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发布时间:2011-09-07 10:22: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近代中国人民六次反侵略战争

(一)六次战争中军民抗战史实

1、鸦片战争中:

1)林则徐坚守广州,英军无懈可击;

2)关天培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1)广州人民坚壁清野;

2)天津大沽口清军重创英法舰队。

3、中法战争中:

1)刘永福的黑旗军中越边境抗法;

2)马尾海战爱国官兵英勇战斗;

3)刘名传保卫台湾并得到广东、福建、上海人民支持,粉碎法军对宝岛的入侵;

4)浙江镇海招宝山抗战重创法旗舰;

5)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6)临洮大捷。

4、甲午战争中

1)丰岛海战中高升号官兵与船同沉;

2)平壤战役中马玉昆、左宝贵英勇作战;

3)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牺牲;

4)辽东战役中聂士成率部抗战;

5)威海卫战役中丁汝昌拒绝投降、自杀殉国。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义和团在廊坊和杨村、天津火车站和紫竹林、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等地抗击八国联军;

2)聂士成天津抗战。

6、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期间:

1)九一八后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等艰苦抗战;

2)一二八事变中上海十九路军抗战;

31933年察哈尔和福建的抗日反蒋斗争;

4)全面抗战争开始后正面战争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防御时四大会战、相持时的枣宜会战等)

5)敌后战场的抗战(百团大战、反扫荡、反攻)

(二)六次反侵略战争的结局及原因

1、结局:前五次反侵略战争失败,以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告终;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2、前五次侵华战争失败的原因

1)组织者和领导者的错误政策:主要是清政府腐败、妥协退让、惧怕侵略和投降路线、避战自保、以胜求和、打击压制抗战派、贪生怕死等;

2)经济和军事的落后:落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和日趋瓦解中的自然经济不能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军事装备水平整体差距悬殊,军队建制落后,战斗力低下。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广泛的抗民族统一战线和各族人民共同战斗;

2)中共和人民军队的正确领导、中流砥柱作用;

3)国民党正面战场爱国官兵英勇作战;

4)反法西斯盟国和各国人民的援助和支持

5)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性质的影响。

二、近代中国人民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

(一)反清斗争的原因

1、清王朝是近代中国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者

封建制度衰落、封建统治腐朽、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镇压人民革命、妨碍社会进步等

2、清王朝是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出卖主权与领土、役靠帝国主义、清政权逐渐半殖民地化等

(二)主要反清斗争事实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政治斗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颁布革命纲领、提出资本主义方案、新的领导核心、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

2)经济斗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圣库制度、一定区域和一定程度冲击封建剥削等。

3)军事斗争:金田起义、北上东进、北伐西征东征、破江北江南大营、三河镇大捷、安庆战役、天京保卫战等。

4)性质:反封建反侵略

5)特点: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向西方学习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2、维新变法运动

1)抗争的含义: 维新不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主要属于探索史的范畴。但既然要救亡就必然要反侵略,既然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反对封建主义,故也属抗争史范畴。

2)反封建的表现:

矛头主要指向封建顽固派;

康有为两考动摇了封建理论基础;

梁启超《变法通议》抨击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同封建思想正面交锋;

变法中对旧制度进行一些改革具有反封建意义。

3)维新派反抗的特点

缺乏反帝反封勇气;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在不推翻封建统治有的前提下进行改良。

3、辛亥革命

1)原因:

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封阻碍。

2)目标:

推翻清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义

3)史实:

思想——著书立说、编译书报、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1905年至1907年与保皇派论战等;

政治——建立资本主义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等;

军事——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萍浏醴、黄花岗、四川荣县、武昌起义等)

4)结果:推翻清政府,打击了帝国主义。

5)特点: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敢公开反帝,不愿与帝国主义彻底决裂;

没有完成改变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目的;

2)都制定了革命纲领即田亩制度和三民主义;

3)都采取武装斗争和暴力革命的形式;

4)都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

5)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2、不同点:

1)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2)具体性质——反封建反侵略;反帝反封

3)革命目标——空想色彩的理想社会;共和国

4)发动群众——农民广泛参加;脱离人民群众

5)斗争结果——中外联合镇压;推翻清统治。

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一)史实要点

1、二次革命(1913年)

1)原因:宋案、《善后借款合同》、袁世凯罢免国民党籍的江西、安徽、广东三督。

2)方式:武装起义、宣布独立

3)败因:国民党力量涣散;北洋力量强大。

2、护国运动(1915——1916年)

1)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出卖国家利益

2)力量:资产阶级(中华革命党)、云南地方实力(蔡、唐、李)

3)方式:政治斗争——孙中山两次发表讨袁宣言、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军事斗争——武力讨袁(四川、广东等地)

4)结果:挫败帝制,但真正民主共和仍未建立。

3、讨逆斗争(1917年)

1)原因:

府院之争辫子军入京和张勋复辟

2)方式:

政治斗争——孙中山发表《讨逆宣言》,各界声讨

军事讨伐——段祺瑞组织讨逆军

3)结果:12天帝制丑剧结束,段祺瑞重操北京政权,并顺应日本意愿对德宣战。

4、护法运动(1917——1918年)

1)原因:

段祺瑞独裁,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2)领导机构和力量:

护法军政府、资产阶级和西南军阀(陆、唐)

3)特点:依靠军阀反军阀

4)结果:南北军阀串通,护法运动失败。

5、新文化运动

1)原因:

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禁锢人们、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2)内容:反对专制、迷信、旧道德、旧文学

3)特点:

既是思想解放运动,又是文学革命;

脱离人民群众,不能指明正确方向;

绝对肯定与绝对否定。

4)作用:

动摇了正统思想统治;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6、五四运动(1919年)

1)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重新加强对华侵略;

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对外卖国的反动统治;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影响;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力量:

青年学生、工人和市民,青年学生站在运动的前列,工人阶级发挥主力军作用。

3)方式: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三罢)。

4)目标: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三项成就)

6)特点: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斗争;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初步显示伟大力量;

属于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组成部分;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7、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2——1923年)

1)原因:

帝国主义加紧侵华(华盛顿会议共同宰割中国)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政治独裁、军事混战等)

中共的成立并以领导工运为中心(组合书记部)

2)事件: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教训: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力量异常强大,

工人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8、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1)原因: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北洋军阀的割据与混战;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再受挫及孙中山伟大转变;

工运一次高潮失败及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三大;

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推动。

2)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3)力量:四大阶级联合,结成革命统一战线。

3)斗争方式:

政治斗争、农民运动、工人罢工、革命战争相互配合。

4)特点:

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领导;

兴起于南方并逐步向全国推进;

建立了新式政权和新式军队;

革命战争形式为主辅之以轰轰烈烈工农运动;

基本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并开始收回部分主权。

(二)对反对北军阀斗争的分析

1)北洋军阀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占有大量土地,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地主阶级赖以

生存的支柱,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军事集团。

2)北洋军阀政权是半殖民地性质的政权。依附于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益,是帝国主义代理人。

3)北洋军阀统治严重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政治实行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违背历史潮流;经济上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重人民负担;军事上割混战破坏生产力,妨碍经济发展。

总之,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具有反帝反封的双重性质,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近代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

(二)不同阶段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比较

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时期,以前属于旧民主革命范畴,以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1、从阶级力量看:

前期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后期力量扩大,除民族资产阶级外还有工人、农民、城市小资等

2、从斗争目标看:

前期主要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追求的是形式上的民主共和制度,并未把彻底推翻军阀统治作为斗争目标,尤其没有把反军阀斗争同反帝斗争结合起来。后期把斗争的主要矛头指向北洋军阀,同时反对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更是明确体现了反帝反封斗争的结合。

3、从斗争结果看:

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基本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依靠军阀反军阀,革命不能成功;后期大革命中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建立新式武装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取得初步胜利。

四、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一)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原因

1927年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后,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这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一党专政的独裁政权。此后中国人民为推翻这一反动政权进行了长达22年的斗争,这是因为:

1、政治上:

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坚持反共反人民政策、打击和排挤民主党派、实行特务统治等。

2、经济上:

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肆意掠夺人民财富、垄断商业、独占金融、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甚至发国难财。

3、军事上:

国民党新军阀之间大规模的内战和两次全面内战,破坏生产力,阻碍经济发展,加深人民痛苦。

3、外交上:

依靠英美帝国主义,为取得其支持而大量出卖国家权益;对日本帝国主义以妥协退让和不抗日、消极抗日为主,至使民族危机日趋严重。

4、思想文化上:思想控制、文化高压政策等。

(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史实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

1)斗争的主要内容:

举行武装起义——南昌、秋收、广州等一系列起义

创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中央、左右江等

开展土地革命——1931年开始于中央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展开反围剿斗争——19301934年共五次

领导和推动抗日民主运动——东北抗日斗争、一二九运动、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等。

2、抗战时期反抗国民党独裁反共的斗争

1)史实:

1939年提出三个坚持三个反对口号;

1941年正确处理皖南事变粉碎反共高潮;

1945年提出民主联合政府、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主张;

军事上粉碎顽军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进攻。

2)特点:

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浪潮,维护抗民族统一战线;

斗争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立足于自卫立场,既斗争又团结;

政治上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的而不是推翻国民党政权。

3、人民解放战争中反抗斗争

1)史实:

政治——1945年重庆谈判、1946年政协会议、1946年秋伪国大、1947年国统区反蒋第二条战线、1947年民主党派同国民党集团决裂、1949年新政协会议召开着手新中国建立等。

经济——1946年开始改变抗战时双减双交土地政策,满足农民土地要求;1947年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开始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军事——打退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举行战略反攻、进行战略决战、发动渡江战役进军全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2)特点:

国共之间政治、经济全面较量;

两条战线紧密结合,共同摧毁蒋家王朝;

从最初三条道路并存并相互斗争到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战斗与合作,新民主主义道路最后胜利;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最终排除国民党反动势力并极大推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4、建国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

1)史实:

军事——追歼残敌和武装剿匪,解放大陆;

经济——最后完成土改,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等;

政治——镇压反革命;在工矿企业进行民主改革等

2)特点:

主要是为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巩固新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最后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

(三)反对国民党统治斗争胜利的原因

1、客观:

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性质及其自身的腐朽性;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人民民主力量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主观:

中共的先进性及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马列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人民军队英勇奋战及正确战略战术;

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6dd814866fb84ae45c8d19.html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