就是智慧树爱动脑子,有坚持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它在别人底下的时候,不气馁,一心只管寻找可以见到阳光的地方,一旦找到了阳光缝隙,就毫不犹豫地往上冲。

  

  做人做生意都一样,需要智慧。每个人来到世上,必须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我们是农民,就要从农民的自身做起,尔后再眼观六路;我们是城里人,就要从城市需要和发展前景做起,与时俱进。智慧的人生会给我们带来转机和惊喜。智慧地去处理人生,是人生必胜的法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947f6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f.html

《经典哲理小故事集锦 - 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