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练习

发布时间:2020-04-01 15:38:4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语>选读》同步练习之《中庸之道》

姓名 班级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xiǎn)久矣 必也狂乎(juān

B.恶称人之wù)者 恶居下流而shàn)上者

C.恶果敢而zhì)者 以为知者(jiāo

D.恶不xùn)以为勇者 以为直者(jiē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狂者(比不上) 狂者,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

B.有所(不可以):知和而和 不以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

C.恶居而讪上者(卑鄙无耻) 恶讦直者(把…当作)

D.恶而窒者(果断而勇敢) 人不学,不(懂得道理)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其矣乎(达到极点) 然则师与(严重)

B.过(如同)不及 (亲近)也,无莫也

C.义之与(靠近) 小大(遵从)之

D.乡(谨慎老实),德之贼也 恶居下流而(毁谤)上者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为德也 / 君子于天下也 B.乡原,德贼也 / 其不善者恶

C.恶称人恶者 / 用,和为贵 D.先王道,斯为美 / 小大由,有所不行

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 B.君子和不同 C.恶勇无礼者 D.恶居下流讪上者

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师与商孰贤 B.狷者有所不为 C.亦不可行 D.乡原,德之贼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C.乡原,德之贼也。【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

7B【“和而不同”应译为:君子调和但决不混同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

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

D.恶徼以为知者厌恶那些自以为通晓一切的人。

四、名句背诵检测

君子之于天下也, ,义之与比。

礼之用, 。先王之道,斯为美,

恶徼以为知者, ,恶讦以为直者。

知和而和, ,亦不可行也。乡原,

君子和而不同,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五、阅读理解下文,完成题目。

1.“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3分)

(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2.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2分)

3.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3分)

(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4.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2分)

5.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三)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杨伯峻《论语译注》)

6.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7.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四)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

8.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1分)

9.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分)

《<论语>选读》同步练习之《中庸之道》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

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

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xiǎn)久矣 必也狂乎(juān

B.恶称人之wù)者 恶居下流而shàn)上者

C.恶果敢而zhì)者 以为知者(jiāo

D.恶不xùn)以为勇者 以为直者(jiē

1CA狷(juàn);B恶(è);D讦(jié)】

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狂者(比不上) 狂者,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

B.有所(不可以):知和而和 不以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

C.恶居而讪上者(卑鄙无耻) 恶讦直者(把…当作)

D.恶而窒者(果断而勇敢) 人不学,不(懂得道理)

2DA不及:不够;B不行:行不通;C下流:地位低下】

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A.其矣乎(达到极点) 然则师与(严重)

B.过(如同)不及 (亲近)也,无莫也

C.义之与(靠近) 小大(遵从)之

D.乡(谨慎老实),德之贼也 恶居下流而(毁谤)上者

3A【愈:强,胜过】

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为德也 / 君子于天下也 B.乡原,德贼也 / 其不善者恶

C.恶称人恶者 / 用,和为贵 D.先王道,斯为美 / 小大由,有所不行

4CC结构助词,的;A取独/音节助词;B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结构助词,的/代词,它】

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 B.君子和不同 C.恶勇无礼者 D.恶居下流讪上者

5AA连词,于是就;其余为连词,却】

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师与商孰贤 B.狷者有所不为 C.亦不可行 D.乡原,德之贼

6AA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余为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

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

C.乡原,德之贼也。【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

D.恶讦以为直者。【(我)厌恶那些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正直的人。

7B【“和而不同”应译为:君子调和但决不混同

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

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

D.恶徼以为知者厌恶那些自以为通晓一切的人。

8D【“大概快要到了吧”应为“该是高到极限了吧”】

四、名句背诵检测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乡原,德之贼也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简答题。

1.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守正态度,考虑问题全面而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包纳,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

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折衷主义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而《论语》中的“中庸”、“和”, 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 ,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孔子提倡的是“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

(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2.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2分)

仁义之道(仁义或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3.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3分)

乡原是指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衷主义者。(1分)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反对偏激行为,主张中立而不倚,但其中道是以儒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的。(1分)

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中庸之道都要依据道德原则,与乡原的无原则折中有本质的区别,孔子对其深恶痛绝,称之为道德的破坏者。(1分)

(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4.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2分)

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

5.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孔子、子贡的言论均符合。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

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

(三)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杨伯峻《论语译注》)

6.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是保持个性的统一,是差别的多样的统一。“同”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无差别的同一。

(四)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

8.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中庸。(1分)

9.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分)

9.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c9105b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3.html

《中庸之道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