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分析

发布时间:2013-05-18 07:54: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引言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在迎接共青团的十八大召开、纪念建团九十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重要指示和纪念建团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途径的优势,进一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为“十二五”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迎接共青团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院决定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系列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寻访老共青团员、老红军和战斗英雄活动,在寻访、考察的过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感悟、走访、实践,坚定拥护共青团、热爱共青团、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所张扬的对信念的坚守、对理想的执著、对光明的向往,及革命英雄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等崇高品质,正是我们当代人在心灵深处缺失的东西。

“唤醒和激发大学生纯真心灵中最真挚的感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大学生是善良、纯真和容易感动的,是为人间真情和崇高品格所感染的。使得大学生群体对那段历史、对英雄人物,对政治正面宣传的认识和接受变得自然、容易,而且深刻。

深情回顾共青团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共青团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层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从而更加坚定大学生跟着共青团的领导,做好基层共青团组织工作。

调查背景

一、社会背景

风雨兼程,继往开来,中国共青团在历经九十年风雨磨砺后毅然领导了一个民族奋发图强、再度复兴的重任。今天,他依然以历史的身份再次向我们阐述着中华民族的过去与将来忆往昔峥嵘岁月,伟大的中国共青团穿过岁月的峰头,伴随历史的云烟,迈着沧桑却仍矫健的步伐,一步步,走过了90个春夏秋冬,今天迎来了她90岁的生日。

九十周年来,我们的共青团领导全国青年,推翻了了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使祖国大陆走向繁荣富强,使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民族之林。共青团九十年的实践证明,中国共青团能拯救中国,中国共青团能带领全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中国共青团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总之,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强大后备力量。在此之际,我们热烈庆祝中国共青团的生日,重温90年来共青团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共创美好未来。

二、历史背景

(一)共青团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历史和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核心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不断发展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90年来,中国共青团走过了光辉的历程。

在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及取得伟大成果的同时,共青团和党政府不断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相继免除农业税,建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将经济发展的成果给全民分享。当中国共青团带领全国人民一年年提高国民收入,一步步实现小康社会,一天天把中国力量展现给全世界,中华民族以一个崭新的姿态重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当东方的巨龙再次腾飞,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二)共青团的巨大作用

1、在三大历史转变中建立的四大作用

1)、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2)、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3)、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队。

4)、党领导工运的好助手。

2.在推进社会变革中建立的六大历史功绩

中国共青团在领导人民实现三大历史转变中,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共青团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军队、外交等方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绩。

(1)、政治功绩

为党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输送了大量后备力量。

(2)、经济功绩

为党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先提条件。

(3)、文化功绩

为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4)、民族方面的功绩

和中国共产党翼起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形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军队方面的功绩

为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军人,形成了年轻有力的军队力量。

(6)、外交方面的功绩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

三、追寻红色足迹的意义

 时代进步的方向应是朝着光明,这是毋庸置疑的。希望我们能够在前人所留下的红色文明中得到新的启迪、新的奋斗方向、新的革命目标,通过回顾伟人们的红色文化场景,舞台在现,进一步得到灵魂,跨越60年的又一次洗礼,如今世界物质文明的强盛,让很多青年人已再见不到艰苦朴素的作风、再见不到任劳任怨的高尚情操。

期历难中形成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族文化精神的某种迷失。

而红色文化它们强烈反映出共产主义的向往和坚定信念,积极的展现了中国人民反压迫、求生存、求解放、求幸福的伟大斗争和建设历史,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英勇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表现了中华儿女为了建立理想社会制度而敢于牺牲的崇高品质。在中国人跨越世纪的时候,对历史的怀旧,对历史的回顾正视和反思,那是一段永远道不尽的历史语境。

对于那些从革命战争和社会初期建设年代走来的人而言,红色文化是一个能唤起文化记忆的历史文本,能使他们回想到充满激情与理想的青春岁月,回想起共和国成长的往事。而对于新时期的年轻一代,同样也能引起启迪和思考。

怀旧是一个时代消失之后的普遍社会情绪,红色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正是曾经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文化象征;追寻红色足迹,也是对被时间洗去血泪和苦难的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缅怀,以在日益商品化和金钱化的今天,重新体验艰难困苦而斗志昂扬的革命年代,焕发对精神信仰的力量,寻找世纪末的心灵慰藉,是我们必须而且能够做的。

四、调查内容

1.708日,活动以去世纪广场进行调查问卷拉开帷幕。

3.712日,队员们参观了邯郸市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4.713日,队员们与胡院长干休所探望老干部,并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重温我共青团依靠人民成长壮大和军民团结奋战的历史事实。

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基本信息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网上调查、座谈会或随机访问为辅。抽样调查的调查对象一般要求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随机样本的代表性较少受到抽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代表性是由随机抽样方法来保证的。因此抽样调查的信度、效度及科学性很高。

2.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第一次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63份,回收率为96.3%。其中有效问卷为949份,无效问卷14份,有效率为98.55%

第二次发放调查问卷51份,回收51份,回收率100%。全部有效,有效率100%

3.调查范围

革命旧址 问卷651 世纪广场 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 问卷 400

4.问卷调查对象:

所调查对象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中央局旧址、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的游人,河北工程大学以及邯郸学院的在校学生

调查问卷的问题和选项及结论分析

1. 你觉得现在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

A 看重

B不是很看重

C完全不看重

选项

A

B

C

数量

599

350

51

比率

59.9%

35%

5.1%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可以看出有对大多数学生认为革命态度是很看重的。对此应持积极心态的学生人占到69.7%。可见在当代大学生心目中,革命态度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我们应该端正革命态度,共创美好未来,继续走红色革命道路,将革命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2.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是否与您的生活息息相关?

A有比较大关系

B关系不大

C完全没有关系

D不知道

选项

A

B

C

D

数量

657

203

97

43

比率

65.7%

20.3%

9.7%

4.3%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认为红色革命精神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数达67.5%,对学生进行红色精神的教育,能使其更深刻的领会传统革命精神,更好的发扬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高尚内涵。因此,以系统的教育来传承红色精神的任务迫在眉睫,开展多方面的学习是必要的,重走红色遗址,重温红色影片是无可替代的。

3.您去过或者会考虑去红色革命区参加主题活动?

A.去过

B.打算去

C.不予以考虑

D.无所谓

选项

A

B

C

D

数量

493

457

80

70

比率

49.3%

45.7%

8%

7%

通过数据统计可以看出,有49.3%的学生去过红色革命区参加主题活动,有45.7%的学生打算去红色革命区参加相关的主题活动。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去红色革命去参加主题活动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坚信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所以走访革命老区,参见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主题活动,是我们了解历史、认识现在的有力保证,我们应当主动积极的去参加追寻红色足迹的主题活动,认真领会其中的革命精神。

4.这些“红色革命景区”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A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充满对革命的情怀

B与一般的旅游景区没区别

C人们淡化的革命情怀

D充斥着商业化,淳朴不再,人们的当前要务是赚钱

E其他

选项

A

B

C

D

E

数量

678

201

69

19

13

比率

67.8%

20.1%

6.9%

1.1%

1.3%

通过数据统计可得有67.8%的大学生对红色革命景区的印象是当地人民继续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充满对革命的情怀。由此可知革命老区的人民已经深刻领会并传承了红色革命精神,此次前往革命老区,使同学们能够在当地人的身上学习到红色精神,是成功的。由此可见,红色革命老区是孕育并一直保持经典革命精神的圣地,“追寻红色足迹 锤炼坚定信仰”活动包含的走访革命老区项目是有必要的,值得继续发扬开展下去。

5.您觉得红色文化对邯郸文化的传承会有什么影响?

A.使邯郸文化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B.影响不大

C.使邯郸文化在传承中脱离现实

D.不知道

选项

A

B

C

D

数量

348

304

174

174

比率

34.8%

30.4%

17.4%

17.4%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认为红色文化对邯郸文化的传承会使邯郸文化引起注意的人数达34.8%,可见邯郸文化靠红色文化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式。而只有近17.4%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邯郸文化的传承中脱离现实。随着社会对红色文化的遗忘,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传承革命精神不那么重要。因此改变人们对革命的态度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相比普通餐厅,您更愿意去红色主题餐厅吗?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情况

选项

A

B

C

数量

268

697

35

比率

26.8%

69.7%

3.5%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共色主题餐厅并没有吸引大多数人得注意。重温革命史实,似乎是老一辈人更愿意做的事情,对于年轻人,红色文化并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要改变现在的状况,我们更应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强调老一辈革命家的心酸,使更多的年轻人体会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7.您所接受的革命教育主要有哪些形式?

A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

B 教科书

C 参观革命遗址

D其他

选项

A

B

C

D

数量

493

457

80

70

比率

49.3%

45.7%

8%

7%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49.3%的人认为接受的革命教育主要有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

说明大多数人平时还是比较关心红色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忘记我共青团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当今崇尚物质的社会,也缺少不了红色文化这种精神食粮,鼓励着当今社会的人们努力奋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调查问卷分析小结

为了让更多的人,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共青团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并永远铭记在心。为此,我们土木工程学院“追寻红色足迹 锤炼坚定信仰”大学生实践服务团对多名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态度,红色文化对邯郸文化的影响,追寻红色足迹是否有意义等多个方面,旨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全面掌握国情,正确理解并自觉贯彻共青团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知古鉴今,以史为镜,不断总结经验,开创未来。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归纳了带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是我们深刻理解到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很多年轻人现都已不太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但年纪大的人却十分重视。红色文化能让人们回顾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我们共青团的红色光辉历史;就是要尽情讴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想信念;就是要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时代主旋律,勇于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进一步振奋精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结

深情回顾共青团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共青团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进一步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激励广大共青团员干部、教师、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历史责任感,从而更加坚定共青团的领导。几十年过去了,这些红色精神似乎随着时间的远走也在渐行渐远……

为了喜迎建共青团九十周年,弘扬红色精神,了解人们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河北工程大学“追寻红色足迹 共创美好未来”大学生社会服务团深入社会,在邯郸市公园附近及路边针对各类人群进行随机调研,主要以发放问卷及随机采访的形式,了解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经统计,小组成员共发放1000份问卷,,共收回950份问卷,有效问卷950份。经整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模糊、阅读量小

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当问及“红色文化”时,许多人是茫然的。究竟何为“红色文化”呢?专家对“红色文化”的诠释是:“红色文化”是指上世纪50~70年代曾产生巨大影响的一批作品,是一种以宏大叙事为主要手法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它集中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时期集体主义、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美学特征。无疑,“红色文化”是带有时代的标签的,它集中反映的是一种时代精神。

在我们随机调查的78个人当中,9%的人对“红色文化”几乎不了解;54%的人对“红色文化”有一定了解,但不深;15%的人接触的“红色文化”作品较多。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对于“红色文化”也只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一些,且多集中于《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红色娘子军》等作品。

由此可见,“红色文化”作品正在逐渐淡出了当代人的阅读视线,离现代人越来越远。采访中,多家书店的老板就目前“红色文化”的图书销售数量感慨道:这类的作品几乎没有什么销售出路了,买的人很少,所以渐渐的就不再进这类的书了。一位文管专业的女生说:“对于我们来说,小说更具有吸引力,像韩寒、郭敬明的作品风格没有‘红色文化’那么严肃,看起来轻松,能让我们释放压力。”还有人提到:现在的那些“红色文化”作品中的人物不够真实,说教味很浓,看着就让人感到沉重。

在被问及“看过多少部有关‘红色文化’方面的影片时”,近83.2%的人看过的‘红色文化’影片不到10部。作品内容沉重;作品情节过于简单、略显粗糙;人物刻画过于完美,总刻画一些完美无缺的人,反而让人觉得虚假了,这是大家没有兴趣去看那些作品的主要原因。另外,有些读者确实看过一些这类作品,但他们不知道哪些应该归入“红色文化”作品的范围内,所以回答问卷时也只能罗列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由此可见,数据中显示的读者对红色文化作品了解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接触少,看的少;另一方面,对“红色文化”作品范围的界定不清楚,不知道那些作品属于红色文化,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使命感是动因

提高自身素质和阅读的使命感在被调查人员的学习动因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

从事各个行业的人员都承认接触学习“红色文化”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其中就有42.3%的人选择了“提高自我素质”这一选项, 38.5%的人是因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48.7%的人是主动关注“红色文化”的,26%的人是纯粹的感兴趣,并不想深入研究,8.9%的人根本没有了解“红色文化”的动机。

无论是从“26%的人是纯粹的感兴趣,并不想深入研究”这个数据结论,还是8.9%的人根本没有了解“红色文化”的动机来看,都表明仍有一部分人的“红色”意识淡薄,“红色文化”作品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

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一部分人接受“红色文化”仅仅是为了完成课业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找工作时更加容易。被动接受的比例达到31%。一位专科毕业生很坦诚地说,“红色文化”的学习是专业的一部分,为了考试,为了拿到毕业证他不得不去学习,其实自己对这些革命题材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兴趣。一位从事生产营销的被调查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做的是营销,只要把产品卖出去就好了,我们了解再多的“红色文化”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再说,学习了又会怎么样呢,还让我们拿这份激情去革命去?“红色文化”在这部分人中无疑“失宠”了。

可喜的是,把“红色文化”作为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动因的人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意识淡薄的人,他们认为“红色文化”在全面发展自我,促进民族文化进步等方面具有巨大影响力。他们把自身的素质提高同国家民族的兴衰结合起来,从这可以看出大家对“红色文化”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近半的人选择主动关注“红色文化”,动因是提高自身素质、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其中,42.3%的人倾向于“提高自己的素质”, 38.5%的人选择“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中国自古就有着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现在的“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无不体现着华夏儿女的爱国精神,每一部红色文化作品中都凝聚着一股强劲、浩然的民族精神气节。

三、电视、网络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媒介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大众传媒为“红色文化”作品的传播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电脑的日渐普及以及大众传媒自身快捷性、方便性的特点,“红色文化”的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传媒,电视和网络在“红色文化”作品,尤其影视作品的传播担任了主力军的角色。

调查表明,54%的人倾向于通过电视、电影等通俗易懂又便捷快速的方式来了解“红色文化”作品中的故事情节,68%的人希望“红色文化”作品能以通俗易懂的大众形式发展下去。另外,大部分被调查者提出,枯燥乏味甚至晦涩难明的书面作品很难为他们所接受,而电视作品相对来说简单明了、画面生动有趣,他们通过直接的影视作品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更容易一些。

这不难得出,影视成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得益于网络的迅速发展。现在的新闻通过电视网络更能被大家迅速知道,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等原因,使得“红色文化”作品的宣传也更需要借助于这些新的传播手段来增进大家对“红色文化”的关注,学习和认识“红色文化”作品的深刻内涵。

在当下“红色文化”虽然仍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但是它的传承,走到今天仍然不可避免的面临瓶颈。人们对“红色文化”的概念模糊,了解程度不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意识不强,缺乏兴趣,甚至对“红色文化”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也使得“红色文化”走下去变得越来越困难。

其实,“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坚定信仰、献身精神、纯真爱情、等高贵品质恰恰是当下社会种种人文精神缺失的一种珍贵补偿。因此,“红色文化”不该成为我们心中尘封的记忆。那么如何使红色文化走出这个困境,留住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呢?这一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怎样才能使得“红色文化”作品再次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呢?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等大众传媒的作用,丰富“红色文化”的作品形式。充分利用影视作品已被人们接受的特点,鼓励文艺工作者多创作一些反映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红色文化”的影视作品。

2、追寻红色足迹,在重要节日及纪念日期间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推荐红色文化作品,提倡大家关注红色文化。

3、多举办一些有关于“红色文化”的文化活动。可以定期举办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进各个地区,走进人们心中。

在举办的其他类型活动里穿插加入“红色文化”元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例如,红色文化诵读活动,红歌传唱等。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4、重视小学生的红色教育。毛主席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多制作一些有趣味,易于被孩子接受的反映红色精神的动画片、儿歌,多讲一些适合他们听的红色英雄小故事。让小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了解红色文化作品。

5、在大学校园内开展讲授红色文化作品,推荐红色文化数目,鼓励大家读书,写心得体会,学习红色作品,弘扬红色精神。例如,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征文活动等。

另外,调查中了解到,许多人之所以不愿接触红色作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作品反应的内容难免片面,都是“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对于那个年代的历史反应的不够全面。90年的峥嵘岁月,红色文化传承至今,记录着共青团人一路的脚印。只是,在这些作品中,国民共青团在那个时代对中国发展的贡献鲜有提及,文革的创伤更是无人愿碰触。

红色文化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因为它不可避免地、或深或浅地打上了那个时代的烙痕。经典不是真理,只能说它有某些优越性,不一定是完全没有错误的。传统经典文化的优越性要高于红色文化,因为它传承了几千年。一代又一代过去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任又落在了我们肩上,不知道我们是否有能力唤起红色文化时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不知道我们是否能保证严肃的历史记忆和反思不完全演变成脱离现实的怀旧时尚。但我坚信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经典、这样的一群人会创造别样的辉煌。

附录1

“追寻红色足迹 锤炼坚定信仰

----红色知识调查问卷

1.你觉得现在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

A 看重

B不是很看重

C完全不看重

2.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是否与您的生活息息相关?

A有比较大关系

B关系不大

C完全没有关系

D不知道

3.您去过或者会考虑去红色革命区参加主题活动?

A.去过

B.打算去

C.不予以考虑

D.无所谓

4.这些“红色革命景区”给您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A保持着淳朴的民风,充满对革命的情怀

B与一般的旅游景区没区别

C人们淡化的革命情怀

D充斥着商业化,淳朴不再,人们的当前要务是赚钱

E其他

5.您觉得红色文化对邯郸文化的传承会有什么影响?

A.使邯郸文化在传承中脱离现实

B.影响不大

C.使邯郸文化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D.不知道

6.相比普通餐厅,您更愿意去红色主题餐厅吗?

A.愿意

B.不愿意

C.看情况

7.您所接受的革命教育主要有哪些形式?

A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

B 教科书

C 参观革命遗址

D其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c0261afb0717fd5370cdc0e.html

《关于红色文化影响的调查报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