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红军长征

发布时间:2023-03-01 03:32:5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14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开始的原因、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及意义 2、通过绘制红军长征简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动手能力。 3、通过对红军长征的了解使学生受“长征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红军长征的胜利 教学难点
红军长征体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性 [个人设想] 加强历史与语文的学科课堂整合,用来丰富学生的课堂,密切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带领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
[提问]“他们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同时也顺利地引入到新课内容。(请同学们自学第一目“长征的开始”
新授
一、长征的开始
[讲解]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在这时引导学生提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为什么会失败?”先学生从课文中自己找,然后教师归纳: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这里应该特别强调两个字“被迫”

1934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出发,红军长征开始 (同时请学生在课本地图上找到这两个地方,并找到四道封锁线,讲述红军本来是去湖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但蒋介石布置了陷阱,毛泽东估计到这点提议转战贵州)
[过渡]在贵州发生了一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大事,是指的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请学生们自学第二目并回答问题。
二、遵义会议19351月)
[师生归纳]地点:贵州遵义 时间:1935.1 会议内容:批判了博古等人的军事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会议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革


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抽测].下例被称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B北伐战争顺利进军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遵义会议的召开
[过渡]毛泽江是怎么指挥红军跳出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最后一目。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阅读理解]学生全齐读如下内容“红军中渡赤水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随后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血的夹金山,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193510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P71然后回答如下问题
1、文中讲到红一方面军和中共中央红军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比较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然后绘制简单示意图)
2、你觉得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你从这些词语想到了什么? 3、红军长征中表现了哪些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过渡]到这里是不是长征就已经结束呢?
[讲解]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只了解了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还包括红二军(湖北),红四军(四川)红二十五军(安徽大别山)的行军路线。(要求同学在教师讲述时,在地图上找到)193610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材料分析] 材料一、193610月红军三主力胜利会师时人数不足3万。 材料二、“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长征胜利的意义1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力量。2到处宣传革命思想,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基础。
[诗朗诵]再一次看毛泽东的《长征》这时学生不懂的地方都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全班或个人朗诵。
[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长征》这一课,回顾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大概情况,领略了长征精神,望我们学习这种精神激励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生活。

板书设计: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时间:193410-----193610

遵义会议:19351月;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3、长征
193510月中央红军在陕北吴起镇。

193610月红二、四、六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

意义: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3efa57804d2b160b4ec01a.html

《第14课 红军长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