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7-11-14 11:12: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诵读全诗。

2、理解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立意行文

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品味诗歌的艺术美。

3、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旅途思乡之情,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诗题中的“次”是旅途中暂时停宿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它扼守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南侧,是南来北往的船只的必经之处。王湾是洛阳人。据《唐才子传》说,他尝“往来吴、楚间”。据《全唐诗》题下小注,这首诗即写于王湾往游吴中的路上。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先天(唐玄宗年号)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作品有《奉使登终南山》等。

4、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全唐诗》。诗人家住洛阳,先天年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诗人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一路行来,当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时候,被那里开阔秀丽的景色吸引。此时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这一千古名篇。

5、学生默读、背诵。

三、细读品味: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青山与绿水掩盖不住旅途忧郁的情怀。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点出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照应首句,抒发淡淡的乡思愁绪。

四、合作探究: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意境清新辽远,描写细腻,运用了即景抒怀的写法。

诗人通过对江南残冬早春景象新鲜而又精致的描绘,表达出诗人无比热爱江南水乡和怀念家乡及亲人的思想感情。

6、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青山、绿水、一帆——山水一色、风光怡人;

残夜、乡书、归雁——惆怅顿生、思念家乡。

————即景生情、旅途思乡。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难点:

熟读、背诵,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

(一)标题解说: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背景简介:

 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三)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五)整体感知:

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2.译文。

(六)合作学习:

 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

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

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

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6.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7.古人云:情哀而景哀,作者的难过之情也融入了所见之景中。那么诗中写景的诗句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哀愁之情的?

(七)小结:

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八)作业:

1. 背诵全诗。

2.完成课后练习。

《观沧海》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 .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特点,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节奏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

.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1.作者及作品: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 代表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2.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碣石 澹澹( 竦峙( 丰茂

3.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诗歌内容。

4.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合作探究,感知理解:

1.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澹澹 萧瑟 洪波

2.研读课文。

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3)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4)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五、品读赏析

赏析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

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

提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小结:

这首乐府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七、作业: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之邦,在他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曾涌现了许多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像李白、杜甫、苏轼、韩愈、范仲淹、欧阳修……都是中国古代的文坛泰斗,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而在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有一位散曲作家,他简短的二十八字小令,却同样赢得了非常高的赞誉。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元散曲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去感受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

二、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初步感知课文。

三、文学常识

1.简介作者:(课件)

马致远(1250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2.介绍“曲”这种文体:

散曲是曲的一种,音乐性很强。曲分为两种,一是剧曲,是供上演的一种歌剧剧本;一是散曲,是专供吟咏的诗歌。《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的小令。

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1.试读一遍,找出问题。

教师小结:

正音:枯藤(téng 瘦马(shòu 夕阳(xī)

2.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4.小组朗读,并推举代表在班级朗读。

5.试着背诵。

6.关于这首小令的整体感知。

1)景物描写,通过朗读,我知道作者写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景物。这些景物,组成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2)感情的抒发,通过朗读,我感受到这首小令真切的表现出天涯沦落人思念家乡、孤寂愁苦的感情。

五、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

1.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和联想,小组讨论和交流,体会本文所勾画的深秋晚景图与天涯游子的心绪之间的联系。

讨论结果:(1)正面衬托(以哀景写哀,衬托凄凉无比):

2)反面衬托(以乐景写哀,反衬悲意更浓):

2.教师总结:作品的景物描写的特点:

1)简约凝练 2)动静结合 3)情景交融

3. 这首小令,最能体现主题的诗句是那一句?你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7ade7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a0.html

《《次北固山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