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中同义词

发布时间:2023-12-31 01:49: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说文解字》中同义词研究综述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说解字义、分析字形、标明音读的文字学著作。在解释字义上,该书采用了多种训释方式,也成为后代“说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支流,本文意在概括、归纳学者们对《说文》中同义词这一块的研究。关键词:说文解字;段注;同义词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下简称《段住》)在探索词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尤其在辨析同义词上见解独到。《段》并未明确提出“同义词”这一术语,只是出现一些诸如“某与某义略同”“某与某义同”“某与某义近”“某与某同义而有微别”等字段。何谓同义词?刑福义先生也曾有过类似的界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叫做同义词,它包括同义词和近义词。①”现代学者对《说文》同义词的研究,主要是揭示《说文》及《段注》中辨析同义词的方法。宋永培先生在《对反义同义同源关系的表述与探讨》一文中表述词义,具有同义关系时所采用的一半训释格式和特殊训释格式。他说《说文》对词的同义关系的表述所采用的一般训释格式为:两个词之间存在着训释与被训释的关系,就构成表述同义关系的一般
训释的格式。例如: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说文》对词的同义关系的表述所采用的特殊训释格式为互训、递训、同训、同义连文、义界等。在探索《说文》同义词方面,宋先生还揭示了系联同义词群的方法以及同义词群之间的相对关系。他说:《说文》中,各个同义词群之间,可以构成相对的关系。这是说:相对的词义双方,可以按照特定的内容联结其他同义词;由此形成的同义词群判然划分为两个营垒,两个词义营垒之间仍然构成相对关系。”②钟明立先生探讨了《说文》对同义词所作的辨析,把《说文》的同义词辨析归纳为三类:一、增易训字揭异。增、易训字,是在某一字之训语的基础上增加或改易一些词语,以作为另一个同义词的训语,这两字意义的差异,在于增加词语的有无或改易词语的不同之处。二、颠倒训语见异。此指颠倒训语之词序,即将某字之训释语中的前后词语交换位置,以作为另一个同义字的训释语,这种辨析简约、明了。如《皿部》“盆,满器也。《水部》“溢,器满也。三、运用对文辨异。对文辩异,指运用对句的形式,辨析同义词(或类义词)的差异。这种训诂形式,早见于先秦经传中。如《孟子.梁惠王上》“老
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许慎在《说文》中有所继承。这种辨析,往往能抓住同义词之间的区别特征,简捷明了。《段注》对研究《说文》的同义词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刘成德归纳了段玉裁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一、从比较同义词词义范围的大小入手来辨析同义词的差异。二、从分析同义词的语法特点入手,辨析同义词的差异。三、从说明古今语入手辨析同义词的时代差异。四、用声训的方法来辨析同义词的异同。五、从分析同义词词义的演变入手,说明它们词义的差异。六、征引经传古注来辨析同义词。马景仑先生认为《段注》所辨析的同义词,主要集中于名词、动词、形容词这三类实词。他分别阐释了“段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段注对同义动词的辨析”“段注对同义形容词的辨析”。以“段注对同义名词的辨析”为例,马先生认为段氏在辨析同义名词的过程中,悉心探索注书、原意,着重从以下十二个方面入手揭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差别。即:一,从物体的质地构成上揭示词义的差别;二,从物体的外部形态上揭示词义的差别;三,从物体的所处位置上揭示词义的差别;四,从物体的性质上揭示词义的差别;五,从物体归属方面揭示词义的差别;六,从事物的称名由来上揭示词义的差别;七,从对事物的称述角度上揭示词义的差别;八,从词义的所指内容上揭示词义的差别;九,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揭示词义的差别;十,从词义的所指范围上揭示词义的差别;十一,通过字
形、字音分析来揭示词义的差别;十二,通过综合分析来揭示词义的差别。不言而喻,段注在同义词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有不足之处。孙红梅在《试析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一文中概括起来大致有五:一、有些同义词在聚合上缺乏系统性。如《段注》中对“哭”的同义词辨析如下:《说文.口部》“啼,号也。[1]“号,痛声;哭,哀声。痛在内,哀行于外,此啼与哭之别也。《水部》“泣,无声出涕者曰泣。[1]“哭下曰:哀声也,其出涕自不待言。其无声出涕者为泣,此哭泣之别也。”③作者认为段玉裁分嚎、号、哭和哭、泣这两组来辨析它们的不同,若单从各组的角度看,似乎辩清了组内的同中之异,但却将“哭”义系统的词分割成两组,使本是一组词之间的异点变成仅仅两个或三个词之间的异点,失去了同义词差异的丰富性、多样性。二、有些古今类同义词辨析不够精密、准确。作者认为段玉裁“古曰某,今曰某”或“古人曰某,汉人曰某”等术语体现了段玉裁能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词义的发展变化,这也是他比别的小学家高明之处。但他的历史观只是笼统的,他对先秦两汉语言缺乏动态的、历时的分析,只是浑言古今,并未指出词义开始于何时。三、过于拘泥旧注,而使自己失去了审鉴辨别能力。如在对“囊、橐”的注解上,作者认为段玉裁旁征博引,罗列各种古书注解,以
期让人们明白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但不幸的是这些古注并未能彻底解决问题,相反却让人感觉越辩越糊涂。四、他认定的有些“义同”字并非同义词,而是古今字或假借字。作者通过参考甲骨文并引古著,发现“韦”“违”并非如《段注》所云:“违与韦同,相背也”是同义词,而是古今字。五、“浑言/析言”术语有时并不是辨析同义词,容易给人造成以一种误解。如《说文.示部》“祥,福也。[3]“凡统言则灾亦谓之祥,析言则善者谓之祥。”段氏的“统言”是说好的先兆和恶的先兆都是“祥”“析言”则专指好的先兆。也就是说,笼统来说,“祥”应包括两方面:善与灾。词义范围较大;分析来说,“祥”只包括善的方面,词义范围小,这显然是对词义范围的判定,而不是同义词的辨析。孙红梅认为段玉裁对同义词进行辨析,或取自《说文》,或根据词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自己分辨,但更多是撷取经传子史中的同义词辨析精华。综上,各位学者对《说文》中的同义词研究及对《段注》中同义词研究方法的归纳都有着自己的和见解,也有学者能打破固见,发现《段注》中的不足之处,但这并不防碍《段注》在“说文”学中的地位,正如王力先生所说“段氏精当的地方甚多,令人惊叹;虽有缺点,终是瑕不掩瑜。在《说文》研究中,段氏应坐第一把交椅,那是毫无疑义的。”④
注解①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②宋永培:《对反义同义同源关系的表述与探讨》《河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③段玉裁.《说文解字注》[o]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版,第565页。④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8页。参考文献:[1]宋永培1992《对反义同义同源关系的表述与探讨》《河北大学学报》第4期。[2]钟明立《的同义词及其辨析》《贵州文史丛刊》[3]刘成德1989《试论对同义词的辨析》《兰州大学学报》第1期。[4]孙红梅2009《试析对同义词研究的不足》《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第4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d2b4814b90d6c85ec3ac65a.html

《《说文解字》中同义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