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1

发布时间:2023-03-23 04:53: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第一节隋代文学
一、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南北文风同时并存,相互影响却又合而未融,虽有发展却艰于创新,齐梁文风在新朝继续沿袭,整个文坛仍处于过渡阶段。

二、文风的改革
三、作家: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另一部分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虞世基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
(一)贞观时期是南北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历史进程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二)由于初唐时期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以贞观诗风的新变主要是以南之长补北之短,起于对六朝声律辞彩的模仿和拾
(三)由诗人们的身份所决定,贞观诗风呈现出宫廷化倾向二、上官体
代表诗人:上官仪
主要特征:属对工切(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写景清丽婉转贡献: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将五言诗的体物写景技巧大大的推进了一步,成为人们模仿效法的一种新的诗体。
缺陷: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气。
三、王绩
(一)王绩的生平思想(二)王绩的创作有《东皋子集》三卷。
王绩的主要贡献在诗歌艺术上。诗风朴素无华,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而且对五言律诗的成熟,也有所贡献。
代表作品:《野望》四、初唐四杰
(一)四杰生平简介
(二)对初唐四杰的总体认识
初唐四杰是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四位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的作家,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三)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第一,他们具有变更文坛绮艳诗风的自觉意识,并且有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提倡刚健骨气的文风。
第二,在诗歌内容方面,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


第三,在诗歌的感情基调上,他们的诗歌变得更加充实,或在诗歌中渲泄抑郁不平的牢骚,或写追求功名的热望,都具有一种昂扬、壮大、浓烈的情感!
第四,初唐四杰在诗歌的形式方面也有贡献。王、杨擅长五律,五言律诗由他们初步定型。卢、骆以七言歌行见长,歌行体诗在他们手中获得改善与发展。

(四)四杰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
五、杜审言与沈(佺期)宋(之问)
(一)诗歌主要特征:注重诗律与诗艺的研炼。(二)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为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1、五律:沈、宋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沈、宋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2、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李(峤)、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三)杜审言与沈宋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度大庾岭》宋之问《独不见》(又名《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佺期
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的生平思想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1、立志磨炼时期(684年进士及第以前)2、尽心从政时期(684——691年)3、归蜀守丧时期(691——693年)4、孤愤退隐时期(694——700
二、陈子昂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及其意义(一)主张:
1、坚决反对齐梁诗风,指出齐梁诗歌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2、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即主张诗歌创作要继承建安文学的传统,要有风骨,有兴寄

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充实的内容,具有刚健有力的风格。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3、提出了对于建立新诗风的要求,这就是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二)意义
1、陈子昂的这种进步主张表面上是复古,实际上是以革新为目的,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
2、对扭转有唐一代诗风,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并对唐诗风貌的建立,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
今存共120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感遇》38首:风格接近阮籍。这组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亦非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8becda146edb6f1aff001fe0.html

《古代文学史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